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门学习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素材的专题网站!

生态文明-高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主题优秀范文分类汇编

杨老师 分享 时间: 下载word支付: 1.00元 点赞
阅读: 问答
生态文明-高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主题优秀范文分类汇编

微信扫码分享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鱼,象形;鲜,从鱼从羊,味道鲜美;渔,从鱼从水,捕鱼。(据《说文解字》等)

古有“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的训诫,今有“十年禁渔,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的计划(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近年来,“小鱼治水”的环保新方式和绿色环保志愿活动悄然兴起。所谓“小鱼治水”,就是在重要的水域内定期投放鱼苗,让它们以水中的水草、浮游生物及藻类为食,并辅以人工干预水生植物密度,从而净化水质、维系水域生态平衡,完善水体生态系统。

上述文字,从“鱼”而起,都关乎“鱼”,但又不止于“鱼”……你由此产生怎样的思考和联想?杂志社举行“你我的生态文明”主题征文活动,请你整理这些思考和联想,写成一篇文章,参与投稿。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守护你我的生态文明

当你欣赏渌水荡漾、鱼翔浅底的美景时,当你大快朵颐、品尝鲜美鱼味时,你可曾想过,鱼从哪里来?而我们的自然生态将往何处去?

一个毋庸讳言的尴尬现实是,现在江河湖海的水质越来越差,自然生长的鱼越来越少,乃至在偌大的母亲河里,难得看到活鱼的影子,而我们的自然生态,已经在不堪重荷地发出求救。

你看,频发的自然灾害,逐渐融化的南极冰盖,被烟尘擦去色彩的蓝天,不就是生态环境在向人类发出的警示与控诉吗?如果人类不敬畏自然,肆意破坏环境,将自食其果。

所幸的是,如今的中国,在逐渐反思省悟,“人与生态和谐共生”不是一句漂亮口号,而是关系你我的福祉。我们重温两千多年前孟子“数罟不入洿池”的告诫,意识到生态文明的源远流长;我们看到长江十年禁渔取得了显著成效,并找到国家法规的依托;我们从悄然兴起的“小鱼治水”等新型环保活动中,体会到每一个你和我,都是生态文明的受益者,也应该是贡献者。人们还鱼儿一方干净水域,还野象一次自由惬意的南归,也希望给自己,一次在蓝天下的深呼吸。

“小鱼治水”的志愿活动,之所以被很多人接受,在于它将“你我的生态文明”落到了实处,它没有摆弄出高大上的环保理念,也没有设置高高的践行门槛,没有将普通人拒之门外。相反,每个人哪怕是一名普通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些鱼苗,举手之劳,就可以让水质发生一些改变。

这是涓滴成海的力量,也有造炬成阳的收效。同样的,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少到河边垂一次钓,少往河道排一次污,少向水里扔一回废弃物……你做好你的,我做好我的。生态文明属于你我,也有赖你我。有此,何愁水不清,鱼不多?

江河清,鱼虾嬉戏,山川美,百兽安居,从来不是万物灵长的恩准,而是造物主的雨露均沾。人和万物都寄居在天地间,平等接受大自然的施予。

希望不久远的将来,我们看到鱼虾欢游,不只在人造的海底世界,还在天然的江河湖海;我们享受的鱼之鲜味,不仅靠家乐福沃尔玛的有限配给,更依靠大自然大方慷慨的馈赠。

这一愿景,源于我们促成了鱼水相依的环境和谐,源于我们守护了你我的生态文明。

【审题】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一是引子,引出“鱼”的话题。从造字法的角度,介绍三个汉字:鱼、鲜、渔,意在说明鱼好吃,味道鲜,是我们餐桌上的美食,要吃鱼就要捕鱼,就会有渔业,也说明人与鱼的渊源之久远。(补充一句:一些考生不太能把握材料一的意图,一般而言,多则材料的材料一多是引子或总起。)材料二是背景。从古(孟子名言)到今(国家禁渔政策),意在指出过度捕鱼的危害,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材料内容相对理论和宏观。材料三侧重于生态环保的具体实践,列举“小鱼治水”的事例,介绍保护生态的新做法。“放生一尾鱼,净化一片水”,是人人皆可参与的生态环保活动。通过“小鱼治水”的活动,探索志愿服务的新模式,也激发年轻学生亲身参与环保的意识。这一部分材料也为作文主题“你我的生态文明”做了诠释和示例。

总而言之,三则材料,由“鱼”到“生态环保”,到“你我的生态文明”,内在逻辑是清晰的。写作主题明确为“你我的生态文明”的征文,即要倡导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真心做好一个维护生态文明的行动者或志愿者。考生应紧扣“你我的生态文明”的核心话题,指向“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或“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角度均可,并不要求面面俱到。如能从自己最熟悉的“鱼”事生发开来,并真正体现“你我”的具体而微的环保经历与认识(类似“小鱼治水”的具体活动),或者有所侧重有所针对,有自主立意,有深度思辨,而非大而空地泛谈生态环保之重要性,则更符合命题初衷。要特别重视思考“小鱼治水”对于“环境保护”或“生态完善”的意义和价值。题目要求为“你我的生态文明”主题征文投稿,因此要倡导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真心做好一个维护生态文明的行动者或志愿者,力求既能打动人、号召人,也能启迪人、说服人。

【参考立意】

(1)鱼水相依,保护生态。

(2)从小处入手,创建好生态。

(3)平衡中共生,和谐中发展。

(4)凝聚生态文明的共识。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护野生动物,云南15头大象在北上及返回的40天旅途中“消费”了680万;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第一期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的项目已于近期有序开工;等等,中国将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

请结合材料,以“生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共筑生态长城 文明永续发展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是灵魂与山川的低语共鸣。人与万物共生共长,我们都是自然界的一份子。当今,我们正处于发展十字路口,正处于历史的交汇点上,要想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必须重视生态,用生态建设为发展赋能,实现文明的永续发展。

我们从出生之时就接受着自然的馈赠,大自然用一捧捧金黄的粟粒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女儿。凭着这肥沃的土地,我们在上面建立了文明;凭着这山光水色,诗人在山川间留下动人的诗篇。而今,经济发展的浪潮澎湃,工业化的呼声迭起,在山光水色中孕育的灵魂开始变得狂热躁动。当王维的空山被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宁静,当杜甫的沙鸥被暗处窥伺的猎网笼罩,当柳宗元的小潭不复清澈与静幽,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满目疮痍的山河?当黄沙漫天,不见青山之时,我们又该以怎样的面貌去看待我们的文明,又以怎样的心情去面对我们的未来?

诚然,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大趋势,每一个人都无法抵挡,也不必刻意抗拒。但是,发展并不意味着与生态割裂,更不意味着生态保护与发展建设背道而驰。人类只有真正地把自身融入自然发展的脉络,在追求经济开发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人类的文明才能走向成熟;而那些目光短浅,以短期利益为由牺牲生态建设的行为,无异于竭泽而渔,自掘坟墓。生态就是经济,生态是经济的背面,是可持续的代名词。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两手抓,是当今中国经济从粗放型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永续生存的重要保障。

从“科学发展观”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重视对生态的保护。在这生态建设的浩大工程中,无数的中华儿女共同勇毅担当,在实践的过程中创造了伟大的“塞罕坝精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牛玉琴为代表的治沙英雄向风沙勇敢宣战,在莽莽戈壁中植树两千万棵;阳关林场造林两万余亩,让昔日敦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免遭风沙的侵蚀。治沙英雄们“一步一叩首,一苗一瓢水”,从“沙老虎”的口中争夺沙化的土地,一寸寸地推进绿色屏障,筑牢生态保护的绿色长城。

时代变换,我们愈加明白生态文明与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国家设立诸多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生态多样性,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以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民心,花费680万只为保护云南15头大象返回家园……

一个个举措,一个个故事,表明我们中国人把发展的雄心藏在了绿色和诗意里,共筑生态长城,文明才能永续发展。

勾勒经济发展的蓝图,绿色永远是不变的主色调。共筑绿色的生态长城,才能让诗文中的山川灵秀浸润民族的文脉,才能实现文明的永续发展。愿有一日我们垂垂老矣时,我们能无悔地站在子孙的面前说:我曾播种春天,我无愧于大地。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围绕“生态与发展”审题立意。

材料首先介绍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果。为了让野生大象回归家园而花费680万,为了保护生物而设立国家公园,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国人民认识到了发展与生态的密切关系,下定决心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这些成果体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也展现了一个大国的担当和责任。

题目要求以“生态与发展”为主题写作,考生要找到“生态”和“发展”之间的桥梁。过去,我们以为“生态”与“发展”是一对矛盾体,此消彼长;但是现在我们知道,“生态”与“发展”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于是国家开始行动,从理念到行动,从政策到措施,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计划,不仅在我们国家积极谋求生态文明,而且参与世界事务,为保护地球尽一份大国责任。

写作时可以从我们的传统文化入手,展现中国文化的先进;可以反思我们曾犯过的错误,从反面论证不保护生态就无法真正发展;可以展现当下我们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努力,并呼吁世界人民共同发展生态文明,共同谋求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参考立意】

(1)筑生态文明,绘发展宏图。

(2) 发展为要,生态优先。

(3)中国担当,绿色样板。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7月13日,以“低碳转型绿色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闭幕。论坛期间,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就低碳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全球性、行业性话题进行了探讨,达成共识,取得多项成果。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想与思考?请你根据材料内容,结合现实状况,以校团委的名义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写一篇倡议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同学们: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地都在坚决地打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但这场灾难还是带走了许多生命,并使经济重创、发展受阻。而这次疫情的重要诱因则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人类活动要为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埋单”。

人类开始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只有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人类才能与自然共生。因此,2021年7月13日,以“低碳转型绿色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胜利召开。这次论坛收获颇丰,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就低碳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全球性、行业性话题进行了探讨,达成共识,取得多项成果。

面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校团委向大家发出倡议:

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念,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工业革命使得西方社会发生转型而走向了工业化发展道路,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中国要发展必须走现代化道路,但也必须克服西方工业发展的弊端。人与自然是辩证的关系,“人靠自然生活,人也反作用于自然”,这表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主宰者,我们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也该认清自我才能创造生的条件。因此,只有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落实到人的心中,将信念转化为行动,才能带来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我们青年应牢记这一理念,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念,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经济增长有了新的模式。三代人,五十多年,塞罕坝人将飞鸟不栖的荒原变成森林覆盖率达到80%的林海,每年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固碳、释放氧气等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20亿元,并且实现了碳汇交易,这标志着塞罕坝林业生态产品实现了市场化。塞罕坝的发展历程就是“两山”理念的生动诠释。以生态、绿色作为经济发展的抓手,从生态效益中取得经济效益,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既满足了人类的物质需求,又满足了对自然的保护。作为青年,我们先从保护校园环境做起,养成爱护树木花草的习惯,并多多向周围的人进行宣传,让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入人心。

树立共治、共享的全民参与意识,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事情。只有我们每一“分子”生成“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来对自己负责、亦对自然负责,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构建才能更有力量。

人类发展的历程,从某些角度看来,人类在自然面前占尽了优势,但是究其本质,人类也没资格为所欲为以及过分陶醉于对抗自然的胜利。毕竟“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伤害自然,也意味着毁灭自己。自然是生命之母,我们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才能让中华民族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的征程中行稳致远。

同学们,让我们心中有理念,眼中有自然,用实际行动做人与自然关系的守护者,为我们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努力奋斗!

倡议人:校团委

2021年X月X日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审材料:材料聚焦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围绕“人与自然”的话题,展示了“绿色发展”“命运共同体”“生态文明”“低碳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关键热词,引领我们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考生可以从时间和空间等角度展现人与自然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成就以及出现的问题,凝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识,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痛点难点;还要思考未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更要从国际论坛中感受这一问题的迫切性,提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审任务:首先明确这是一篇“倡议书”,注意“倡议书”的格式要求;还要明确写作者的身份是“校团委”,倡议对象是“全校同学”。写作时注意结合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倡议。

【参考立意】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敬畏自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3)凝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识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他强调:“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

2020年9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人与自然”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习主席的话告诉我们自然环境与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自然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切实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恩格斯曾经说道:“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这句话意在告诫人们,在与自然相处之时,人类切莫志得意满,本末倒置,把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俗话说:“天不可违”,古典小说《醒世恒言》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说得更通俗明白,它说:“岂知人有百算,天只有一算,你心下想得滑碌碌的一条路,天未随你走哩。”

尽管我们离地球毁灭还有亿万年的光阴,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未日就不能越轨提前而来。面对日益紧迫的环境恶化形势,我不禁想问:是谁输掉了人类及动植物亿万年的未来?须知,世界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大自然的确存在着一个生态循环系统。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的生物圈,都是一个巨大的有条不紊的生态循环系统。

但是在今天这个生态循环系统却出了问题,人类过度的开发生产活动,使得二氧化碳气体大量排放,南北极上空臭氧层出现空洞,温室效应产生,由此导致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严重威胁人类的安全。

近年来,洪涝灾害频发,给人类造成巨大的财产生命损失。这些天灾其实很大程度是人祸,是可以避免的。如果真的有一天人类面临自然毁灭性灾难时,又有谁有资格登上最后的诺亚方舟呢?

所以,面对日益恶化扩大的环境污染,自然灾害,我们应该保持紧迫感,立刻行动起来,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惩罚力度,后果严重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普法工作,使绿色生态理念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应该看到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是关系到子孙千秋万代的大事业。环境问题不是哪个人、哪个地区、哪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为了同一片蓝天,同一个未来,我们应该携起手来,五洲联动,共建人类美好家园。

希望有一天,我们的世界呈现这样一幅和谐,美好的图景:地上群兽奔逐,草木青青;天上群鸟翱翔,白云悠悠;水中碧波荡漾,锦鳞游泳。人类幸福快乐地生活在地球这个美丽的家园中。

【审题】

材料一指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从中国历史的角度说: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从人类文明发展史角度说: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表;

从现实与未来的角度说:“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

材料二指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明确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命运共同体;

从“怎么办”的角度说:

(1)同心协力、抓紧行动;

(2)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考生围绕着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准确把握即可。

【参考立意】

(1)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2)保护动物,绿色生活;

(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共建地球命运共同体;

(5)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类第一次变得如此强大,我们改变了周围的一切……从每一立方米的空气、温度计的每一次上升中,都可以找到我们的欲求和习惯。造物主最初颁发给人类的世界——那个“原配的世界”,那个天光明澈、风物灿烂的世界,正渐行渐远。无数草木和生灵消逝了,似乎只剩下我们自己。

大自然身负重伤,古老的秩序和天然逻辑被破坏,乃现代化之最大恶果。它冒犯的不仅是神性,损害的不仅是生态和资源,更有精神美学和心灵家园。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优秀范文】

原配世界的断想

王开岭说:“谁还记得从前的世界?谁还记得生活本来的样子?”

夏日的流萤,梦幻了我们的童年;蟋蟀这个精灵,在枕畔窃窃私语;河水汤汤,激荡了多少诗人的心灵;“汲来江水烹新茗”,茶的美味,在于水的配合;“水是桥的魂曲,桥是水的情书”,天造地设的美丽,成就了多少优美的爱情故事;因为有了夜的黑,才有了璀璨的星光;“背井离乡”,井也是故乡,有了井,家才有据点;耳朵最大的福祉是寂静与音乐,因为静,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遥远的地平线,给我们多大的遐想空间;那房檐下翩翩起舞的燕子,如约归来,将上演怎样的情景?

“男耕女织”,爱情与温饱的完美组合,穿着母亲、穿着妻子织就的衣服,远走天涯孤身一人,心里依然是温暖的;用脚和自行车来丈量城市,城市的每一处角落都是熟悉的;北京上空的鸽哨声,让多少人习惯于翘首观赏;荒野,使我们更近距离地触摸自然,那片原始圣地在内心深处激起了美好情愫;放学路上的儿歌,一边唱着一边嘻闹,曾是我们快乐童年的写照。

这些自然界的原配事物,现如今的我们,还能遇见吗?

原配世界,竟离我们如此遥远。

那些,可都是我们童年最美好的记忆。谁在销毁了这些记忆?

社会的高速发展,时代的沧桑巨变,每天都是日新月异。不可否认,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新建的高楼让住宅更为稳固安全,连通的道路让出行更为便捷顺心,高科技的发展让生活更为舒适惬意。可是,为什么现在的我们,都被困在了这钢筋水泥构成的匣子中?充斥生活里的是各式各样的新式电子产品,高科技玩具。自然,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原配世界的消逝,让现代人的心灵越来越浮躁,精神也难以找到栖息地,于是只好在天地之间放逐自己,让自己成为红尘的过客。

这个时代,一切都在快速发展,快得让我们目不遐接,于是我们竟渴望慢生活,怀念“从前慢”。我们的心中都有这样的梦想:一袭布衣,一杯清茶,三两个知己,淡然自处,聆听自然之声,吟咏自然之韵。

不管这个时代是什么样子,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也必然要拥抱这个时代。我们无法守护原配的世界,那么守护这份古典的诗意,守护我们的梦想吧。

【审题】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取自王开岭《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聚焦“人与自然”的话题,思考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肃命题。材料非常理性而深刻地指出人类在改造自然、寻求自身发展中对自然的破坏、对原配世界的破坏,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的自然原生态的追怀与留恋。材料引发我们反思人类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也给人类未来发展提出严肃的命题。考生写作时注意紧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探讨人类自我发展的方向。

【参考立意】

(1)守护初心,守护自然

(2)慢下来,聆听自然之声

(3)守护心灵的家园

阅读全文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