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门学习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素材的专题网站!

劳动教育-高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主题优秀范文分类汇编

杨老师 分享 时间: 下载word支付: 1.00元 点赞
阅读:
劳动教育-高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主题优秀范文分类汇编

微信扫码分享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农场里,几十名同学在农田里麻利地干起了农活,割水稻,打谷子,锄地……大伙儿分工明确,忙得热火朝天。这一片金灿灿的稻谷于今年4月栽种,经过几个月的生长,迎来了大丰收。同学们说:“这是我们自己种的,现在自己来收割,感觉特别有意义。”自2006年起,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种田课”就已纳入必修课程。

材料二:近日,白岩松在未来教育大会上做了题为《德智体美劳,教育与更全面的人》的演讲。他说,培养全面的人,就是要“德智体美劳”并行,同时这个教育标准还要做些适合新时代的“补充和改变”。比如,过去的“劳”,强调的是劳动,同呼吸,共命运,要学工学农;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劳”更多的是要用智力创造的“劳”,当人工智能都成为一种现实的时候,我们要拥有新的劳动的概念,劳动能力要体现在智慧方面。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让智慧劳动写就人类青春新史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征程在我们脚下展开,更需要弘扬劳动的精神价值、唱响劳动的时代赞歌,以拼搏延续传统、以奋斗开创明天。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劳动是推动人类前行的根本动力,而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如何对“劳动”这个神圣的词汇进行再赋能、再定位,这又是很多青年需要思考的问题。

历史证明,每一次推动时代前行的力量,必然是发轫于劳动升级的一步一履。全世界从信息工业革命开始了方兴未艾的产业升级,推动了很多传统行业的深层次革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新兴产业,正在努力抢占产业制高点,这也使得智慧劳动的概念更加重要。智慧劳动的出发点是助推经济发展,而落脚点是以新业态来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智慧劳动,是对当前新科技、新产业和新业态的一种集大成式的对接方式。现在,任何一种新兴产业的智慧劳动力,都面临着从“弯道超车”转成“换道超车”的语境。此时,见势早、动作快,才能拔得发展“头筹”。当前,高质量发展正处于蓄势跨越的关键时刻,青年们就更当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功成有我的责任感,争做智慧劳动的生力军,就此打开未来人生的新图景。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目前,我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但是距离系统化的智慧劳动还具有一定的距离。基于此,青年朋友们在智慧劳动中,就更需对标国际技术标准和产业动向,去要空间、要动力、要质量。唯有主动搏击、创新制胜,舍此别无他途。

让智慧劳动写就人类青春新史。

不囿于过去、不止于当下,眼光大胆向前看,认准目标就实干。硅衬底LED,技术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并具有“世界级技术”的成果,它打破了日美等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主导这个项目的南昌大学科研团队中,很多都是年轻的80后科技工作者。佼佼者的脚步,为我们明确了追逐智慧劳动的路径。

进入新时代,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给全球智慧劳动者以共同的起跑线和重大机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青年当展现出新动力、新活力,这也应该是我们必须拥有的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

【审题】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写好作文,无外乎是审好题,立好意,搭好架,选好材,用好文。那么首先我们先从审题立意着手,抓住几个关键词:干活,劳动,新时代,智力创造,智慧,必修课程,培养全面的人。第一则材料里抓住“这是我们自己种的,现在自己来收割,感觉特别有意义。”“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种田课’就已纳入必修课程”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第一,教育不仅仅是理论,还要懂得实践,不能只谈理论,要实现中国梦,需要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第二则材料抓住“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劳’更多的是要用智力创造的‘劳’”“劳动能力要体现在智慧方面”,据此可以得出结论:第二,根据当下时代发展趋势,劳动不仅仅是到田间参加体力劳动,又要融合我们的智慧科技,激发学生的潜能;不是只是盲目仿照的实干,还要有创造性的实干,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储备高素质的人才。第三,这两点必须紧密相连,层层递进,缺一不可。

【参考立意】

(1)“劳动”的时代意义

(2)劳动者是最美的人

(3)体力劳动与智慧劳动

(4)全面发展的人才离不开“劳动”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①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李大钊

②当一个人在深思的时候,他并不是在闲着。有看得见的劳动,也有看不见的劳动。

——雨果

③劳动教育是新时代的新要求,为此教育部颁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优秀范文】

驾劳动之车,辟发展之路

《资治通鉴》有“作之不止,乃成君子”的警句,强调良好行为和高尚情操的形成,关键在于“作之不止”。这里所谓的“作”是指劳动和实践。即便是步入智能时代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躬行不息,作之不止,驾上劳动之车,方能开辟发展之路。

劳动是个人发展的内在要求。

自2006年起,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将“种田课”纳入必修课程。有人不禁要问:读书为啥还要种地?这恐怕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短视,只看到了“种地”的简单形式,而没有看到“劳动”的深刻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归根结底,“发展”就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意识的发展,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人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尊重劳动、参与劳动并热爱劳动是青年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惟其如此,未来的建设者才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脚踏实地,驰向光明!

劳动是时代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劳动创造了辉煌历史:巍然矗立的万里长城,无与伦比的千年古都,蜚声中外的“四大发明”,畅通繁荣的“丝绸之路”……哪一个不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见证,哪一个不是古代劳动人民汗水的结晶?劳动推动着时代进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发出隆隆的响声,循声望去,你所看到的一幅幅壮丽的时代画卷,无不是当代人民用辛勤劳动的双手推动时代前进的伟岸身影!“天眼FAST”放眼太空,“嫦娥三号”探秘月背,“北斗导航”覆盖全球,“蛟龙潜艇”遨游深海,5G发展突飞猛进……哪一件大国重器不是自强自立的劳动硕果,哪一项大国工程不是劳力劳心的辉煌见证?时至今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渐已深入人心,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由无数个南仁东、袁隆平和屠呦呦式的劳动者汇聚而成的时代先锋队伍,正焕发出惊天动地的磅礴力量,推动着这个伟大的时代,披荆斩棘,高歌猛进!

社会发展赋予劳动新的时代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的阶层观念早已经不合时宜。在科技进步的背景下,简单繁重的“劳力”将逐渐被机械取代,而彰显创新的“劳心”才能适应未来,我们需要更新劳动观念。正如白岩松所说:“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劳’更多是要用智力创造的‘劳’。”所以,我们要树立创造性劳动的理念,努力学习,完善自我,才能无愧于“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光荣称号。

康德说过:“要迎着朝阳实干,不要面对着晚霞幻想。”新时代领路人也说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个国家的崛起、一个民族的兴盛、一个时代的飞跃,都是由人民踏踏实实的劳动创造出来的。让我们开动新时代的列车,一路播撒智慧,浇灌汗水,在劳动之花的芬芳中,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春天!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第一则材料是李大钊的名言,侧重在谈劳动的意义:生命源于劳动,与劳动息息相关;劳动让人们充实并快乐,劳动能丰富和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第二则材料是雨果的名言,侧重在谈劳动的不同形式: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第三则材料侧重谈教育部对劳动的重视,将劳动列入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三则材料体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劳动。可见,劳动是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行为,是一个人综合素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我们可以从劳动中获得快乐,在劳动中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所以青少年应该对劳动有正确的认知,培养劳动的习惯,具备劳动的能力。

从“感悟与思考”“看法”可知,文体主要是议论文。考生可以谈什么是真正的劳动,也可以谈劳动对我们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还可以谈如何培养我们每个人良好的劳动习惯。无论选择哪个角度行文,观点一定要明确,文章层次一定要清晰。

【参考立意】

(1)劳动,是幸福的源泉。

(2)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3)于实践中育劳动之精神。

(4)全面发展,劳动不可或缺。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中国中小学生参加家务劳动的时间平均16分钟,女生20分钟,男生13分钟。

(2)“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一直非常注重劳动教育。宋代叶梦得教导家人黎明即起,将与生活有关之家务及时料理,否则,“今日姑待明日,则费损事业,不觉不知,而家道日耗矣。”

(3)老舍说:“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

(4)劳动教育是新时代的新要求,2020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700字。

【优秀范文】

于实践中育劳动之精神

某大学将农场劳动设为必修课,将这作为毕业通行证。夜幕风雨中,手持微光仍要栽种菜苗,这一课程设定似乎与大学教育风马牛不相及,然若探其本质,乃是于实践中育劳动之精神。

农场劳动是古人们耕田而作的变形,于其中更能体验“汗滴禾下田”的艰辛。夜幕风雨中劳作,不是不心疼学生,而是让学生将“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的反省深刻心间,让学生投入社会后,对感恩持敬重之心,即“尽日不能忘”。书本知识曾是人们寄予了人生希望的“安可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为了读书人祈求的极高境界,然而纵观古今,通览中西,“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知识储备不再是“圭臬”,实践能力更能一展我辈风姿。

欲求实践之乐,育劳动之精神,就要冲破温室,在自然的风雨中生长。

可是现在,孩子在一个家庭中堪称“明珠”,不少父母爱孩子到了“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地步。由调查显示,中国中小学生参加家务劳动的时间平均16分钟,女生20分钟,男生13分钟。日常家庭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妈妈,我帮你拖地吧,”“去去去,小毛孩子能干什么”。但事实是,如果在父母的心里,我们永远是他们的小毛孩子,我们一直囿于他们的关爱之中,不去体验,不敢实践,又怎会培育劳动精神呢?所以,冲出温室,在阳光下,大胆实践,培育劳动之精神。

如何进行劳动教育?如何培育劳动精神?

某学生犯错,班主任宣布:罚擦黑板或者打扫教室卫生一周。劳动惩罚是不是劳动教育?能不能培育劳动精神?回答是否定的,老舍说:“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可是学生在劳动惩罚中体会到的不是劳动的快乐、光荣和美,领略的不是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的道理。

芬兰的劳动教育则不是如此。比如物理课,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装有木块、气球、皮筋、泡沫、轮子等物品的工具箱,让学生做成汽车或船,目的是在学科学习中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精神。这就不再将知识局限于书本,而是为学生打造手脑并用的课堂,力求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借此培育劳动精神,将知识教育与劳动教育贯通。所以我们的学校教育要探索的是如何在学科教育中培养劳动精神,而不是动不动就以劳动为惩罚。

我辈重任在肩,吾国崛起正盛,正需要无数“心事浩茫连广宇”的劳动者们去铸就磅礴东方的辉煌。“君子终日乾乾”,让我们于实践中育劳动之精神,共展未来辽阔鸿图。

【审题】

材料(1)论述了中国中小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时间少的事实,表明家庭劳动教育缺失;

材料(2)举宋代叶梦得教导家人早起、及时料理家务的示例表明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一直非常注重劳动教育;

材料(3)引用老舍劳动最有滋味的观点,意在引导考生关注、发现劳动的趣味;

材料(4)表明劳动教育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我国正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本题要求考生“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注意把握四则材料的衔接点,即“劳动”“劳动教育”。

理解本题,首先应明确什么是劳动教育?干活是劳动但不一定是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必须选择适合的劳动项目,对劳动的过程进行必要的设计,使之具有明确的育人价值导向,特别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当下,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有:窄化、异化、娱乐化、工具化。其实,劳动并非一味地艰辛,它是人与世界的充分接触,可以提升每一个教育个体的内在生命力,使其拥有充实的人生。那么,面对劳动教育的弱化、软化、淡化,板子到底该不该都打在孩子身上呢?显然不能。究其根源,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没有把劳动教育摆到应有的位置上。所以,新时代全社会应重塑劳动教育观,提升个体内在的生命力,让劳动教育成为一种价值召唤,让劳动成为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

当然本题也可以思考: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理解劳动的新内涵;如何在劳动教育中更有效地培养大国工匠精神;如何推进符合当下学生特点的劳动教育课程等。

【参考立意】

(1)劳动教育,从家庭做起。

(2)劳动最荣耀。

(3)延续传统,重视劳动教育。

(4)在劳动中成长自己,发展自己。

(5)让劳动教育成为必修课。

(6)渗透劳动教育,培育劳动精神。

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对此,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3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材料二:

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教育部2020年7月《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校团委举办“新时代劳动教育”交流会,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劳动托起中国梦,让青春在劳动中闪光”为主题,以高三一班学生代表李爱华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在交流会上发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劳动托起中国梦,让青春在劳动中闪光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高三一班学生代表李爱华,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劳动托起中国梦,让青春在劳动中闪光”。

烈日炎炎下,—颗颗豆大的汗珠如同宝石般跌落在地上,显得格外醒目和璀璨,瞬间蒸发的热气,仿佛迷雾般神秘而美丽。这,就是劳动人民的汗水。

中国——一个承载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实现梦想,创造奇迹的国家,是劳动,铸就了辉煌的历史。

五千年传承的劳动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普通劳动人民身上彰显得淋漓尽致。劳动是永恒的话题,热爱劳动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放在内心的一股强大的动力。他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是永恒不变的,像颗埋藏在心底的种子,随着时光的飞逝,发芽、长大、枝繁叶茂,最后结出硕大的果实散落大地,继续传承。

我们的城市,离不开平凡而伟大的环卫工人,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房间的时候,还在熟睡的我们,可曾想过环卫工人已在凌晨的大街上开始忙碌?当骄阳似火熊熊烧时,他们依然在烈日下清理环境。他们那平凡而坚强的身影,那张张朴实的笑脸,让我看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坚强和伟大。

当一座座高楼大厦平地而起的时候,我们可曾想到,这是工程师们为我们绘制的美好家园,是建筑工人用他们那粗糙而有力的双手创造了城市的繁荣。他们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早已湿透,他们那黑亮又结实的皮肤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明亮的汗珠挂满脸庞,是劳动,让他们的生活坚韧而有尊严。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从小怀揣梦想,而我们的梦和中国梦息息相关,没有伟大的祖国,何来平凡而伟大的人民。同学们,作为一名高三学生,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青春在劳动中闪光,让劳动同吃饭、睡觉、读书、学习一样,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不管社会如何地向前发展,人们的观念如何地现代化和超前,缺少了劳动,就缺少了创造,就缺少了进取,我们人类的活动就会变得枯燥和无味,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荒芜和苍白。那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劳动,尤其是创造性的劳动,以及在劳动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与曲折,让我们读懂了生活的原义,让我们品尝出生命的原味。

劳动梦创造着中国梦,所以同学们,我们要热爱劳动,向往劳动,享受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为社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能量,用我们平凡而有力的双手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增砖添瓦。

谢谢大家!

【审题】

本题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学生以“劳动托起中国梦,让青春在劳动中闪光”为主题,以高三一班学生代表李爱华的身份写一篇在校团委举办的“新时代劳动教育”交流会上使用的发言稿。考生要特别注意发言稿的格式。

材料一节选自《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阐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在当今的必要性;材料二节选自教育部2020年7月《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了劳动的意义、学校劳动教育的意义以及劳动教育的重点和目的。综合两则材料,以及任务要求,考生可确定作文的内容要围绕“劳动”“劳动教育”与“中国梦”的关系。“劳动”的意义是什么?学校应该如何实施“劳动教育”?学生应该怎样对待“劳动教育”?等都可以是作文阐释的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内容必须联系“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体现青年人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参考立意】

(1)劳动创造了历史,也必将托起中国梦。

(2)青年要热爱劳动,用劳动的双手助力中国梦。

(3)劳动教育,利国利民。

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当下国人的劳动教育是弱化、软化、淡化的。学生“明知该做而不愿做”,家长“明知该让孩子做而舍不得要求”,学校“不敢做不会做”。

对于劳动教育,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不少于600字。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

【优秀范文】

让“劳动”变得荣耀

与芬兰学校在物理课中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精神相比,中国某大学将农场劳动设为必修课,作为毕业通行证的做法,似乎更激进和彻底。但从学生临近期末,在夜幕风雨中,依然打着手电在农场栽种油菜的行为来看,效果似并不太好,显得过于急功近利,在学生们的意识深处,仅仅将农场劳动当作了拿到毕业证的敲门砖。可以想见,倘若没有学校的这一硬性规定,学生们是不会屈尊下农场参加劳动的。

劳动观念被扭曲,劳动者受歧视,由来久矣。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从小忽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有些学校甚至将劳动当成了责罚的手段,更使人对劳动产生了偏见,甚至对劳动者产生了歧视。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对劳动的认识存在很大误区,导致劳动与“低贱”、“没出息”挂钩,致使许多年轻人想尽办法逃避劳动,以致于好逸恶劳之风在年轻人中蔓延,此种状况不能不使人感到忧虑。

劳动没有贵贱,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世界。”正是有了历代千千万万人的劳动,才有了我们现代伟大的文明。无论是中国的长城,还是埃及的金字塔。这些文明的奇迹无不是劳动的结晶。劳动是人类创造万物的基础,无数的的劳动者是支撑文明的大厦。

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劳动能使智力与体力得到完美的体现。到过西斯廷教堂的人,无不为其穹顶的宏伟壮丽的壁画而惊叹,但你可知道,米开朗琪罗为此付出了怎样艰巨的劳动?那是他花费四年半的时间画上去的,其中的艰辛非常人所能想象。当工程告竣,米开朗琪罗走下脚手架时,眼睛已经毁坏,脊背已经弯曲。那时他不过37岁,可是长期的高仰脖子的艰苦劳动,已使他的脸容变得憔悴不堪,俨然一个多病的老人了,连读信也要把信纸放到头顶上去。

劳动是神圣的,它并不天然地与“低贱”“蠢笨”联系在一起。人类从原始社会走到今天,正是劳动支撑起了这一切。所有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无一不是杰出的劳动者。爱迪生曾说:“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的劳动而能得到的。”可是,当下的现实却是很多人将“劳动”看成仅仅是底层的体力劳动者的专有名词,却将智力的因素摈弃在外,从而使“劳动”狭隘化,污名化,造成人们在对“劳动”以及“劳动者”的认识上产生误区,这些都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更会拖慢我们社会前进的步伐。

习近平曾说:“40年风雨中砥砺前行,中国的今天是中国人民干出来的。”无论是升天的飞船,还是蜿蜒的高铁,哪一项不凝聚着劳动者的汗水。最近,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再一次竖起了一座劳动者的丰碑。因此我们应该为劳动者正名,为劳动者点赞,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而感动自豪。

当前,在漠视劳动,鄙视劳动者现象十分普遍的情况下,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加强劳动精神培养,重视劳动教育已变得刻不容缓。因此,希望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培养出千千万热爱劳动的公民,这样的话,我们离实现中华文明复兴的梦想就不远了。

【审题】

首先解读材料。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调查的数据,二是现象。这两部分的衔接点是“劳动”“劳动教育”。理解本题,首先应明确什么是劳动教育?干活是劳动但不一定是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必须选择适合的劳动项目,对劳动的过程进行必要的设计,使之具有明确的育人价值导向,特别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当下,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有:窄化、异化、娱乐化、工具化。其实,劳动并非一味地艰辛,它是人与世界的充分接触,可以提升每一个教育个体的内在生命力,使其拥有充实的人生。那么,面对劳动教育的弱化、软化、淡化,板子到底该不该都打在孩子身上呢?显然不能。究其根源,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没有把劳动教育摆到应有的位置上。所以,新时代全社会应重塑劳动教育观,提升个体内在的生命力,让劳动教育成为一种价值召唤,让劳动成为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当然本题也可以思考: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理解劳动的新内涵;如何在劳动教育中更有效地培养大国工匠精神;如何推进符合当下学生特点的劳动教育课程等。

【参考立意】

(1)强化劳动教育,更好地立德树人;

(2)加强劳动教育,践行立德树人;

(3)“劳动教育”不能睡在高考作文里。

阅读全文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