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法国哲学家萨特说,人往往被冻结在他者的凝视中,被贴上物质的标签。年轻人在“他者的凝视”中长大。生活中,他者的“凝视”如影随形,即使他者缺席,“凝视”却永远在场。
然而,重要的是如何将“凝视”内化为自我的审视。比他人的评价与期待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自我,才能成为梦想中的自己。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材料第一段话引用了哲学家萨特的话。“他者的凝视”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他者价值观的投射,是他人的关注、评价、期待。在“他者的凝视”中主体的思考容易被消解、被凝滞。所谓“被贴上物质的标签”,即被对象化、客体化甚至物化,失去了自我塑造个性追求的主动性。(存在主义哲学关于“凝视”的解读极其丰富,在写作中无需展开深入讨论)。
材料第二段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进:步理解“他者凝视”的含义,从而思考可能带来的结果。他人,尤其是师长亲友的关注与期待的确给予了年轻人爱护、鼓励和指导,但他者的价值取向,世俗社会的关注和评价也会固化年轻人的自我追求。更可怕的是这种来自于他人的思想情感或价值观等的影响很可能永远存在,且常以“温情脉脉”的面貌出现,对个体产生极大的作用,使年轻人不由自主地忽视了“如何看待自我”的重要性,妨碍了自我塑造的实现。
材料第三段话是重点。既然在成长历程中“他者的凝视”无可避免,那么如何直面值得思考。第三段话为考生如何面对“他者凝视”提供了积极的可行性。来自他者的“凝视”经过思考判断与选择,可以也应当部分内化为对自我的主动审视。个体并非为实现他人的评价与期待而被动塑造自我,而当借助他者的评价与期待审视自身的不足。相比在他人的凝视中被肯定,人生更重要的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个体。只有建立主体自我塑造的主动性才能激励自身不断向梦想中的自己奋斗进取。
这是一道二元作文题,学生的作文应体现思辨,不能单纯只写对“他者凝视”的体验或理解,也不能只写自我审视、自我评价的意义,更不能写成梦想的重要意义,或是脱离语境单纯写如何成为梦想中的自己。而应当写出如何正确对待“他者的凝视”,怎样借助他者的凝视来建立自我的价值追求、树立更积极成熟的人生观;既要论证“如何看待自我”的重要性,也要给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考生可以有一定的角色身份意识,以及对时代和社会生活特点的敏感与关注,在解读“他者凝视”内涵时可以结合自身体验和当下的环境特点,从而使“如何看待自我”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立意参考:
1.无畏凝视,成就自我。
2.直面凝视,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3.悦纳自己,抵达梦想。
4.拒绝凝视,认识自己,升华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
5.在他人的凝视中正确认识自己,走好自己的路,丰盈人生。
6.他者的凝视也是一种鞭策,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自我,突破自我
综合以上论述,制定评分标准如下:
第一档(54-60):立意深刻且鲜明,对“他者的凝视”有深刻的解读,对“如何看待自我”有充分的论证,对两者的关系有严密的分析,能提出符合材料语境的有效解决方法;文字晓畅,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第二档(48-53):立意正确且鲜明,对“他者的凝视”有较深刻的解读,对“如何看待自我”有较充分的论证,对两者的关系有较严密的分析,能提出符合材料语境的有效解决方法;文字晓畅,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第三档(42-47):立思上确,对“他百的凝视”有一定的解读,对“如何看待自我”有完整的论证,写作涉及了两者关系的分析,能提出符合材料语境的解决方法;文字基本通畅,逻辑比较清晰,能自成其说。
第四档(36-41):立意片面,只写“如何看待自我”,不提对“他者的凝视”的理解,文字基本清楚,结构大致完整。
第五档(30-35):略微偏离题意,字数不足(但不低于600),结构不太完整,论述不够清晰。
第六档(30以下):跑题、套作;如字数严重不达标,结构残缺,则20以下。
【考场佳作】
化他人凝视之境,筑自我审慎之基
东海扬尘,渊渟泽汇。揆诸当下,于快速消费,过度曝光的信息时代中,无数青年囿于他人凝视中,畏惧批评,龟缩不前,陷入自我怀疑之泥沼,令人扼腕叹息。洞见症结,吾辈又当如何应对他人凝视?余以为,将他人之凝视化为自身审视,正确认识自我,自可长风破浪,扬帆沧海。
过于在意他人目光,会让人失去自我。犹记史铁生先生之箴言:“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向外的探求,而在于向内的索取。”若是一味听从他人的评判,无疑会陷入“父子抗驴”之窘境。然而,完全摒弃外界声音的做法也极不可取。齐王若未采取邹忌之谏,齐国便不会政通人和。秦始皇也正因为过于独断专行,才致秦朝二世而亡。故吾辈应奉行鲁迅先生之“拿来主义”,挑选,思考,审忖,方为正道。
那么,我辈如何才能正确应对外界之凝视?
化他人凝视之境,当思广开言路洗练精华。正加聂鲁达所言:“华美的叶子落去,生命的脉落才清晰可见。”纵观古今,唐太宗并未沉缅于贞观盛世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中,而是广开言路,博采众长,于《谏太宗十思疏》中审慎忖度,最终才成就一世英明;中国共产党并未陷入国民党之独裁之策,而是坚守初心,砥砺前行.调研民意,体察民情,才带领中国稳步于复兴大道。故吾辈青年应秉开放心态,谦逊之姿,广开言路,才可成为理想之自我。
筑自我审慎之基,当思雕琢技艺,坚守自身。犹记王小波之言:“生活是一个慢慢受锤的过程。”吾辈也应不畏暴雪风霜,坚定脚下之路,似普雅花一般傲然于雪峰之上。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王安石正因力排众议,坚定变法,才使北宋的财政困境有所缓和;面对外界质疑,张桂梅不改初心,躬身耕耘华坪女高,以成就力堵悠悠众口。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会让自己陷入“自证陷阱” 。而躬身入局,洗练己身,沉淀静默,喧杂纷扰自会退散,唯有鲜活于世俗的框架之外,鲜活于他人固化标签之外,方可蓬勃生长,自在芬芳,到那时“无须浅碧轻红色”,我的人生即为我的十四行诗,“自是花中第一流”。
吾辈青年,芝兰秀发,意气昂扬,当思将凝视内化为自我的审视,找准定位,博采众长,做到如亦舒笔下所言:“我很满意我自己”成为理想之自我,而非锢于“楚门的世界”。
羡子正是年少时,有如扶桑初日新。望诸君潜心修炼,广开言路,找准定位,行稳致远,庄敬自强,精神向阳。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
他者凝视下从容,自我审视中登峰
“未经过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自每个人呱呱坠地起,便被周围人“审视”着。无论褒贬,无论悲喜,芜杂的话语充斥我们耳畔,可这并非他们的人生。于己,我们需于他者凝视下从容,于自我审视中登峰,方能成就真正的自我。
何谓“审视”?他人的审视,广义上便是他人的评价和期待,是对我们人生的希望和引导。然而,这种指引良莠不齐,或有诚心以待,亦或有恶语相向,这是社会关系的复杂决定的,是所有人不可避免的。
相较之下,自我审视则更加纯粹,它指向人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和个体价值的实现。如荣格所说:“向外张望的人在做美梦,向内着的人才是清醒的。”自我审视便是把自己从社会中剥离开,不为外界所干扰,心无旁骛地客观地评估自身,进而不断加入社会元素,将自身重新放入社会中,思考自我价值能否适应代,是否贡献于国家社会,这就到了较高层次。
要做好自我审视,在他者凝视下从容是第一步,但此所谓“从容”并非全然否定他者审视,有如古语,“忠言逆耳利于行。”他人的审视在一定程度上会为人生提供指导,唐太宗善纳谏而创“贞观之治”,刘邦听臣言而赢楚汉之争,他们凭他者审视而更正自已错误,成就了帝业,我们亦可借他者审视而行得更稳。当然,如法国哲学家萨特说:“人往往被冻结在他者凝视中,被贴上物质的标签。”对于他者审视,更要明辨是非,奉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并加之转化,使有益者采纳,有害者忽略,而万不可被他者审视“标签化”。
自我审视则是个体能走多远的钥匙,史铁生曾说:“目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去走你的夜路。”由此,自我审视便必须坚守本心,反思自身,在探索自我的基础上追求个人梦想。北大山鹰社在外界期望研究学术下仍向“最高处漫溯”;司马迁不顾旁人唾骂,忍辱负重,写就《史记》,成一代大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文学界抨击下,仍以圣徒式精神触摸时代脉搏终赢世界赞誉。他们在外界的声音中坚定了自我,才成就了自己的价值。不过,单纯坚定自我仍非自我审视的目的,个人价值的实现也绝非最终理想。
自我审视,更需要解构自我,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剖析人生意义,不断剥离出个体利益,而融入社会因素,把个人放在社会,国家,世界角度下俯瞰人生,如京剧燃灯者王佩瑜将传承国粹重任在肩;国家大师王国维使华夏旧学城垒再发辉光;大漠女儿樊锦诗献毕生于荒原……只有取舍自身价值,于自我审视中纳入家国情怀,方能登峰造极,名垂千古。
于他者凝视下自若,自我审视中登峰,在个体和社会的双重视角下审视我们的人生,纵使星海横流,岁月成碑,仍能青衿之志,履践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