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门学习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素材的专题网站!

二元思辨性“道理与人生”写作指导及范文欣赏

杨老师 分享 时间: 下载word支付: 1.00元 点赞
阅读: 问答
二元思辨性“道理与人生”写作指导及范文欣赏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韩寒《后会无期)这句话在“知乎”平台上引起了许多探讨,有共鸣也有争鸣。有人说,还是个人对道理的认知水平不够吧;有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行动起未才真难啊;还有人说,大道至简,多则生乱嘛;也有人说,莫非是我们对“过好”有什么误会?那么这句话引起了你的哪些联想和思考呢?

请以“道理与人生”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写作指导一】

这话本身也是一个“道理”,它传达的信息大概是很多道理无用,有“我被聪明误一生(苏轼)”的意思。比如你从小到大,从父母、老师和书上知道了很多道理,但在你进入社会以后,发现它们基本没什么用。但是,这怪谁呢?人,只能是对自己负责。首先你过不好这一生不能怨“道理”。道理应该活学活用,而且道理要知行合一,听过和做到是两码事。很有道理,但还未尽。首先,“道理”是从哪里来的?道理一般源于两大方面,一个是书上记录的道理,一个是长辈传授的道理。两者都是我们的前辈根据自己的经历、实践得出的经验。所以说,“道理”是有用的,非常有价值。如果人类没有这些经验、知识的传承,那人类会一直保持在幼儿的状态,没有发展和进步。

但这些“道理”有个最大的弊端,那就是左右矛盾,很多“道理”也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理。除了一些自然科学领域的“道理”,这世上的大多数道理都是有其主观性、片面性的一面。这就导致人们在学习、吸收这些道理的时候,其实是在不断加深自己的偏见。比如古人说“近君子,远小人”,可谁是君子谁是小人?而且社会上的“小人”无处不在,你又怎么避开?其实有些人就是“小人”,但他们喜欢把所有自己不喜欢的人归于“小人”之列。还有人把自己的过错和失败,都推到了“小人”身上,这何尝不是小人之行。另外,从行为这个层面看,君子和小人是可以互换的。

“道理”还可以区分为常识性道理和非常识性道理,比如“借钱要还”就是一个常识,而“吃亏是福”则是非常识性道理。不管你借银行的钱,还是借别人的钱,“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个没有什么可商讨的地方。而“吃亏是福”则不一样,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知道,可谁愿意去吃亏了?人性都是贪多,不愿意吃亏的。再往细里说,有些亏是不能吃的,有些亏吃些则无妨。比如一些关乎性命前途的“亏”,就千万不能吃,至于损失个三瓜俩枣的“亏”,笑笑就是了。

实际上,“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个“魔咒”是可以破解的。主要注意两点,一个是“道理”的来源问题,一个是自己的修行问题。两者需要同时进行。古人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是强调不能盲信,没有选择,什么“道理”都往脑子里塞,这就把大脑搞乱了。

“为什么只是一部分方法论就行,而不是越多越好呢?”华为任正非就谈过这个问题,“太多的方法论会相互抵消,反而降低效率。所以说书读得越多越蠢,如果不活学活用的话,多读书不一定是好事。”

所以,你要对道理、知识有批判性的学习和吸收。同时,你还要坚定地学习、践行一种道理,并以此为根基,然后才能博采众长,厚积薄发。要注意,小道理应该服从大道理。

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其实都在追寻人生的大道理,“朝闻道,夕死足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而且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学习、明白其中的道理。不然的话,就不可能做成功。比如小孩子也听过很多道理,可他们不能去管理一个国家或企业。

因为他们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话说回来,“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凸显了道理的片面性,把“道理”主观化、狭隘化和笼统化了,当然也有点为失败人生推卸责任是意思。

写作立意不限于材料给定的四种。注意既要切合材料,又要围绕“道理与人生”的关系展开。关系不一定要表现在文面语词上,但要体现在思考表达上。单独谈“道理”的深刻性或多样性,或者单独谈“人生”个性和不确定性,都是不妥当的。

因文论文,好立意,好构思,好素材,好表达,以及好标题好书写,都是亮点和提分的理由。

【写作指导二】

读懂材料是发散思维的关键。“道理”与过好人生到底有什么思辨关系呢?

材料其实暗示了以下几种观点。

首先分析韩寒的观点,“听过无数道理”强调了道理的存在,“过不好这一生”是无法把道理落实到人生中。故由道理到人生,有一个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做到知行合一不易。

其次,探讨四种人的观点。第一种人认为“个人对道理的认知水平不够”,强调人生道理至上。“朝闻道夕死可矣”,过好一生需要遵循基本道理,不能因为人生不如意来怀疑道理的存在。第二种人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行动起来才真难”,强调人生需要知行合一,亲身实践。与韩寒的观点类似。第三种人认为“大道至简,多则生乱”,强调人生大道至简,世事道理纷纭,切忌贪多。抓大放小,不被琐碎困扰,只要坚持的道理大方向对即可。第四种人认为“莫非是我们对‘过好’有什么误会”,强调的是没有一样道理适用百样人生,道理要活学活用,懂得变通。

最后我们的写作立意既可以顺向思考材料给定的四种,挖掘出四类人与韩寒观点的共鸣点;也可以不限于此,写争鸣点。

注意既要切合材料,又要围绕“道理与人生”的关系展开。单独谈“道理”的深刻性或多样性,或者单独谈“人生”个性和不确定性,都是不妥当的。

【参考立意】

1.没有一样道理适用百样人生

2.人生如水流,道理如河岸(人生有时候会超出传统经验,过好一生需要遵循基本道理)

3.知行合一,形塑自我(思想满满而行动迟缓的人过不好一生)

4.大道至简,正道直行(树立理想目标,培养君子人格,抓大放小,不被生活琐碎困扰)

5.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让道理具体贴近自己当下的事务)

6.通权达变,才是赢家

7.道理的筋骨需要情感的血肉

【优秀题目】

通权达变,才是赢家

道理的筋骨需要情感的血肉

理性看待道理,踏实过好人生

理清思绪,笃定人生

接触道理,行动人生

只有道理,无关人生

足履实地,道悟人生

大道至简,且行且至

思考出真理,实践见真知

听从你心,且歌且行

范文展示

秋阳杲杲道心明

精明强干,权倾朝野,和致斋荣宠无限,争得革职下狱,自缢白绫;清介持躬,廉正秉直,刘崇如宦海起落,孰知颐养天年,星曜青史。和刘相形,人生各异,正如新锐韩寒所言,“我们听过无数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一言以蔽之,浮生若梦,人世沉浮,成败荣辱,岂是哪些道理能指点江山,擘画一二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莫听前人是非言。

是非言里多生乱,人生成败大道间。前人话语斟酌选,不信堂皇择箴言。人生漫浩浩,一生好不好,不是你听了谁的金玉良言,也不是你受了哪些经验之谈,在于你是否笃行,用行动替代口号,以实干代替空言,莫被道理蔽双眼,脚踏实地勇实践。故而,那些成功的经验,人生的哲理,心灵的鸡汤,我辈需辩证看待,斟酌损益,全盘吸收自会作舍道边。深思历史,新中国成立前,爱国志士没有迷信“资本主义救中国”的夸夸其谈,勇于实践,中国才睁开了昏睡的双眼;启悟今人,“百闻莫若一见”用行动去探索成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踏实笃行,履践致远。秋阳杲杲道心明,觉知此事须躬行。

躬行劈开雾迷离,拒绝虚空大道理。得失人生百般事,胸怀理想破迷局。人生有大美,得失非虚空,纷纭道理在眼前,说乱了思绪,说怕了心神,只说得人生百态乱如麻。如此这般,人生得失的切中肯綮,则在于理想近远,胸襟阔窄,格局深浅。和中堂的悲惨结局,佞刻碑碣,刘罗锅的浓淡墨书,廉直垂史,让我辈深思,不是知晓多少机谋道理,不是获得多少荣宠名利,人生才美好,是为国为民的心,是端方傲岸的骨,是清白正直的行。故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听之,当践行之,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明辨甄选人生理,境界高远青衿志。

青衿志远运筹谋,逆耳忠言当谨记。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诗经》有言“诲而谆谆,听我藐藐。”揆诸当下,更多的时候,不切实的教化,远离现实的道理,让人无所适从。若传道授业解惑者高高在上,大道如斯,尔辈自当谨而慎之,听而信之,遵而从之,可能适得其反。风起青萍,人生浩荡,哪里是前人的经验所能廓定的,没有人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瞬息万变不只是时空,还有我们人生中种种际遇,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方此之时,我辈则须有远志、慧眼、卓识,从逆水中击风浪,从诤言中获助益。凡益之道,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欲览胜景登高远,道引人生辩证看。

辩证看待道理对人生的影响,理性面对人生的得失,我辈青年需理清思绪,睿智头脑,笃定心智,擘画未来,规划人生。秋水迢迢诗思清,秋阳杲杲道心明。谁人得似秋光巧,画出山斋杖屦行。苍穹一望人生美,不骛虚无辨精明。

理性看待道理,踏实过好人生

韩寒的《后会无期》中有这么一句扎心的话:“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面对多到数不胜数的道理,我们应理性看待;面临纵横交错的人生之路,我们应踏实向前。

道理浓缩了古人今人的智慧,它可能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它也可能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它可能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它也可能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古今中外不乏诸如此类的模棱两可的道理。这样的道理在某时某地可能是无比正确,但是一旦转换时间、地点却可能失去适用性。道理总是披着炫目的面纱,耀武扬威地讲述着成功者的故事。殊不知,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仅仅窥探到一方面的因素,定然难以复刻他人的成功。如果全红婵仅仅只有勤奋,而缺失了天赋和教练的指导,恐怕我们难以见到“水花消失术”?如果王楚钦仅仅是提升技术,而缺失了对心态的调整和情绪的控制,恐怕也难以在世界乒乓男子团体赛中成功翻盘,展现魅力?由此可知,道理只是契合某时某地的概括,却无法穷尽生活的真相。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过不好”是我们的常态,“过得好”才是一种变态。“过不好”看似证明了道理的无效,实则“过不好”仅仅是一种主观的感受,“过不好”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有不止的渴求。道理是固化的,人生却是鲜活的。

道理的意义或许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擘画蓝图。道理多是单向度的强调勤奋、认真、坚强,将这样的因素作为成功的充分条件,勾勒出铢积寸累、量变带来质变的幻象。这样的道理确实能够成为促人上进的动力,这也是道理的积极意义之所在。此外,道理还能够在失意时帮助我们进行合理归因。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将人的成败归结于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六个因素,又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内部与外部、稳定与不稳定、可控与不可控三个维度。失意时,我们可以将失败因素归结到内部,再努力提升,避免陷入习得性无助,进而将自己的一生过得好点。

世事如棋局局新,在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的当下,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数不胜数的道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地制宜地对道理进行扬弃,善假外物,踏实过好人生!

人生路漫漫,得道且行,无道且寻

韩寒在《后会无期》里写道:“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

诚然,道理人人都懂,但每个人的人生却是千差万别。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道理和人生呢?

得道且行,毋以“躺平”之姿虚度无价光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古人告诉我们的人生之道。“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这是张可久的人生之道。“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是叶芝悟出的教育之道……而在“躺平”之风盛行的当下,“在暗处执着生长,终有一日馥郁传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明白的大道理,都应践行的准则。当下,社会的浮躁之气蔓延,有人在争风相斗中迷失自我,有人在浑浑噩噩中蹉跎岁月,感慨自己明白那么多道理,却“过不好自己的人生”。但在埋怨这个社会的时候,不妨先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将道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是否让人生的每一段时光都值得珍藏。

无道且寻,毋以“鲁莽”之态行无理之事。

林肯曾说:“我走得很慢,但我从不后退。”有人会讥讽他的“慢”态度,但细想,这也是他的人生之道。人们会用“不懂事”来形容犯错的人,而这“事”就意味着“道理”。在争吵之时也常听到“你这人好不讲道理”之辞。一个人没有道理,也就失了准则、失了底线,难免会做出无理的事来。没有目标的船没有彼岸,而没有道理的人生亦不会有如虹的绚丽风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正是张雨霏明白“不放弃信念”的道理,才迎来加冕“蝶后”的破茧重生。而网络上“一薇一爽一冰一伦”不明法律道理、偷税漏税,终将自己的人生推向无底的深渊,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无道且寻,光明正道,让人生的康庄大道上洒满阳光。

人生路漫漫,“过好”不仅意味着经济上的富有,更意味着精神上的富足。

“我们赶上了中国百年来国运蒸蒸日上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更应铁肩担重任,寻找自己的光明大道并用行动去实现。

阳光依然干净,星河依然灿烂,于是,时间奔流,得以见证道理在漫漫人生里,所有的永恒和不朽。

【点评】

这是一篇58分的高分作文。议论精辟,思辨性强。标题就点明了“道理与人生”的关系,围绕中心分别从“得道且行”和“无道且寻”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前一部分从正面扣住“得道”对人生的意义,结合张可久、叶芝等例子强调“得道且行”“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后一部分从反面论述“无道”则行鲁莽无理之事的弊端,并将“蝶后”张雨霏与明星艺人正反对比,凸显道理对人生的指导作用。最后还能有意识地联系当下的新时代,巧妙地运用诗歌般的语言回扣观点收束全文,别具一格。

作者语言积淀深厚,名言警句信手拈来,生动贴切;句式选择富于变化,颇有文采。实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考场作文。

晓实用之理,得精彩人生

作家韩寒在《后会无期》中说到:“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被网络上无数鸡汤包围,倘若无休止地听取仅是沧海一粟的道理,寻求内心的安慰和满足,并未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那道理便也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唯有通晓实用之道理,运用于实际生活,方能书写精彩人生。

实用之理,人生之必需也。何为实用?即不驰于空想的实,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用。古语云:“大道至简,多则生乱。”王阳明又云:“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正所谓物极必反,道理在精不在多。古有邵平晓人生豁达之理,种瓜于东门,无忧无虑,不为浮名牵挂;陶侃通勤奋刻苦之理,运甓(砖)励志,终成一代诸侯。今有失聪女孩江梦南知乐观奋斗之理,于无声中突围,乐观积极,圆梦于清华。由此可见,通晓了实用之道理,方可为人生指明方向,实现道理的最大价值。

人生实践,检验道理之必需也。哲学中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若无实践,则终是“纸上得来终觉浅”,难以经受实际生活的考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采用俄国“城市中心论”的理论,但实践证明“城市中心论”在中国走不通,方才有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众人皆称官场仕途可遇而不可求的时代,本已踏上仕途的陶渊明却头戴乌纱,独上高楼,望得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并非这些道理不正确,而是因为它们不适合自己,只有找寻适合自己的人生道理,才能让其为人生注入活力与动力。

然而揆诸当下,真伪莫辨的道理进入人们的视野,阻塞了真理发展的道路,挤占了人们筛选实践的空间。人们在被塞下无数道理的同时不满足于所拥有的道理,最终这一现象成为道理繁殖蔓延的社会根源。人们囫囵地收下道理,将自己桎梏在浩如烟海的道理的海洋,殊不知手中的道理终将囿于风沙。因此人们要学会在无穷的道理中懂得筛选和运用,只有选出真正实用的道理,才会过得好这一生。

对于我们,实用之理和人生实践是登云梯,精彩人生是明日虹。愿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理,负青天而适南冥,挂云帆济沧海。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56分的高分作文。观点鲜明,结构紧凑。对“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作者认为道理多了,容易迷失;无法运用,失去意义。因而通晓实用之理、找到适合之理,活学活用,方能过好一生。主体部分论述时环环相扣,从“实用之理,人生之必需也”到“人生实践,检验道理之必需也”,逐层深入探讨了“道理与人生”的关系。且能反观当下现实,道理或许很多,但真伪混杂,需要懂得辨别、筛选真正实用的道理,才会过得好这一生。

作者论证时旁征博引,说理形象化,语言极富有感染力。

道理心中记,人生自在行

“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韩寒《后会无期》的这句歌词在网上引起了许多探讨。有人因为困窘的生活和对前路的迷茫,对这句话感同身受;有人则认为是对道理的领悟力与对“过好”定义的不同造就了各异的人生。而我认为,道理或许能指导人生前进的方向,但自己的人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唯有在前进中明了自己的人生之道,方能“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自在地过好自己的一生。

听过的道理的确能给予我们人生一定的方向,但真正的道理需自己在人生路上悟得。从咿呀学语之时,到亭亭玉立之际,我们从小到大听过了太多的道理与劝诫,也因此规避了许多风险与误区,但这些道理都不是我们亲身实践所得出的,因而我们对它们的认识有限。哪怕我们心中掌握的道理再多,那也都是水中的浮萍,一吹就散,在遇到实际困难时也不能将道理运用于实际中。这样的道理,即使无数,亦如浮云。

诚如陆游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亦如古语云:“大道至简,多则生乱。”真正能影响我们一生的道理,不在多而在精,不在纸面而在实际,不在认知而在理解。孔子一生以仁为己任,游说各方诸侯,虽任重道远,但也在实践中明悟了人生之道;敦煌的女儿樊锦诗舍半生给苍茫大漠,择一事,终一生,在与敦煌相伴的日子中找寻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道理千遍过,真理心中留,唯有真正领悟自己的人生之道,方能穿花拂柳,窥得无限春光。

铭记心中之道,明确心中之志,才能过好自己的一生。人人对“过好”的定义不同,有人觉得是数不尽的财富荣耀,有人认为是平安喜乐岁月静好。志向不同,看法自然不同。唯有悟其道,明其志,方能看清未来的方向,对过好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你想怎样过好自己的一生?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问自己的问题。而我们也需知道明确的方向,深刻的道理,会助你跨越险滩急流,抵达梦想的人生。

时代潮流奔涌,道理蕴含其中,我们只需静立岸边,取一守之悟之,用心中之道引领自己的人生走向辉煌,怀明悟之理在新时代乘风踏浪。

道理是固化的,人生却是鲜活的。道理给予我们指导,偶尔也会让我们迷茫,我们只需铭记心中之道,不喜亦不惧,即可于平芜尽处寻得专属于自己的春山,于人生长河中追寻自己独有的芳华。

【点评】

这是一篇54分的作文。有思想、有个性。对材料中提出的问题,作者选取了“过得好不好”这个核心问题,认为想过好这一生,就应“道理心中记,人生自在行”,鲜明而有个性地表达了自己对“道理”与“人生”的看法。分析时直面问题,提出道理于人生而言,不在多而在精,不在纸面而在实际,不在认知而在理解,并列举孔子、樊锦诗的例子证明坚持心中之道的可贵。最后联系自我实际进一步明确道理是固化的,人生却是鲜活的,需铭记心中之道,走出自己的人生芳华路。点明中心观点,巧妙收束全文。

思考出真理,实成见真知

我们有智慧的文库,还真可能过不好一生。道理多的是,稍不注意可能成了个小糊涂。钱钟书说过:“书读得再多,如果不加思考,终只是个邮差。”因此在道理满街都是,你我皆可也书的今天,不妨对这些道理加以思考,引以关联,最终进行实践,再可见到人生真知。

道理虽微妙,思考出实质。

随着人民生活越发向好,更多的人开始注重启蒙教育。这固然正确,但随年龄的增长,我们不能只顾知识的输入,也应注重输入后的复盘与化繁为简的过程。所谓道理是一个人在历经千桑万海后结合自身经历再加以包装后得出的结论,而思考的过程恰如删繁就简的妙用,最终实现经验的转化、智慧的嫁接。好比看《齐物论》不可只看游鱼之辩、无为之论,更应看出无为在于有为,有为创造无为的本质;就如同看《美丽新世界》不能只看那片粉红的海洋,也要深知空想乌托带来的噩嚎……道理是否可以属于你,很多程度上在于你是否愿于、敢于、勇于打破思想的懒惰区来实现智慧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和跨越。

空想若不止,境界犹不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有赵括“纸上谈兵”终酿大祸,如今我们又何必做第二个赵括呢?我们学的内容最终通过实钱才能创造实际价值,激发社会生产力。若是人人空想,那么社会这台巨型机器还能向前吗?君且看瞿秋白民族大义为底本,舍小为公,报效祖国;君且看华罗庆“渠乡虽好,非旧居之乡,归去来兮;君再看当下群众,化二十大指引为信念,积蓄前行的动力……习总书记曾说:“要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强国,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可见实践才是将理想蓝图转变为擎天大厦的根本!

思考与实践,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王阳明曾面竹七日,终知“知行合一”才是做人乃至治国的基础。有思考,无实践,是空想者,只悟得了道理却成不了人生;无思考,有实践,是终不成实践家的,只会陷入“多则生乱”的逆流中。

正处新时代的我们,风华正茂,要把握时代给予我们的和平机遇,用思考、实践的舟桨织起我们精彩的人生!

点评

思想深刻、分析精辟。文章紧密围绕“听道理”与“过好一生”的关系,恰当引用钱钟书先生名言自然引出中心论点。围绕观点,分别从“道理虽微妙,思考出实质”和“空想若不止,境界犹不开”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在前一部分,对“道理”的本质作精当的剖析,结合中外名作充分强调了深思的重要性;后一部分,则结合赵括、华罗庚的例子,正反对比,凸显实践的根本作用。最后进一步简要分析了深思与实践相辅相成的关系,收束全文。

语言流畅,内容丰富。作者语言素养出色,积淀深厚,有着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名作名句信手拈来,运用妥帖,难能可贵;文章语言流畅,过渡自然,遣词造句准确老练,句式选择富于变化,颇有文采。虽然最后两段略显仓促,但主体部分说理透彻,还能有意识地联系二十大中习总书记的指导精神,确实是一篇内容丰富的好文章。

大道至简·且行且至

“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过不好这一生。”一句话,在多人少的心里久久回响。在哲思的汪洋中久久摆渡,在真理的迷宫里时时探寻,却依然崩溃于深夜,无眠于晨曦……大道至简,坚守最淳真的信念,脚踏实地,我们终将在人生的迷途中靠岸。

大道至简,是追求本真。

什么是最珍贵的道理?简单。这就是为什么,每一场秋雨后,总有人在朋友圈里发城市上空的蓝天白云、桂枝金缀;这就是为什么,当有人问你什么是情思,你第一反应就是苏东坡千年前的那句:“不思量、自难忘”,因为它是简单的,是最贴近生活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前半生拼尽全力做一个大人,而后半生竭尽全力做一个孩子,因为只有简单和干净才能行稳致远。

大道至简,是坚守初心。

当步履蹒跚的他,刚与新冠交手,又签订遗体捐献协议书,你怎能不哽咽于张定宇坚持医道的光辉;当身体瘦小、多病缠身的她将一件藏青大衣从山村女校穿进人民大会堂,你怎能不泪目于张桂梅坚守师道的霞光;当从殿堂回到泥泞小路的她,将自己短暂与热烈的生命投入脱贫攻艰的大浪中,你怎能不落泪于黄文秀苛守人道的晨光!你看他是病痛的一生,是艰难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更是辉煌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是值得的一生。道理人生路漫漫,唯有坚守自己的人生正道,方能过好一生。

大道至简,是且行且至。

回首百年,人生之路随道兴盛,国家之路更随道昌明。奔向美好人生的征途,不能只落在“道”上,更要落在"行”上。你可以学习陶潜于东篱采菊、南山吟诗之道;可以礼赞中国共产党峥嵘岁月,请巾长缨之道;可以敬仰革命先烈舍身取义、不负祖国之道,但唯有“行道”才是过好人生的注脚。当你用一生来诠释

你所选之道,人生才会有意义。

人生道理,道理人生,大道至简,且行且至。在冗杂繁复的词条中,能否保持简单、恪守初心、行稳致远,是人类永久的命题。正如网易云歌评:“如何度过这一生,山前停马蹄,绿水揉春风。”坚守信念,我们终将在道理与人生的选题中活出自己的别样人生。

点评

观点新颖,结构紧凑。对“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小作者的看法非常新颖:大道至简,坚守信念,脚踏实地,方不致迷航。全文围绕“大道至简”,从“追求本真”“坚守初心”和“且行且至”三个方面探讨了对“大道”的理解和应有态度。道理或许很多,但值得恪守并终身行之的并不复杂,非独具性灵难以有此洞见。

表达形象,文采斐然。文章表达上非常擅长形象化的表达,在说理论证时通过比喻、排比等修辞、对话等叙述方式将抽象的道理生动地表达出来,非常富有感染力。

书写美观,堪称极品。文章字迹工整,一丝不苟,书写美观,全文无一处修改、无一处墨丁,作为考场习作,如此精美的卷面难得一见,与精彩的文章相得益彰。

听从你心,且歌且行

人生在世,我们都会有各自的活法。有些人的一生绚烂夺目,有些人的一生平淡无奇,但这都无所谓,真正的“过好”一生,应当是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度过每时每刻,而不是随波逐流,失去了真我。

《后会无期》里,韩寒写过这么一句话,“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那么问题来了,那所谓的“过好”究竟指的是什么?怎样的人生才是真正“被过好”的?或许,正如有人说,是我们对“过好”产生了误解,才让我们觉得生活的空虚与乏味。

很喜欢清华校歌里的一句词:“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我以为,真正的过好一生,应当是跟随心中所想,坚守本心,活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道理告诉我们的,都无法撼动我们心中的信念,也无法划定我们人生的轨迹。

小时候曾读到三毛的文章,荒凉的撒哈拉在她的笔下多了夕阳的媚,风沙的美,而少了地广人稀的寂与冷。其实那时候挺不理解她为什么不听从父母的建议,要跑去那么远的沙漠的,但长大后又重读三毛的文章,在惊叹于荒漠的瑰丽时也在文字的缝隙间读到了她对自由的追求,不愿被书本里的条条框框所禁锢,也不愿被所谓大道理所束缚。

因此我明白了,真正的过好了一生,是能够在教条的束缚下依然可以“不信邪”,冲破重围,找寻真的自我。

父母常常告诫我们一些人生道理,书本也常常告诉我们该如何生活,但我总认为那些文字那些话语未必就是我们真正所想与所思,很多时候我们回首人生,感到悲伤与遗憾,多是因为太遁着道理的轨迹行走,而忽略了内心的来自心灵深处的渴望。

无论是高考668分却选择了浙江农林大学的女孩,还是高校研究生休学回家生了的“大山孩子”,或许在一般人的眼里她们是“过废”了人生,但这都无妨,因为在她们自己看来毫无遗憾。

美国诗人罗伯特曾写过“一片树林里分开了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因此走出了如此迥异的旅途。”道理为我们指明的方向,往往是人多热闹的那一条,但或许走人迹罕至的那一条,才能看到更合我们心意的风景。

“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衔上,他却抬头看见月光。”追寻月光的人生才是高更的追求,那样就不必在意道理所指的方向,依然是过好了自己的一生。

跟随你心,无惧世俗,终会寻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绚丽人生,不妨且歌且行,活出真我。

点评

这是一篇灵动的议论性散文。对材料中提出的问题,作者选取了“过得好不好”这个核心问题,认为要想过好这一生,就应“且歌且行,活出真我”,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道理”与“人生”的看法。文章联系材料,直面问题,提出观点后先集中探讨了“活得好”的标准,接着从清华校歌分析了坚持本心的可贵,对三毛选择的深入理解得出了摆脱教条的重要,从对待父母教诲的态度的反思和对南依等人的认同表达了反对循规蹈矩、应该不留遗憾的观点,最后联系罗伯特的诗句和毛姆的名句再次明确了在听从内心和听道理之间的取舍,最后进一步回扣观点,收束全文。文章有思想、有个性,是一篇思想深刻、内容广博的好文章。

阅读全文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