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解读] 议论文是针对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评论、辩驳析理和逻辑推演的一种文体。议论文如果没有鲜明的针对性,就会陷入随意散漫、泛泛而谈的状态,会缺乏犀利的力量和深刻性,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教材链接] 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学习任务
【佳作赏析】
本手过硬,方可妙手绘春(1)
2022·新高考卷Ⅰ优秀作文
在下围棋的三种术语中,本手虽简单质朴,却是根基;妙手虽出神入化,却是以本手为依托。正所谓,世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过硬的本手技能,便只能以俗手入局,落得满盘皆输的结果。其实,人生如棋,世界亦如棋,小小棋局,方正之间的哲学也道出了人世间一个普遍的真理,那就是唯有本手过硬,方可妙手绘胜景。(2)
从个人层面来讲,放眼天下,治学者谁不是废寝忘食,刻苦攻读,终以过硬的基本功,达满腹经纶之境?(3)
朱熹曾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便是根基,这清澈便是妙境。做学问亦如此。只有经历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磨砺,将所有技能烂熟于心,才能具有扎实的功底,灵活地组合运用各种手法,从而跻身游刃有余、目无全牛的妙手之林。(4)君不见,古有苏秦,以刺股之痛,习纵横之术,终挂六国相印,捭阖天下;君不见,今有江梦南,以无声之苦,学唇语之技,终至交流无碍,问鼎名校;君不见,外有达·芬奇,以乏味之烦,练画蛋之法,终成绘画大师,名满全球……(5)正因为练就了过硬的本手之法,这些人才能以妙手之技,登峰造极,创造辉煌。(6)否则,便只能如揠苗者,以俗手造败局,白费力气;如方仲永者,以俗手转人生,欲速则不达。(7)
从国家层面来讲,纵观古今,治国者孰不是脚踏实地,励精图治,终以牢固的根基,至国富民强之盛?(8)
孟子曾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对一个国家而言,最重要的根基不是权力和金钱,而是民心和民生。只有脚踏实地为百姓做实事,解决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才能用民心托起国家这艘大船,才能劈波斩浪,扬帆远航。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9)我们可以看到,古有唐太宗,他以载舟覆舟的本手理论和实践,终用妙手开创了贞观之治,也成就了千古美名。今有党和国家,为国为民,不遗余力,从“三农”政策,到医疗教育改革,从精准扶贫,到伟大复兴梦,无一不是以民生为主,以民心为念,于是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美满。(10)正是得益于这种夯实根基、踔厉奋进的本手理念,我们的党和国家才具有了坚不可摧的群众基础,以妙手之法解决了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同时,我们的党和国家秉持着天下大同、美美与共的大胸怀,小国不欺,大国不媚,友爱互助,赢得了良好的睦邻关系和国际口碑。(11)令人欣慰的是,从古至今,由内到外,我们从未放弃做人做事的根本,一直老老实实践行本手之法,从无俗手之念,方至今日妙手之境。(12)
反观如今的国际局势,有些国家为了达到一方独大或几方共荣的目的,刻意制造贸易摩擦,甚至不惜挑起争端,借此耗费他国资源,削弱他国实力。眼前似乎一时得意,殊不知这种一味投机取巧、自私狭隘的俗手之法,只是缘木求鱼,与妙手之境背道而驰罢了。(13)
所以,无论怎样的奇思妙想,无论怎样的巧计绝招,都需要过硬的基础为大厦奠基,方能创造奇迹。否则便只能是偷工减料、敷衍潦草的俗手之辈,只会弄巧成拙。下棋如此,治学如此,治国更是如此。(14)
让我们凭着这腔融入民族本分做人、踏实做事的基因的热血,练就过硬的本手之技,汇成亮眼的妙手之招,去描绘出无边的春色吧!(15),(1)题目嵌入材料中的关键词,论点有针对性。
(2)从命题材料切入,拓展到人生、世界,观点的提出有针对性。
(3)有身份意识,从“个人”角度论证。
(4)从名言警句和学习实际出发,有现实的针对性。
(5)排比事例,古今纵横。
(6)因果思维分析与归纳分析相结合,针对性强。
(7)反面分析,增强议论的针对性。
(8)有身份意识,从“国家”角度论证。
(9)“纵观”,显现比较思维,现实针对性强。
(10)古今形成类比。
(11)因果思维分析,现实性强。
(12)总结前文,重申观点,紧扣“本手”“俗手”“妙手”,针对性强。
(13)反面现实论证前文论点,“国际局势”提升文章的高度。
(14)“所以”总结前文,又用“基础”“俗手”紧扣命题材料,凸显针对性;由“下棋”到“治学”“治国”,拓展思维。
(15)结尾紧扣命题材料关键词发出呼吁,首尾呼应。
【思维培养】
议论的针对性主要包括针对现实问题、现象、观点发问,探究问题的根源,针对特定对象进行论证以及针对观点展开论证的思维过程等。
有的学生写作时抛开材料本身,行文中只字不提题目涉及的材料,凭空生发一个论点,给人“假大空”的感觉。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我们在写作时可以从引述或概述材料切入,增强议论的针对性。
从材料切入后,要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是写好议论文的前提与保证,它可以使文章说理更具有深刻性、逻辑性。如何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呢?
1.需要对命题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挖掘现象产生的历史与现实根源,推理出事件信息的言外之意,形成自己的认识与思考等。
2.需要对问题聚焦。对材料进行分类、整合、聚焦,在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的比较、权衡中提炼出贴合学生实际、具有思辨价值的问题,以此作为论题。
关联高考:2022年新高考卷Ⅰ优秀作文《本手过硬,方可妙手绘春》开篇从材料切入。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篇好的议论文总是有其现实针对性。不空发议论,不自说自话,这样,文章才能有内涵,有价值,有情怀,有温度。
(一)选择现实性素材为论据
1.要选择与社会相关的内容,包括时政热点、文化现象、民族精神、传统思想等。
2.要选择与自己切身相关的内容来写,如个体如何对待荣辱得失、小我与大我、现实与理想、自我与外物等。这些也是我们平时积累素材的主要方向和着力点。
(二)运用一些技巧吸引阅卷者眼球
一般来说,“联系现实”的段落主要集中在文章的最后。这一部分联系现实能在前文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起开阔视野和凸显亮点的作用。当然,无论怎样联系现实,都要与前文的基本论证观点保持一致。
方法一:从反面现实论证前文论点,提升文章的高度
基本思维流程:
第一步:使用必要的转折性提示词语。如“反观当下……”“如今的……”“时代的洪流泥沙俱下……”等,或者联系名人名言过渡。
第二步:指出现象。(用简短概括性的语言)
第三步:揭示实质或明确危害。
第四步:提出对策或引起反思。
[范文引路]
中华民族虽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但是处处洋溢着蓬勃的朝气。而值此发展腾飞之际,我不禁要善意地提醒:中国,咱们慢慢来。
时下中国,百年来的自卑、自尊、憧憬与焦灼使人们迫不及待地去迎接那必将到来的一派歌舞升平。我们似乎渐渐失去耐心,失去沉稳,只因一些同胞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记忆。轮船、高铁、飞机,科技的进步使天涯比邻,经济的签约日益频繁,而谁又能保证,那些“合同”比孔子木车上的典籍更值得信赖?(《中国,咱慢慢来》)
[评价点拨]
第二段首先用“时下中国”标志鲜明地提示联系现实。全段一共三句话:第一句概括性地指出当下中国存在的“迫不及待”的现状;第二句分析这一现状出现的原因,即人们渐渐“失去耐心、失去沉稳、失去对传统文化的记忆”;最后一句使用反问,包含对比,引起我们的反思。这样联系现实,层次分明,有现象,有本质,有对策,可谓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方法二:对前文的论点进行必要的补充,体现思想的辩证性、逻辑的严密性
基本思维流程:
第一步:重申上文观点,为下文补充观点蓄势。
第二步:提出补充论点。
第三步:概括指出现象。
第四步:揭示实质或明确危害。
第五步:提出对策或引起反思。
[范文引路]
“该硬则硬,该软则软”,“软硬”兼施,区别对待人心中的软硬,方能造就和谐自我。然而,当我们内心的情感与理智冲突、“柔软”与“坚硬”矛盾时,还需要审视客观事实,理性与感性并举,做到“硬不失软,软不忘硬”。反观当下,人们对待心中的“柔软”与“坚硬”的态度似乎有些动摇。如面对老人倒地该不该扶的问题,许多人因怕被勒索的恐惧而止步不前,无视道德良知,将“硬”“软化”。又如我们对待家人常常十分无礼,“我的事不用你管”常挂嘴边,甚至连对待陌生人的客气都没有。是因为太亲密了吗?在我看来却是“软”在“硬化”。究竟何时软、何时硬,如何避免偏执,造就和谐自我,或许我们该反思了!
(《软硬兼施,处世大道》)
[评价点拨]
这段文字,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软硬’兼施,区别对待人心中的软硬,方能造就和谐自我”;然后用“然而”引出自己的补充论点,指出特殊情况,这样就能很好地体现文章的思辨性,避免绝对化;接着作者将指出现实与分析实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最后引发我们的反思。整段文字联系现实,补充说明当内心产生矛盾时,应该客观审视、理性思考,使得说理更加谨慎,并在联系现实中批判各种异化现象,体现了说理的针对性,使得文章更加严密。
关联教材:《师说》论述师道的内涵,针对的是当时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风气;《反对党八股》的批评矛头,则指向当时广泛存在于党内的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倾向。
关联高考:2022年新高考卷Ⅰ优秀作文《本手过硬,方可妙手绘春》第六、七段就运用了以上方法。
强调议论的现实针对性,不等于只能把议论局限于某时某事。事实上,好的议论文大多能从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中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有针对性地分析旨在加强论据或现实性问题的针对性。分析要定点、定向,并多维拓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缘事析理,挖掘问题的本质。不仅要明确“为什么”,还要明确经过一定概括、抽象、推理、判断“得出什么”。
有针对性分析的方法:
1.要选取一个角度。论据或现实往往有多个运用角度,写作时选取最符合观点(分论点)的那个角度。
2.要在对论据或现实的概述分析中引出观点、原因或结论。深入分析论据的本质、根源,分析各方观点。分析时可以运用以下思维:
(1)比较思维。或横向比较,或纵向比较。如《师说》中,将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比较,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比较,突出今之众人与士大夫之族的愚昧,表明从师求学的必要。
(2)假设思维。如《拿来主义》分析“送去主义”时讲,如果奉行“送去主义”,那么子孙就得乞讨,国家主权就会丧失,民族就会出现危机。
(3)因果思维。如2022年新高考卷Ⅰ优秀作文《本手过硬,方可妙手绘春》“正因为练就了过硬的本手之法,这些人才能以妙手之技,登峰造极,创造辉煌”。
(4)辩证思维。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不能只关注其中一面。如《拿来主义》中,在社会主流都认为送古董、办画展、送艺术家是“发扬国光”的时候,作者看到了“送去主义”的危害。
(5)归纳思维。如《拿来主义》中由众多“送去主义”的行为归纳“送去主义”的本质,进而揭示其危害。
3.在正反对比中凸显反面现实,增强议论的针对性。
为了使分析有针对性,写作时可有意识地将论据和观点的关键词对应。
1.作者意识——身份代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作者意识是指写作者要明确自己在题干所给出的特定情境中的身份,以此身份来对具体问题发表建议或提出解决策略。身份代入构建了交际情境,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学生于情境对话中根据言说对象选择说理的内容、方式、策略、语气等。
2.读者意识——让读者看到“你”(作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就是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要有“读者意识”。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时有对象意识,心中有倾诉或交流的对象。写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隐含读者”,这一“读者”存在于写作的任何一个环节。写作前可仔细思考潜在读者最关心哪些问题,设想讨论哪些问题会引起他的兴趣,怎样表达更容易让他信服,这样才能使议论达到预期效果。
上一篇:能力点一: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
下一篇:能力点三:如何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