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门学习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素材的专题网站!

文化传承-高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主题优秀范文分类汇编

杨老师 分享 时间: 下载word支付: 1.00元 点赞
阅读: 问答
文化传承-高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主题优秀范文分类汇编

微信扫码分享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上新了•故宫》《我在颐和园等你》《非凡匠心》等节目所带有的“沉浸”性质,让历史典故从枯燥的文字变成了生动的影像,兼具鲜明的主题性、参与的互动性、过程的愉悦性和内容的文化性,让观众们感受到氤氳在古老历史中的文化气韵。

然而,2021年4月,北京市文物局没有批准八达岭古长城沉浸式实景遗产游览项目,认为其对长城整体景观风貌存在一定负面影响。这对方兴未艾的沉浸式文旅提出了一系列思考题。

学校计划举办演讲比赛,你作为班级代表,请就“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一话题,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上下五千年,中国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匠人的传统工艺让你拍案叫绝,古村的三坊七巷让人记忆深刻,民间的独特艺术令你不由惊叹……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有一些文化却在无声无息地消失,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国文化发展历程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公众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日益觉醒。《上新了•故宫》《我在颐和园等你》《非凡匠心》等节目,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综艺元素相结合,让历史典故从枯燥的文字变成了生动的影像,让观众们感受到了氤氳在古老历史中的文化气韵。

同时,一些现代知名学者、知名电视品台,也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央视《百家讲坛》先后推出了刘心武的《解密红楼梦》、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庄子》、钱文忠的《三字经》等,现代文学大家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诠释了古代文学作品,既保持了原著的精髓,又有创新,深受大众喜爱,从而带动了国人对国学、历史等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

人民群众对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普遍提高,政府也更加关注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看似一片欣欣向荣之景,但我们不能只在乎传承,不关注保护。脱掉保护传统文化的外衣谈传承,便会让真正的传承成为一种噱头。

2021年4月,北京市文物局以会破坏长城景观为由,没有批准八达岭古长城沉浸式实景遗产游览项目。这则消息不禁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在大谈传承时,不能忽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那么,传统文化又该如何保护呢?保护传统,政策先行。国家大力申遗,如今,我国已有55项世界文化、景观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很多地方布局了文化遗产展厅计,通过融合多种数字科技,将展厅变得更加鲜活,更加吸引游客,传承文化遗产。

许多古文化景区,制定了文明出游制度,以将有不文明行为的游客列入黑名单的做法,从政策上保护古文化。相应的,个人也应该树立起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争做文明人,勇当传承人!

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点亮一片星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片绿叶,但能点缀整个春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审题】

“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心词是“保护和传承”,“保护和传承”的对象是“传统文化”。

分析材料。

从内部层次看,材料分为两层,第一层总说近年来有许多文化综艺类节目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机,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可和喜爱;第二层点名文物局以不能保护文化遗产的理由,反对八达岭古长城的游览项目。

材料针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一话题,给出了问题的两个方面:传承传统文化,使其焕发新机是符合时代潮流与发展的,但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那么,如何才能将传承与保护形成有机的整体?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不受破坏的同时,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需要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或批判性思维来论述,这是考生可以思考的立意点。

同时,要注意本篇作文的文体:演讲比赛发言稿,并且,在发言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材料内容。

【参考立意】

(1)保护为本,传承为魂。

(2)重保护,求创新,谋发展。

(3)保护与弘扬传统文化,人人有责。

(4)传统文化的“传”与“承”。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开幕。开幕式完美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无论是诗情画意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还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画卷;无论是展现传统建筑特色的冰雪“中国门”和“中国窗”,还是“一叶知秋”式的主火炬点燃方式,无不体现着中国人诗意般的审美追求,无不彰显着唯美的“中国式浪漫”。

冬奥会的传统元素不仅限于开幕式:冬奥会制服的核心图案来自中国山水画,融合了京张赛区山陵、长城的形态;冬奥会30枚体育图标以汉字结构为灵感来源,巧妙融合中国篆刻艺术;冬奥会张家口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外形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如意”造型,被称为“雪如意”……传统文化,在冬奥会最美绽放,以其独特的美感,感染整个世界。

看完上述材料,作为担负民族复兴使命的当代青年,你对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范文】

冬奥“中国风”,让中华文化诗意绽放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北京冬奥会上,处处都充满着丰富多彩的“中国风”元素,从冬奥吉祥物、冬奥体育图标到冬奥场馆的构思设计,再到奖牌、制服的精巧设计,无不折射出中华文化之美和浓郁的文化自信。

擦亮文化底色,“中国之美”与“五环之美”交相辉映。“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奥运会,既是全球性的盛大体育赛事,也是全方位展示举办国文化的国际舞台。中华民族具有5000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此次北京冬奥会正是向世界再一次讲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契机。作为“双奥之城”的北京,从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奥运火炬的纸卷轴设计和祥云图案,再到此次冬奥会以中国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和中华灯笼为原型而设计出的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以及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中国不断擦亮文化底色,以“中国风”托起“奥运范”,使“中国之美”与“五环之美”交相辉映,让中华文化释放出源远流长的璀璨光芒。

彰显文化自信,“最炫中国风”成为冬奥最靓丽风景线。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也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此次冬奥会,不论是奖牌、图标、场馆“雪如意”“冰丝带”的设计和名称,还是冬奥火炬、中国运动员队服……我们处处都能发现鲜明的文化元素和符号,“最炫中国风”成为了冬奥最靓丽的风景线。以冬奥会开幕式来看,倾泻而下的黄河之水、破冰而出的奥运五环、大如席片的燕山之雪,极好的把中国文化最闪亮的元素和奥林匹克体育赛事完美融合在一起。由此,北京冬奥会也成为世界感知中华文化新的重要窗口。透过这扇窗口,不仅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更彰显着中国人内心深处强烈的文化自信。

赓续文化传承,在守正创新中铸就中华文化新繁荣。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文化的薪火相传和守正创新。从历史来看,中华文化的绵延繁荣,既是自身文化的哺育成长和赓续发展,也离不开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一切外来优秀文化的兼收并蓄。我们要以冬奥会为契机,既要讲好中国人“我的故事”,又要讲好中国人和世界各国“我们的故事”,同时更要讲好“一起向未来”的光明前景。在奔向民族复兴的大道上,只要不断坚定文化自信,赓续文化传承,守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并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能不断铸就中华文化的新繁荣、新高地。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华文化自信,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置身于世界舞台的中央,让我们以冬奥为媒,以文化为桥,“秀”出冬奥“中国风”,讲好中国新故事,让中华文化诗意绽放!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类型为记叙类。

这则材料中,第一段介绍了冬奥开幕式上“融合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体现了中国人诗意般的审美追求,和唯美的“中国式浪漫”。材料第二段则指出,冬奥会的传统元素不仅限于开幕式,还体现在制服、体育图标、建筑设计等各个方面。由此,材料的核心,也显而易见——中华传统文化。

材料的写作任务中,要求我们结合自己的身份——作为担负民族复兴使命的当代青年,思考自己对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感受与思考。因此,在写作中,应当由冬奥会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展开,指出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指出当代青年所担负的民族复兴使命,思考我们应当以怎样的态度,用怎样的方法,来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参考立意】

(1)传承优秀文化,坚守中国浪漫。

(2)各美其美,天下大同。

(3)守先人之智,铸中国之梦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立春》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冰雪五环”、“一朵雪花的故事”无不展现了中国人独有的浪漫。冬奥会的“雪如意”、“冰丝带”……越来越多的形象景观设计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让人感受到独具匠心的“中国式浪漫”。

航天人的浪漫也“出圈”了。洲际导弹叫“东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叫“北斗”,南极科考站叫“昆仑”,探月工程叫“嫦娥工程”,载人空间站叫“天宫”……中国用现代技术将一个又一个神话变为现实。

“中国式浪漫”远远不止这些,它们或许藏在乐谱里、藏在深海里、藏在生活里……浪漫可大可小,但里面一定饱含着一代人的传承、守护、探索,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还有更多浪漫,等待我们去创造,去发现,去寻找。

哪些瞬间,哪些事物,哪些景象,让你感受到中国式浪漫?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以科技之炬,传“中国式浪漫”

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使古老传说塑形于当代神话,让独特的“中国式浪漫”薪火相传。古有嫦娥奔月,今有嫦娥号卫星登陆月球,“嫦娥”和“玉兔”的着陆地点,也被命名为“广寒宫 ”;古有中国神龙,飞龙在天,今有潜海蛟龙号探测器探秘海底世界;古有悟空火眼金睛,今有悟空探测卫星……

那些古代的幻想,在前辈的努力下正一点点变成现实。

李白《蜀道难》中有个“五丁开山”的传说,“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今日西藏天路纵横,雪域高原迎坦途,高速发展迅猛,铁路也紧随其后;《西游记》里有千里眼、顺风耳,今日55颗北斗卫星组网、5G手机全球通;庄子的《南华经》中列子御风而行,旬有五日而后反,今日中国高铁贯穿南北西东……

前辈以科技之炬,传“中国式浪漫”。

很多大国重器的名字,都充满着独特的“中国式浪漫”,彰显着中国的魅力。国之重器核导弹取名“东风”,源自《红楼梦》中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展示了中国国防科技不可战胜的信心和力量……2020年,我国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要用6亿年。200秒只是短短一瞬,6亿年早已是沧海桑田。这一突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

我辈亦当接力科技之炬,传“中国式浪漫”。

两千年前,屈原对日月星辰发出了追问,写出长诗《天问》;两千年后,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带着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对真理的探索,开启了漫漫征途。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我们应该有高度的国家自信和文化自信,应该有更宏阔的科学视野和文化眼光,更应该有攻坚克难的中国精神。

探索永无止境,我辈任重道远。新时代的科技长征路,要科技与文化并重。中国,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中国,大国崛起科技领先。我们要以科技为炬,传“中国式浪漫”。

仰望星空,探索未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有你,有我,中国永远浪漫。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中北京冬奥会上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形象景观设计,展现了中华民族对于时间、节气的诗意解读;而航天科技、大国重器名字中独特的“中国式浪漫”:既借神话故事展现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化为现实的可喜成果,也借这些诗意取名展示了中国科技不断攀登、不可战胜的信心和力量。 因此,此次作文题主要引导考生关注中国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其家国自信和文化自信,激发其科学精神和审美情趣。

我们在写作时,不仅要关注中国国力、科技发展等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体现“中国式浪漫”的载体,阐述我们的国家自信与文化自信;还应根据材料“里面一定饱含着一代人的传承、守护、探索,以及对生活的热爱”的相关语句,体会到我们拥有的这些自信,都是前辈们努力探索、奋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应思考:“我辈”有没有让“中国式浪漫”薪火相传的责任?如何承担起这个责任?总体而言,本次写作文体较为自由,我们既可以感性描述自己所见的“中国式浪漫”,写成记叙文,表达自己的家国自信和文化自信;也可以写成议论文,理性思考“中国式浪漫“薪火相传的原因,认识自己所承担的社会重任。

【参考立意】

(1)以科技之炬,传“中国式浪漫”。

(2)坚持科技创新,彰显中国浪漫。

(3)中国式浪漫,照彻新山河。

(4)让中国式浪漫绽放在每个中国人枝头。

4.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从诸子百家到琴棋书画,从笔墨纸砚到诗词歌赋,从饮食服饰到建筑民俗……这些文化基因已经渗透到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中,塑造着我们的性情和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身成长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谈谈如何更好地理解、传承文化自信。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优秀范文】

新时代的精神之钙

若将国家比作一个人,那么文化自信即如人的精神之钙,你无法从身体发肤间捉摸到它的踪迹,然而一旦缺乏,则顿见其形神萎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远古至今,历史见证了无数繁荣文化的覆灭,四大文明古国,何以唯华夏文化能泱泱五千年,弦歌不绝?

中华文化,有容乃大。唐朝儒释道三教合一,汉人积极吸纳胡人文化,遂成就了一代六国来朝、八方觐见的文化盛世。近代蔡元培兴办北大,实行“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方针,于是有大师辈出,见证了北大最辉煌的历史。正所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文化自信,不是唯我独尊的高处不胜寒,而是在心怀自豪的同时,仍能辩证地看待外来文化。唯有兼容并包、博采众长,文化之长河才能汇入新鲜的支流,绵延不绝。

中华文化,穷且益坚。清末,不平等条约的签署、列强疯狂的瓜分与掠夺,使曾经那傲立东方的雄狮,顷刻化作他人刀下的鱼肉。可这雄狮纵然遍体鳞伤,也不曾放弃生的希望。反观同样遭遇殖民的印度,却在外来文化的入侵下丧失了信仰、丢失了语言和文字,最终被彻底改造。评价一种文化是否伟大,固然要看它创造了怎样的辉煌,但更应看它能承受怎样的黑暗。

正是这样一种中国文化,鲜活在从古自今的中国人心中,生生不息,正如陆放翁那一声长啸:“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震彻古今。而新时代的到来,也赋予了文化自信更加重要的意义。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两极化的加深,经济是发展的手段,而文化是立足的根本,唯有在这空前的文化大融合中坚守自我,才能和而不同,彰显大国本色。

令人欣喜的是,当今社会并不缺乏文化自觉。君不见那层出不穷的文化节目,如《国家宝藏》《信·中国》,都洋溢着中国文化的自信?更有以余秀华、赵日初为代表的很多农民们,也开始积极投身入诗歌、绘画等文化事业,自下而上,颇有“洛阳纸贵”之气象。正如建大楼要先打好地基,下层才能作用于上层,文化自信的建设,也应如是。文化自信不是少数知识分子对前沿理论的自信,而是广大群众对自身所处文化环境的认可与热爱,文化不仅是诗词歌赋,也是黄土和青天。

精神之钙,铸就中华脊梁。文化自信,看似宏大,实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热爱。

【审题】

这是一个材料作文。材料由两部分构成:第一段主要列举了中华民族的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并且这些文化成为文化基因,渗透到了我们血脉之中,对于我们的性情和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二段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重点讲文化的意义及提出关于文化创造的希望。

在此基础上,要求写作内容要围绕“如何更好地理解、传承文化自信”,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中提取一个关键话题“文化自信”。写作要紧紧围绕“文化自信”展开。如可以论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论述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也可以就如何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展开论述;还可以就如何培养文化自己论述等等。

【参考立意】

(1)优秀传统文化国家之根,是民族的精神家园。

(2)强大的文化,成就强大的国家;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民族的伟大复兴。

(3)文化传承需要创新。

(4)抛弃或背叛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没有未来。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地一家连锁的寿司自助餐店,搞了一个很有“心机”的促销活动,顾客名字中只要有“鲑鱼”就可以免费吃一次。有300多人为了吃一顿免费的自助餐,跑去民政机构改名;免费吃活动结后,又开始把名字改回来。很多人改名时,为了彰显个性,各种花样百出,甚至开始比较谁取的名字更搞笑,或者是超前部署——把自己喜欢的食物都放上身份证,更有民众因此改名超过40字。改完名的年轻人在社群媒体高调炫耀和朋友组成“鲑鱼团”。一时间,这次改名运动引发的所谓“鲑鱼之乱”,引起了众多媒体的热议。

有人认为:姓名父母所赐,犹如身体发肤,“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磊落和担当,既是做人的底线,也是立世的根本。姓名,代表着一个家庭的传承,蕴含着祝福和各种美好的期待,也是一个人成长以后,在社会上最重要的身份识别信息。改名在华人社会,一直算是很严肃很慎重的事情。但也有不少的年轻人对改名事件表示理解,改个名字换当下一餐,朋友一乐又有何妨呢?

电视台打算做一期有关“文化与姓名”的节目,邀请你客串主持人,结合上面的话题,写一篇主持词。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鱼“我所欲,“名”我所立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各位收看本期“文化与姓名”节目。我是本场节目的主持人,再次感谢各位的支持与喜爱。

近来,众多媒体热议的“鲑鱼之乱”想必已引发大家的关注。为当下一餐而花式改名的行为不仅吸引了大众的眼球,更将文化与姓名的渊源,传统带进了人们的眼野。本期节目将以“文化与姓名”为主题,展现给大家姓名之中的璀璨文化。

古人有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昔时,古人以事物价值孰高孰低而作利益取舍;如今,年青人们以姓名为毫无价值之物随意更改以得口福之享。深入思考,在搞笑,调侃的背后,实则是年青人观念与传统思维的碰撞。进一步来说,实为当代年青人对姓名文化教育的缺失,对姓名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漠视。

有人说:“改个名字换当下一餐,朋友一乐又何妨?”这种不负责任,毫无担当的说辞成为一众“鲑鱼团”义正言辞的借口。推而广之,倘若今时为口福之享而出卖姓名,他日是否可以为一己私欲而出卖身体肌肤,出卖道德灵魂?静言思之,不觉胆寒。巴金先生有言:“人生在世,总要有所坚守。”姓名,乃父母所赐,安身立命之本,世世代代传承。怎容以玩笑戏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鱼”我所欲而弃“名”我所立,可乎?

各位观众,是否还记得在你诞辰之时,家中长辈秉烛持书,将厚重的希冀填充在短短几字的姓名之中。可曾记得自己姓名荣登喜榜而收获的那份骄傲与欣喜。正如古文中所言:“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百家姓氏历久弥新,代代相传,出生取名,弱冠取字,自取雅号,去世后追赠谥号的文化传统将姓名视为一人安身立命之本,这份文明传承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代际相传,星火绵延的根本所在。

总而言之,姓名之所以为安身立命之根本。一来由父母所赐,不容玷污;二来是“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做人担当与底线;三来是家族香火相传的传承,满载希望;四来意味着在当今信息社会一人的社会担当与责任;总此四言,将姓名置于与鱼相等的利益地位都是不容准许的原则错误,毋庸讳言。

至此,想必各位能够说出“所欲有甚于鱼者,故不以姓名换也。”的贤者心声了。接下来,让我们怀着对姓名的敬畏与好奇,共同了解姓名与文化的渊源,收看接下来的精彩节目。

【审题】

材料中,命题人的价值导向应该是清晰的。

(1)仔细阅读第一段材料,我们要特别关注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

有300多人(数量之多)为了吃一顿免费的自助餐(动机之单纯),跑去(行动之急迫)民政机构改名;免费吃活动结后,又开始把名字改回来(想象之简单)。很多人改名时,为了彰显个性,各种花样百出,甚至开始比较谁取的名字更搞笑,或者是超前部署把自己喜欢的食物都放上身份证,更有民众因此改名超过40字。改完名的年轻人在社群媒体高调炫耀和朋友组成“鲑鱼团”(行为之荒诞)。一时间,这次改名运动引发的所谓(含有否定之意)“鲑鱼之乱”,引起了众多媒体的热议。

(2)材料第二段,其实只有两种看法,一种从文化的角度,反对为了吃鲑鱼改姓名;一种从年轻人的心理角度来看这种现象,能理解,认为无可厚非。从篇幅上来看,命题人重心放在第一种观点上。

有人认为:姓名父母所赐,犹如身体发肤,“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磊落和担当,既是做人的底线,也是立世的根本。姓名,代表着一个家庭的传承,蕴含着祝福和各种美好的期待,也是一个人成长以后,在社会上最重要的身份识别信息。改名在华人社会,一直算是很严肃很慎重的事情。

但也有不少的年轻人对改名事件表示理解,改个名字换当下一餐,朋友一乐又有何妨呢?

(3)电视台发出邀请,你的身份是主持人,文体是主持词,主题是“文化与姓名”。

任务要求

(1)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离材料,准确立意;

(2)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主持词、主持人。

【参考立意】

(1)文化的小标签;

(2)鱼“我所欲,“名”我所立;

(3)守住姓名文化,守住文化美好;

(4)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等等。

阅读全文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