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门学习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素材的专题网站!

乡村振兴-高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主题优秀范文分类汇编

杨老师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阅读:
乡村振兴-高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主题优秀范文分类汇编

微信扫码分享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

②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习近平

③人才那得如金钢,长在泥沙不速朽。愿公爱士如爱尊,毋使埋渣嗟不偶。——袁枚

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才智。—人民日报时评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根据下列任务,完成写作。

高二年级召开“人才与祖国论坛”主题班会,邀你作为学生代表参会,发表以“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为题的演讲,请你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广聚英才,奏响人才强国的时代乐章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广聚英才,奏响人才强国的时代乐章”。

人才,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深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高瞻远瞩谋划人才事业布局,大刀阔斧改革创新,广开进贤之路、广聚天下英才,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步入新发展阶段,我们更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奏响人才强国的时代乐章。

爱才重才,为人才强国谋篇布局。回望百年,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集聚人才、团结人才、造就人才、壮大人才的历史。从毛泽东同志鲜明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到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再到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为人才强国谋篇布局。百年大党求贤若渴、爱才重才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接续投身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画卷中写下精彩动人的篇章。

改革创新,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因此,释放人才活力是改革的“必答题”。从完善人才培养到改进人才评价机制,从畅通人才流动到激励人才发展……一项项举措环环相扣,协调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日臻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让科技人才专注科研、聚焦主业,让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职业岗位、不同能力水平的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改革红利释放人才红利,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将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优势。

厚埴沃土,让人才报国汇聚合力。一身本领投伟业,一片丹心为报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更须汇聚起各类人才的合力。伴随着新时代“横琴方案”“前海方案”的出炉,越来越多港澳青年人才来到内地创业兴业;聆听着雄安这座“未来之城”拔节生长的声音,五湖四海英才齐聚共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大量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纷至沓来……厚植成长沃土,搭建广阔舞台,弘扬家国情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日益壮大的人才大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起矢志报国、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

聚天下英才,续百年华章。奋进新征程,在人才事业发展的春天里,要广聚天下英才,为人才强国谋篇布局,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让人才报国汇聚合力,奏响人才强国的时代乐章,为续写百年华章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共有四则。第一则取材于曹操的《短歌行》,写了古人对人才的渴望;第二则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表明了人才的重要性,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第三则为袁枚的小诗,诗意为要爱才,为人才提供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第四则来源于人民日报时评文章,告诉人们“人才,要为时所用”。四则材料均指向当今社会热点“人才话题”,很有现实针对性。

作文应该围绕“人才与祖国”展开,以“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为主题,发表演讲。注意演讲身份为高二年级学生代表,表达要得体,演讲语言要有感染力。

具体写作可以将主题“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作为论点,然后分析人才对于国家民族振兴的重要作用,提出广纳天下英才、礼遇天下英才、重用天下英才的良策。还可以从中国自古就重视人才写起,运用名言、事例等加以论证;然后写当前人才在科技创新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可以从港珠澳大桥写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充分论证强国需要人才;最后可以写青年应该如何让自己成长为祖国需要的人才。

【参考立意】

(1)人才兴国,国之大计。

(2)聚天下英才,展强国伟业。

(3)人才乃国家强大之根本。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齐晓景作为村里飞出的第一位大学生,毅然回到家乡,认为乡村一样大有可为。面对亲人的反对,旁人的不解,她没有退却,而是带着娃娃种大棚、追赶风向搞电商、“赠鸡还蛋”助脱贫……12年间,“就想为农村做点啥”的初心不变,齐晓景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选择:从村里的致富领头雁,到十里八乡“谢不够、离不开”的好闺女,齐晓景找到了飞翔的意义与追寻的价值,把青春献给家乡,值!如今,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像齐晓景一样选择了返乡创业。他们到基层去,到乡村去,用自己的知识、技术、视野和理念,为乡村带来生机与活力,也收获了青春的无限可能与滚烫炙热的人生。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国之所需 心之所向

柳青在《创业史》中写道:“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的确如此,面临不同的就业选择,我们又当如何权衡?是看重“钱途薪酬”,还是关注发展空间、施展个人才华?抑或放弃这些,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我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责任在心,心怀家国,国之所需,心之所向。

毕竟,只重薪酬,不过是眼前之计,钱财为生活所需,但绝不能成为毕生的唯一追求。如果就业之时,为了高薪酬,到大城市、大企业中去,难免局限了自己。人生触手可及,目之所见,即为未来,独为了“钱途”而打拼岂不失去了真正“前途”。前途无限,施展才华,注重专业对口、发展空间,实现个体价值,无可厚非。但这毕竟是“小我”层面上的实现。如若每一个人只想着个体价值的实现,就业时更看重创业环境、发展空间等,那么偏远之地又有谁肯去建设?每一个人都想成为国家发展成果的直接享受者,谁又会成为国家发展的建设者、成果的贡献者?所以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层面来看,每一个“小我”的实现都离不开“大我”的贡献,只有心中装着祖国,将个体融入到“国家”的发展之中,“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需要我们放弃舒适,胸怀大局,听从号召。20世纪50年代,一批交大人响应党的号召,“打起背包就出发”,从黄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滨。从此扎根西部,建设西部,以“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经过数十年的筚路蓝缕、几代人的薪火相传,完成使命。他们才是真正奉献自我,升华自我,尽显个人风采。后辈当以之为榜样,国之所需,心之所向。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艰难困苦之中拼搏奋斗,实现自我价值。“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只有经受淬火锻打,才能增长本领,积淀自我,不断向上发展。清华毕业的大学生干部乐焰辉说,“基层经历让我从‘嫩肩膀’变成了‘铁肩膀’,让我在接地气中有了打胜仗的底气”。正是坚持在基层积蓄力量,不断奋斗,历练自我,方才拔节抽穗,倾听生命之声。如今又有多少90后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条件非常艰苦、师资极其缺乏的农村偏远地区,扎根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以梦为马烛照学子,为农村孩子点亮希望之灯。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淬火锻打,放弃舒适,心怀“大我”,满腔赤诚。不求薪酬,不问前程,只求以己之力,虽微弱,却足以“撼动”山河,用青春和热血,冲锋在前,发光发热。愿如此选择,此生无憾!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讲述了“青年大学毕业不留城而回乡创业”的事件,要求我们“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材料首先从齐晓景一人出发,讲述了她作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没有遵循常规,留在大城市里找一份高薪工作,而是选择回到家乡,既做自己想做的农村创业,也为家乡的脱贫致富做出贡献。材料接着由一人引申到诸多返乡的大学毕业生,赞扬了他们为乡村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和对自己人生做出的独特选择。因此,材料要求我们结合自身发展来写作,就是要引导我们突破常规、打破思维桎梏,不仅要寻找丰富多彩的人生活法,也要适当地思考——除了为自己而活,我们还能为家乡、为祖国做些什么。

因此,在写作时,我们从齐晓景大学毕业毅然回乡的角度分析,可找到以下角度:“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选择需要勇气”“人生的选择”“人生的意义在于实现自己的价值”“回报乡梓情意长”“不忘初心”“家乡情怀永驻心上”等。从齐晓景带着娃娃种大棚、追赶风向搞电商、“赠鸡还蛋”助脱贫等行为角度分析,可思考“创业实现理想”“建设美丽乡村”“家乡的广阔天地让青年发挥聪明才智”等。从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像齐晓景一样到基层去的角度分析,可找到如下方向:“社会要有正能量”“榜样的力量”“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青春写在大地上”“基层乡村是青年人成长的最好课堂”“与时代同担苦乐,绘就人生独特风采”等。无论怎样写,都要写出自己的思考,做到情真意切,论述有力。

【参考立意】

(1)打破常规,条条大路通罗马。

(2)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3)与时代同担苦乐,绘就人生独特风采。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③耕与读又不可偏废,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义遂亡。

班级计划举行“学习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讨论会,请结合以上材料中的一则或多则,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萤烛末光,增辉日月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萤烛末光,增辉日月。

贾平凹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我有使命不敢怠”,致力于文学创作是贾老至死不渝的使命。那么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又担当着何种使命呢?我想莫过于投身家乡文化之中,以星星之火,创就燎原之势,终成振兴华夏之美梦。

我想问问在座的各位,家乡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一曲诗词歌赋,婉转悠扬,荡漾在古道西边。一落天素丹青,墨笺山水,沉醉于古城小巷,那里有王维心中的空山新雨后,亦有陶渊明欢喜的南山,这便是家乡带给我们的魅力,它给予我们幼时的嬉戏玩闹,壮年时的雄心壮志,晚年时的落叶归根,它便是那无尽海域中的港湾,让我们在漂泊无助之时寻得一丝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安放。

“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家乡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中国人素有故乡情结和归根观念,“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样的说辞必然出自一个对故乡眷爱的人之口,饱含了祝福和良愿。如果,这还不够表达对故乡的深情,那么“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伤”,定然走进每一个人的共鸣里,仿佛依偎在家乡的怀抱,感受温暖流淌。

可随着改革开放加速键的按下,无数高楼大厦夺走了地平线,空气中充斥着油乎乎的腻感,挥之不去的是灰蒙蒙的尘霾。车流的喇叭声将鸡犬狗吠之声取代,没有了旷野,没有了远山,庄稼地只有牛角一样粗硬的黑水泥和钢化砖,这便是我们建设中的理想化的家乡吗?

我想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泱泱华夏五千年,无论是黍麦的发祥地半坡,还是水稻的始音地河姆渡,都提醒我们:中华文明起源于农耕文明。中国人的根和本都在农耕,自然,中国人离不开农村。莫言的小说中不止一次地出现他的高密东北乡,可以说,没有东北乡,也就没有莫言。

我们热爱着自己的家乡,所以竭尽全力让它跟上时代的潮流,让它变成摩登的宠儿,可奈何操之过急,使其偏离了轨道,因此我们不仅要勇于承担建设家乡的使命,还要有选择有取舍地建设,若只是一味的盲目跟风,势必会物极必反,让我们与诗一般的美好家园渐趋渐远。

诗经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建设美丽家乡,我们可以透过感性的表面,分清理性的经纬,找出独属于家乡的那抹神奇色彩,再用创新的画笔,勾勒出绚丽多彩的家乡画卷。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审题】

审材料:本题涉及到三则材料。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指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就安宁了。此句强调乡村振兴关键在固民,使百姓安居乐业。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大意是说,只要不违背农时、耽误百姓耕种,粮食就吃不完;不用细密的网在池塘里捕捞,鱼鳖就吃不完;按照时令采伐林木,木材就用不完。此句强调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既要注重经济发展,又要兼顾生态平衡。

张履祥《训子语》中说:“耕与读又不可偏废,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义遂亡。”乡村文明,本质上是“耕读”文明,即通过“耕”来满足物质需求,通过“读”来满足精神提升。正是这种在耕读中形成的物质与精神的均衡互动,才是中华文明成为长寿文明的秘密所在。此句强调需注重发挥文化的作用,以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写作时,学生要围绕材料谈乡村振兴的具体做法:勤劳耕作,发展经济;注重读书,提升精神;保护生态,持续发展。或者谈乡村振兴的意义:乡村振兴,民富国强,本固邦宁。不能泛泛而谈乡村振兴战略,忌大而空。

审任务:要求在班级举行的讨论会上发言,注意发言的情境是面向班级的老师和同学,发言身份是学生;发言主题是“学习乡村振兴战略”,要注意必须围绕关于“乡村振兴”的内容发言;注意发言稿的格式。

【参考立意】

(1)振兴乡村,民富国强;

(2)耕读并重,乡村振兴;

(3)振兴乡村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策略,乡村发展被摆到一个更高的高度。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要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在新时代创造新辉煌。

“乡村振兴”话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讨论。有人认为,随着近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大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日渐凸显,农村发展的人才缺失和后劲乏力,实现乡村振兴费时费力且收益小,还是应该以城市的经济建设为主;也有人认为“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忘农村,这是时代的召唤。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文字给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呢?请结合当前的社会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尽己之力 振兴乡村

近年来,“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成为中央农村政策的关键词,乡村的发展和振兴逐渐成为新的时代热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顺应时代潮流,以己之力,振兴乡村。

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我们新时代青年作为中坚力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拘小我成就大我。新时代的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社会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作为当今时代冉冉升起并在国家政策的领导下逐渐散发光芒的时代新星,我们应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担当。如习近平总书记给广大青年的寄语所言:“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习近平青春时期,还不到16岁的他,就与乡亲们一起摸爬滚打、同吃同住同劳动,结下了深厚情谊。乡村振兴改革的落实,需要一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青年,回到乡村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青春,尽己之力,发光发热,实现自我价值。

追寻前辈们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所留下的印记,并向他们学习致敬,是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精神寄托与支柱。越来越多大学生返乡创业,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服务乡亲,2018年有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一线;在这里必须要提到苦干实干的人民好公仆廖俊波同志,他念念为民,与人民群众走得最近,将言语落实在振兴乡村的实际行动上,“脚下有泥土,心间有真情”。前辈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挥洒下如此之多的汗水孕育着乡村这颗种子,我们新时代青年更应以前人为榜样,用自身的辛勤与努力将这种子培育为参天大树,努力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乡村振兴梦,无悔于责任与担当。

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无论是坚守在国内还是留学于国外,青年们都应心怀祖国,心系人民,将乡村振兴落到实处。当今选择出国深造的人逐渐增多,但无论身在何方,只有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充盈自己,才能为建设更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道路,作出更大贡献。“乡村振兴”是国家实现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强国的首要任务,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应当响应时代的召唤,运用自身的满腹学识,循序渐进地让乡村变得兴、富、强,使亿万的基层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拥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乡村振兴需要我们新时代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挥洒汗水,并在实现乡村振兴之梦的道路上脚踏实地,矢志不渝地稳步前行,尽己之力,振兴乡村。

【审题】

审材料:第一则材料是国家对于“乡村”的重视;第二则材料是关于“乡村振兴”的话题讨论,有两种观点,有人认为实现乡村振兴费时费力且收益小,还是应该以城市的经济建设为主;也有人认为“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忘农村,这是时代的召唤。考生对此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正确认识。

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使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吸引了大部分的农村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昔日生机勃勃的乡村只剩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于是老人的养老、就医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安全、心理问题,扶贫问题,淳朴乡规民约的消逝、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的问题等层出不穷;工业的发展,尤其是重污染工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兴起,尤其是农药化肥的滥用,严重破坏了乡村曾经清新优美的环境,留下了满目疮痍的土地,也留下了许多因环境污染而患病的农民,还产出了许多残留着农药化肥的蔬菜、水果,于是环境保护问题、农民医疗保险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接踵而至。如何让乡村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留住年轻人迈向城市的脚步,留住全社会的安全与幸福,是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需要攻克的的重要课题。

审任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文字给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呢?”,写作时要注意身份,从新时代青年的角度来看待乡村振兴的问题;“请结合当前的社会现象谈谈你的看法”,对于这个话题,不仅要给出到底要不要振兴乡村的看法,还要给出如何振兴的措施,以及在这个问题上青年们应该怎么做。

【参考立意】

(1)城市诚精彩,乡村不可抛;

(2)让青山绿水永存,唤他乡游子回归;

(3)人生不该只有城市的霓虹,也应该有乡村的月光。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

③耕与读又不可偏废,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义遂亡。(清·张履祥《训子语》)

④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伍。顽固和落伍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讥笑,而是生存机会上的威胁。(费孝通《乡土中国》)

⑤所有大规模农场的经营都是为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中追逐利润,农场主对本国是否存在大规模饥饿并不关心。例如农业资源丰富的巴西存在着大规模饥饿现象。(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

班级计划举行学习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讨论会,请结合以上五则相关材料中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稳步实施,乡村发展被摆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一些乡村也发生巨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路变宽了,产业变多了,居住环境变好了,文化设施也多了,乡村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有活力。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承担起振兴乡村的重担,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曾说,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发展农业,就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国,从根本上说,是乡土性的”,一个个兼有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才会展现一个最为真实的立体中国。由此看来,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要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乡村振兴刻不容缓。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召唤,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广大青年应有大作为,大抱负,自觉主动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领袖曾多次寄语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为响应领袖的号召,我国涌现出一批为乡村建设做贡献的积极分子——最美村干部秦玥飞放弃了在美国工作的机会,毅然回乡改善村民生活;“骑手”女司机严克美辞去上海工作,在崇山峻岭中骑出一番天地,为乡村振兴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当“青年”遇上“乡村振兴”,可以绕道走,也可以迎难而上。后者的选择让理想有了钙,灵魂有了根,技能有了平台。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把理想种到土地上,是最正确的报效祖国的方式。青年强则国家强,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应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潮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我们应参与乡村建设,为祖国发展无私奉献。

农业乡村如今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2018年更有280万驻村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参与乡村建设是青年锤炼坚强意志的过程,是回报祖国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建功立业的最好舞台。我们应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放飞青春梦、实现中国梦。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鼓已经擂响,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绝不是一句空口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担当,切实为振兴乡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作文材料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这一中心,列举了五则材料,第①则材料强调了农业的基础性作用,也从侧面反映了乡村振兴的必要性;第②则材料强调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第③则材料是“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一古训的演化,强调发挥文化的作用,以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第④则材料强调乡村振兴要有锐意改革的精神,有忧患意识;第⑤则材料强调“三农”的发展需要坚持公益性,不能因为眼前利益而置人民利益于不顾。

任务驱动为写一篇在专题讨论会上的发言稿,要求考生结合其中一则或多则材料就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展开论述。需要注意的是,写作要符合发言稿的格式要求和专题讨论会的情境要求。

【参考立意】

(1)勿让利益竞逐,破坏发展之基;

(2)因时而变愈长久,固步自封无未来;

(3)行有耕读勿偏废,衣食礼义应并举;

(4)乡村振兴,文化先行;

(5)耕养结合,顺时而动;

(6)重农利民需变通;

(7)立足农本图振兴;

(8)兴农还须新耕读。

阅读全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乡村振兴-高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主题优秀范文分类汇编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