议论文都要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议论文的结构都是纵向的。这里所说的横向结构,是就本论而言。本论部分的展开,可以是层层递进、逐层深入的,也可以在同一个平面上多方位地展开,将议题说深说透。本论部分围绕中心论点的某一点作多方位的思考,形成平行关系的几个分论点,以其分论点的正确来支撑中心论点,这样的议论文便是横向结构的议论文。
横向结构的议论文,就其实质来说,是对论点某一方面展开的多方位思考,或回答“是什么”,或回答“关涉谁”,或回答“为什么”,或回答“会怎样”,或回答“怎么办”。
【技法例析】
一、内涵排列式
其模式为:论点——内涵1——内涵2——内涵3——结语。
中心论点提出之后,针对话题本身或话题关键词,从“是什么”的角度,运用横向思维,对其内涵进行多角度分析,以形成两至三个分论点,来支撑中心论点 。常用的表述方式是:“某某,是一种……”
示例:
这山望着那山高
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讲究中庸、平和的民族,“知足常乐”是许多人的人生信条,而“这山望着那山高”更成了许多年轻人的罪名。然而,我以为“知足常乐”未必就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人应当有一点“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
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这山望着那山高,才有个人的超越;这山望着那山高,才有民族的发展;这山望着那山高,才有时代的进步。
文章在提出中心论点“人应当有一点‘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之后,紧接着以排比句式,从“永不满足”“精益求精”和“进取开拓”三个方面来揭示“这山望着那山高”精神的实质,彰显其丰富的内涵,文章结构合理,内容丰厚。
二、对象排列式
其模式为:论点——对象1——对象2——对象3——结语。
即思考论点的关涉对象,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典型的人物或事件,形成分论点,来阐述或论证中心论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选择的人物应当具有代表性,能从不同的侧面来阐述中心,而不能简单堆砌人物或事例,搞“同类重复”。
示例:
选择诚信
……,人生漫漫,我们当与诚信同行。
晏殊选择诚信,赢得了群臣的尊敬。……
商鞅选择诚信,赢得了改革的成功。……
企业选择诚信,赢得了广阔的市场。……
政府选择诚信,赢得了巨额的投资。……
诚信是人之本,民之基,国之根。让我们拾起诚信的“背囊”吧!用我们的诚信战胜风浪,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文章提出中心论点“我们当与诚信同行”之后,以晏殊、商鞅、企业、政府为例,设置分论点,从群臣尊敬、改革成功、赢得市场和巨额投资四个方面论证诚信的意义,从个人到集体到国家,论据排列合理,内容充实,论证有力。
三、原因排列式
其模式为:论点——原因1——原因2——原因3——结语。
这种模式实际是从“为什么”的角度对中心论点展开并列式的论证。它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分论点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它可以与中心论点构成因果复句。
示例:
脱掉长衫更精神
……其实,在建造新生活的途中丢了几件破烂的长衫不必大惊小怪。
首先,传统文化中封建糟粕必须完全丢弃。……
其次,传统文化中于今无用的部分必须搁置一边。……
再次,传统本来就不是一层不变的。……
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唐诗宋词,韵味无穷;传统是长衫马褂,酸腐拖沓。吟咏唐诗宋词,我们更高雅;脱去长衫马褂,我们更精神。
第二段至第四段提出的几个分论点,虽然角度有所不同,但都是从原因即为什么的角度来论证“在建造新生活的途中丢了几件破烂的长衫不必大惊小怪”这一中心论点的,分论点是原因,中心论点是四条原因共同推导出来的结论。
四、结果排列式
其模式为:论点——结果1——结果2——结果3——结语
这种模式是把中心论点作为前提条件,分析在这种前提条件下会产生哪些结果,用这些结果形成分论点,来论证中心论点。它是从“会怎样”的角度展开的,回答意义、作用、价值、影响等效能方面的问题。常用表达方式:做到……就会……。
示例:
留 白
……断臂维纳斯启示我们,虚实相生,有无互通,我们应当学会留白的艺术。
学会留白,便有高明的创作。……
学会留白,便有高效的工作。……
学会留白,便有高洁的人生。……
充实未必圆满,空白也不等于空洞和虚无,我们当好好研究留白的艺术,努力将自己的追求推向极至。
文章在提出中心论点“虚实相生,有无互通,我们应当学会留白的艺术”之后,从创作、工作和人生三个方面设置分论点,中心论点是前提条件,而分论点则是这一前提条件所产生的结果,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逻辑严谨,推导合理。
五、措施排列式
其模式为:中心论点——措施1——措施2——措施3——结语。
针对论点,追寻解决或达到的方法和途径,由此形成几个并列分论点,展开阐述。这实际是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常用的表达方式:要……就应该……
示例:
品读人生
……。只要细细品读,人生就会变成一杯香醇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
品读人生,要先学会品读他人,从他人身上汲取营养。……
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失败和痛苦,从失败和痛苦中获取教训。 ……
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成功与喜悦,从成功与喜悦中学会珍惜。……
人生是一部丰富的大书,学会品读人生,我们才可能具备丰富的内涵,才能有充实的人生。
品读人生是重要的,那么怎样品读人生呢?从他人身上汲取营养,从失败和痛苦中获取教训,从成功与喜悦中学会珍惜,这三个分论点无疑是品读人生的措施。在这里,中心论点好比一项工程,而分论点则是完成这一工程的几条具体的措施,措施越具体实在,工程完成也就越有把握。
【附】横向结构议论文欣赏
记住自己的根
黑乎乎,脏兮兮,同泥土共处,与黑暗为邻,这就是根,这就是地下的根。可是,根的外面枝遒劲,叶繁茂,花招展,一片美丽的世界。根将自己深深埋在泥土里,吸收养分,供给枝、叶、花创造美丽,而自己甘于寂寞的世界。
人啊,你也是枝,也是叶,也是花,当你们在欣赏自己的美丽时,不要忘了自己的根。
儿女们,不要忘了父母。父母生你,养你,为了你花了毕生心血。父母是你的根,你便是父母之根生出的枝,长出的叶,开出的花。你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求学,他们在黄土地上耕作。你茁壮了,迎风招展;他们衰老了,日益干瘪。你进城了,住进了宽敞的楼房里,每天开着自己的小车上下班;他们住在农村低矮的土坯房里,拄着拐杖蹒跚。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其实说的就是叫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根。
身为儿女,心无父母,是为不孝,千夫所指!
为官者,不要忘了百姓。你能有今日的一切,全是人民的养育。百姓是你的根,你便是百姓之根生出的枝,长出的叶,开出的花。你身上的衣,是百姓一针一线缝的;你口中的米,是百姓一锄一锄种出来的;你住的窗明几净的屋,是百姓一砖一瓦砌起来的。所以,千万不要忘了百姓。当你大搞“面子”工程的时候,想想有多少百姓将流离失所;当你大快朵颐、尽情消费的时候,想想百姓有多少的血汗将被你糟蹋;当你以权谋私、作威作福时,想想你的权力是谁给你的。
身为官员,心无百姓,是为不忠,万人唾骂。
中国人,不要忘记祖宗。你应当记住,黑头发,黄皮肤,你的体内奔腾的是炎黄子孙的血液,古老的中华是你的根,你便是中华之根生出的枝,长出的叶,开出的花。所以,你一定要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不论是巴黎,还是在伦敦。一如六十余年的那场战争,一如十九世纪那无数的战争。一个中国人倒下了,要有千万个中国人站起来,不因为别的,仅因为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一切的一切,都是祖国赋予的,都是先人赋予的。
身为炎黄子孙,心无民族尊严,不孝不忠,全民共讨,天地同伐!
你是遒劲的枝,你是繁茂的叶,你是鲜艳的花,但是,请你时时记住养育着你的根。
点评:
根供养枝叶花朵,枝叶花朵赖根而生机勃发,文章以枝叶花朵喻人,劝诫人们不要忘本,立意准确。先儿女,再官员,再中国人,虽为并列,却也层层深入。主体部分由三个层次构成,每一层次先概述,再以短语作结,单独成段,整体结构清通明晰,一目了然。
留 白
维纳斯确是神奇的美神。她那优美流畅的线条,凝聚于断臂之处,空荡荡的,却又如此丰富,它让美延伸,让爱丰满。那片空白,激发出多少人心中的维纳斯。断臂维纳斯启示我们,虚实相生,有无互通,我们应当学会留白的艺术。
学会留白,便有高明的创作。林黛玉在红消香断时拼尽全力喊出的话是“宝玉,你好……”,这没有说完的话究竟是什么?曹雪芹故意给我们留下了一段空白,令我们读之猜之思之。如果让林黛玉直接喊出“你好狠”,或是“你好自为之”,明明白白,好是好,但也意蕴全无。正是这空白让人揣想深悟,作品才不致流于俗套。作家们深谙留白之道,沈丛文在《边城》里并不交代傩送有没有回来,余秋雨在《垂钓者》中也不说明瘦老人钓鱼与否,正是这“不交代”与“不说明”让人回味,令人思索,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
学会留白,便有高效的工作。列宁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休息对于工作来说,这是一种空白。生命短暂,转眼就是百年,将有限的生命让给休息,留给空白,这似乎是一种浪费。但是,没有休息的“空白”,怎能有高效的学习,高效的工作?许多人常拿鲁迅例子教育青年,什么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写作上。殊不知,鲁迅也是懂得忙里偷闲,注意工作和休息的搭配的。而且,他只活了五十多岁,那是积劳成疾所致,如果他能更多地给自己留一些“空白”,或许他的寿命会更长一些,对历史的贡献就会更大一些。
学会留白,便有高洁的人生。我们都记得庄子拒绝做官的故事,当差役拿着国王的书信来请庄子做官时,庄子却指着乌龟说愿“曳尾涂中”。视官位如粪土,这是何等的高洁。如果庄子也像世人一样,满脑子名利,没有一点空白,历史能留给我们一个如此飘逸潇洒的道家高人吗?现实中的贪官们,一个个从万户侯到阶下囚,不也正是因为利欲塞满头脑,不肯为自己留一点空白所致吗?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我们应当给自己的思想留一点空白,以便回味人生的哀乐,描绘未来的蓝图,让生命在空白处闪亮起来。
充实未必圆满,空白也不等于空洞和虚无,我们当好好研究留白的艺术,努力将自己的追求推向极至。
评点:
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文章在提出中心论点“我们应当学会留白的艺术”之后,从创作、工作、人生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留白”的多方面意义。文章结构完整,思路清晰,材料丰富,论证充分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