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而必须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但有些同学的议论文写作重事例而轻论证,提出一个论点,举几个例子,再下个结论,便以为是一篇成功的议论文习作。这种典型的“观点+事例”的议论文,虽然立论正确,用例也算恰当,材料也很丰富,但由于缺少应有的分析,难以形成有力的论证,不能算是优秀的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要靠有力的论据来支撑,但论据本身并能自动地转化为论点。论据和论点中间隔着一条河,可望而不可达,只有在河面上架起桥梁,对论据增加适当的分析议论,文章才能由论据走向论点,完成论证。
那么,在事实论证中有哪些分析议论论据的方法呢?
【技法例析】
一、归纳要旨 揭示共性
同一个论据,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取所需。对于苏轼,我们既可欣赏其豪放,又可感叹其人生的旷达;对于杜甫,我们既可赞其直面现实,又可歌其忧国忧民。由于诊所材料具有多义性,所以,在议论文写作中,在列举事例之后,应当对其进行适当的归纳,揭示论据所包含的和论点相一致的道理或共性特征,实现由论据向论点的过渡。
史学家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相声艺术宗师侯宝林为了学谐语手抄一部10多万字的《谐浪》;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27年;德国著名医生欧立稀连续试验914次,终于研制成抗螺旋体病菌的新药——新坤凡纳明。【这些事例充分证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恒心与毅力。】
—— 《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
这段文字由述例和议例两层意思构成,述例部分以一组排比句叙述四个事实论据,议例部分指出所述事例所蕴含的道理: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恒心与毅力。文段思路清晰,论点和论据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文段所引四则材料,原本可以说明许多道理,比如,成功需要时间,凡事要有一个过程,等等。如果文段只是叙述四个人的事例,而没有最后一句的归纳议论,无疑将会留下与论点若即若离的遗憾;现在有了这样的分析,就将材料直接指向了中心论点: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恒心与毅力。
归纳要旨,揭示共性,常采用的句式是:“这”(论据)+“表现”或“说明”+论点或论点的要素。为了强调论据和论点的关系,也可以用反问句来表达:这些事例不正说明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恒心与毅力吗?
二、探讨原因 深度剖析
世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刘翔的成功是自身努力的结果,也与个人天赋、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引用事实材料作论据,要善于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来对材料加以剖析,以建立论据与论点的联系。
梵高在大自然神奇的光与影里,看到了自己对色彩的敏感,呕心沥血,终于让《星夜》永恒地闪耀在艺术的原野上;卢梭在激荡的社会进步思潮中看到了自己敏锐的思想,全力奋斗,终于让《社会契约论》成为启蒙运动中光辉的太阳;奥尔柯特在白雪飘飞的圣诞之夜感到自己对生活的崇敬,潜心写作,终让《小妇人》成为每代人拜读的巨著。【这些杰出的人物正因为不为自己的弱点所囿,敢于冲破束缚,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他们的成功才如动人的乐曲,在历史殿堂中绕梁不绝。】
——《让特长开拓新天地》
文段的最后一句为议例部分,用一个因果复句,以诗化的语言揭示了梵高、卢梭和奥尔柯特成功的原因:敢于冲破束缚,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正是有了这个因果复句,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就更密切了;如果没有这样的因果分析,就难以凸显材料与中心“让特长开拓新天地”的关系。
探讨原因,深度剖析,是一个重要的分析事实论据的方法,其表达方式可以是一个因果复句,也可以是设问句,通过自问自答来揭示原因。就上面的几则材料而言,也可以这样表述:并非天才、全才的的梵高、卢梭和奥尔柯特为什么能够成功?他们演奏出的乐曲为什么能在历史殿堂中绕梁不绝?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不囿于自己的弱点,敢于冲破束缚,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
三、假设推导 正反对比
要使论据能充分证明观点,就要在叙述论据之后对其进行必要的分析,把材料与论点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出来,从而有力地证明论点。如何揭示材料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假设推导便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所谓假设推导,就是针对列举的事实论据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其表达方式一般为假设复句:如果没有……,那么就……。
苏东坡一下子从仕途的高峰跌落到低谷,从皇帝、太后都欣赏的才子变成倒霉的迁客。但是,黄州这个在众人眼中的荒凉小镇,却给苏轼带来人生的坦途。在黄州,他感到难言的孤独,正是这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人生的浮华。他勇敢面对,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美——山水,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哲——先贤。所有这一切不顺与苦难,反而使他彻底脱胎换骨,使他真正走向成熟。于是,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诞生了。【如果没有黄州这个突然的“弯道”, 苏东坡在官场上一直一帆风顺,谁能说得清这个世上是不是会多了一个政客而少了一个文豪呢?】
——《超越常在弯道处》
述例部分叙述苏东坡被贬黄州、写出传诵千古诗文的事实,而分析则以“如果没有……”领起,借助假设,从反面入手,推导出一个与既有事实完全不同的结果,实虚相映,凸显了“弯道就是机遇,就是超越”这一中心论点。如果文段到杰作诞生便嘎然而止,只有述例,而没有最后一句的假设推导,这个文段的中心就不会这么突出,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也不会如现在这样密切。
假设推导的分析方法具有凸显中心、强化论点的作用,还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述:试想,如果没有……,那么……;正因为……,所以……。
四、引申类比 过渡自然
有些事例十分典型,是很好的论据材料,但却不是同一论域里的事物,不能作为充分的论据直接使用,比如“乌鸦反哺”就不能直接论证“人当有孝心”的中心论点。但是,这些材料却可以引发联想,促使读者反思,在论证中起到很好的类比作用。在议论文写作中,在引述这类事例之后,必须对所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从而突出其观点的现实意义。
金庸的作品或多或少有相似的地方,但更多的是不同。写人,有英雄侠客、登徒浪子、世井流氓;写景,有大漠的无垠、江南的清幽、孤岛的苍凉。每一部小说都是一个新的意境。正当创作巅峰时期,他封笔修书了。他知道无法逾越自己创下的顶峰,没有创新的模仿不如就此收笔,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
【文学创作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重复昨天,模仿别人,不敢越雷池一步,你就永远不是自己,社会也永远不会有进步。】
——《创新中国风》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要勇于创新,推动社会发展,而不是讲如何进行文学创作。但是,武侠高手金庸为了不重复自己在创作巅峰期毅然封笔,确实也是一种创新意识的表现,怎样用文学创作上的故事来论证“勇于创新,推动社会发展”中心论点?作者以“文学创作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一反问句,巧妙地过渡到论点上来,自然得体,浑然天成。
类比论证富于启发性,它深入浅出,使读者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章简练生动。类比论证是用不同类但同质的例子来进行论证的,运用类比论证,要善于通过比较得出二者的共同结论,指向中心论点。
五、扩展阐述 深化论据
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的基本特征,只摆事实,不讲道理,文章就成了某一主题的材料汇编,严格地说,这样的议论文是不能称之为议论文的。优秀的议论文,不但观点明确集中,材料丰富精当,而且说理生动透辟。这些文章往往在述例之后,用排比、比喻等语言形式,阐述论据的意义,扩展论证的广度和深度。
居里夫人有两个孩子,在这两个孩子牙牙学语时,居里夫人就进行观察、比较,民现她们一个在数学上联络,另一个在音乐上早熟。于是,又经过两年多的早期尝试教育,终于充分发挥出她们的天赋。最终,居里夫人的两个女儿,一个像母亲一样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另一个成为成为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在居里夫人的教育的词典里,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写出:发现成就了孩子,也成就了居里夫人。发现,是黑夜里的灯火,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发现,是雨雾中的灯塔,让我们找到了前行的方向;发现,是人生路上的助手,让我们阔步向前!】
——《美丽的发现》
这一文段由述例和议例两部分构成。议例部分的文字在点出论据的核心意义“发现成就了孩子,也成就了居里夫人”之后,用一组排比句来阐述发现的内涵,扩展论据的意义,酣畅淋漓,文辞优美,既密切了论据和论点的联系,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叙事性作品贵在形象生动,议论性文章贵在逻辑力量,但是并不是说议论文只能是板着面孔的说教,说理同样可以运用比喻、排比、借代、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做到文采斐然,形质兼美,在理性分析中加强感染力。
六、述议结合 高度融合
叙述和议论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议论文中,一般先用叙述引出论据材料,再用议论来分析论据材料,完成论证。我们常说叙议结合,夹叙夹议,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但也有一种叙议结合,打破了叙述和议论的界限,用议论的口气叙述论据材料,在叙述论据材料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思想观点,做到了叙例和议例的高度融合。这种方法是将论点的关键词嵌入论据的叙述中,带着明确的观点和强烈的情感叙述论据,叙述中有观点,有看法。
我们敬佩袁隆平先生,他的时时思考、天天探索,堪为我们后辈的楷模。当他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时,就敢于做着颠覆世界权威的思考;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依然专注于田间,全心全意地进行科学的探索。他的思考不仅使中国人填饱了肚子,也帮助世界大多数人摆脱了饥饿。思考,为他赢得了无数荣誉;探索,为他带来精彩人生。
——《人生因思考探索而精彩》
十分明显,这一文段何处是叙述,何处是议论,实在难以区分,在这里,没有纯粹的叙述,也没有纯粹的议论,述例和议例两者融为一体,互相渗透。作者带着高度赞赏的语气叙述袁隆平的事迹,论点中的关键词语“思考”和“探索”二词反复出现,这样就将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形成了论据和论点的高度融合,省去了行文上的衔接和照应。
打破叙例和议例的界限,用叙议融合的方法引用论据,展开论证,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要饱含情感地叙述论据材料,二是要将论点中的关键词语巧妙地引入叙述之中,反复出现。
【习作选登】
留一点空白
维纳斯沉睡在米洛斯那片神圣的土地上,一睡就是千年,复苏之日,她失去那两条玉臂,但同时却也收获了惊世的美。她那优美流畅的线条,凝聚于那断臂之处,空荡荡的,却又如此丰富,它让美延伸,让爱丰满。那片空白,激发出多少人心中的维纳斯。断臂维纳斯启示我们,虚实相生,有无互通,我们应当学会留白的艺术。
记得林黛玉在红消香断时拼尽全力喊出的话是“宝玉,你好……”,这没有说完的话究竟是什么?曹雪芹故意给我们留下了一段空白,令我们读之猜之思之。试想,如果作者让林黛玉直接喊出“你好狠”,或是“你好自为之”,那样明明白白,实实在在,好是好,但也意蕴全无;正是这“好”的空白让人们揣想深悟,才不致流于俗套。中国文学似乎都深谙留白之道。沈丛文先生在《边城》里并不交代傩送有没有回来,余秋雨先生在《垂钓者》中也不说明瘦老人钓鱼与否,但正是这“不交代”与“不说明”让人回味,令人思索,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
【事实论证,在引述《红楼梦》黛玉之死的事例后,用“试想,如果……,但……”句式作反面设想,然后以“正是……,才……”句式作正面推导,论据、论点融为一体,论证有力】
难忘庄周的燕子。燕子将巢卵筑在人家的屋檐下,伸手可及,它把信任交给人类,可又不至于像麻雀那样胆大到在人类的餐桌上求食;住上几个月,人类刚刚有些厌烦它的飞进飞出和乳燕动不动声嘶力竭的大叫,可未等你发作,燕子便知趣地搬走了;过了几个月,人类开始思念燕子了,燕子就在这个时候又飞了回来了。燕子的生存之道,其实也应当是我们人类的处世哲学:给人以信任,却也不应该过于亲昵;不别拒人于千里之外,却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凡是应当实虚有度,在充实里留一点空白,智慧地安排自己生活的节律。
【类比论证,在引述类比材料庄周的燕子之后,用“燕子的生存之道,其实也应当是我们人类的处世哲学”引出议论,揭示人类和燕子的共同点,直奔中心论点】
不只是文学创作和人际交往,人的精神世界更需要讲究留点空白。当年,父钱学森在中国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后主动要求从院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今天,“苹果”、“微软”的总裁在事业的顶峰也纷纷选择离开。他们为什么要激流勇退?一句话,他们懂得生命不能太拥挤。是的,不别在喧闹中急于把自己染得大红大紫,就像宣纸上的挥毫,别蘸墨太多。生活需要一点“空白”:为生活奔波太久的人,应当停下脚步,看看路旁的风景;为权钱困扰太大的人们,应当抛开焦虑,看看老家的槐树。生活愈紧张愈匆忙,就愈需要点空白来缓冲,来释放,七彩的生命需要有空白来装饰。
【事实论证,在引述事例之后,用设问句引出原因探讨,再以比喻、对偶等句式阐述精神留白的意义,扩展论证的广度和深度,颇有感染力】
充实未必圆满,空白也不等于空洞和虚无,我们当好好研究留白的艺术,努力将自己的追求推向极至,而不是极端。
【评点】
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文章在提出中心论点“我们应当学会留白的艺术”之后,从文学创作、人际交往和精神世界三个角度展开论证,多方面揭示“留白”的意义。文章结构完整,思路清晰,材料丰富,特别是在引述具体事例之后,运用多种手段展开议论分析,使论证显得充分有力。
上一篇:议论文怎样引述事例
下一篇:议论文怎样摆事实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