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门学习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素材的专题网站!

高考模拟作文:“认知并非真知”写作指导及范文欣赏

杨老师 分享 时间: 下载word支付: 1元 点赞
阅读: 问答
高考模拟作文:“认知并非真知”写作指导及范文欣赏

微信扫码分享

(2025届广东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QY作文E网

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是多样的,苏轼“至绝壁下”而认知到石钟山命名的由来,现在人们利用网络去认知事物的面貌。然而,这些认知就等同于真知吗?1QY作文E网

请明确立场和观点,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1QY作文E网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QY作文E网

【参考立意】1QY作文E网

1.持理性头脑,探事物真知”             2.多样方式使认知成为真知1QY作文E网

3.于多样认识方式中,勤思考,悟真知     4.直接间接得认知,实践检验获真知1QY作文E网

5.于实践中验证,于反复得真知           6.多路探索获认知,深刻思考见真知1QY作文E网

7.乘科技之风认知世界,实践追求真知之理 8.认知并非真知,求索方为答案1QY作文E网

【优秀范文】1QY作文E网

认知之舟需渡验证之河1QY作文E网

苏轼夜访石钟山,以目见耳闻破除郦道元与李渤的认知迷雾;现代人轻点鼠标即可览尽天下事,却常常陷入信息茧房。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在变,但认知与真知的距离始终存在。唯有以验证为舟,方能抵达真知的彼岸。1QY作文E网

直接经验是认知的起点,却未必是真知的终点。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扔下铁球,用亲眼所见的落体运动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千年定论;徐霞客踏遍九州山水,用足迹丈量出《徐霞客游记》的科学价值。这些事例告诉我们,直接经验如同认知的种子,但种子若不经科学验证的浇灌,便无法成长为真知的大树。1QY作文E网

间接经验是认知的桥梁,却可能成为偏见的温床。张衡发明地动仪时,曾因陇西地震时龙首未动而遭质疑,直到有人实地考察才发现是驿马延误了消息。这个故事揭示了间接经验的局限性:若没有实地验证,再权威的理论也可能成为空中楼阁。就像现代网络上的信息洪流,若不加以辨别,便会沦为谣言的牺牲品。1QY作文E网

验证是认知的试金石,更是真知的接生婆。居里夫人在棚屋中提炼沥青铀矿,用四年时间的反复实验证明了镭元素的存在;屠呦呦团队在古籍中寻找灵感,通过191次实验才提取出青蒿素。这些科学史上的丰碑告诉我们,真知总是诞生于认知与验证的碰撞之中,如同宝剑需经千锤百炼才能锋芒毕露。1QY作文E网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获取认知的渠道前所未有的便捷,但验证的必要性也从未如此迫切。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某地出现不明飞行物"的消息时,是选择盲目转发还是实地考察?当专家学者提出新的理论时,是轻信权威还是用实践检验?这些选择不仅关乎个人认知的正误,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理性根基。1QY作文E网

从苏轼夜访石钟山到现代人遨游信息海洋,人类探索世界的脚步从未停歇。但无论认知方式如何变迁,验证始终是连接认知与真知的桥梁。唯有以验证为舟,方能穿越认知的迷雾,抵达真知的彼岸。正如但丁所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我们更应记住:走自己的路,也要让别人看到路上的风景。1QY作文E网

阅读全文

作文大家评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