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门学习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素材的专题网站!

哲理思辨(四)-高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主题优秀范文分类汇编

杨老师 分享 时间: 下载word支付: 1.00元 点赞
阅读: 问答
哲理思辨(四)-高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主题优秀范文分类汇编

微信扫码分享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尼采在他的一首小诗《处世之道》中说:“别在平原上停留,也别去爬得太高。打从半高处观看,世界显得最美好。”

材料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请根据你对两则材料的理解,任选其一,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优秀范文】

人生何处不精彩

爱默生有言:“生活难,难就难在选择。”杜甫认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尼采却觉得站在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其实,人生也如登山,无论是半高处或是顶峰,只要努力攀登,同样会收获精彩!

他站在了半高处,没有奖牌,却赢得了掌声……

在伦敦奥运会上,来自南非的“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奥运梦想,成为了奥运田径赛场上的首位残疾运动员。虽然他最后惨遭淘汰,与金牌无缘,但他努力拼搏的精神感动了全世界,换来的是为他骄傲的掌声。白哲特曾说:“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得他们变得更坚强。”正因为皮斯托瑞斯有着坚强的信念,坚持不懈地拼搏,虽然最后只站在半高处,无法登上冠军的顶端,却同样精彩。

他站在了最顶峰,成为万众瞩目的作家…….

2012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莫言因其作品“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时事以魔幻写实手法冶于一炉”,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富有张力、情感饱满的农村“民间深层经验”,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成为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作家第一人,填补了中国文学界的空白。泰戈尔说过:“莲花的花瓣不会闭合,深藏的花蜜定会显露。”正因为莫言用自己潜心几十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大胆细腻的创作征服了世界,最终登上了诺贝文学奖的最高峰,从而绽放出夺目的异彩!

她站在半高处收获成功,也站在顶峰创造精彩……

1989年,陶华碧在贵阳市开了一家“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她靠自己的努力与真诚来经营这家餐厅,因此小店的生意很红火。后来她招了40名工人,办起了一家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取名为“老干妈麻辣酱”。仅仅用了3年半的时间,“老干妈”公司便迅速壮大到了1200多人,产值将近3亿元。现在,“老干妈”公司累计产值已经高达13亿元,在中国私营企业50强排行榜上名列第5。她所开发的产品覆盖了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每个省份,并远销世界各地。

威廉·钱宁说过:“要想人生过的有意义,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陶华碧先前靠努力与真诚做小生意赢得顾客的信任——在半高处收获过成功,后来选择开办麻辣酱生产厂,创造“老干妈”神话——在顶峰创造了精彩,是啊,只要努力,人生何处不精彩?

无论你相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是相信“站在半高处,这个世界真美好”,其实,只要你努力攀登,人生每一处都精彩!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我国清代学者李密庵有首《半字歌》,与尼采的处世之道似有异曲同工之意。“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半”另一个极端是“满”,除了做人做事,就艺术而言好像也忌讳一个满。如画家忌讳画面的满,成功摄影作品更避一个满……天上的圆月固然很美,半月弯弯的意境更令人有美妙的期盼和悠长的遐想余地。尼采诗语:“打从半高处观看,世界显得最美好”。纵然有登峰造极“一览众山小”旷远,但在半山腰观望风景可仰可俯,可上可下,上下左右可进可退,那可比峰顶视觉张力大多了。结合两则材料,材料二应只取乾卦来解。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持久不息,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奋图强,君子应该效仿天而自强不息。两则材料没有是非之辨,只有立身处世的价值观取舍,既可以刚毅坚卓,自强不息,也可以道行自在,随遇而安。

试题写作要求中有“任选其一”的要求,说明这篇作文的立意没有固定的选择,两者皆可。写作时,皆可以选择材料一,指出追求“半高处”并不意味着“无为”,而是一种宽容、一种豁达,为他人,也为自己留下台阶。有时候,追求“最高处”往往使人陷入疯狂,而追求“半高处”的人总是多着几分理智。若选择材料二,则可从人生不应碌碌无为,而应该努力为了梦想去奋斗,拒绝“躺平”等角度去展开写作。需注意,针对材料一或材料二,观点一定要鲜明,而不能将两则材料含混起来写作。

【参考立意】

(1)适当放下,亦是圆满。

(2)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3)人生不息,奋斗不止。

(4)但凡奋斗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不要沉溺在现在的各种琐事中,在自己心里培养对未来的理想吧。——谢德林

为使人生幸福,必须热爱日常琐事,须从所有日常琐事中体味甘露。——芥川龙之介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优秀范文】

琐事之中,亦苦亦乐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都喜好以藏书打赌,这似已成了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琐事。某典故出自哪本书哪一卷的第几页第几行,胜者品茗,茶香四溢。

不得不说,古人的高雅情趣,博闻强识,着实令世人艳羡。但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皆在自己家”,同现今每一对夫妻一样,他们不时也会因日常琐事而拌嘴,烦恼不已。但他们亦能从琐事之中发掘生活的情趣,享受那亦苦亦乐的微妙滋味。

于丹说过:“生活需要一点悠闲的情趣来调节紧张的律动,但情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生命中涵养而出。”我以为,情趣的涵养莫过于从日常琐事中找到精神情感的依托,拥有苦中作乐的智慧。

文学巨著《红楼梦》中品茗的场景颇为多见。譬如《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一回,曹雪芹先生借妙玉之口道出了茶之精髓。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泡茶的水与茶具的讲究之处了。她招待贾母时,用“旧年蠲的雨水”;后单独招待黛玉、宝钗、宝玉时用的是五年前她收的梅花上的雪水。妙玉亦懂得以各具特色的茶具招待性格各异的贵客,此番心思,已不是常人所能拥有的。从中,不难看出曹先生对茶道的痴迷,亦不难领会他的匠心。品茶于他,是生活中的琐事,同时更是一种高雅情趣的体现。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张爱玲,少时便已有极高的写作天赋。她曾在家中手制报纸副刊——“张家说林”,记录她日常生活的诸多琐事。“谈电灯”“本埠新闻何妈评说”等等,一个个平凡琐碎的题目,却道出了生活的真实与乐趣。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庄周能从梦蝶这桩琐事中,体悟出人生由喧器走入逍遥之境的至理,提炼出那分超然,无往而不乐。“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沉雄豪迈的辛弃疾亦能有如斯温柔浪漫的一面,他在充满苦难的人生之路亦能生出一份情趣,莫不值得世人学习?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琐事,只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都会发现其所蕴含的独特之美。这便要求我们懂得微妙地享受——于一杯香茗氤氲的雾气中,品尝人生的苦与乐。

【审题】

这是一道思辨性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这则材料作文,不是寓意型的,也不是哲理型的,实际上引导学生循着作者的感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谈一点类似的体会,把握一个最关键的词“琐”字(零碎、细小的意思)。这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提倡人们“不要沉溺在现在的各种琐事中”,即不能被现实束缚,而应该注重“未来的理想”,即精神上的追求;这无疑是把“琐”事作为干扰人追求理想的“俗务”“苦差”来看;而第二则材料含义恰好相反,注意材料中最重要的话:为使人生幸福,必须热爱日常琐事。

写作时,可以从比较的视角来谈,比如对于这个尽显浮躁、功利的时代,我们不能凌驾于繁琐的事物之上,尽管不能拘执于烦琐的事物,我们不是英雄伟人,他们的琐屑之事有人打点和安排,我们却要从自己的一屋实打实地扫起;我们也不能像诗人文豪一样,忽略、超然于琐事之外,这些琐事原本就是我们实际生活的一部分。也可以从“必须微妙的受苦”这个角度来认识,要义在不超然显示,直面现实之“琐”,指出我们要忍受忍耐琐事、要以坚毅坚韧面对琐事之缠。另外,也可以从审美的情趣去展开,指出诗人墨客往往从琐屑之事中悟得了审美的真谛,而我们也当向他们学习。

【参考立意】

(1)挣脱现实束缚,培养高远志向。

(2)为使人生幸福,必须热爱日常琐事。

(3)人不可能离开日常琐事,热爱日常,才能为理想打好坚实的基础。

(4)于琐事处见人生大义。

(5)苦中品甜,乐由心生。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关注很多有用的东西,而恰恰看不到有些看似无用却实际有用的东西。所以当我们漫不经心地拒绝看似“无用”时,其实是放弃了很多隐藏在“无用”后的“大用”。比如,作为学生,在学校参加公益活动,有人说无用,实际上,这些活动对我们的成长有大用;再如重视阅读,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我们的人生却有潜移默化甚至不可估量的大用。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自拟标题;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范文】

有无相生,人生精彩

庄子云“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有用”“无用”这一辩证话题被无限放大。有的人近乎功利地认为只有完全服务于眼下工作的才是有用的,如一些民众对于数学的质疑、对英语的否定;也有人认为凡是热爱便有价值,选择去做,就有用处。

我认为所谓“有用”“无用”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应正确看待并妥善协调它们,在“有用”中培养自我,游刃于眼下工作;在“无用”中充盈自我,享受富足的精神生活。

“有用”之事主导生活必不可少。它是立身处世之基础,可定义为阶段性的主要任务。身为学生、老师、律师或医生等等,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承担一份本职工作。只有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才能提升竞争力,更好地在残酷的社会中立足,生存下去。“有用”之用,是大国工匠、科研人员日复一日、一刻不歇地守在岗位上,精益求精地工作,从而支撑了社会发展;是平凡的人群中,正午烈日下,哨兵纹丝不动的坚毅与身前不远处卖瓜大爷眉目紧锁的辛酸;也是深夜一角,加班的人匆匆回家的憔悴,与家中妻子强忍睡意哄孩子的坚强……“有”支撑起个人的社会价值,把个人和社会联系起来,生生不息。当其“有用”,我们为之拼搏、煞费苦心,这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用”之事让生活充满色彩、丰富人生。对于学生来说,花费太多时间打篮球,读闲书会被视为做“无用”之事,但打篮球有强健体魄,扩大社交圈,培养自信等多种“用处”;读“闲书”能开眼界,培养思维习惯、开拓格局……不仅是学生,每一个社会人都有一些心爱的“无用”之事,我们大可不必为自己没有把更多时间花在“有用”而焦虑。因为我们都有血有肉地活着,只做“有用”之事是机器人的工作,而不是人的生活。正如周国平所说的无用之诗、无用之酒、无用之书与无用之情,吟诗、喝酒、读书、钟情都不能给我们带来物质利益,但却能慰藉心灵,给予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们能活得有滋有味。苏格拉底也说过,“你只注意尽力获取金钱,以及名声和荣誉,而不注意思考真理、理智和灵魂的完善,难道你不感到羞耻吗?”放下功利心,无用之用定有大用。

有无相生,各应有限。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适当的体育艺术等业余爱好有益身心,但若不节制,则耗尽精力,耽误学习;努力上进、刻苦读书,能提高成绩,使自己名列前茅,但死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抛弃一切“无用”的事情,也绝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反而容易事倍功半。

有无相生,妥善平衡“有用”和“无用”,既能收获个人价值,也可洗涤心灵,漫步精彩人生。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庄子名言“有用与无用”引入,引出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关注有用的东西,而忽略了看似无用实际有用的东西,随后又以学生为例分析看似无用而实际上有用的事情。由此我们可知,材料包含的就是一个“无用与有用”的话题,并且我们可以理解材料的观点集中表现为:看似无用,其实有用。

写作时要分析什么是“有用”,可以列举现实当中“有用”的事情或工作,比如法律、医学、机械制造等,重点分析其现实意义和功利价值,也就是说,需要肯定其“有用”。“无用”之事也需要列举出来,比如对文学、艺术的爱好看似无用,但是实际上它们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关键的时候起到精神支柱的作用。写“无用”后面的“有用”,注意分析要透彻而深刻,这也是写作的重点内容,因为论点主要集中在“无用之用”上。文章结构上可以是对照式,也可以是层进式,但列举一些现实例子应该更有说服力。

写作时要注意,不能一味批判“有用”的功利性;当然也不能否定“无用”的无意义和无价值,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此外,也不要只说“有用”或“无用”,应该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写作。

【参考立意】

(1)“无用”之用,也有大用。

(2)要学会欣赏和享用“无用”之用。

(3)要如何平衡“有用”和“无用”。

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学校军训,大家积极投入训练。有同学站了几分钟军姿就中暑了,有同学跑了一段路就退出去呕吐,有同学三天两头身体不适要请假。

群里议论开了。有的说,毛主席早就说过“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现在的学生太文弱;有的说,人家到学校是去学习的,军训弄得一个个黑不溜秋,像是一群野孩子;也有的直接引用尼采的话,“一个人,在他的野性中,有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和内在自由,能够挣脱现实的束缚和无趣”。

读了上述材料,你对“野性”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优秀范文】

“野性”的柔与刚

何谓“野性”?

孔子曰:质胜文则野。质朴一旦过分,就变得粗野。有人据此论断:野性,即粗野。武夫横眉,泼皮骂街,这是粗野,但不属于“野性”。野性不等于蛮性。蛮,是粗鲁,莽撞。野而蛮者,有之。但野性,实乃去“蛮”存“野”。

甲骨文里,“野”为土上之林。《说文》释义为郊外。这让我不禁想起陶渊明的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所谓自然,就是无拘无束,闲云野鹤。这便是自古圣贤孜孜追求的自由境界。

野性,即自然。野性,即自由。野性,就是“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如此看来,野性就是回归山林的潜隐之心。那些离经叛道,与世格格不入的孤傲不羁之士,往往都会皈依“野性”。要么采菊东篱,悠然见山;要么手挥五弦,目送飞鸿;要么白首松下,啸傲林泉。放浪形骸的野性,终成一阙闲情雅趣。

但这样的野性,实在太柔,偏于狭隘。清风明月固然好,但少了雷鸣电闪,世界终归缺失一份激情。

我很喜欢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的那句诗:“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我更喜欢余光中的翻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认为,这才是对“野性”最完美的诠释:刚若猛虎,柔若蔷薇。

当我们追求“野性”的烂漫诗意时,千万别忘了它还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事实上,即便是归去来兮悠然忘我的陶夫子,也会写出“猛志固常在,刑天舞干戚”这般斗志昂扬的诗句。即便是瘦骨嶙峋沉疴缠身的李贺,也会激情十足地喊一声:“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贾岛说:十年磨一剑,霜刃不曾试。

李白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苏轼说: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倘若胸中无卧虎,这些文弱书生又岂能写出如此壮怀激烈的诗句?

野性,便是撑开生命的一张弓,我们必须心如满弦,才能让时光之箭射中梦想,抵达希望。我们需要有猛虎一般的勇猛与刚强,才能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唯有野性驱使,我们才有藐视一切不幸与坎坷的勇气和魄力。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刚柔并济,方为完美“野性”。野性之柔,可以赋予我们诗和远方的浪漫;野性之刚,则能赋予我们冲破一切艰难枷锁的力量。

胸怀明月,手持长戟。疫情当下,举国防控,身为华夏儿女,我们实在需要这样的野性共克时艰,与病毒,与一切磨难抗争到底!

【审题】

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讲述的是学校军训中一些学生身体较弱、不适应军训的现象,并由此引出了几种对于军训的观点。第一种是归因论,认为这些学生不适应军训是因为他们自身的身体太差,“体魄不野蛮”;第二种和第三种则是意义论:第二种否认军训的意义,认为军训太苦,且没有意义,折磨意义大于给人带来的锻炼;第三种则引用尼采的名言,指出军训等体育锻炼能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之外,有效地培养学生“野性”的精神。

而根据试题引语“读了上述材料,你对‘野性’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可知,本次作文并非要求仅仅对是否支持军训做出讨论,而是要求深入思考军训等体育运动对于培养人的“野性”的重要性。在写作时,可以尝试对“野性”做如下定义:一是克服困难、克服自身弱点的野蛮精神。毛主席有言: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其实,在军训“野蛮其体魄”的过程中,学生们的精神也会适当地得以“野蛮”,有了吃苦耐劳的勇气和持续奋斗的毅力。其二,可以理解为“野心”。西方谚语说:“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头雄狮。”中国古人也曾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军训锻炼了一个人知难而上、自强不息的意志,也许也会在无形中培养一个人披荆斩棘,克服一切障碍,追求成功、成就不凡的目标。有了野心,人就不会感到现实的束缚和无聊,而是能为了自己的自由和梦想不断前行。当然,写作时也可超越对军训与体育的“野性”论述,对人生之“野性”展开更进一步的哲理思考。

【参考立意】

(1)野性,并非粗野,而是质朴。

(2)野性,是追求心灵的自由。

(3)常怀冲破枷锁的野性毅力,胸怀明月的野性追求。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动物学家抓了两只蝴蝶,想做成标本。由于临时有急事,就暂时把它们关在瓶子里。

第二天早上,动物学家拿起瓶子一看,一只已经死了,另一只则静静地伏在那儿,一动不动。当他打开瓶盖时,“呼”的一声,那只静止的蝴蝶忽然飞了出去,逃之夭夭。

经过仔细分析,动物学家得出一个结论:面对同样的处境,两只蝴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法。那只死了的蝴蝶是由于乱冲乱撞,终于耗完精力,一命呜呼。而那只最后活着逃走的蝴蝶则完全不同。

如果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怎么做呢?这个故事给我们的人生以很大启示。请联系自身实际与发展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主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蓄势万年,一鸣惊人

挣扎的蝴蝶死了,它是被恐惧、浮躁杀死的。静伏的蝴蝶得以脱逃,其根本原因在于镇定,耐心,加以恰当的时机,铸就了一只蓄势待发的蝴蝶,最终在打开瓶盖时,迅雷不及掩耳般脱逃。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不得意时的蓄势,终会在合适的时机凌云九霄,一鸣惊人。

“不动如山,动如脱兔。”镇定是蓄势的前提。大敌当前,镇定常常是取胜的关键。红军长征途中,面对敌人的重重封锁,毛主席十分镇定,运筹帷幄,四渡赤水河,用令人难以揣测的方法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可见毛主席面对九死一生的背水之战,仍能做到十分镇定,最终促成了长征的胜利。我们在考试中亦如此。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硬骨头,能否镇定地放过它,先做后面的题,这有时候也决定了我们最后考试的成败。其实学到最后,考试往往是在检测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强度。大军当前,谁能做到“静观其变”,面对无论什么花哨的套路都“岿然不动”,那么,谁就能成为登峰造极的胜利者。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耐心是蓄势的关键。居里夫人经过无数次的提炼才发现了镭;舞台上的“北京八分钟”背后,是无数人日复一日的坚持。而这一漫长的过程,最需要的便是锲而不舍的耐心。

如果你捕捉到一只麻雀,把它放到笼子里,它会无休止地横冲直撞,并不会耐心地等待你打开牢笼的时机,甚至你喂它食物也赌气不吃,最终竟因此了却生命。而当猫抓老鼠时,它总会耐心地等待,直到找到恰当的角度后,猛地扑去,很少失手,一气呵成。因此,很少会上演“猫鼠大战”。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能否胜利,取决于为成功付出了多少,而付出的过程中,必然少不了耐心的加持。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好的时机决定了蓄势是否“事半功倍”。当今社会,多少人慨叹生不逢时,多少企业家因势态改变而一生辛苦随之东流?可以看出,好的时机是很重要的。《人民公敌》中的斯多克芒大夫激情的雄辩为何没能说服大众,反倒被扣上人民公敌的帽子?反观新文化运动中的南陈北李,为什么他们的宣传能获得群众的支持?时机很重要啊!好的时机使言语重于千金珠玉,美妙于黼黻文章,悦耳于钟鼓琴瑟,而没选好时的雄辩也只能被贬为“巧舌如簧,颜之厚矣。”“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诗仙尚不能逆势,我们又为何不顺势而为呢?

镇定思考,耐心钻研,此为蓄势。加以时机,必无懈可击。我们生逢其时,只需加以蓄力,必可在有为的年代有为,一鸣惊人,声震人间,点燃闪电!

【审题】

这是一道寓言类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其中的哲理,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材料主要涉及的对象为“两只蝴蝶”,而其面对同样的处境所采取的不同做法就是文章的写作方向。从那只死了的蝴蝶的角度看,它“乱冲乱撞,终于耗完精力,一命呜呼”,它的错误在于面对困境不是冷静分析问题,想办法,而是盲目乱撞,只凭感性做事。从活着逃走的蝴蝶的角度看,它“静静地伏在那儿,一动不动”,最后飞了出去。“不动”是在养精蓄锐,等待时机来临。面对同样的困境,它能够保持冷静,理性认清形势,不盲目耗费体力;它善于观察环境,在瓶口打开的那一刻抓住机会逃生。

试题要求写作一篇议论文,综合上述两只蝴蝶的行为,可以得出写作角度:在陷入困境时,要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不可乱冲乱撞;要保持理性,冷静观察环境,运用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还要针对不同情况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等等。最后注意要谈出“启示”,在写作时,论证要有理有据,思维要拓展,可以从个人层面上升到国家、民族的层面来谈,会更显力度、格局、高度。

【参考立意】

(1)陷入困境要理性。

(2)笑纳困境期。

(3)破解人生困境,需要智慧力量。

(4)审时度势,破解困境。


阅读全文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