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门学习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素材的专题网站!

2023年高考热点模拟题《善识敢荐,心有大局》

杨老师 分享 时间: 下载word支付: 1.00元 点赞
阅读:
2023年高考热点模拟题《善识敢荐,心有大局》

微信扫码分享

【题目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是北宋的三位大文豪。其中欧阳修入仕最早,他担任翰林学士的时候,了解了刚来到京城的王安石的才华,就极力向朝廷举荐,王安石能得到皇帝的重用,欧阳修功不可没;苏轼参加科举考试,是考官欧阳修亲自录取他为进士第二名。而苏轼与王安石原本也是过从甚密的好朋友。可是,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欧阳修被王安石斥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坏朝廷”的“坏人”,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王安石贬出朝廷。然而在历史上,欧阳修以不遗余力举荐人才著称;而“无官一身轻”的苏轼,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甚至美食等方面都颇有建树;王安石虽然因改革而陷入争议之中,但却以勇于改革而闻名于世。

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的人生经历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上述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概述了欧阳修、苏轼与王安石三人交往的经过,重点讲述了欧阳修、苏轼与王安石交恶的原因。当然,材料中也具体阐述了,这种交恶并非因为私人恩怨,而是由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政见之争。根据“然而”引出的文字可知,材料对这三人并没有明确的褒贬态度。审题时,要注意写作要求中的“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的人生经历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这三人对我们的“启示意义”在于,欧阳修善于发现人才,同时举荐人才也不遗余力;苏轼被贬后并没有颓废沮丧,而是仍以积极态度生活、创作,建树颇丰;王安石不顾非议勇于改革,力求找到一条强国之路。这些都具有“启示意义”。因而这三个人都可以成为立意的角度。

试题要求回答“上述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要注意选取其中一人来写,体现“最深”,要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当然也可稍微带一下其他两人,体现“比较”思维,但不可对其他人物采取“贬”的态度。

写作时,若从欧阳修的角度出发,可根据其善于发现苏轼、王安石的才华,并积极举荐他们为朝廷效力,赞扬其爱才荐才,甘为人梯的精神,并结合当前中国急需人才实现中国梦的现实情境,体现最深的感触。若选择苏轼,则重点可从苏轼对待人生路上的痛苦、困境、失败、挫折、悲伤的积极乐观态度给予我们的启发下笔,鼓励青年勇敢迎接生命中的苦痛,懂得生活的正确态度。比如,面对挫折,有人咀嚼悲伤,而苏轼却坦然面对;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时,不妨多想想苏轼,我们应像苏轼那样,设法适应,坦然面对,以豁达的心态去包容一切不如意的境遇。而对于王安石,虽然可以适当批评其某些不恰当做法,但却不能否认其积极推动改革乃是出于一颗忠君爱国的赤子丹心。因此,若写王安石,可从其爱国、敢于尝试变法、坚忍不拔等角度展开思考。

参考立意:

(1)百年大计,人才为本。

(2)甘为红烛,争当人梯。

(3)转换思路,前景广阔。

(4)洒脱面对风雨,心境平和乐观。

(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6)敢于摸着石头过河。

【优秀例文】

善识敢荐,心有大局

身为仕林前辈,欧阳修了解到刚来到京城的王安石的才华,就能慧眼识珠,极力向朝廷举荐,使得王安石有机会得到皇帝重用,开启变法;苏轼参加科举考试,是考官欧阳修亲自录取他为进士第二名,使得苏轼有机会跻身朝堂,发挥才智。所以,我认为,欧阳修的爱才、惜才,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文学家韩愈在《马说》中写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诚然,如果说王安石、苏轼是千里马,那么欧阳修就是发现千里马的伯乐。善识人才在任何时候都是极为重要的。在古代,曾经有过因不识人才而酿成悲剧的例子:项羽依恃自己武力过人,不屑于其他人才,导致韩信等大将纷纷投靠刘邦,最后只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令人叹惜。而如今,我们更要重视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唯有如此,中华民族才能够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白居易在《策林·辨兴亡之由》中说:“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得人心者得人才。做好人才工作,要实现“增人数”与“得人心”相统一。

鲍叔牙以知人善任闻名于世。鲍叔牙是个有头脑,擅长了解别人,和别人交往的人。青年时与管仲交,知管仲贤。及小白立,为桓公,鲍叔牙遂进管仲,管仲相桓公,九合诸侯,而成霸业。管仲尝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故后世言人之相知,必称管鲍。鲍叔牙深知管仲有非凡的治世才能,始终如一地礼让、尊重、信任。“识才荐贤不妒,谦和爱国忠君”指的就是鲍叔牙。鲍叔牙最为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的慧眼识人。宋代曾巩有《鲍山》诗云:“云中一点鲍山青,东望能令两眼明。若道人心是矛朝,山前哪得叔牙城。”而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蔡元培可算是民国时期的高官,担任过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大学院院长和中央研究院院长等,拥有广泛的人脉和推荐遴选人才的社会资源。在兹任上,他乐于慧眼识天下英才,更乐于帮助那些底层的平民知识分子。正因于此,他才乐写八行荐牍,多的时候,一天要写三四十封,少的时候,一天也要写十余封。不过,他的八行有二个不写,一是真正无把握的不写,二是绝对有把握的也不写,最愿意写的是二者之间,以确实达到推荐的目的。

善识人才,假以时日也许你我亦可做到;敢言语,勇荐贤才,则需拷问我们能否看淡个人名与利。而心有大局的人,一定能够像欧阳修这样善识敢荐。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关键是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起来,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助力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因此,我更赞叹欧阳修善识敢荐,心有大局。


阅读全文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