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门学习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素材的专题网站!

议论文怎样引述事例

杨老师 分享 时间: 下载word支付: 1.00元 点赞
阅读: 问答
议论文怎样引述事例

微信扫码分享

(一)述例方法简介  

1、素描列举法  

与朋友交往,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与众人交往,宽容是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可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坚固的事业之基。  

——北京高考佳作《宽容是阳光》  

   

微寒的春夜或萧瑟的冬晨,沉寂的雨夜或喧闹的街头,宁静地独处或结伴同游,常常不经意间便想起了他们——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存在。  

“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僵卧孤村不自哀”的陆放翁,“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 ……还有地球那一边,写下《荒野的呼唤》的杰克•伦敦,著有《老人与海》的海明威, “自由旗帜”下的拜伦和普希金……真的,我是那样清晰地感受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他们所拥有的快乐和幸福,我甚至可以看到,他们顺着自己的思维走向了不同的宿命。  

——海南高考作文《作家们的故事》  

2、完整叙述法  

佛点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关于心灵的故事:有位老禅师住在深山中,一日他很晚才踏着月光回家,到家时发现有个小偷正在光顾他家。老禅师出见之时起了些责怪之意,想将小偷抓住,但是佛法的教诲令他放弃了这个念头,他选择了仁慈与宽容:脱下身上的长袍,静静地候在门外。等小偷出来之时,老禅师对小偷说:“你大老远来看我,可我实在穷,没什么好让你拿的,就把这件长袍送给你吧。”说着便将长袍塞在小偷手中。小偷有些惊慌,抓着长袍跑了。老禅师看着小偷远去的背影,又看看头上的明月,叹了口气说:“但愿我能将这轮明月送给他。”第二天,当老禅师打开门时,发现他的长袍整整齐齐叠放在门口,老禅师庆幸自己选择了仁慈,说道:“我终于送了一轮明月给他。”  

是的,他们两人都选择了明月,同时也得到了明月。老禅师选择的明月,叫宽容,于是他让一个心存恶念的人变的善良,在佛教看来,等于施了无量功德;小偷选择的明月,叫悔悟,由一个步入歪道的人重新变得正直,在佛教看来,等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生命中,太需要这种拥有明月,光辉的心灵选择。  

——浙江高考作文《他们选择了明月》  

3、夹叙夹议法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过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这不是简单的宽容,这宽容如硎,磨砺着你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锋芒。  

——北京高考佳作《宽容是阳光》  

沟通是语言的任务,语言为沟通而存在,为沟通服务。早在元代,马可•波罗游历中国,被神奇的东方文化所吸引,便决心留在中国,用笔记下古老的东方文化,最终留下了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可以想像,这位伟大的旅人是如何从不懂汉语到将汉语运用自如并不断挖掘汉语言文化内涵的。正是掌握了汉族语言,马可•波罗见到了一个真实的东方世界,了解了一个文明国度的真正内涵。  

语言上的沟通开拓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在饱览本国文化之余,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外国的文化。通过学习异国语言,我读懂了泰戈尔的“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看懂了济慈的“躺在这里的人,他的名字写在水里”,我能与爱丽丝共同漫游仙境,也能目睹巴黎圣母院那一幕幕人间惨剧。打开互联网,我可以阅读国外新闻,了解另一个国家正发生着的大事,也可以进入聊天室,与异国朋友进行交流。  

——广东高考佳作《为世界的明天点灯》  

4、名句串联法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福建高考作文《苏轼的赤壁》  

5、反正展示法  

陈世美一心只想荣华富贵,他攀龙附凤,杀妻灭子,终究是人才两空,死在包大人铡刀之下。唐明皇宠信杨贵妃,不顾百姓劳顿,岭南快马送荔枝往长安,终究弄得众叛亲离,江山破碎。而唐太宗则知道这个道理,他采纳魏征的“十思”而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自然国泰民安,历史上才有贞观之治的美誉。  

——甘肃高考作文《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生无所息”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凭借着巨大的毅力和勇气,才有了诸如“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这般脍炙人口的历史佳句。凭着“生无所息”,有了左思闭门谢客十年始成的《三都赋》,有了太史公包羞忍辱而成的“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有了仲尼厄于陈蔡仍“执干柴而舞”的历史佳话,也便有了中华民族无数文人的铮铮傲骨和不灭不朽的斗志。  

“生有所息”是一种适可而止的潇洒。在南阳躬耕聊歌《梁父吟》的诸葛孔明将周身的光华玉韬珠藏,用时光等待着自己的“一鸣惊人”。于是,他成功了,有了那《隆中三策》之旷世骇俗,有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汉基业。凭着它,有了生有所息的陶潜,寄情山水的王维,豁达不羁的李白,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历史上的文人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有所息”的理解。  

——浙江高考佳作《红色“无息” 蓝色“有息”》  

   

(二)专题研讨:  

述例有方向 引例有梯度  

——议论性散文《“净”土守望者》升格示例  

【文题】  

有人说:诗歌的最高境界是静穆,而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安静,丰富的安静。面对充满声音和狂热的世界,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安静”的可贵。  

请以“安静”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失误篇】  

          “ 净”土守望者                       

人,总是追寻热闹的。可是当他们在追寻的过程中受到了挫折时,总会远离喧闹,退回心中那一方安静之地来休养生息。但更多的时候人们是想不到这块安静之地的,那么,是谁如一棵看守月亮的树一般看守我们最后的安静?  

当孔子所驾驶的马车隆隆驶向诸侯的府第准备向他们宣扬“仁义”的时候,当孟子声嘶力竭地向齐宣王宣传王道之时,当整个国家被各种各样的声音弄得沸反盈天的时候,却有一个人安静地旁观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他就是庄子。没有孔子那样壮观的三千门生,不像孟子那样被齐王敬奉在宫室中,庄子只是冷眼看着这世界,仿佛置身局外。他的书中也没有什么炙热的真理,只是有一只不自量力的螳螂,一只自得其乐的鼹鼠,一只振翅一飞而八万里的大鹏……在这样安静的氛围里,你读着《庄子》,心仿佛也穿过千年的时光,回到那个安静的午后,去和这位老人鼓盆而歌,去享受生命的安静与简单。  

当现世变得污浊混乱,当人性的丑恶全部暴露在外,当人们在为权势、为金钱斗得热热闹闹而又一塌糊涂的时候,却有一个人安静地住在南山下,过着采菊东篱下,飞鸟相与还的安静生活,他就是陶渊明。面对充满声音和狂热的世界,他无可选择,只有背过身去,夕阳的余晖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他只能守着十余亩的方宅、八九间的草屋,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拒绝这个喧闹的世界,以固守心中的一方静土,为所有人,也为这个世界看守着安静,也让今天的我们有机会在喧闹的都市中感受那番“悠然见南山”的宁静,体会那份“欲辩已忘言”的深意。  

不同于李白的浪漫豪放,不同于李商隐的晦涩难懂,你的诗总是那么的沉郁顿挫,你让整个世界安静下来,都和你一样,思考着的未来。杜甫,似乎生来就是一个静穆的人,你总是用你安静的声音、安静的诗句揭开唐王朝表面的繁华,让浮躁的人们停止他们盲目的狂欢,让他们不得不安静下来,去思考他们的未来。今天的人们仍能透过你那些静的有些压抑的诗句看见您那安静的面庞。  

庄子,陶渊明,杜甫……是他们在为我们看守着心灵中的一方“静”土,他们是荒凉平原上的一棵棵大树,看守着那已被许多人遗忘的安静,为追寻安静的人提供一方“静”土。  

   

◎失误诊断  

一篇文章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够打动读者,是否能够让阅读者的情感沿着文字间流淌的情感一起流动。从这一点来说,本文是成功的,文章选择了三个历史人物来体现人生的境界,以近乎相同的叙述结构来传情说理,较有感染力。文章的不足是事例的方向性不够明确,三个事例是平行的,不见区别,没有梯度,影响说理的逻辑性。同时,杜甫一例似乎不能用来证明“安静”这一主题,显得牵强。另外,语言也缺少推敲,韵味不足。  

   

【升格篇】  

“静”土守望者     

喧嚣,躁动,争斗,纷扰……我们每时每刻都被它们包围着,我们痛苦,我们烦恼,我们挣扎,我们也开始思考:何处有“静”土?  

当孔子的马车隆隆驶向诸侯的府邸准备宣讲“仁义”的时候,当孟子出入于宫殿频频向齐王传播“王道”的时候,有一个人,却远离尘世,静立乡野,垂钓濮水,“冷眼向洋看世界”。翻开他的著作,我们看到的大多是一只在河里喝得肚皮溜圆的鼹鼠,一个自得其乐的斥鷃,一只自由翱翔的大鹏……他用他特有的安静的文字告诉我们如何混浊乱世中保持心灵的宁静。在他文字的感召下,我们的心也仿佛穿过千年的时光,回到那个安静的午后,去和这位老人鼓盆而歌,去享受生命的安静与简单,去学会超然的看待社会的变迁、人生的浮沉。  

面对折腰屈膝的尴尬,面对追名逐利的庸人,他只有摇头走开,远离喧闹,去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静生活。在他的田园世界中,我们似乎还能感受到他“误落尘网”的无奈,我们似乎还能看到他走向“方宅”“草屋”的坚定背影。他就这样用他特有的方式来拒绝五斗利禄的诱惑,去守护心中一方“静”土。亲吻他耕作过的泥土,会平复我们被利欲侵蚀的心的驿动;凝视那“飞鸟相与还”的意境,奔忙疲惫的我们会得到片刻的歇息。  

不同于李白的浪漫豪放,不同于杜甫的沉郁顿挫,更不同于李商隐的晦涩难懂,他的诗总是那么宁静,透着一丝禅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个静谧幽远的空间,“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一种超然平静的境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片壮阔静穆的天地。读他的诗,我们无法不被这安静的氛围所感染,我们无法不褪去浮华的外衣。他用他营造的意境,让行走在滚滚红尘中的人回到自然中,回到静谧恬淡中,静静地体会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博大!  

也许,现在可以回答自己的疑问了。没错!“静”土,就在庄子的寓言中,就在陶渊明的田园里,就在王维的意境间。他们是这“静”土的守望者,如同一棵棵参天的大树,为被名利、被喧嚣、被欲望炙烤却又似乎无处藏身的我们,提供了一片荫凉。有了他们,我们的心才能在“静”土上休息;有了他们,我们的灵魂才能在净土中得以净化……  

呵,那些“静”土守望者……  

   

◎升格点评  

改文将三个事例作了不同的定位:谈庄子,重在于浑浊乱世中学会超然的看待社会的变迁、人生的浮沉;说陶潜,重在于利欲侵蚀时能平复内心的驿动;观王维,重在于其诗歌的意境间去体会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博大。三个事例,同中有异,互不重复,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表达“安静”的主题。这样,既丰富了“安静”的内涵,又克服了堆砌材料的毛病,增加了事例间的粘合度和整体感。  

在结构的处理上,采用问答的形式贯穿全文,加强了针对性;从焦虑的发问,到沉浸其间的描述,再到静静地领悟,带着思索,带着深情,鲜明地感觉到情感在文字间流动的轨迹。这样,不仅使文章前后更加圆融,也反映了对问题思索追寻的过程,与文章寻找安静的话题相暗合。  


阅读全文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