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门学习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素材的专题网站!

2024三模作文讲解:处世思语 (含审题+立意+范文+写作借鉴)

杨老师 分享 时间: 下载word支付: 0.5元 点赞
阅读: 问答
2024三模作文讲解:处世思语 (含审题+立意+范文+写作借鉴)

微信扫码分享

1.(2024·陕西·三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和为贵、和气生财、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家和万事兴,都说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的伦理观念,包含着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的和谐、不同民族与信仰间的和谐等等。人类自古至今,因不和而产生了无数冲突,甚至战争。

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的认识和理解。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材料的主题为“和”,中华文化历来就主张“和”,有许多有关“和”的伦理观念。既有人与人的和谐,也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不同种族与信仰间的和谐。材料的最后提到人类历史中因“不和”产生了无数冲突,甚至战争,造成恶劣后果。由此,可以看出“和”的重要性,“和”则多方受益,“不和”则各方受损。材料意在引导考生正确认识“和”的重要性,并辩证思考如何做到“和”,做到何种“和”等。立意时,可从自我发展、邦国之交等角度进行思考。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和”的不同内涵与实质,“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如何做到“和”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证“‘和’的重要性”时,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述“如何做到‘和’,做到何种‘和’”时, 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辩证分析,如我们应做到自我和谐,不偏执,不懒散,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在身心和谐中不断前进;我们应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敬畏自然,在自然中获取前进动力;我们应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在国际风云中走出和平发展之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出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设想与践行等事例,论证和平和谐是未来发展之道,无论是人与人还是国与国都应该以和为贵。也可以引用费孝通先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以及《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语录,论证“和”的重要性。

【参考立意】

1.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2.  以和为贵,协和万邦

3.  求同存异,和谐互惠

4.      以和谐之舟楫,渡发展之洪流

【考场范文】

以和为贵

冬虫和夏草,两者和气生长,最终成了一种名贵药材;万物和谐生存,最终造就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自然界都讲究和谐共赢,我们人类更要以和为贵。

中国文化绵延五千年,华夏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支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如果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用最简单的话来阐述,那就是“和”字。

和是万事之基础。一个人没有一个和谐的家庭,那么你也不会把你的全部精力集中到事业上去,也就不会有太大的辉煌;一个国家没有一个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那么要想取得经济的长足发展只是一句空话。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这时再把筷子折断,恐怕并非一件易事了吧。一根筷子的力度比较弱,十根筷子把力度和起来,那么它们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勾践十年如一日,卧薪尝胆,吊死者,问伤者,富民利业,上下一团和气,最后一举灭了吴国。这是夫差所不及的,也是吴国最终灭亡的原因。还有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康乾盛世”都是在天下太平、人民一团和气下出现的。

和使国家强盛,不和则会使发展倒退。人类自古至今,因“不和”而产生了无数冲突,甚至战争,两次世界大战以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和”的重要性,文化大革命的阴影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永远无法抹去。当时,人们没有和平共处,齐心协力,而是互相打击,以致我国在那十年损失惨重,经济倒退了几十年。历史的血泪教训让我们不能忘记:“和”则多方受益,“不和”则各方受损,万事和为贵。

如今我们又面临着新的挑战。一些台独分子不自量力,要把台湾分隔出去,他们的诡计是不能得逞的,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台湾与大陆和起来才是中华民族。我们必须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发展我国的经济。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挑战都昭示着我们,万事以和为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阻挡在我们面前的种种困难和挫折,最终踏入成功的大门。当今,我国进入了经济多元化的时代,一个企业,只有以和为贵,上下齐心,才能于残酷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各个企业之间更要以和为贵,须知道尔虞我诈,只会两败俱伤,只有真诚合作,才能达到经济的共荣。和是人立足的奠基石,和是五彩的生命潮夕,和是成功碑塔下灵活的辩证石,万事以和为贵,方能行稳致远。

以和为贵,因和而爱,由和而合,和是兴家之本,是旺国之基。惟有和方能成就自我,惟有和方能成就社会,惟有和方能发达国家。和者,成天下。

【写作借鉴】

1.  主题明确,立意深远:文章紧扣“以和为贵”的主题,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展现了“和”在不同领域的深远影响。这种主题明确、立意深远的写作方式,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2.  论据丰富,论证有力:文章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案例和现实情况来支持论点,如勾践灭吴、开元盛世、文化大革命等,这些案例都与“和”与“不和”的主题紧密相关,使得文章论证有力,论据丰富。同时,作者还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和”与“不和”带来的不同结果,进一步强调了“和”的重要性。

3.  语言流畅,表达清晰:文章语言流畅,表达清晰,作者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例如,“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等句子,既形象又生动地说明了“和”的力量。

4.  逻辑严密,结构完整:文章逻辑严密,结构完整,从个人到社会再到国家,层层递进,逐步深入。每个部分都紧扣主题,相互呼应,使得整篇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文章还通过正反对比、举例论证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思考深入,观点独特:作者在文章中不仅提出了“和”的重要性,还进一步思考了如何实现“和”的问题。例如,作者提出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下发展经济、企业之间真诚合作等观点,这些观点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同时,作者还通过引用“和者,成天下”等名言警句,进一步强调了“和”的普遍价值和深远意义。

 

2.(2024·河南安阳·三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指出学习书法的三个阶段:“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里的“平正”指开始书写时只是横平竖直,平拖而过,是书法学习的初级阶段;“险绝”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掌握其用笔的方法和特点,追求高标准、高层次的要求,这是学书的飞跃阶段;“归正”指将原先的平正与后来的险绝的优点进行荟萃,最终达到书法水平的螺旋式上升。当然,孙过庭的“平正—险绝—归正”,不但用于书法学习上,也可以用于青年成长上。

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材料引用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介绍学习书法过程的相关文句,既点明书法爱好者成功的必经之路,也反映出做人的道理。学书有成的人,大都经历了平正险绝平正的艺术道路。命题者表达的是对人生的思考,如何对关键词进行概念界定,进而辨析两者关系,需要考生调动理性的思维,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体会每一个阶段所承载的为人处事之理。

第一阶段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是非常重要的打基础的阶段。分布主要是指字的结构安排。平正,即平稳端正之意,要严格遵从规矩法度,绝不能随心所欲、胡涂乱抹。但求,即只能有此追求,莫有过高要求。反映的人生哲理是做人应当夯实基础,端正品格,遵守规矩,务实本分,也切忌好高骛远。

第二阶段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是在打好基本功之后,一定要充分发挥个人的创作才华,在不失法度的前提下,大胆追求变化,且要力争达到惊险异常、令人叫绝的程度。但求变者在此阶段切勿夜郎自大、孤芳自赏;还要随时注意法度与美的法则,严防狂怪而走火入魔。所反映的人生哲理是在朝气蓬勃的阶段,人们常常自立自主,屡有奇想,求新求异,不落窠臼,敢做敢为,守正创新,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又要防止不顾一切的为求异而怪异、步入歧途的可能。

第三阶段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同是平正二字,与第一阶段的意思却大不相同。这是在已能险绝基础上的平正,是艺术内涵丰富、充分个性化的返朴归真。这是一个出乎自然、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理想境界,力求通会而达自然天成。所反映的人生哲理是经历生活的纷繁后,人们看透彻悟后思想成熟,宠辱去留,无所动心,有一种临风自笑的雍容。

在写作时应抓住关键词,辩证分析平正险绝平正之间的关系与转换条件。比如,可以说,一个人生下来,必须首先学会的是为人之道,然后再发展胆识。如果只懂得为人之道而没有胆识,那就可能没有什么作为;有了胆识才会有作为。但是如果任胆识无限制地发展扩张,那又可能偏离为人之道惹出祸事来。所以当一个人有胆识有作为之后,还必须回到为人之道的根本上来,才是美好的人生。当然,以平正险绝平正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的人生经历的童年青年老年三个阶段来行文也是可以的。同时,在领悟书法到做人的抽象之理时,最好结合自身经历进行分析。

【参考立意】

1.  一丝不苟打基础,循序渐进求飞跃

2.  观书谱之法,悟人生之道

3.  险绝之法有不同,莫忘来时路平正

4.  追求险绝,不忘初心,回归平正

【考场范文】

回归平正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孙过庭《书谱》强调了书法学习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正与险不仅仅是不同阶段的不同侧重,即使在同一阶段,也要深入理解其辩证关系。人生亦当如此。

最初的“平正”重在求真,追求的是摹写书法惟妙惟肖,呈现的是同质同构的效果,即所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平正”之后的“险绝”则是重在求异,使书写陌生化,呈现的效果是同质异构或者是异质异构的。即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险绝”之后复归“平正”,重在神似,呈现的效果是形同而实异的。即所谓“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返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

木心说:“真正的成熟是你在经历过太多事情后,依然能够将内心与这个世界进行剥离。享受人生而不沉湎、历经苍凉而不消极。”1956至1979年,二十年间,木心多次入狱。牢狱期间,他受尽了折磨,断了两根手指。关他的人想:“这小子肯定得爬着从牢里出来。”可木心出狱时依旧腰杆坚挺,裤子还有笔直的缝。作家梁文道看到木心年轻时候的照片,不禁感叹,他神情那么坚定,精气那么足,这不像是坐过牢的人啊。这是真正的天真,是不忘初心才能发出的光亮。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知世故而不世故,看透人性却又宽恕人性,眼前黑暗而内心却亮的耀眼。

这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了。人之一生,从垂髫小儿至垂垂老者,匆匆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也经历着人生的三重境界。一个真正天真的人,必定是见过人世的复杂与阴暗,也必定经历过世俗的纷扰和烂漫。

琐碎的生活总会带来很多糟心的事情,生活的每一天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不顺心;保持一颗童心就是要心有爱,不忘初心,才能看到生活的美好,活出生命的精彩。毕加索终其一生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他的画作里有很多的主题,有他无限的创意和童趣的本真。就如他自己所说:“我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之后我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子那样画画。”

三毛说:“天真的人,不代表没有见过世界的黑暗,恰恰因为见到过,才知道天真的好。”人生,真正获得大幸福的人,都是越过成熟抵达天真的人。愿你出走半生,回归平正,归来仍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写作借鉴】

1.  主题深刻,寓意丰富:文章以书法学习的过程为引子,巧妙地引申到人生经历的三个阶段,通过“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表述,揭示了人生从简单到复杂,再到返璞归真的过程。这种主题设计不仅富有创意,而且寓意深刻,能引发读者对于人生经历的深入思考。

2.  论证有力,例子恰当:文章在论证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了木心和毕加索等名人的事例,通过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创作理念,生动地展现了“回归平正”的哲学内涵。这些例子不仅具有代表性,而且与主题紧密相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  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文章的语言优美流畅,富有诗意。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同时,文章中的引用和表述也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4.      结构清晰,逻辑严密:文章的结构清晰明了,按照“平正—险绝—回归平正”的线索展开论述,逻辑严密。作者在每个阶段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证,使得文章内容丰富而有序


阅读全文

作文大家评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