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6高三·广东·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何处理情绪,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对此,有人认为:成长需要我们学会在人前隐藏情绪。但有人则认为: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失,有朝一日,它会以其它方式爆发出来。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围绕“如何处理情绪”这一主题展开,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成长需要学会在人前隐藏情绪;第二种观点则强调未被表达的情绪不会消失,而是可能以其他形式爆发出来。这两种观点看似对立,但实际上都在探讨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情绪表达与压抑之间的平衡问题。材料引发我们思考:面对情绪时,应该如何取舍?是选择隐藏还是直面?
本次作文材料的关键词:“情绪”是核心概念,指的是人类内心的感受和心理状态,包括喜怒哀乐等;“隐藏情绪”指在特定场合或人群中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避免直接流露;“表达情绪”指通过语言、行为或其他方式将内心感受展现出来;“成长”暗示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过程,与个人成熟度密切相关;“爆发”隐喻性地说明了被压抑的情绪可能会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产生负面后果。就材料而言,作文旨在启发考生认识到情绪是人类正常的心理活动,既要避免过度压抑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最终达到情绪的自我调节和成熟的自我认知,这才是真正的成长。
写作时,文章开篇引入时,可以借助生活实例或名言警句,如“人生如逆水行舟,情绪是风浪”,运用比喻论证点明情绪管理的普遍性与重要性,自然引出话题。在论述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阐述隐藏情绪的利弊,比如职场中克制愤怒有助于维护团队和谐,但长期压抑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同时分析表达情绪的双刃剑效应,可引用心理学研究作为论据,说明不当表达可能引发人际冲突。然后通过归纳推理提出平衡方法,例如借助沟通技巧适时表达、通过运动或艺术释放情绪。进一步联系现实情况,结合社会热点事件或个人经历,用事实论据强化观点。结尾部分总结升华,呼吁以理性态度面对情绪,实现自我成长。
立意:
1.成长并非压抑情绪,而是学会恰当表达情绪。
2.情绪表达与隐藏需要平衡,视具体情境而定。
3.学会科学管理情绪,才能促进个人成长与社会和谐。
例文:
情绪的释放与克制
情绪,如同潺潺的溪流,时而平静,时而汹涌。它既是心灵的映射,也是成长的考验。面对情绪的处理,有人主张“隐藏”,有人强调“释放”。而我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在克制与释放之间找到那微妙的平衡,既不压抑自我,也不失控泛滥。
隐藏情绪,无疑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人云:“喜怒不形于色”,克制情绪并非虚伪,而是一种成熟的标志。在职场上,面对压力与挑战,若情绪失控,不仅个人形象受损,还可能破坏团队合作的和谐。在人际交往中,适时克制情绪,更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当面对误解时,保持冷静与理智,以平和的态度进行沟通,往往比情绪化的辩解更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泰戈尔曾言:“当你微笑时,世界也会与你微笑。”克制情绪,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负责,它让我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一份从容与淡定。
然而,克制并不意味着无休止的压抑。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压抑情绪会导致“情绪耗竭”,甚至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未被表达的情绪,如同心底未解的结,终会在某一时刻以更激烈的方式爆发。因此,适度的情绪释放是必不可少的。哭泣、倾诉、运动……这些都是释放情绪的有效途径。就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虽然多愁善感,但那正是她真实情感的流露。她的每一次落泪,都是对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达,这种真实让她的形象更加鲜活、立体。释放情绪,不仅是对内心的疗愈,更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
克制与释放,看似对立,实则相辅相成。它们如同天平的两端,只有在动态平衡中,才能让情绪成为成长的助力而非阻力。面对挫折时,我们既要克制消极情绪,避免一蹶不振,又要适时释放负面情绪,通过反思与总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家庭矛盾中,我们可以先克制愤怒,冷静分析问题,再通过坦诚沟通释放情绪,从而化解矛盾。这种平衡的实现,既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面临情绪的考验。面对不公,我们需要克制愤怒,以理智的方式寻求正义;面对失败,我们需要释放失落,以积极的态度重新出发。正如海明威所言:“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情绪的克制与释放,是我们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
让我们学会在克制与释放之间找到那微妙的平衡,用智慧去掌握这门情绪处理的艺术。如此,我们才能在情绪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与从容。真正的情绪管理,不是压抑,也不是放纵,而是在克制与释放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让情绪成为生活的助力,而非阻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