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探讨(一)
述例要简洁 层次要多变
——《少点非此即彼 多点取长补短》升格演示
有道是,事实胜于雄辩。事实论证是论证的最主要的论证手段。写作议论文,需要摆事实,讲道理。但是有些同学在写作议论文时,只摆事实,不讲道理,一个事实接一个事实,没有分析和阐述,这样的议论文时没有说服力的。事实的含义是隐晦的,不确定的,只有通过分析和阐述,将其含义揭示出来,固定起来,才能很好地说明论点,才能成为雄辩的论据,形成有力的论证。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园丁说:玫瑰开花是为了答谢他的辛勤。
惠风说:玫瑰开花是为了酬酢它的和畅。
植物学家说:玫瑰开花是为了繁衍后代。
诗人说:玫瑰为了开花而开花。
你认为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中的每一种说法都包含着一种立意的方向。园丁辛勤浇灌,玫瑰以开花相报,从园丁的答谢说理,可以引申出感恩、勤劳的话题。惠风吹拂,玫瑰开花,从惠风的酬酢说里可以引申出和谐、礼尚往来的话题。玫瑰开花,繁衍后代,保存物种,从植物学家的繁衍说里可以引申出传承、责任等话题。开花是生命的绽放,从诗人的开花说里,可以引申出远离平庸、活出自我的立意。从整体上考虑,众说不同,各有其理,据此可以有不别囿于一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立意。除此以外,考生还可以作出有别于以上四说的新说,例如,时候不到,玫瑰不会开花,到时候开花谁也阻挡不住,就此可以提炼出尊重规律、按时而动的立意。
【失误篇】
少点非此即彼 多点取长补短
园丁说:玫瑰开花是为了答谢他的辛勤。惠风说:玫瑰开花是为了酬酢它的和畅。植物学家说:玫瑰开花是为了繁衍后代。诗人说:玫瑰为了开花而开花。他们各执一端,互相对立,每一种说法都不全面,但是不可否认它的真理性。世间就是这样,许多不同的看法,表面是对立的,其实各有各的合理性,对待各不相同的看法,我们不能只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采用非此即彼的态度选边站。
西周灭亡,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打破了“庶人不议”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处士横议”的活跃风气。在对人事及社会的广泛探讨中,人们不再崇信“天道”,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各学派的人物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著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
到了汉武帝时代,他觉得允许各种学说自由泛滥不利于统一思想,妨碍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便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这种专制“大一统”的思想固然能够增强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但同时却也将专制集权推向了登峰造极之地步,使得人治政治成为两千年不变之定式。
可是到了五四运动前夕,吴虞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立刻得到胡适、鲁迅两位文化旗手的响应,于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中国遭到彻底的批判。其实,无论是汉代大儒董仲舒,还是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吴虞,都犯了同一种错误,即简单否定,急匆匆地选边站。我们总是像盲人摸象一样,摸到大象的耳朵便说大象像簸箕,摸到象腿说大象像柱子,摸到象背说大象好似一张床,摸到象尾说大象好似绳子,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总是走在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里或东或西。
何必非此即彼,何必有你无我呢?一群南腔北调的陌生人汇聚到了一起,便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一个种族和另一个种族走到一起,于是出现一个新的邦国;一种思想走进了截然不同的思想,经过了排拒碰撞,于是形成了新的思想,新的体系……
【望闻问切】
本文从材料出发,抓住各不相同的说法都各有其理的事实,提炼出对待不同的思想观念不能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选边站的观点,立意新颖独特,言人人笔下之所无,难能可贵。文章的主要问题是论据运用机械呆板,论证作用不够突出。本论部分先叙述“百家争鸣”的历史,再讲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功过和“打倒孔家店”的片面性,如同复述历史教科书,文章只重视历史展现,缺少紧扣论点的分析议论,论据材料和中心论点若即若离,论据材料虽然丰富却难起到论证的作用。
【升格篇】
少点非此即彼 多点取长补短
玫瑰为什么会开花?园丁、惠风、植物学家和诗人各有各的说法。他们各执一端,互相对立,每一种说法都不全面,但是不可否认它的真理性。世间就是这样,许多不同的看法,表面是对立的,其实各有各的合理性,我们不能只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采用非此即彼的态度选边站。(评述命题材料,引出中心论点)
两千多年前,中华大地好不热闹, 法、道、儒共存,名、墨、杂并世,还有阴阳家、小说家、纵横家,三教九流,百家争鸣。可是有个叫董仲舒的人,感到“家”太多无所适从,便提出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累累若丧家之犬”的孔老夫子荣登“至圣先师”的宝座,一坐就是两千多年。直到五四时期一个叫吴虞的人高喊“打倒孔家店”,这才把他从宝座上拉下来。其实,无论是汉代大儒董仲舒,还是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吴虞,都犯了同一种错误,即简单否定,急匆匆地选边站。(概述原文的论据材料,压缩叙述性文字,为议论分析留下足够的篇幅。)
每一种观点都有其自身的必然性,每一种声音都是一个合理的存在。盲人摸象的故事家喻户晓,实际上故事倒并不那么可笑。摸到耳朵说大象像簸箕,摸到象腿说大象像柱子,摸到象背说大象好似一张床,摸到象尾说大象好似绳子,他们的认识不全面,但是毕竟说出了部分真相,如果有人硬要说大象像被堂诘诃德视为妖魔的风车,或是哪咤脚下的风火轮,那才真正可笑。(增加分论点,用其引领原文的论据材料。)
胡适与鲁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手,鲁迅主张对现实社会作最激进、最无情、最全面的抨击,而胡适则走改良主义的道路,只图“一点一滴的渐进式的社会改良”。自然,习惯于选边站的我们坚定地选择鲁迅而无情地抛弃胡适。如果说鲁迅像一剂苦药,猛药,针对的是这个民族的顽症,那么胡适更像是“健”字号的冲剂,对身体健康的人,能起到调和顺气的作用,我们那种非此即彼、爱憎分明的选择未必经得起历史检验。
通过典型来反映生活本质,这是五四以来传统的创作理论。但是,贾平凹的新作《秦腔》没有主要故事,没有典型人物,也看不出明显的主题,只是在自然描述中显示出人事和时代变化。评论家陈思和指出《秦腔》具有“法自然”的风格,把现实主义艺术提升到一个非常高的境界。是的,每一种声音都是一种存在,自然也会有其局限性,每一种理论都有其合理性,但也都不是终极真理。(联系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增加论证层次,丰富文章内容。)
世界是多元的,少些非此即彼、有你无我的对立,多些取长补短、互相共存的包容,世界就好更加完善和美好。
一群南腔北调的陌生人汇聚到了一起,便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一个种族和另一个种族走到一起,于是出现一个新的邦国;一种思想走进了截然不同的思想,经过了排拒碰撞,于是形成了新的思想,新的体系……(用排比句,一诗化的语言总结全文,增强表达效果。)
升格评析
升格文跟原文比较,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改进。
一、论证层次更丰富。
原文虽然从“百家争鸣”讲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打倒孔家店”,但还只是从一个历史层面展开论述的,升格文则不同,本论既先从对“百家争鸣”等历史大事件的态度谈起,再谈对待胡适、鲁迅这样两个历史人物的态度,最后谈文艺理论,层次有推进,议论有深入,不在一个层面上喋喋不休。
二、叙议结合更恰当。
原文关于“百家争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打倒孔家店”的叙述占去了文章的大部分篇幅,议论的文字极少。升格文则大大压缩了叙述性文字,而增加分析议论,特别是增添了一些哲理性的议论,如“每一种观点都有其自身的必然性,每一种声音都是一个合理的存在”,这就大大增强了议论的色彩,增强了理论的深度。
三、素材运用更巧妙。
素材运用不拘经典,敢于颠覆,这是升格文最为成功之处。
比如论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章这样写道:“可是有个叫董仲舒的人,感到‘家’太多无所适从,便提出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累累若丧家之犬’的孔老夫子荣登‘至圣先师’的宝座,一坐就是两千多年。”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典上何曾有过这样的叙述?这种个性化的叙述颠覆了经典,但是生动形象,颇有艺术感染力。
再如对盲人摸象故事的解读,一反讥笑的态度,对他们予以充分的肯定:“他们的认识不全面,但是毕竟说出了部分真相,如果有人硬要说大象像被堂诘诃德视为妖魔的风车,或是哪咤脚下的风火轮,那才真正可笑。”别出心裁的解读,却又十分令人信服。对鲁迅与胡适的理解也同样体现着敢于“颠覆”的精神,
病例探讨(二)
详略有分寸 中心不摇曳
——材料作文“看戏与演戏”升格示例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间人有生来演戏的,也有生来看戏的。演戏要置身局中,时时把“我”抬出来,实现自我;看戏要置身局外,时时把“我”搁在旁边,始终维持一个观照者的地位。演戏要热要动,看戏要冷要静。演戏必须根据既定的剧本演出,要演什么像什么;看戏相对自由轻松得多,只要讲文明守纪律即可。古今中外的名人对于人生理想费过许多摸索,许多争辩,他们所得的人生理想不过是三个结论,一个是在看戏,一个是在演戏,一个是同时在看戏和演戏。
【文题简析】
审题时要抓住“人生理想”“演戏”“看戏”这三个关键词语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为什么说人生是在“演戏”或“看戏”?世上有无数的事情,无数的人,事情是人做的,操办、完成某件事情,不管操办、完成得怎样,都给人留下一定的印象,这就如同“演戏”给人留下一定的形象一样。而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关注事情就是“看戏”,看别人如何做事。对每一个普通人来说,“演戏”和“看戏”的身份是相对的,在这件事情上是“演戏”的,在把件事情上就是“看戏”的,当然也可能同时兼有两种身份。身份不同,人生要求不同,意义也不一样。具体做事的人,就是在实现自我,而事不“躬亲”,置身局外,只当“观照者”,就相对较难实现自我。做事要投入满腔热热情,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而其他没有做事的人要冷静,对做事的人作出客观的评价,这样才能对做事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做事的人要有“角色意识”,按规矩办事,不能任性,其他人也要讲文明守纪律,等等。文章要抓住“演戏”和“看戏”中一点感悟,阐述人生理想。
【失误篇】
角色意识之我见
(标题宽泛,不能显现中心论点)
读《红楼梦》,看王熙凤说笑就笑,说哭就哭,有人说,王熙凤是天神的演员。此话诚然是不错的,但是,切不要以为做人与演戏是天生对立、水火不容的。俗话说,人生如戏。做人和演戏确有不少相通之处。不说别的,单说演员的角色意识,也是做人所必须具备的。演戏必须根据既定的剧本演出,要演什么像什么,不可任性。做人也是这样,必须明确自己的身份位置,承当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把自己的“戏”演好。一言以蔽之,要有角色意识。(转弯抹角,开头略显啰嗦,未能做到简明扼要,直奔中心论点。)
《红楼梦》里。贾琏和鲍二媳妇在屋里偷情,王熙凤站在窗外偷听。贾琏和鲍二媳妇说要毒死王熙凤,把平儿扶正,王熙凤听了生气,就打了平儿一耳光,冲进屋内,大喊大嚷,。琏拿剑要杀王熙凤,王熙凤就冲到贾母屋里告状,贾母把贾琏狠狠骂了一顿,要他跟风姐道歉,也要风姐跟平儿道歉。平儿却主动上来给凤姐磕头:“奶奶千秋,我惹的奶奶生气,是我该死。”“我服侍了奶奶这么几年,也没弹我一指甲;就是昨儿打我,我也不怨奶奶,都是那娼妇治的;怨不得奶奶生气。”说着,滴下泪来了。(论据叙述要高度概括,为议论分析留下足够的篇幅。)一般人读到这里都谴责平儿过于懦弱,一副奴才相,然而,这正是平儿的角色意识。(对论据没有分析,强下论断,说理不充分。)
角色意识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在现实里,许多年轻人崇尚率真,欣赏“率性而为”,以为这才是“自我”的展现。领导处理问题不妥,众目睽睽之下,大庭广众之中,厉声谴责,毫不留情;老板办事待人不公,堵在门口,拦在路上,与他争是非,辩曲直。如此等等,抗争精神可嘉,自我也的确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但也把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忘得光光,最终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本段从反面进行阐述,概括性叙述事例,简明扼要,要言不烦。有叙述,有分析,说理充分。)
角色意识也不全是好东西,过分推崇角色意识也不是好事情。(提出新的观点,节外生枝,否定中心论点。)老托尔斯泰是世界是最善良的人,他继承爵位掌管庄园之后,招来农奴,庄重宣布,土地归农奴所有,从此不交租,不纳贡。农奴纷纷下跪:“老爷,使不得,使不得!”本分的农奴只会安守本分,从来没有白种老爷土地的奢望,意外之财,取之有罪啊!这是农奴的角色意识,这种角色意识绝对是社会变革的阻力,对于社会进步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材料新鲜,也能够围绕分论点进行阐述,但与中心论点背道而驰。)
《红楼梦》里的晴雯,换衣服时失手跌折了扇子骨,宝玉呵责他,晴雯反唇相讥。宝玉气得浑身发抖,扬言要打发她出去,闹出不快。晚上宝玉喝酒回来,晴雯仍不理他,听说晴雯喜欢听撕扇子的声音,为博其一笑,宝玉拿扇子与她撕,晴雯一撕两半。主仆大笑,前嫌冰释。晴雯“身为下贱,心比天高”,敢在主子面前任性使气,可以说是一个没有半点“角色意识”的奴仆,可正是这个缺少角色意识的奴仆赢得了作者和读者的欣赏和赞许。(一再引用《红楼梦》的故事做论据,增强文化底蕴,但离中心论点越来越与昂。)
角色意识对于人生非常重要,正像许多事物都具有两重性一样,绝世意识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正确对待。(篇末貌似辩证,却未能紧扣中心论点。)
◎问题诊断
文章抓住材料中“演戏必须根据既定的剧本演出,要演什么像什么”一语,从角色意识的角度立论,审题准确,立意新颖。文章主要存在问题有二,一是以叙代议,详略失衡。文章叙述论据的文字太多,而用于议论的文字太少,以叙代议,详略失当,本末倒置,说理不充分,议论色彩不足。二是节外生枝,互相矛盾。文章先提出做人要有角色意识,后半部分又提出“角色意识也不全是好东西”,这样前后矛盾,互相否定,多中心就成了无中心。
◎升格策略
针对文章的存在问题,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改和完善:一是重新拟制一个能够直接反映文章中心论点的标题;二是删简开头部分的文字,简明扼要,迅捷提出中心论点;三是用一两句话概括论据材料,增强对论据的分析议论;四是删除后本部分关于“角色意识也不全是好东西”的阐述,增加对中心论点“做人要有角色意识”的相关论述,如角色意识的意义,如何增强角色意识等,把议论推向深入。
【升格篇】
人生要有角色意识
(以明确的观点做标题,显化文章的中心。)
俗话说,戏如人生。演戏必须根据既定的剧本演出,要演什么像什么,不可任性,这就是演员的角色意识。其实,做人也必须具备角色意识,每个人都应当明确自己的身份位置,承当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把自己的“戏”演好。(有针对性地引述文题材料,发表看法,提出论点,直奔中心,要言不烦。)
《红楼梦》里,贾琏与人私通,凤姐吃醋,打了平儿,贾母要凤姐给平儿赔不是,可平儿却主动给凤姐磕头:“奶奶千秋,我惹的奶奶生气,是我该死。”说着,滴下泪来了。一般人读到这里都谴责平儿过于懦弱,一副奴才相,然而,我感受到的却是平儿的角色意识。(保留原文的论据材料,压缩叙述的文字,为议论留足篇幅。)
平儿自小起就服侍王熙凤,因为能干,便被收为小妾。平儿知道自己挨打,理在自己一边,但她更知道,自己始终只是一个小妾,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副手而已,维护王熙凤的尊严,是她的天职,于是主动磕头,为王熙凤开脱。平儿的这种角色意识,促使她谨慎行事,在贾府缓和了许多矛盾,也为自己赢得了口碑。(紧扣中心论点分析论据材料,促使论据向论点转化,水乳交融。)
人们崇尚自我,摒弃非我,其实人只能是自我和超我的统一,绝对的自我和绝对的超我是不存在的。是的,你首先是你自己,但是不能忘了,你是父母的儿女,你是学校的学生,你是张三李四的同学,如此等等,只有这些角色都扮演好了,你才是一个健全的人!社会是个大舞台,每个人在这舞台上都得根据“剧本”的规定,扮演一定的角色。这里不存在喜欢不喜欢的问题,社会分配你的角色你必须扮演,而且一定要努力扮演好,不可敷衍,除非你退出这场演出。(增加一段议论,阐述角色意识的普遍意义,使议论更充分。)
可是遗憾的是,现实里许多年轻人崇尚率真,欣赏“率性而为”,以为这才是“自我”的展现。领导处理问题不妥,众目睽睽之下,大庭广众之中,厉声谴责,毫不留情;老板办事待人不公,堵在门口,拦在路上,与他争是非,辩曲直。如此等等,抗争精神可嘉,自我也的确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但也把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忘得光光。(保留原文,正反对比论证,很有现实针对性。)
世界的本质是关系,谁都不是一座岛屿。正是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所以才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不朽的名言,也正是在这样的责任感的驱使之下,才有了屈原的《离骚》,才有了文天祥的《正气歌》,才有了梅兰芳的蓄胡罢演,才有了刘和珍的为民请愿。角色意识是和责任意识密切相连的,责任意识正是对自我意识的突破,而责任意识又是自我意识的提升和完善。(删除“角色意识也不全是好东西”的议论,保持中心论点的一致性;增加颇有哲理的议论,从社会关系和责任意识的角度议论角色意识,有理论高度。)
我们强调角色意识,不是要人们放弃自我,甘当奴才,而是要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认请自己,明确自己的身份地位,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做一个懂合作、有担当的公民。(“不是……,而是……”既体现两点论,又有重点论,运用辩证分析,突出中心论点。)倘若我们的社会无论上和下,尊和卑,官和民,人人都有强烈的角色意识,恪守自己的本分,和谐社会便悄然而至。
◎升格评点
升格后的文章以“人生要有角色意识”为标题,中心论点一目了然。开头有针对性地摘引材料,提出中心论点,统领全文。高度概括地叙述平儿挨打的叙述,增加了对论据材料的分析和议论,论据和中心论点水乳交融。同时增加对角色意识普遍意义的阐述,使议论更充分有力。在删除“角色意识也不全是好东西”的议论之后,增加哲理性议论,从从社会关系和责任意识的角度把对角色意识的议论推向深入。总之,升格后的文章观点明确,中心突出,叙议恰当,说理充分,层层深入,颇有理论高度和逻辑力量。
上一篇:议论文怎样引例说理
下一篇:议论文摆事实讲道理续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