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门学习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素材的专题网站!

哲理思辨(二)-高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主题优秀范文分类汇编

杨老师 分享 时间: 下载word支付: 1.00元 点赞
阅读: 问答
哲理思辨(二)-高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主题优秀范文分类汇编

微信扫码分享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西方谚语说:好奇心害死猫。

法国作家法朗士说: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

请结合材料,以“好奇心”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好奇于合适时,探索于未知域

好奇,可以是探索未知的钥匙,也可以是跌入深渊的开始。——题记

西方学者对好奇秉持不同的观点,有的人认为好奇是件坏事,有人认为正是因为好奇的存在,科学家和诗人才有引以为傲的成就。其实,好奇也是一把双刃剑,正则适反则害。

明辨是非,抑制好奇。

不少新闻报道刊登了少年尝试毒品与赌博而深陷其中,原因竟是几位少年对毒品充满好奇,迫切地想要尝试毒品的效果,再加之自身控制能力弱,误入歧途。不少人在看到鲸鱼死亡搁浅在沙滩上后,都因好奇而兴奋地前去查看,但殊不知可能发生的“鲸爆”会给人体带来多大危害。其体内的食物残渣经胃液分解后产生的多种对人体有毒的气体无法及时排出体外,从而导致气体从内向外膨胀,引发“鲸爆”,释放的硫化氢气体会造成人体短暂窒息,甚至危及生命。由上述观之,好奇心也不是都对我们有益的,甚至也许会断送我们的人生,所以这也要求我们做到明辨是非,判断得失。

探索真理,保持未知好奇。

好青心驱使我们对未知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激励我们继续探索。物理学家普朗克创造性引入量子化概念,引领更多学者钻研这个充满未知的领域;化学学者张德义投身于创新绿色化学前沿,作为先驱者,他时时刻刻保持着自己对化学合成的好奇,也正是好奇这一强大的力量,让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变成可能,为温室效应的解决提供了非同寻常的思路。新航路的开辟,哥伦比亚的航行,麦哲伦的全球航行都是在对未知领域好奇心的驱使下创下的辉煌时刻。由此,我们也要保持心中对新鲜事物的好奇。

及时反思,规正反好奇。

任何硬币都有两面,好奇也是如此,正则适逆则反。它有时激励我们向着未知的领域进发,去创造去获得;但有时也在不经意间给我们开启了深渊的大门。保持少年的那份天真与好奇是无错的,但对我们而言,有些不恰当的好奇,也就真的只能让它停在表层,不能挑战伦理的极限。同时,我们也要及时的自我反思,认识到自己的方向不正确时,能马上改变既有方向,放下心中对那一份不可得的渴望。这也是我们需要具备的能力,是我们人生道路的必修课。

好奇于合适时,正则适反则害,只有清楚认识它,才能很好地利用它,而后借此探索未知的星空。

【审题】

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作为心理学概念,好奇心是指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一般认为,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所以,法国作家、社会活动家法朗士才说“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但是,西方谚语却说:好奇心害死猫。连有九条命的猫都被自己的好奇心给害死了,可见好奇心并非都是好的,不合时宜的好奇、不切实际的好奇、不良癖好的好奇……都可能变成“猎奇”,变成“奇葩”,变成“惊悚”,害人害己,甚至祸国殃民。

本次作文旨在考查考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考生可以赞同西方谚语的观点,反对过多的好奇心,批评体现出不良癖好的好奇心,对不切实际和不合时宜的好奇心及时引导;也可以赞同法朗士的观点,大力倡导呵护好奇心,激发和培养求知探索的精神,创造精彩的人生。无论持什么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能够自圆其说,就都属于切合题意的文章。

【参考立意】

(1)呵护我们的好奇心。

(2)好奇心有助于激发求知欲。

(3)好奇心要适度。

(4)不恰当的好奇心也会招致祸患。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尊重、张扬个性,有利于发展、创新;牢记、遵守规则,有利于自律、前行。如果只强调张扬个性,规则便不复存在;如果只机械遵守规则,个性则可能被淹没。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尊重个性将是最好的规则

个性是天然的,规则是人为的。我不相信有一种规则,所有人都能啧啧称赞,也不相信有一种规则,所有人都嗤之以鼻。

就算是交通法规这样事关生命安全和城市运行的公共规则,恐怕也是在不断优化调整当中的。每一个人内心直白的想法可能很简单,那就是自己一路绿灯,但这只可能是一闪而过的念头罢了。然而紧急关头,给救护车让道,给特殊车辆让道等等突发现实情况,我们在观念上又高度一致,那就是生命第一,弱者优先,尊重每个人的权利。

新中国以来,《宪法》通过了四次,修改了若干次;《刑法》先后修订了十几次……这说明,规则是动态变化的,制定和维护规则是为了确保秩序的稳定和发展,而秩序的稳定和发展最终是为了每个人的发展。

尊重和保障个性发展是一个社会创新和前进的动力。从人类历史的漫长经验来看,越是个性得到保障和发展,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近代文明短短几百年,但其创造的财富和科技突破远远超过以往时代的总和,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这些都不是从天而降,而是靠人,靠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充满想象、敢于实践、不怕失败的活跃分子。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电、汽车、通讯设备等,都是像法拉第、卡尔本茨、贝尔这样的发明家开辟的先路,如果没有他们的个性追求,人类文明的进步就不会有这么快。一切旧制度、旧规则的消失从某种角度看都是因为他们阻碍了人的个性发展和进步。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也孕育了强大的知识创新能力。这背后必然是一个个鲜活的有创造力有追求的个体,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以规则之名轻视个性。

当然,个性的解放和发展并非只带来好处,特别是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当下,每个人的追求差异化很大,不可能每个人的诉求都能够满足,这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个时候,我们还是要依赖规则求得最大的平衡,否则,任由个性的张扬将导致秩序的崩溃。

 《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算是个性十足,是读者都很喜欢的角色,但是吴承恩给它设计了紧箍咒。凭他能力,去西天并不费多少功夫,但是他还是得和师傅师兄们一起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孙悟空打破了很多规则,也自觉不自觉地遵守了很多规则。不过,我们还是很包容这位本领高强特立独行的大圣,还是很敬佩他的个性。

我们很难简单的用好人坏人去评判红楼里的人物,《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尤其如此。在贾政眼里,他就是个不学无术的败家子。但我们大部分人还是赞赏他的离经叛道。不过,他极力张扬的个性也给他带来灾祸,吃了不少亏。曹雪芹用贾宝玉这个角色集中控诉了旧制度对人性的压制,但也用宝玉的经历告诉我们,太过张扬个性可能会失控。

不过,一个毫不包容个性的规则一定不会长久。我们为什么能够包容孙悟空、贾宝玉这样的个性,因为他们强烈的个性中善恶分明,直抵人心。着眼于未来,人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判断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我们也应该越来越自信,让各种个性诉求充分展现,相信历史的淘选。

尊重个性将是最好的规则。

【审题】

这是一道引导考生思考“尊重、张扬个性与遵守规则”关系的材料作文。

个性也可称为性格或人格,就是个体独有的并与其他个体区别开来的整体特性,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共性中所凸显出的一部分。尊重个性,就是对别人的个性不歧视不干涉,不压制不打击,不寻求改变和消灭;而张扬个性,是指敢于表现和显示自己的个性,做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规则,是运行、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不成文规定。而更多的时候,规则是得到每个社会公民承认和遵守而存在的。

本则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话揭示了“尊重、张扬个性”和“牢记、遵守规则”的价值意义。尊重和张扬个性,构建一个开放包容、海纳百川式的社会,就会让新事物、新思想有存在和发展的空间,从而保持社会活力,有利于发展和创新。牢记和遵守规则,不违背共同的制度和章程,有利于自律,远离犯规甚至犯法;遵守规则,凡事按章办事,有法可依,社会才能有序平稳,个人才能健康发展,万物和谐,井然有序。

第二句话揭示了“只强调张扬个性”“只机械遵守规则”的弊端,且指出二者的相互影响。只强调张扬个性,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走向反面,无视、违背甚至践踏规则,小则伤及自身,大则影响社会,导致混乱无序失范。只机械遵守规则,而没有尊重和张扬个性,规则就变成冰冷的桎梏,压迫个性和束缚个性的发展,让人千人一面,缺乏活力;也让社会缺乏发展动力,阻碍社会的进步。

综上所述,结合写作任务和要求,本文的材料主旨意是尊重、张扬个性和牢记、遵守规则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二者不可分割,让张扬个性与遵守规则相伴而行。要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张扬个性,让规则为个性发展保驾护航。要在尊重、张扬个性和遵守规则之间寻找平衡点,两者兼备兼顾,不可有所偏废畸轻畸重。

写作时,若能联系当代社会、科技发展对个性鲜明富有活力却又敬畏规则的人才的需求,能联系当代青少年有的缺乏个性没有棱角盲从规则,有的则是“我的个性我做主”,过分张扬个性,却无视规则,针对现实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寻找对策,会增加文章的深度。也可运用求异思维,深入细致剖析。“个性”本有优劣之分,应该自省、取舍和优化,应该尊重和张扬何种个性?规则的制定原本是为了集体利益为了社会和团队的有序规范,与个性本没有对立关系,若规则不与时俱进,规则成为了个性的桎梏时又该如何应对?对规则的打破的度如何把握?如何做到张扬个性却能“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把问题想得细一点,就会更深入透彻,更有说理力度。而不能笼统论述为“既要尊重个性又要遵守规则”。或者运用发展观点,进行文化思考。如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竹林七贤”“归隐文化”甚至是“楚人佯狂”等张扬个性的现象,思考其表达方式的特殊性,进而反思传统文化中“规则”的对个性的压抑;更要思考当今如何摆脱历史因袭,如何构建个性和规则并行不悖和谐共生的文化,服务于有为时代。也可以有中外“个性与规则”文化的比较,思考如何扬弃和借鉴。视通古今,中外捭阖,进行文化底蕴的思考,能让文章思想深邃,高远大气。

【参考立意】

(1)在规则之下舒展个性。

(2)让个性与规则相伴而行。

(3)在规则的圆圈内翩然起舞。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哲学家康德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自己的故乡哥尼斯堡小镇,据说他书房也只有几百本书。但是哲学界普遍认为康德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大门。可以说康德之前,德国没有知名的哲学家,康德之后,德国哲学家层出不穷。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对“行与思”展开讨论,陆游、董其昌和康德的主张,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思是行之始,行促思之成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思是行之始,行促思之成》。

陆游提倡以行促思,董其昌坚持行思合一,康德虽未远行,却以“思”推动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我认为,行与思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少了任何一个,生命都会不完整。毛主席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凡事预则立。”人首先要有思想,有了思想才有行动,二者相辅相成。就如爱默生所言,没有行动,思想永远不能成熟而化为真理。

思是行之始,行促思之成。

思是行之始,没有思想的指引,行动会失去方向。“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因为思想,我们才会发射出耀眼光芒。在国难临头,盛世将颓的黑暗年代,有人率先觉醒,用呐喊打破中国无风的岑寂,用血肉之躯力扶将倾的大厦,救国思想引导国人救亡图存,指引英雄身先士卒,寻找救国救民的办法。因为思想的指引,他们才能于漫漫长夜之中坚定信念,迎来太平盛世。他们唤醒了千千万万的同胞,引领着万万千千兄弟兄弟,坚定方向,毫不退缩,奋勇向前,永不止步。有思想,才有行动的方向,有方向,脚下才会有力量。

行促思之成,如果没有实践行动,思想很难完善。

“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行动踏实刻苦,则真理可名,功业可就”。没有经过190次繁复和冗长的实验,就没有190次思想上的调整,哪里会有191次之后的成功?正是不断的实验指引着思想的完善,最终青蒿素面市助力大众战胜疟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若不是她甘于寂寞、吃苦耐劳,不怕失败,不屈不挠,一次次的践行促进对杂交水稻研究的调整,又如何能让我们国家以仅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只有行动,才能让思想更好地展现锋芒,这锋芒就是前进的荣光。

思是行之始,行促思之成。但是行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行则殆。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调整奋斗的方法,才能少走弯路,抵达成功的彼岸。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运动健儿们在结束的冬奥赛场上为国争光,我们三位航天员从浩瀚太空“出差”光荣归来……“知之深则行愈达”,思想为行动点亮一条星河,让前行的路熠熠生辉;“行之力则思愈进”,行动为思想开辟巷道,让我们的思想迸射锋芒!

思是行之始,行促思之成,行思结合,助力我们追梦人奋斗奉献,乘风破浪!

谢谢大家!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关于“思”与“行”讨论了三种观点。第一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行”的力量,强调唯有“行”才能促进“思”,从而对“知”可以有更深刻的理解。第二则,董其昌“读万卷书”是通过“知”来促进“思”,“行万里路”是对“行”的解读,以“行”促“思”。第三则,关于歌德人生经历的简介,是为了说明他虽没有远“行”的经历,却凭借自己的不断“求知”与时刻深入的“思考”推动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总而言之,这三种讨论的都是“行”与“思”的关系,并各有重点。

所以,在写作时,一定要充分论证好“思”与“行”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写作任务中虽然问“陆游、董其昌和康德的主张,你对哪个感触最深?”但写作时最好还是不要只提倡“思”而忽略“行”,或只提倡“行”而忽略材料中歌德体现的“思”的部分,而是要充分思考“思”与“行”合一能给我们带来的认识上和能力上的成长。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我们自身学习者的身份,思考好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结合好“思”与“行”的关系。写作时注意发言稿的文体要求。

【参考立意】

(1)以思促行,以行促思。

(2)思之愈明,行之愈笃。

(3)脚踏实地,思行合一。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冬奥会女子单人花样滑冰比赛中,俄罗斯选手特鲁索娃得到银牌。在得知自己无缘金牌后,特鲁索娃情绪崩溃失声痛哭。赛后,她解释说:“在重要比赛中,我三年没赢过了。我以为拼命加上更多高难度动作,我会赢,但是这并没有发生。”

有人说,享受比争冠更重要,因为这是体育精神之所在。

也有人说,争冠是体育不可或缺的内核,更是优秀运动员应具备的品质。

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是人生的隐喻,以上材料引起了你的哪些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行藏在我,输赢随风

观摩冬奥会女子单人花滑的激烈角逐后,特鲁索娃那真切的痛哭或许攫住了每个人的心扉——享受与夺冠孰轻孰重?而我以为,体育如人生,应是行藏在我,输赢随风。

人类学家项飙曾言:“人的一生是被各种力量裹挟前进的。”其言切中肯綮,体育之精种是人生的一部分,亦是人生精神的投影。所谓体育精神,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或许太过高远,勇敢与挑战即为核心。放之于人生逆旅之中,勇敢是人性本能的升华,挑战则是应对生活的不二法门。所以才有了苏子那句“用舍由人,行藏在我”,而对人生的不净与坎坷,惟有勇敢与挑战并存,才能达到行藏在我,输赢随风的境界。

行与藏,于个人又是如何制衡?将体育精神放大投射到人生当中去,保持勇敢、挑战与永不言弃的决心。中国女排在夺冠之前的日日夜夜不断艰苦训练才有捧杯之时万人喝彩的辉煌,她们勇敢而坚韧,不断挑战自我水平,真正做到了“哪怕结果不能如你所愿,也要在尘埃落定前奋力一搏”;敦煌研究院首位院长常书鸿放弃在塞纳河畔的地位与事业,勇敢回国守护文化瑰宝,在极端艰苦的风沙中吟哦挑战与坚定的大漠之歌,才有了敦煌莫高窟的精心维护与保存。由此可见,如要炼就行藏在我的本领,必得融合勇敢、挑战与决心。

但你大可问一句,是否结果为非理想状态,行藏在我就失去意义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无论是成或败,秉持灵魂能动的理性,解放体育精神中理性的呼唤,都可使人生之途绚烂光辉。三毛走进撒哈拉沙漠,在甚嚣尘上的纷争与不解中品尝自己向往的“阳春白雪”与“青菜豆腐”,是解放人性本我理性的诉求,也使其一生成为传奇,无法复制;凯鲁亚克为追求心中的西部牛仔精神,无畏众人,跳上那座勇敢之车,在路上迸发出无与伦比的激情与欢乐。在当时,他们并非是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人,换言之,未必是成功者。但在我眼里,他们或许输了比赛,但却赢了人生。

行藏在我的更上一层,则是输赢随风的心态。如有“纵沉就沉到底吧,我已拍桌下注,你就不敢坐庄”的勇气、决心,自会看淡一切名利和输赢。“鼎鼎百年间,持此欲何成?”也唯有熔铸了行与藏的体育精神,上升为人生观,才能拥有笑看众生的风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纵沉于大化中,亦敢去放手一搏,不要吝惜你无悔的勇气,听从感性的呼唤吧。但也要牢记行藏在我的人生观,亦要有风轻云淡的“输赢随风”的吟哦!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借俄罗斯花滑选手特鲁索娃一直无缘金牌后失声痛哭及其事后解释的事件,引出了享受与夺冠的思辨话题。对奥运选手而言,拿到金牌夺冠就意味着成功,意味着胜利,意味着参赛目的和终点的达成。但是,对我们普通人而言,若是体育只是与金牌、与冠军挂钩,如果只有金牌才能代表胜利,那既是对体育本质的曲解,也看低了体育为个人、为社会带来的精神能量。金牌之外,有汗水、泪水、喜怒哀乐的人性张扬,更有坚韧、顽强、奋力拼搏的精神气质。

试题导引中写到“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是人生的隐喻”。所以,写作时,不能紧紧围绕“享受”“体育”或“夺冠”等片面话题,而是应当紧紧围绕“享受过程和争取成就”这一话题展开,观点鲜明地支持材料中任意一个“有的人说”的观点,或者对“享受过程和争取成就”的辩证关系有明确而深刻的思考(例如:能够提出合理的、可操作的分类方法,讲清楚人生中的A种情况应该重在“享受过程”,B种情况下应该重在“争取成就”)。

【参考立意】

(1)在为成功拼搏的同时,也享受过程。

(2)体育的意义不仅在金牌。

(3)存夺冠之心,破夺冠之执。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语出《庄子·内篇·人间世》,意为事物开始时简小,将要完成时必定宏大。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力在细微幽隐,功垂盛世千秋

翻开《庄子》,感悟先贤的智慧,我被其“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深深折服。半个世纪前,董必武先生亲笔将它题在中共一大纪念馆。这不禁让我忆起中国共产党辉煌历史——始简毕巨——这是对党的百年伟大征程最好的概括。始虽简,力在细微幽隐;业必成,功垂盛世千秋。

积跬步之功,方至千里之远。凡事起于微小,必经日积月累、千锤百炼,才能成功。就像愚公移山,一锹一篓运到北海,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也像我们从呱呱坠地,长成栋梁之材,需要十几年的不断学习与磨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的五十多名党员,到如今的九千多万;从南湖嘉兴的一艘红船,到华夏神州的红旗招展……我们明白,哪怕起点再微不足道,只要在日积跬步的征途上,心有坚定不移的信念,行有实事求是的精神,终点必将呈现无尽的恢弘与美好。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阴晦之处的苔花,也有盛放的追求与信念。理想信念,是我们的原点,是我们的初心使命,是“始简”通往“毕巨”的灯塔航标。沿途风景虽好,勿忘为何出发。党在创业之始虽势单力薄,筚路蓝缕,历尽无数坎坷,但革命的理想信念始终坚不可摧。星星之火不灭,大有燎原之势,共产党人始终团结一心,历尽千般劫难,初心不改;一路驱逐鞑虏,开辟家园;胸怀家国大业,共谋复兴。党的事业起点虽细微,但始终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做为支撑,为万世开太平,一路高歌猛进,砥砺前行。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实事求是,是由“始简”通往“毕巨”的必由之路。百年风雨征程,党面对变幻莫测、异彩纷呈的“实事”,始终采取审慎而“求是”态度,或迎难而上,或乘胜而为,攻破一个个难关,创造一段段传奇。面对地震、疫情,我们从不逃避退缩,而是积极精准施策,尽显人本关怀与大国担当;承办世博、冬奥,我们敞开臂膀,为世界搭台,尽展文化自信与和谐理念。在起点处,我们微不足道,受尽凌辱与剿杀;在繁盛时,我们功业俱成,赢得瞩目与掌声。审慎知行,求是发力,为“始简”注入勇气和力量,必将朝“毕巨”前行。

合上《庄子》,翻开《党史》,我读到了一百年的力挽狂澜,我看到了一世纪的沧桑巨变。作为时代浪潮中的一朵浪花,我虽微不足道,但我愿丰满羽翼,以毕生之力,为平凡增添不凡。

一百年,党的事业由“始简”到“毕巨”,风雨兼程。一百年,仅是浩浩前路上的一个节点。我们从一个起点,到百年节点,我们不应满足于如今的盛况。未来,将由我们接棒,继续创造和奋进。

力在细微幽隐,功垂盛世千秋。让我们从始至终,以终为始,上下求索,踏上新征程。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庄子的话“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并对其进行解说。含义有两层,第一层为“事物开始时简小”,第二层为“将要完成时必定宏大”。意思是事物开始时候微不足道,但是完成的时候成就一定会变得非常巨大。

庄子的话体现一种哲学思想,反映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事物总是由开始的微小到不断强大的。“事物开始时简小”中的“事物”可指万物,如一粒种子、一滴水、知识,也可指某种现象,如农民种地、学生学习、个人创业,还可以是个体、群体甚至国家;“简小”则意为简单微小,引申开来,也可理解为弱小、简单、单一、微少、单调等;“宏大”意则与“简小”相对,意为复杂、巨大、强大、多样等。“将要完成时”则指经过发展所产生的变化。“必定”即一定。这句话的意思合起来则可以作如是理解:任何事物或现象在最开始时都显得微小、不起眼,但经过一定的发展,付出汗水和艰辛,坚持不懈,必定产生巨大的变化,如由微小而变得巨大,由不起眼而变得惹人注意。当然,这里应该关注的重点是从“简小”到“宏大”的过程和条件,如果没有付出和坚守,没有斗志和毅力,那么也无法从“简小”发展到“宏大”。

从“感悟和思考”可知,文体是议论文。在具体行文时,考生可以谈如要成就伟大事业,应该如何做,也可结合党百年奋斗的里程碑式事件与成功经验,回答党和国家事业为什么能够做到“作始也简,将毕也巨”。还可以谈“简小”与“宏大”的辩证关系。

【参考立意】

(1)从简小开始,方能至于宏大。

(2)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不畏“将毕不巨”,畏“简而不始”。


阅读全文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