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门学习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素材的专题网站!

“双减”-高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主题优秀范文分类汇编

杨老师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阅读:
  “双减”-高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主题优秀范文分类汇编

微信扫码分享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现在即使家里没孩子上学的,应该也都听过“双减政策”了吧,这可是今年最受关注的事情之一了。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无数个教育培训机构纷纷转型、倒闭,一时间引起了热议。大家十分关注的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也终于有所行动了。教培时代已经结束,新东方选择体面退场。各个新东方教学点也将逐步关闭营业。

教培时代的结束,或许有好有坏。作为一个经历过教培时代的学生,你有怎样的看法?我们该何去何从?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写一篇面向学校同学讲话的发言稿。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优秀范文】

六便士之外,还有月亮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的发言主题是《六便士之外,还有月亮》。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从孩童时期到青葱少年,回首往事,多少次,本属于孩子的青春活力被学习的压力所扼杀,一件件,一桩桩,历历在目。因此,适当减负,是为了给青春注入新鲜的养分。

适当减负,去领略世界的美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本能够给予我们的是对大千世界粗略的勾画,而亲身实践所能给予我们的却是真正填充这个世界的东西。“双减”后的第一个黄金周,孩子们放下了手中的笔,他们有的和父母一起深度旅游,有的在大山深处仰望星光,有的在科技馆革命博物馆参加社会实践。

有三岁之翁,有百岁之童。在国家政策优化之际,祖国的河山等待我们去领略,各地的优秀文化等待我们去汲取,趁此之时,我们应尽情的释放青春活力,而不是成天躺在家里刷手机,不去接触外面的世界,这样的减负将会把风华正茂的少年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适当减负,不是彻底放飞自我。

不少家长对这种减负的政策持怀疑态度甚至强烈反对。一些孩子在减负期间,整天沉溺于网络,打游戏到深更半夜,为了整改这种情况,国家甚至最新出台“史上最严游戏平台整改措施”,但在我看来,再严的措施,也会有漏洞,一些孩子拿着家长的身份证验证,更有网友反映经常看见年过花白古稀的老人凌晨还在“峡谷厮杀”。

孩子管不住自己爱玩天性的背后是父母引导的缺失。父母的生活环境,便是孩子最初的世界,父母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掌灯人,在闭暇之余,如若父母能给孩子一本书,并且能够和他一起阅读,孩子便能幸福地在书的世界畅游,而不是被游戏诱惑,颠倒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他们会知道荆轲并非女儿身,而是易水河畔顶天立地的男儿,他们会知道李白一生中最好的朋友是诗和酒,根本做不了刀尖上舔血的刺客。

适当减负,迎接更好的未来。

作为祖国的花朵,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尝试拓宽自己的眼界。学习任务的确十分重要,但自身的潜力同样也需要被挖掘,当你正为自己的未来所迷茫时,不如主动去探索,找找自己未来应走的路,也许就在一次实战或是旅行中,你偶然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就这样,你不再是一只迷途的小鸟,而是有着清晰目标、漫漫征途的大鹏。

合理利用脱去沉重外壳后的自由时间,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不断完善自我,没有人生来碌碌无为,在经历了打磨过后,每个人都可以是璞玉,都可以恃险若平地,倚剑凌清秋,美好的未来触手可及。

在青年培养日益关键的今天,国家为我们提供了极佳的条件,利用好了,我们便如执长矛,披荆斩棘,减负不减质,六便士之外,还有一番别有洞天的境界。

谢谢大家!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指出“双减政策”的时事热点,以及这一政策给教培市场带来的巨大影响。但我们需要注意,本文写作的重点,并非是让我们去讨论教培行业或俞敏洪的抉择问题,而是在于写作任务中“教培时代的结束,或许有好有坏。作为一个经历过教培时代的学生,你有怎样的看法?我们该何去何从?”所以,我们在写作时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双减”对于我们来说,会有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没有教培之后,我们应当如何利用好多出来的时间,促进自己的全方位发展?

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先对“双减”的影响进行适当的论述。如虽然教育机构不能进行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服务了,但是他们也还可以朝别的方向发展,比如像体育、美术、编程等方面。未来职业技能教育或许才是新的方向,国家也已经逐步把职业教育放在前面,让学生能够合理做好分配,增加就业机会和创造社会价值。而对学生来说,双减给他们减轻了不少学习上的负担,他们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忙碌劳累了,也不用每天起早贪黑的学习了。对家长来说,他们不用花费大量的金钱给学生报班,经济负担减轻不少,家庭条件也能更好一些。对老师们来说,培训机构的倒闭也就意味着他们能更认真地对待学校的工作,没有更大的行业竞争,他们的负担也会小很多。而对社会发展来说,家长们条件上来了,教育花销减小了,或许年轻人在生二胎甚至三胎时,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将来人口也能有所提升。所以从多方面来看,其实这个政策的出台也是对整体比较好的局面,所以只能牺牲掉一小部分人,换来更多人的幸福。在此基础上,我们应立足自身,思考我们应当“何去何从”的问题:没有了补课培训班,我们学生更要好好地规划自己。没有了这些额外辅导,我们就必须要学会自律,要能自己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不能因此放松自己。比如,我们要给自己定好目标,做好学习规划,虽然每天的课业量减少了,学习负担减轻了,但是也不能完全不学,不学习就肯定会被其他人落下的。只有养成自律的好习惯,我们的成绩才能有所提升,将来才不会被中考分流出去。所以,一定要在现在这个关键时刻坚持住自己,只有这个时候能做好自己的人,才能赢在起跑线上。

【参考立意】

(1)双减大浪,更考验我们“裸泳”的能力。

(2)双减是为了更多人的幸福。

(3)教培时代的消失是为了让我们学会“自培”。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期,一项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目的的“双减”政策落地,迅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减什么?怎样减?引发了大众的热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迟疑观望,有人大胆改革。有专家指出:好的政策落地,既要做好减法,也要做好加法。其实,现实生活中的“加”与“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得与失、取与舍、留与弃,都是“加”与“减”在人生和事业中的具体表现。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追求幸福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加”是成长,“减”是成熟

“双减”政策落地,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人质疑,学生的负担是“减”轻了,可是质量还能够跟得上吗?要回应质疑,得从正确理解“双减”开始。“双减”并不是偷工减料,它意味着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意味着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学生做的是“减法”,学校做的是“加法”。在加减之间,体现出来的是教育事业的成长、成熟。

教育事业如此,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作为一个追求理想、追求幸福的当代青年,我现在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即将面对高考。开学初,我曾经迷惘,我曾经彷徨,我觉得自己就像在玻璃窗后的一只苍蝇,前途一片光明,可是却找不到出路。为此,我自暴自弃过。幸亏,我的老师及时开导我,他说:“现阶段,你要增加自信心,你要增加紧迫感,你要增加责任感,你要增加使命感……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成功‘突围’!”我牢牢记住了老师的话。自此,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振兴家门,为了将来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我定下奋斗目标,每天争分夺秒地苦学。终于,天不负苦心人,每次考试我都有所进步,距离我的目标越来越近了。在不断为自己“加码”的过程中,我的底气足了,也觉得慢慢地成长起来了。

在紧张的高三生活里,有时候我真的感到步履维艰,无可奈何。即使拼尽全力,也很难前行。我的好友是乐天派,原来我们的程度差不多,但近段时间很明显他远远地把我甩在了后面。那次,我找他谈心,向他请教方法。他笑着说:“你的思想包袱太重了,得卸一些下来,如虚荣心、嫉妒心、功利心……你看,乌龟和蜗牛都背着壳,它们能够跑得快吗?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轻松上阵,你会跑得更快。”的确,我就如好友所说的那样,老是想着超越别人,老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老是希望自己的一丁点努力都会转化为成绩。想想,学习确实不能够这样的。于是我果断地把它们舍弃。我成了一个纯粹的高三学子,我要与自己赛跑,我要做最好的自己,我的学习是为了将来到更高学府深造打基础的。慢慢地,在学习上,我也可以和好友并驾齐驱了。真的,减掉一些无用的东西,你会跑得更快。

我虽然在学习上并不是什么“学霸”级的人物,但是在这大半年当中,我学会了做“加法”“减法”,感觉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由此我想到,生活当中时时处处皆充满了“加”“减”,要想走得远,走得快,必须要学会做加减法。人生如此,社会如此,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很多时候,“加”是成长,“减”是成熟。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在审题时,我们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审读材料。材料有两个层面的内容:交代背景,“双减”政策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简要阐述“加”与“减”在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审题时,要把握这两个层面之间的关系:“双减”是现象,加与减才是材料的中心。因此,立意时,要紧紧扣住加与减的辩证关系,确定立意的角度。

二是审读情景。作文题中有明确的情景限制,“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追求幸福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这句话中暗含了写作时体现青年的身份、当代的语境,凸显“追求理想”的时代主题。

所以,我们在写作时需要将重点放在对理想的追求、自身发展、时代精神的辩证关系上,从自身发展、时代精神出发,站在当代青年的角度来升华自己的思考,表达具有个性化的观点。如①“加”有时是为了“减”,“减”则是为了更好的“加”,是加是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②行动要学会用加法,从点滴小事做起,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思考应学会用减法,大道至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③树立自信应学会用加法,自信心越强,成功把握越大;克服自卑应学会用减法,悲观失望,灰心丧气,将一事无成。④幸福时要学会用加法,学会珍惜,学会感恩;不幸时要学会用减法,消除不愉快的情绪,从痛苦中走出来。⑤辩证看待加和减,该加则加,该减得减,先加后减,还是先减后加,因人、因时、因地、因环境而异。⑥加与减,需用心体会,灵活运用,加加减减,减减加加,为的是平衡、为的是安宁、为的是中庸、为的是适度。

【参考立意】

(1)加减之妙,存乎于心。

(2)在积累上做加法,在思考时求精简。

(3)在信心上做加法,在焦虑上做减法。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媒体发起调查:“双减”后第一个国庆黄金周,孩子们都去哪儿了?记者走访了解到,孩子们作业少了,辅导班停了。他们有的行万里路,和父母一起深度旅游;有的在足球场上尽情奔跑;有的在图书馆翻遍了航模期刊;有的在大山深处仰望星空、观天识星;有的在科技馆、革命博物馆参加社会实践……一个家长说:“减负不减质,减负是为了优化教育,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减负”当从心理减起

自从“双减”政策落地之后,社会上反响极大,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甚至反对的声音在某些时候还要高于赞成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不知何时起,“赢在起跑线上”已成为广大家长的口头禅,恨不得从幼儿园起,就给孩子优质的教育,参加各种课外班。为什么?为了上一个好的小学。为什么上好的小学?为了上好的初中。为什么上好的初中?为了上好的高中、大学,找到好的工作,成为“人生赢家”。

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幼小的孩子背负着千斤的重负。在本该天真烂漫的年纪学习奥数、外语……从小被提醒不能辜负父母期望,努力学习。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负”所在。光是减轻课内学习的负担,只会让家长更加疯狂地用课外班、额外训练排满孩子的时间表。所以,我认为“减负”应当从心理减起。

首先,需要走出“减负”的心理误区。有的家长将素质教育跟放羊式教育联系在一起,这是偷换概念。减负是减掉过多的负担,不是减掉正常的需求,减负也没有动摇中国教育的根本,而是减掉不合理的那一部分。就现行的教育机制以及家庭传统教育观和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而言,基本上不存在放羊式教育的社会基础。而且,减负不能只做减法,还要做加法。比如,以前被文化课占据的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要还回来。只有增减相宜,才能真正实现科学的平衡。

其次,需要改变社会对教育的认知。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孩子学会观察、思考、自我调节、接受新事物、辨别、鉴赏、创造等。最好的方式不是从老师那里接受知识,而是在实践中思考和领悟老师传授的或书上获得的知识。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过多作业和培训班的拖累,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亲自实践,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双手做,这样,知识才能真正转化为孩子的能力。

最后,需要培养个人的价值观。当前,在很多人眼里,工作有着鲜明的阶层属性:当CEO就是高端,在风雨中送快递就是低端。渐渐地,孩子也就明白,CEO好,送快递的不好,不可以当送快递的。所以,便要使劲向上冲。其实,我们需要懂得,德行比地位更加重要。君不见,暖心的快递小哥扶老人过马路、救助流浪猫狗的事情如今已“刷屏”了网络,网友们纷纷赞誉他们的善良,对他们表示敬意。可见道德品质的高尚与学识和地位无关。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便知道学问和德行是教育的两条腿,单腿走路绝对无法行稳致远。

所以,“减负”最该减的就是心理之负,减少了社会和家长精神层面的焦虑和负担,孩子们就少了最牢不可破的枷锁,我们的教育事业才有可能真正行稳致远!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指出,媒体发起调查,“双减”之后,孩子们减轻了学业负担,也没有了辅导班的拖累,有更多的时间去旅游、运动、读书和社会实践,家长对“双减”也是比较认可的。 由此可见材料的主旨,就是“双减”给孩子们带来的好处。

从“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可见,本次作文的立意主要就是“双减”给孩子们带来的好处,也可以谈如何才是真正的减负不减质,还可以理性、辩证地看待“双减”政策。切忌单纯写“双减”带来的负面效应,这样与题意有所偏离。

由“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可知,文体主要是议论文。议论文要观点明确,脉络清晰,论据典型。

【参考立意】

(1)真正的“双减”是减负不减质。

(2)减去负担,快乐学习。

(3)“双减”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三者合力。

(4)理性看待“双减”,切莫先入为主。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获知这一消息,不少网友给予热情点赞,认为“双减”让学生走出课堂,还以学生的童年和少年,能化解社会上的教育焦虑。但也有家长表示担心,这样彻底放松下来的中小学生,成绩下滑了怎么办?还有中学生提出:双减政策学生减负了,那么中考和高考的难度会降低吗?也有一线教师指出:“双减”是一道减法题,其实还是一道加法题。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指向的是回归教育本质,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无疑是一个做加法的过程。

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很多人对于这次“双减”政策的实施报以不同的态度和观点。你是如何看待的呢?请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谁动了教育的奶酪

——浅析“双减”政策的路标意义

“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2021年7月24日,“双减”政策落地,如一声惊雷裂空而来,震惊全国。

为何,教育领地的一声欸乃竟成为全国人民的惊蜇?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魏晋王谢风流,却是氏族繁荣背后的教育资源不平衡,终让王谢成为史书绝响。而当今山区孩子凭实力考入清华大学的比例也仅为3%。如此怎不令人生忧生畏?《礼记》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唯有重视教育引擎,平衡掌舵,中国这艘巨轮才能扬帆远航。唯有在山岚漫染中树立鲜明的旌旗鸾旆,中国教育的攀登者,才能不忘初心,不失方向。

那么,举措严剧至此,到底是谁动了“教育”这块奶酪?到底是什么让“教育”变了质?资本!无限追逐资本的贪心!

为了资本,人眼一红心就黑了。部分教培机构严重违背教育初心,大搞融资,上市博弈,在金钱中患得患失,又哪有心思真正搞教学?无辜民众吃着“教育中的人血馒头”而不自知,深陷“内卷”“焦虑”。利欲熏心,教育的奶酪又怎么保持新鲜如初?

“双减”落地的一刻,必将成为中国教育的纪念日,提醒我们停下来,歇一歇,看一看,想一想。

《说文解字》早已明确:“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源头清明,路标明确,我们怎么竟忘了看,迷了路呢?

唐宋治世时,国君重修身,才有国力强盛,才有个人与国家命运紧密相系,才有读书人十年寒窗苦只为提剑斩楼兰的抱负雄心。明清腐败时,民族落后,官僚骄奢淫逸之风盛行,科举变成了“八股取试”的机器。选拔人才的摇篮成了取悦考官、牟得十万雪花银的人才屠宰场。这是考试本身的原生罪,还是人们功利心作祟,耍小聪明的自欺自灭之祸?

今天,在“中国梦”复兴的大时代,岂容“扭曲资本”酣睡?唯有以镂金措彩的文笔,书光风霁月之胸怀,以舍身报国的志向绘繁花似锦的时代,才是吾辈所需,家国所需。去名利枷锁之羁缚,废蝇营狗苟之曲逐,考场上沐雨栉风的身影才能真正挺拔伟岸,成为国家真正希求的“人才”。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双减”路标的出现,旨在呼唤“教育良心”的回归,重视德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如此,我们才能在时光的单行道上不失道义,不忘初心。为理所当为之事,为磐石不可夺其坚,为丹砂不可夺其赤。于沧海横流中,尽显英雄本色,教育的奶酪历久弥鲜。

革命先驱李大钊曾言:“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双减”惊雷裂江流,欸乃一声山水绿。

【审题】

材料有两段,第一段写“双减”政策的出台;第二段写这一消息引起的反响。

“认为‘双减’让学生走出课堂,还以学生的童年和少年,能化解社会上的教育焦虑”是从“化解社会上的教育焦虑”角度对“双减”予以了肯定。

“但也有家长表示担心,这样彻底放松下来的中小学生,成绩下滑了怎么办?还有中学生提出:双减政策学生减负了,那么中考和高考的难度会降低吗?”是人们对“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成绩的担忧。从中我们可以感受的到,这部分人对“双减”的误解,其实“双减”并并不意味着让学生“彻底放松”,更不是让孩子“不努力”,而是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回归各自的本色,给学生更多自由的时间,促进其全面发展。

“也有一线教师指出:“双减”是一道减法题,其实还是一道加法题。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指向的是回归教育本质,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无疑是一个做加法的过程”是在强调“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教育应有的改变。

任务要求:“你是如何看待的呢?请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一句,实际是给学生了自由的写作空间,考生可以就材料的提到的观点进行写作,也可以围绕“政策”的利弊、“双减”政策实施需要注意的问题、“双减”后如何拥抱素质教育等发表自己的观点。

【参考立意】

(1)“双减”利弊并存,取舍因人而异;

(2)“双减”要多管齐下;

(3)“双减”助力教育良好生态;

(4)落实好“双减”,民生才有福;

(5)“双减”必须与“双增”对接。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任教于清华大学的刘瑜曾在一次演讲中说道:“为人父母,与其逼着孩子成为一个痛苦的空心人,不如让孩子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她认为,要鼓励给孩子减负,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个性,自由成长,放弃“勉强来的第一名和门门全优”,让孩子成为普通人。而扎根于大山的刚刚被中宣部评选为“时代楷模”的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张桂梅校长则说:“我们必须死磕,必须硬扛,必须压抑自我,必须放弃快乐,必须用不留退路的决绝和果断,向着那个叫高考和大学的龙门,用劲儿一跳,奋力一跃。”

班级计划举行班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结合你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视人生之境,施适宜之教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视人生之境,施适宜之教”。

发现孩子所爱,尊重个性,以松弛之手引领孩子找寻自我,这是清华大学刘瑜副教授的教育心得;逼孩子拼命刷题,以“填鸭”之手推着孩子走出贫困和大山,这是华坪女中老校长张桂梅的教育观念。两种教育观似乎截然不同,孰是孰非?身为高中生,我们应理性辨析。

所处时代环境不同,观念自然不同。她们都是视人生之境,施适宜之教。

在大城市中,我们有着优渥的生活环境、优质的教育资源、优越的人生境遇,不必思考如何谋生,不必面临豆蔻之年就要被嫁出去的命运,更不必天天砍柴种地却还要面对难以饱腹的艰苦处境。我们缺的不是机会、财富、地位,而是有自我、有梦想、有个性的专才,是有所爱、有所求而又自由向上的追求。易中天和康德都曾把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个性的培养当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城市教育,应当秉持着“呵护自我、发扬个性”的理念,培养出无数独特各异的个体,而非梁衡所言千篇一律之复制品。唯有这样,城市教育才是成功的,一个国家的未来才是多姿而有希望的。

揆诸当下之大山中的孩子,其处境却迥然不同。矮小的平房、辍学的无奈、早早婚嫁的悲惨,造成的是无法走出大山与贫穷的命运,陷入的是代代重复痛苦与不幸的恶性循环。张桂梅说:“我把这一代孩子送出去,救的却是整整三代人。”对于这些大山里的孩子,松弛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一把枷锁,锁住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只有使劲推着孩子们前进,只有无数次地敦促与逼迫,才能让这些孩子逃离贫困的限制,跳出大山这座牢笼,拥有全新的人生之路。尼采的那句“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活最大的辜负”,或许就是他们通向康庄大道路途中最好的注脚吧!

从古至今,“因材施教”备受推崇,而“视人生之境,施适宜之教”算是对它的一种发展。

“因材施教”关注的是个体,早在千年之前,孔夫子便已提出了“因材施教”之观点。无论是理科一窍不通却凭借自己文学上的天赋被破格录取的臧克家,还是在弟子提出何为孝、面对不同个体给出不同答复的仲尼,教育者都在践行因材施教之观念。而“视人生之境,施适宜之教”更关注个体所处的环境,这是张桂梅老师结合实际情况对“因材施教”的诠释和发展。

“因材施教”“因境施教”都是很好的教育理念,适合什么样的教育,就秉持什么样的教育观。身为高中生的你我,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我们所处的环境,再决定是“因材而学”还是“因境而学”呢?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清华大学教授刘瑜认为家长应当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个性,自由成长,让孩子成为普通人;而张桂梅校长的观点是山里的孩子必须通过“死磕”“硬抗”“压抑自我”“放弃快乐”“不留退路”等实现自己的梦想,冲向高考,冲向大学的校门。

材料中的两个观点,看似矛盾对立,其实有内在的关联统一。一种是快乐教育,种则是铁血教育,不过是站位不同,立场不同罢了。不同的阶层,势必导致不同的处境;不同的处境,势必衍生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势必形成不同的见识;不同的见识,势必催生不同的言行。两种教育方式不分对错,考生要结合教育针对的人群来思考,应该关注到这个作文题背后的社会问题。同时题目也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自身发展。

题目要求写发言稿,“谈谈自己的看法”。考生可以议选择其中某一方的观点进行论述,也可以就二者截然不同的教育政策及其背后的深意来作文。务必做到观点明确,脉络清晰。同时注意发言稿的格式。

【参考立意】

(1)环境不同,教育方法不同。

(2)立足环境的教育更现实、更客观。

(3)填鸭式教育背后也是人性关怀。

(4)以快乐教育缓解教育的内卷化。

(5)“因境施教”是对“因材施教”的发展。


阅读全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双减”-高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主题优秀范文分类汇编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