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十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质检作文“主线任务与支线任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主线任务”原本是个游戏术语,游戏里往往都会有一个主线任务,游戏里的主角会在主线任务的驱动下,推动着整个故事情节发展。而支线任务则是游戏中的额外任务,通常与主线任务相关联,难度有高有低,做不做,都不会影响主角的发展:完成支线任务,可以获得额外的奖励和经验值,也可以帮助玩家更好地了解游戏世界和角色。
我们的人生,是不是也有主线任务和支线任务呢?对此,你怎么看?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分析】
这则材料很有创意,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借游戏中“主线任务”与“支线任务”二者功能的差异,引发“人生是否有类似划分”的思考,为青年学生人生规划提供具象参照与思辨空间。
材料先明确二者属性。“主线任务”是驱动剧情的核心脉络,决定主角走向,是“必需品”;“支线任务”为额外任务,不影响主角发展,却能带来奖励、丰富认知,是“可选项”。这种“必需与可选”的划分,让抽象的人生目标主次关系有了清晰类比。
其深层价值在于抛出开放性问题,引导跳出游戏审视人生。人生或有“主线任务”,如学业、事业等目标,决定基本走向;也可能有“支线任务”,如兴趣探索、志愿服务等,虽不主导主线,却能滋养成长。这为写作提供多元立意方向,支持“人生有任务划分”“主线支线相辅相成”等立场。
材料还暗含思辨,打破“非核心即无用”误区,强调支线任务的价值,为探讨“如何平衡主线与支线”“避免目标偏差”提供深度空间,助力考生明确立场、展开辩证论证。
参考立意:
从游戏任务看人生
人生主支皆有价值
游戏任务启深思,人生亦有主与支
游戏“主支”引方向,人生规划有参照
游戏任务照人生,主支协同促成长
游戏“主支”予启示,人生目标不迷茫
以游戏任务为引,探人生主支之道
【范文导写】
01守主线以立心,择支线以润生
当“主线任务”与“支线任务”的游戏概念照进现实,我们不得不思考:人生这场没有重启键的“游戏”,是否也存在这样的任务划分?在我看来,人生不仅有主线与支线之分,更需以主线立心定向,以支线润色添彩,二者协同共生,方能成就有深度、有温度的人生。
人生的主线任务,是灵魂的“定盘星”,决定着人生的价值底色。
游戏中主线任务推动剧情走向结局,人生的主线任务是我们穷尽心力追求的终极目标——它可能是可能是为守护至亲倾尽温柔,可能是为理想事业倾注一生,也可能是为社会福祉贡献力量。张桂梅以“改变山区女孩命运”为人生主线,拖着病体创办华坪女高,十余年间让两千多名女孩走出大山;黄大发以“解决村民饮水难题”为主线,带领村民在绝壁上开凿“生命渠”,耗时三十余年兑现承诺。若没有主线任务的牵引,人生便如无舵之舟,在岁月长河中随波逐流,即便行至远方,也难有真正的归属感。主线任务赋予我们坚定的信念与前行的动力,让我们在面对诱惑与困境时,始终能守住内心的航向。
人生的支线任务,是生活的“调色盘”,为人生增添鲜活的质感。
游戏里的支线任务可获额外奖励,人生中的支线任务则能丰富生命体验——一次与陌生人的善意互助,可能让我们领悟共情的力量;一场沉浸式的艺术展览,或许会唤醒我们潜藏的审美感知;甚至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也能教会我们接纳不完美。沈从文早年以“文学创作”为主线,却在人生低谷时投身文物研究这一“支线”:他耗时多年整理古代服饰资料,写下《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不仅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更让他的文学创作多了份历史的厚重。看似“偏离主线”的经历,不是对目标的背离,而是对人生的丰盈。支线任务让我们跳出单一的“闯关”模式,在体验中感知生活的多元与美好。
更关键的是,主线与支线不是非此即彼,而是成就共生的关系。
支线的积累,往往能为突破主线瓶颈提供新的可能。邓稼先以“研制核武器”为主线,而他早年在物理学领域的广泛涉猎——从理论物理到实验研究的“支线”积累,为他在核试验中解决关键难题奠定基础;樊锦诗守护敦煌的主线任务中,若没有早年对历史、美术的“支线”学习,也难以对莫高窟的文化价值有如此深刻的认知。反过来,主线的明确目标,也能让支线选择更具方向性。若一味沉迷支线,忽视主线,人生会沦为碎片化的拼凑;若只守主线,拒绝支线,人生又会显得刻板僵化。唯有让主线引领支线的方向,让支线滋养主线的成长,才能在“坚定”与“从容”之间走向远方。
人生没有预设的剧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游戏设计师”。守好主线,我们便有了直面风雨的底气;善待支线,我们便多了份拥抱生活的从容。愿我们既能以主线为灯塔,立定人生航向;亦能以支线为星光,点亮岁月星河,让人生这场“游戏”,既有坚定的追求,又有温暖的回响。
02执主线以立根本,借支线以润人生
人生如戏,亦如游戏,确有“主线”与“支线”之分。然人生这场大戏,剧本由我执笔,任务由我定义。依我浅见,明智之道当是:执主线以立根本,借支线以润人生。
何谓人生主线?那是生命的脊梁,是安身立命之本。如袁隆平心中“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信念,如屠呦呦实验室里千百次萃取提纯的执着。主线赋予生命以方向和意义,让我们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的坐标。没有主线的人生,如无舵之舟漂泊不定,终将在随波逐流中耗尽生命能量。曾国藩所言“志之所向,金石为开”,正是对主线力量的最佳诠释。
然而,只知主线不免单调,恰如只通大道不见小径的旅途。支线任务——那些计划外的阅读、偶然的旅行、突如其来的兴趣——恰是生命画卷中最灵动的色彩。苏轼若一心只读圣贤书,何来“明月几时有”的千古绝唱?乔布斯若无书法课的旁骛,何来苹果产品极致的美学追求?支线如同思维的触角,让我们接触未知,激发创造。“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的叹息,穿越千年依然警醒着我们。
更深刻的是,主线与支线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动态转化的有机整体。昔日支线可能成为明日主线,曾经的主线或为新征程奠基。钱伟长从文科尖子转型物理巨匠,源于抗日救亡这一时代主线的召唤;鲁迅弃医从文,是将个人支线上升为民族主线。智慧的人生,在于敏锐感知这种转化,在坚守中保持灵活。
身处价值多元、选择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明晰此理。当“内卷”与“躺平”的争论不绝于耳,何不回归本心:我的主线是什么?哪些支线值得投入?不因支线繁花而迷失主线方向,不因主线艰巨而拒绝支线馈赠——如此,方能在喧嚣中守住内心的宁静,在变化中把握不变的核心。
执主线如松之坚韧,不随波逐流;借支线如水之灵动,不固步自封。当生命的主干挺拔成长,当精神的枝叶自由舒展,我们便能在有限时空里,活出无限的广度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