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门学习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素材的专题网站!

三元思辨作文:“入世、出世、遁世” 写作指导及例文

杨老师 分享 时间: 下载word支付: 1.00元 点赞
阅读:
三元思辨作文:“入世、出世、遁世” 写作指导及例文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入世、出世、遁世”是人生的三种姿态。“入世”是积极进取、当仁不让,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世”是与自己所处的时代、社会保持一种心灵的距离,这种距离可以让自己回身审视,从而生活得淡泊超脱、从容自在;但如果不能把握好“出世”的“度”,就会陷入“遁世”的境地,从而心灰意冷、消极逃避。人生奋斗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大千世界,就显得至关重要。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指导】

1.围绕材料解读关键词

(1)入世:是积极进取、当仁不让,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指投身于社会,积极奋斗,改造社会,此处的入世乃是儒家的济世情怀;

(2)出世:是与自己所处的时代、社会保持一种心灵的距离,这种距离可以让自己回身审视,从而生活得淡泊超脱、从容自在;出世是保持距离而非离群索居消极避世,目的是审视自我,解脱自我,是随环境与境遇的变化而做出的权宜之计,论述时候需要注意分寸把控尺度;此处的出世乃是道家的逍遥境界;

(3)适世:指心灰意冷,消极避世,是把控不住“出世”之度而沦落的结果,是材料指出应当批判的倾向,值得我们警惕。此处的世乃是佛家之幻灭思想。

2、材料的关键词之间呈何种关系

根据材料意图,对于三元关系处理其实并不难,入世自然是值得鼓励的,出世是可以理解的,遁世自然是不可取的,主要围绕着我们在人生不同境遇下应该保持怎样的姿态,再论述其间的关系,比如入世乃人生之主旋律,然而人生难免触碰险滩与暗礁,暂时的出世能让我们真正了解自我,是一种审时度势的自我审视,而非消极避世而陷入遁世之境地。总之紧扣“入世”“出世”,警惕“遁世”,阐述三者关系即可。

3、如何理解材料倾向和写作角度

首先解读材料,须明确提取材料中的三个关键词,也就是写作时必须围绕的话题“入世”“出世”“遁世”。然后具体理解“入世”“出世”“遁世”的丰富内涵。理解时,可从儒家、道家思想及。中国古代哲学9层面理解,阚述出世、入世、遁世的思想渊源,阐述三种态度分别体现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当然,更要对接现实人生,尤其是大有可为的新时代,结合当代青年自身实际,阐述入世、出世对于学习、工作、事业、为人、处世的积极意义和教益。

4、确立你的立意,修饰你的观点

(1)以入世的积极态度做事,以出世的恬淡心性做人

(2)积极进取,担当有为;淡泊宁静,超然物外

题目:淡然成就有为,奋斗升华自我

5.围绕你的观点,你打算分几个层次来讲

(1)出世为叶,在疾风骄阳里巍然不动,方才为花朵积攒养料,使入世之花得以绽放;

(2)入世为花,展现人生前行的姿态,更能使你我升华至新境界;

(3)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在滚滚洪流中找到自我的方向标。

 

这是一道多元关系的材料作文题。

【作文素材】

1.在浊淖晦暗、混腐蒙昧的封建社会,出世情怀是文人的高洁傲岸,是坚守内心的卓荦风骨,是一种甘受穷寒的淡泊心态,是不为外物所扰,内心的安定富足。然而,事殊世异,如今百年际遇,民族复兴,圆梦中国更需要我们有孔子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毅,有林觉民的“为天下人谋永福”。入世情怀,当为国为民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奋勇向前。

2.古人云:“志向之势不可远,穷山穷海无涯。” 入世当志存高远,为国献力。“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是年轻宇航员的入世呐喊; “宁死不失祖国一寸领土”,这是年轻边防战士的入世豪情; “请党放心,国强有我”,这是青年学子的入世誓言。

3.采菊种豆,高洁淡泊,陶潜隐居田园;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林逋梅妻鹤子:他们曾艳羡了多少文人骚客。满面尘,鬓发苍,周游列国,孔丘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除暴政,强国家,以身殉国林觉民为天下人谋永福:他们曾愧煞多少袖手看客。自古洎今,有多少出世的清高自守者就有多少入世为国为民人。

4.北宋儒学家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段话被无数读书人奉为圭臬。四大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而未绝,为之做出积极贡献的不是隐士,而是无数在面对黑暗时勇于抗争之人。

5.面对黑暗有两种选择,一是逃避,一是抗争。隐士选择了逃避,他们可曾想过:当国已不国,天下又有何处可供他们安身?

6.在《陶渊明传》中,檀道济劝陶渊明说:“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世道清明时一展宏图,世道黑暗时则归隐山林。我以为,这样的做法实不可取。出世固然是一种人生选择,但在小人当道、国破家亡之时,敢于同黑暗抗争的人,更值得我们尊敬。

7.春秋之时,权臣崔杼倒行逆施,在朝中大肆杀戮,以至弑君。面对如此暴徒,齐国的史官并未屈服。纵然兄长二人被杀,其弟也要将“崔杼弑其君”的事实记录下来。他们抗争的结果是,还给后人历史的真相。试想,若在世道黑暗之时,所有史官都归隐山林,那么后人想要“以史为镜”恐怕是没指望了。

8.至于在乱世敢于逆流而上,“为万世开太平”者,更是当之无愧的伟人。毛泽东出身于中农家庭,本来他可以平稳地度过一生。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饱受欺凌,可他并没有因世道黑暗而选择退缩,反而积极投身于救国事业。他曾说在看到列强瓜分中国的册子时,先是悲愤,旋即便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知那些国难当头只知四处逃窜之人是否会感到羞愧。

9.从屈原和姜子牙的事迹可以看出,“有道则仕,无道则隐”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人生选择。他们既能准确地判断时代大局,不在没有希望的地方浪费才华,又能获得比较平和的心态,在无道的时代也能淡然处之。

10.归隐山林,往往意味着逃避现实,甚至放弃实现自我价值。而面对纷乱的社会迎难而上,不单是曹操个人的选择,更是无数有志之士所秉持的共识。更早的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战火纷飞。然而,君不见,“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政治的黑暗没有让他们选择逃避,相反,更激发了他们一展身手的决心。

【优秀范文】

淡然成就有为,奋斗升华自我

积极有为的“入世”,淡泊洒脱的“出世”,消极逃避的“遁世”,都是人生中的三种姿态。当人生的种子萌芽破土,而后悄然绽放时,“入世”当为花,“出世”应为叶,共同葳蕤枝繁叶茂的人生,共同照亮你我奋发有为的姿态。点亮内心踔厉奋发而又恬然自安的灯塔,方不至落入消极的“遁世”泥土中。

出世为叶,在疾风骄阳里巍然不动,方才为花朵积攒养料,使入世之花得以绽放。老子曾云“不如守中”,庄子笑说“吾愿曳尾于涂中”,苏子夜游赤壁Q,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拂袖而去……他们选择与时代保持心灵的距离,自省自行,思考生死和自然,终而在诗文哲学上达到前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倘若没有一颗从容出世之心,我们则会喧器浮躁,乱于心,困于情,无法面对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外部世界,认清自我,进而躬身入局,成为卓绝千古的历史脊梁,被历史筛选,被后人擢拔为俎豆千秋的圣贤。

入世为花,展现人生前行的姿态,更能使你我升华至新境界。“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方有成事之可冀”。没有技术,那就“偷学”,村支书。李端仁走南闯北,碰壁不悔,在摸爬滚打里摸索出了村民们种树致富的长久之路。“燃灯校长”,张桂梅。,为华坪女高筹款来回奔波,从无到有,从零到一;北斗人始终“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还有更多科技工作者、扶贫干部……无数个“他”和“他们”积极进取,当仁不让,将入世的哲学展现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也在无数次的打磨里真正练就一颗恬然淡泊的心。

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在滚滚洪流中找到自我的方向标。孔子呼唤入世,却也用“浴乎沂,乎舞霉Q,咏而归Q”的浪漫洒脱,描述自己的理想国;梭罗超然出世,不为名利,离群而居,却在笔记本上写下“因为我热爱着这片土地”,为当地政府留下了最精准的地理观测数据。今天的手们,不正是需要这样的方向标吗?在无数次的岁浪时潮里,总有人为我们做出指引,总有灯塔在这方闪耀。

花和叶的缠绕里,讲述着春天的讯息,在出世和入世里的哲学中,蕴藏着人生前行的姿态。淡然之心成就有为之姿,奋斗之行磨砺清醒自我。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方可在充满未知的未来里。绽放你我绚丽的人生之花。

入世以有担当,出世可得从容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敢为天下先是一种昂扬的姿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常常反躬自省是一种从容的姿态。大千世界,机遇与挑战并存,会有功名利禄的诱惑,也会有挫折磨难的考验。我辈学子,须有入世的姿态肩负起时代的责任,也须有出世的姿态提升内心的精神境界。

生活并非一番风顺,遭遇逆境时,出世自省可帮助我们查找问题根源,也可减少精神内耗,减少执念偏激,得以从容洒脱地度过困难时期,更好地投入到下一次的入世奋斗当中。但需小心,不可沉湎其中,不能自拔,长时间处于“出世”的状态,容易造成精神的懈怠,丧失更高的追求,堕入“遁世”的境地,消极避世,虚度光阴。

要有鱼跃龙门的勇气,要有任重道远的自觉,我们才能不负时代的重托。前辈们一代人吃了几代人的苦,浴血沙场,马革裹尸,冰雪之下有英魂,高山之上留骸骨,才换来如今的和平安定。如今我们走到了时代的前台,又该如何做出我们的回答?科研团队用空间站九天巡游、探测器五洋捉鳖交出了答案,奥运健儿用赛场上挥洒汗水、国旗下摘得奖牌交出了答案,扶贫志愿者们用走进田间地头、脱掉贫困帽子交出了答案。是这样一批批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拼搏进取的年轻人,用智慧、用汗水、用担当让这个时代变得更加美好。

要有回身审视的智慧,要有超然从容的境界,我们才能走到更远的地方。诸葛亮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告诫子孙,孔子将“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作为目标,苏轼登超然台感慨“无所往而不乐”的原因在于“游于物之外”。在某段时间内,将自我与时代社会保持心灵的距离,可以让我们面对功名利禄时淡定从容,面对人生苦难时不会惶惶不安。航天员邓清明“备份”二十四年,不曾想过放弃;老英雄张富清隐姓埋名,不曾想过邀功;高材生黄文秀投身大山,不曾想过私利。这是何等高尚的人格,又是多么从容自在的境界,唯有此,方能不惑于外界诱惑,不惧于一时困顿,从而攀上人生精神的高峰。

莫要生发心灰意冷的情绪,莫要跌入消极避世的陷阱。面对生活的压力,面对人生的困境,总有人号召“躺平”“摆烂”,开启“佛系”生活,表面上看这种人生态度似乎能帮我们消解焦虑,但实质上这不过是做将头埋进沙子的鸵鸟,困境依然存在,问题并未解决,而消极遁世反而大大损耗我们的精神力。正所谓“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们精神强大了,困难才会变小,才能克服。

人生有不同姿态,而我们的选择则让我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也看到了不同的风景。王安石有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要看到这人世间与众不同的瑰丽风景,须得攀上常人不曾到过的高山,渡过常人不曾走过的险滩。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人有志向、有担当,国家和民族就有前途、有希望。广大青年学子当以昂扬的姿态,畅游知识的海洋,让人生走得更高更远。

 

遵出世之度 绘入世之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人生的路上,我不敢妄自菲薄;也害怕才华自负,忘了初衷。我愿像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一样,把握好出世之度,绘就积极入世的彩章。

入世就是积极进取,当仁不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每一个人都在尽自己的最大责任。当矢志学医要拯救那些因身体的病痛而陷入不幸的人们的鲁迅,看到芸芸众生的灵魂被愚昧的思想所束缚时,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文字积极入世,拯救世人的思想。他就像是在废墟中捏弄残灰的王,文字在他的笔下被赋予了灵魂。

鲁迅毕生以救亡图存为己任,希冀用文学唤醒麻木的民众,进行思想的启蒙。“文学是战斗的”,鲁迅用文学的武器与凶虐的军阀、贪婪的资本家、反动的“叭儿狗”进行坚决的“韧的战斗”;以出世的态度看透民族的劣根性、文明的丑陋处、社会的黑暗面并以积极入世的行动进行无情的揭露与批判。鲁迅的文学是“为人生的艺术”,承继了中国自古以来即有的“文以载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传统,它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为艺术而艺术”出世创作,也不是“为批判而批判”。“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于是他靠“出世”高屋建瓴,他凭“入世”展现中国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疗救世人和民族。

三年新冠疫情病毒肆虐。钟南山挺身而出,非典时期是他走向一线,新冠时期也是他第一时间奔赴疫情重灾区武汉。本可以“出世”旁观,最多指挥一下别人的长者,他心中的那份责任使他逆行前线。这一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多少无名英雄?多少医务人员?多少志愿者?经历过了多少风雨?才使我们今天沐浴春日的暖阳。

当国家陷入困境,当事情难逢转机。恐惧、混乱、逃避,总是趁虚而入。层层阴霾之下,我们难以参透人性的复杂与多核、卑鄙与高尚、龌龊与正直。但我们可以尽己所能积极入世,承担起自己可以承担能够承担的责任,帮助那些我们能够帮助的人。

而出世,则是与自己所处的时代、社会保持一种心灵的距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本也想做一名好官,一展抱负。可当他看清官场的污浊之后,便发出了“误落尘网中”的慨叹。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过起了“种豆南山下”的生活。即便是“草盛豆苗稀”,那也是悠然自得的。他在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中保持着与社会的距离。这种距离让他深思自身和时代。陶渊明就很好地把握了出世的度,而非心灰意冷、消极逃避,反是从容自在,悠游自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机遇和时代担当。我们处于这样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更要积极入世,勇于担当。同时能够站在高处出世瞭望,看清时代的航向,为时代更好发展,绽放自己的精彩,绘就入世的华章。

【妙语华章】

1、陷入困顿时的“出世”,可以使内心不再“兵荒马乱”。当教育严重内卷,生活的环境被剥离到只剩激烈竞争和学业压力时,不懂“出世”的孩子往往不知所措,变得很脆弱。如果支撑生命的强大支柱似乎只与学习相关,甚至只剩下数理化题目时,整个人生的大厦就可能崩塌。此时,“出世”就成了“遁世”,而“遁世”之极,便是从这个世界上消逝。

2、生命因丰富而精彩,生命因希望而热烈。我们应该积极入世,去充分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同时通过适度的“出世”,清醒的活着,拥抱美好的生活。

我们青年学生的“入世”,应该追求一种真实性学力。不仅仅是掌握一些知识,更不只是稀里糊涂的做了多少题目,而是有“超越学校价值”的自身发展。即便没有教师的指令,也能凭借自身内心沸腾的内发动机,展开自律性学习活动,这才是我们的“积极入世”。

3、云漫漫兮白日寒,天荆地棘行路难。人难免跌入这样或那样的困局,唯有适度“出世”,接纳自己,明悟社会,内心才能有力量去破局。从而更好学会生存、理解死亡、尊重生命,从而更好“入世”,抵制“丧”文化,远离“精神内耗”,不在幽怨中放弃,不在嗟叹中躺平。

阅读全文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