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门学习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素材的专题网站!

哲理思辨(六)-高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主题优秀范文分类汇编

杨老师 分享 时间: 下载word支付: 1.00元 点赞
阅读:
哲理思辨(六)-高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主题优秀范文分类汇编

微信扫码分享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老子《道德经》里提到,若要去除人生的是非烦恼,其根本就是要无身无我。无身无我,方可与万物为一,与天地共生。

曾国藩多次强调“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意思是面对世间一切事情,我必须投身其中,挺起胸膛担负起自己该担的责任。

胡适在《致毕业生》中说:“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无我”是古今始终推崇的理念,而“无我”的境界也离不开“有我”的实践。何时无我,何时有我,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世事无我,躬身有我

老子在《道德经》中和佛教《杂阿含经》中都提到“无我”的理念,诚然世事无常,追求“无我”确实为一种摆脱世间烦恼的方法,但与“无我”相对的——“有我”,又该如何处之?我认为,应该做到“世事无我,而躬身有我”。

何为“无我”?

老子《道德经》里提到,若要去除人生的是非烦恼,其根本就是要无身无我。无身无我,方可与万物为一,与天地共生。佛教《杂阿含经》中也讲到“诸行无常,诸法无无”,在佛法看来,世事是无常的,世间之物是没有一个我的存在的,而人们之所以迷茫,总是在执着有一个我。“无我”在我看来,便是要解放心灵,解开对心灵的桎梏,莫把思想总困在自己给自己设定的条条框框当中,超脱思想局限,怀抱包容的世界,接纳自然的观点,来轻松从容的看待事物,为人处事。

何为“有我”?

曾国藩多次强调“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意思是面对世间的一切事情,我必须投身其中,挺起胸膛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这给我们当代青年的启示便是:面对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当代青年必定要投身到国家的建设中去,必定要亲自参与这历史的进程,一起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社会各界各方面发挥个人的作用,贡献个人的力量。面对这一切发展着的事,当代青年投身其中,堂堂正正地挺起胸膛面对自己,面对世界。此谓之“有我”。

何时有我?何时无我?

“无我”的境界则是个人的修炼,我们必定要在个人的修炼、个人的行为举止、个人的世故却不世故中臻于至善至美的无我境界;无我的境界也离不开“有我”的实践,这不仅指对个人境界与思想的修炼,同时也包含着个人在社会中的贡献与实践。胡适先生在《致毕业生》中说:“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功不唐捐正所谓此,我们要怀着“功不唐捐”的热情投身到建设中去,努力不会白费,成功由大家一起见证。习主席曾说:“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这样的将“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相结合的,正是我们要敬仰与追求的。

面对世事变化,需修炼“无我”的境界;躬身实践,则要致力“有我”,在功成之后明白不必在我,却必定有我。故所谓“世事无我,躬身有我”,正是我对“何时无我,何时有我”这一问题的回答,也是青年一辈将用青春来诠释的答案。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愿以吾辈之青春,捍盛世之中华,愿世事无我、躬身有我,强国有我!

【审题】

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的角度是“无我”,关键词是“无身无我”,并指出不能过多注重自我,不要有“有我”的执念,从而不受到烦恼的影响,不会感到迷茫。材料二的角度是“有我”,关键词是“躬身入局,挺膺负责”等,也就是要积极入世,承担使命。材料三侧重指出要付出努力,相信功不唐捐(所有功德与努力,都是不会白白付出,而会有回报),兼有“无我”“有我”的角度,功绩不是哪一个人的,但却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付出,只有聚众、积久之“功力”,方有一事之“功成”。材料中,“无我”“有我”的内涵可以综合理解为:“无我”,无身无我,无私忘我,淡泊名利,淡化个人得失,超脱世俗追求,不居功自傲,不沽名钓誉,学会宠辱不惊,懂得功成隐退,达到豁达、高贵的人生境界。“无我”可以是在付出、拼搏、奋斗时,可以是面对利益、荣誉、功劳时,可以是被烦恼、欲望、执念困扰时。“无我”不是佛系遁世,不是消极低沉,不是直接躺平。“有我”有主体意识,有自我意识,有个体的参与意识,肯定自身的存在价值,有责任心,有使命感,有担当意识,有奋斗精神,积极入世,愿为敢为。还可以进一步阐释为:意识到自己是世界的“主人”,在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中,人应该居于主导和主动方面;意识到自己是个人命运的“主人”,应具有独立自主的人格。“有我”还可关联到独立意识、自觉意识、权利意识等等。但“有我”不是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是斤斤计较个人利益,不是一切行动为一己之私。

理清了“无我”“有我”的内涵之后,写作时可以针对“有我”和“无我”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展开论证:要做成一件事,先要“有我”,“有我”才能付诸行动,才能干事创业,才能有所成就,而切实行动起来,为社会多做贡献,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但在追求过程中,又要做到“无我”舍身,甘于奉献,而非处处想着自己的利益;功成之后也要“无我”,淡泊名利,淡看荣誉,失而不忧,得而不沾沾自喜,这样才能活得真实而坦荡。

【参考立意】

(1)“有我”的行动、实干,是通往“无我”的必经之路。

(2)“无我”的人生境界,需要“有我”的付诸行动。

(3)“有我”努力,成就“无我”境界;“无我”情怀,指引“有我”方向。

(4)“有我”强调行动,“无我”强调修心。

2.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语文课上,同学们正在展开激烈辩论。一方观点是“历尽千帆,归来不再少年”,另一方观点是“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请你任选一方观点,联系实际,或破或立,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语言顺畅。

【优秀范文】

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当生活的暴风雨无数次击打着内心的窗棂,当历尽千帆之后终于看清“活着就是与困境周旋”的生命真相后,我恍然明白罗曼·罗兰曾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当你看清生命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她。”

每个人年少时都曾奋力追逐过自己的伟大梦想,但生活的磨砺让我们渐渐失去了少年时的棱角,让我们变得世故圆滑的同时,也让我们放弃了曾经有过的一个个晶莹剔透的梦。但我想,既然来到了这个世上,不管生命的真相如何,即使历尽千帆,我们也应当用尽全力,微笑着去过好这一生,归来时仍是那个少年。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即使饱经世故,归来仍是微笑的少年。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轻快流畅时,笑颜常开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时仍能微笑的人,才是真正的乐观。宋哲宗元符二年,苏轼由惠州再贬海南,此时他已64岁,病魔缠身,在“食无肉,居无室,病无药,出无友”的困境中,他写下这样的诗:“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是的,一个人未经世故,容易在逆境中沉沦,也容易苛以待人,而饱经世故而不世故,见过生活凌厉,依然能够内心向暖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苏轼深谙“用舍由时,行藏在我”的道理,将人生中的不如意,付之一笑,更显得曲折幽凄,豁达风趣。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面对惊涛骇浪,归来仍是乐观的少年。当我们在看清了“活着就是与困境周旋”的生命真相后,更应该活在当下,热爱生命。任正非从创业一开始就开启了地狱模式,缺钱,缺产品,缺人才,三十年来他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等公司好不容易步入正轨,好不容易到了可以退休的老年,却不料遭遇到世界第一国的敌意和重压。可是,即使自己的女儿和企业深陷惊涛骇浪当中,任正非仍然面带微笑,从容面对。任正非说自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他就像是一个见过风浪的船长,永远乐观,永远热泪盈眶,永远肩负责任而怀揣梦想。

“不要害怕你的生命会结束,而要害怕它从未开始。”格雷斯汉森如是说。既然生而为人,就要学会承担,安然接受人生可能发生的一切。所以,在这个长和宽都望不到边的世界上,在这条前和后都找不到头的时间河流里,从现在开始,相信未来,即使历经千难万险,也请热爱生命吧!

须知,困苦,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愿你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仍能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愿你看透生命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命;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审题】

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指出了语文课上同学们辩论的两种观点,这两种观点在字面上意思相左,但又各有道理。

“历尽千帆”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意思是在人生之海的航行中经历了很多人、很多事。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的意思是:历经千难万险后,再回来还是当初那个热血善良、不忘初心的少年。是形容一个人在面对社会各种诱惑、险阻或经历社会的磨砺后不忘初心的一种拼搏精神,不失本我,依然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和期盼。历尽千帆,归来不再少年的意思是:经历了人生的坎坷和磨难,战胜了社会的诱惑和险阻,再回来不再是那个懵懂无知、青涩幼稚、胆小怯懦的少年。是形容一个人历经各种坎坷和磨难,经历生活的摔打之后,变得成熟、睿智、稳重、勇敢。

文体是议论文。题目要求考生“任选一方观点,联系实际,或破或立,写一篇议论文”,这就意味着考生只可选取其中一个观点来论证或反驳,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来谈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不再少年)的表现、原因以及具体做法,当然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针对其中一个方面来谈。无论选择哪一个角度写,都要注意观点明确,脉络清晰。

【参考立意】

(1)愿你历尽千帆,不染岁月风尘。

(2)初心如锦时,归来仍少年。

(3)走过风,沐过雨,不再青涩。

(4)历尽千帆,通透睿智。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杨振宁先生曾对弟子翟荟说,做科研要“宁拙勿巧”。翟荟教授也说,“宁拙勿巧”是一种科研态度,一方面是说做科研不要投机取巧,必须诚实;另一方面是说做学问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材料二:俄罗斯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要讲究方法,巧干胜于蛮干。

材料三:在篆刻艺术的评论中,常有人提到“古拙”“厚拙”“苍拙”以及“笨拙”;也有人提到某人的作品“奇巧”、有“巧思”,或是“过巧”“纤巧”等,评述不一,各说纷纭。好的篆刻作品往往追求形拙而意巧,大巧若拙;勿为弱而巧,拙而笨、形巧而意拙。

材料四: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选自《庄子·养生主》)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拙中得巧,清光自来

古语曰:“宁拙勿巧。”有人又云“巧干胜于蛮干”。巧意味着机数,拙则意味着踏实稳干。二者看似相悖,但巧有巧的简便,拙有拙的稳妥,二者结合,先是有“词劣而后工”般拙的积淀,再随着它“新去月婆安”,巧妙应变,也会悟得那条“人道是,清光更多”。是故在拙中觅巧,清光自然来。

老歌《笨小孩》曾刷屏网络,便是大众对拙这样持续努力的态度认可。无论是《阿甘正传》里的励志阿甘,还是《垫底辣妹》里逆风翻盘的女孩,全社会都在肯定这不怕重头再来的勇气,这沉心静气的心境。但他们,是有智慧地”拙”,是头脑清醒地拙。而反思当今,为何那么多人,在高中,是小镇做题家,不注意方法,肝脑涂地也换不来理想大学通知书;在工作里,被迫“乙里乙气”,带着乙方的“奴”姿态,仅被指挥付出全力,而不去主导局面,终究成了心底抑郁的、沉默的大多数。如阿麦克韦斯的“后视镜”理论,只顾着当前之路,而忘记来因与去路。

这是“拙”的悲哀,而反之,“巧”又如何不是一样?

的确有人取巧夺胜:在改革开放初期,随意游深圳,获一身黄金,在文物并购低谷时二两拨千金,成顶级收藏家。但这样没有积淀的巧,不死守,很难出位。所以有明星乘直播快车敛财,终获诈骗丢脸一条龙服务进监狱,所以有《看不见的城市》云:所谓得巧而沉醉在城市者,终成欲望之奴。”

“拙”与“巧”孤立则均有风险,然合则有无穷的制胜潜力。

就文学领域而言,我们深知杜甫苦心孤诣,不成好文不罢休。“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来的是多么自然与灵巧,可反观时人授机取巧“萧萧搏黍声中日,漠漠春锄影外天”,博黍与春锄就是黄鹏与白鹭,“萧萧”与“漠漠”也来自名篇的寻章摘句。怎的,就让该诗默默无闻?这倒反衬出了杜甫深厚的文学功底与深谙平易近人的传唱之学。

而生活中亦存拙巧皆用的现象。近日,世界技工大赛中,中国农民工如盘古开天辟地般首次为中国夺得金奖。他顺利创新了新式砖以补建筑之弊,我们却不能不去看他走出巧思之路后三十年如一日的精心研究。靠搬砖以数量结算工钱,可他则是细细观察,暗悟“砖之道”。还有三个月在全网创造1200万粉丝的“张同学”,他巧妙地走着农村质朴生活的视频拍摄之路,而一个视频达200多个分镜头却让人不得不感叹他的努力与积淀。

拙中得巧,是一个人毫不放弃的咬牙坚持,还有从不麻木的敏捷。正如那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样,当你有了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努力,才有机会去选择哪一片海域,创造哪一方润土。

且就坚持安而后工吧,待到新春能有丰富的枝条荡漾,再斫去月婆娑,得那清光更多。“拙”中得“巧”,清光不误。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多材料作文题。

材料的关键词是“拙”与“巧”“巧干”和“蛮干”等。

材料一从“科研态度”的角度,提出“宁拙勿巧”的观点:诚实、不投机取巧、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肯干。需注意的是,此处的“拙”做褒义解,相关的词条有:拙朴、拙诚、守拙、古拙、大巧若拙。“巧”偏向于贬义的“取巧”:用巧妙的手段谋取利益(多指不正当的)或躲避困难,类似的词语还有:投机取巧,奇技淫巧,巧言令色,巧舌如簧,巧立名目,巧伪夸饰等。

材料二从“讲究方法”的角度,认为“巧干胜于蛮干”,即要学会使巧劲,用巧力,巧妙行事,灵巧变通。注意的是,此处的“蛮干”(不顾客观规律或实际情况去硬干)是贬义词,和前面的“拙”有所不同。

材料三从“篆刻艺术”的角度,指出好的篆刻作品往往追求形拙意巧,反之则不提倡。此处的“拙”指的是拙朴、古拙,“巧”指的是巧思、奇巧。也就是说在篆刻艺术中追求的是巧用心思,造型古朴意境奇巧,将巧于拙很好地糅合在一起。

材料四从“练就技艺”的角度,指出练就一项技艺需要掌握规律,按照规律行事,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可见巧干胜过蛮干。

可见材料要谈的话题是巧与拙。“巧”与“拙”既有贬义也有褒义,“巧”褒义指奇巧、巧思、巧妙行事等;贬义指投机取巧。“拙”褒义指古朴、大巧若拙等;贬义指笨拙。考生在立意的时候要注意,所认可的巧于拙应该倾向于褒义,所否定的巧与拙应该倾向于贬义。

从“有何看法”“感悟与思考”可知,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可以从某一则材料入手,也可结合两则材料来谈,最佳角度应该是结合两则材料,辩证地思考“拙”与“巧”的关系,巧与拙是矛盾的,又是辩证统一的,有时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过分追求巧,反而弄巧成拙;而外在拙朴,内在奇巧,则可以达到炉火纯青、“大巧若拙”的高境界。考生可以结合现实,使文章更有针对性,内容更充实。

【参考立意】

(1)要脚踏实地,又要讲究方法。

(2)踏实做人,灵活处事。

(3)诚实为人,不投机取巧。

(4)脚踏实地,宁拙勿巧。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一般情况下,人们只看到鸭子在水面上悠闲安逸地游动,但潜入水下后我们才会发现,原来它的鸭蹼一直都在拼命地划动着,没有一刻停歇。

——鸭子定律

材料二:刺破水面的锐利冰锋,它可能只露出一角。

——作家林达

材料三:在这些无数的疤痕中/见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的细节/在这些星辰般的碎片里/看到了人类/在苦难中前行的脚步……

——《假如国宝会说话》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拨表象之迷雾,探本质之深沉

海明威有言:“壮观的冰山,人们只看到它的八分之一,而它的八分之七隐藏在水下。”这便是著名的冰山理论。枝繁叶茂,看不见的是深扎于地下的苦楚;花开明艳,看不见的是吸取养分的艰辛;松柏挺拔,看不见的是风吹雨打的坚守……自然如此,人类尤甚。而我们要做的是拨开表面的种种迷雾,探究其内在的厚重与深沉,拨开云雾见月明。

君子如玉,淡定从容的姿态之下,是持续的奋斗与积淀。

慧禅大师曾说:“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指的是不要去谈大而空的问题,坚持那一朝风月,就最终能达到万古长空。周总理,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官,堪称中国外交官之父,在那个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年代,他作为中国的代表,积极从事于国际活动。面对他的是嘲讽讥笑,但他总是笑眼盈盈,淡定从容地反击,让对手无地自容。在日内瓦会议前,他差点被帝国主义暗杀,却毫无惊惧之色;在万隆会议上,面对会议一片混乱之时,他提出“求同存异”,积极推动会议有序进行……所有种种,智慧,从容,淡定,自信,都源于多年持续不懈的汲取与积淀。表面的从容淡定与担当智慧,都是内心强大、知识深厚、信仰坚定的体现。

江山胜迹,纷乱尘土下的吉光片羽,是几千年历史的厚重。

今日的中国,既年轻,又古老。新中国年轻又传统的文明背后,是五千年的岁月沧桑源远流长。据坤灵之正位,仿泰紫之圆方,六百年紫禁城。中轴线随着历史不断向前延伸,也代表着中华民族持续向前发展。当人们推开故宫沉重的朱门,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楼台勾角,体现着明廷的大气磅礴;那高殿名堂,体现着民族的铮铮风骨。故宫内不仅是尘封的古老,更体现着一个国家王朝的精神与气概。他们是文物,以山河为名,与日月同辉。在历史的余晖之下,从那些尘封的记忆里,隐隐可以看到当时那些帝国的华丽身影。他们化为泥土,封于地下,但他们所开创的文明、制度……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挺立向前。他们从未曾消散,始终守护着、支撑着后世之人,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的,是民族传承的记忆,是历史光辉的余温,是今日文明的底色。

立足当下,对于文明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更要静下心来,沉淀自我,脚踏实地,向下扎根,向上发芽,去做三四月的事,到七八月自会有答案。这个答案足以让我们探清浮世迷雾,看到婆娑世界里的月明风清。

莫被表象迷惑双眼,我们应去溯源本质,于淡定从容中窥见君子底蕴,于吉光片羽中探求文明的底色,方知成功的不易,文明背后的艰辛。

【审题】

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讲的是“鸭子定律”——安逸需要底气,悠闲需要实力。那些表面上漫不经心的轻松与自在,都是“假象”,真相是水下一刻不曾停歇的努力;没有一种光鲜亮丽是理所当然的。材料二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比如厚积薄发;一个有深度有厚度的人,往往是低调的等等。材料三的句子,有诗意,有哲理,让人看到了器物中蕴藏的历史,看到了疤痕、碎片中人类的前进脚步,令人想到表面背后的真相,细节背后的浩瀚文明。

写作时,可以综合三则材料来确定立意:看问题不能只看表象,表面上风轻云淡,从容淡定,其实已经历过世间繁华;经历了无数伤痛和苦难、奋斗和拼搏,才能换来表面的从容月在,甚至是美丽的伤疤。亦可互相参照,分别提炼。但不论哪种思路,关键都在于讲清“表面现象(轻松、安逸、成功、幸福、文明……)”与“内里本质(奋斗、坚韧、苦难、拼搏、积淀、岁月……)”的关系——“发现荣耀表层背后的艰辛、深蕴、苦难”,且要注意立意的最佳论述顺序:“由表及里”。

【参考立意】

(1)透过表象发现本质。

(2)美丽背后是汗水,疤痕背后是人生;伤疤亦美丽,碎片也温柔。

(3)厚积薄发,绽放精彩。

(4)唯有奋斗不息,方能从容自在。

(5)磨难中成长,汗水中奋起。

(6)做厚重之人,行低调之风。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抖音泛滥的当下,有些年轻人似乎发现了实现梦想的捷径,于是在抖音中推介自己,整天侃天说地,侃理想。如果这些年轻人知道一些古人名句,或许会有所醒悟,例如,《礼记》中说“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元朝苏天爵说“不患出言之难,而患践言之难”,明朝周立说“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等。

作为复兴中国梦的中国青年,你对此有何感想?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要理想不要空想,要实干不要虚声

李大钊曾经有这样的语言,凡事要脚踏实地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在生活中,无论部署工作还是落实工作,只有踏实事干,才可有所成就。实干让生命之树绽放无限春意,实干让生命之树开出绚丽之花。

年轻的我们,首先需要分清理想与空想的区别。

“百折不挠,百炼成钢。能上九天,能下五洋,百战百胜兵中之王。”这是对感动中国人物何祥美最好的写照。

当他入伍时,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的农村青年。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他做不了将军,他想做兵中的精英!经过不懈的努力,他被挑入了由一批训练尖子组成的狙击手集训班。他不仅想当兵中的精英,还想当神枪手,做伞兵,潜水员……就这样一个个的想,一步步地做,最终他成为了三栖精兵,多次受到表彰,并成为感动中国人物新青年的励志榜样。做不了将军就老老实实当一个好兵,这,也叫理想。

理想能够成就你,空想却能毁灭你。正如那只忘了自己是谁的乌鸦,一心想要做鹰,学鹰飞翔,学鹰觅食。无奈乌鸦就是乌鸦,于是这只可怜的鸟儿在一次觅食中被农夫抓到,吃掉了。正如那只学兔子跑步,学麻雀飞翔的小鸭子,最终落得了一个极其悲惨的下场,这,就叫做空想。

有鸿鹄之志固然是件好事,可我们也应该清楚,唯有实干才能圆梦。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所理想的大学,但是我们为自己的理想付出了行动吗?应当知道,只有实干才能圆梦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就是广大干部群众干出来的。大庆油田的建设,经济开发区的设立,“塞罕坝”林场的成林秀木,新疆农场的开发,我国高铁的名冠世界,我国军事技术的世界领先,中国扶贫模式的典范,中国小康社会的建成……哪一项成就不是一代又一代的干部群众辛勤劳作的结果?新时代的领路人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也想借用新时代的领路人的话告诉大家,好成绩都是干出来的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看看班里的月考成绩册,我们便知金榜题名、独占鳌头的只会是那些每天惜时如金的同学,是那些课堂上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同学。

如今,我们的国家正处于接续交替的时代,“两个一百年”计划,前一个接近收官,而后一个即将开启,未来需要的是胸怀天下、踏实肯干的人,而我们适逢其时,何不“撸起袖子加油干”呢?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作文题由材料、提示语、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有两部分内容:一是当下一些年轻人忙于借“空谈”实现梦想的现象,二是三则古人关于“空言”的观点。材料寓意比较明朗,考生稍加分析就能概括出其旨意,关键是如何辩证把握“空谈”“实干(实践)”与梦想(中国梦)之间的关系。提示语也有两部分内容:一是考生的特定身份——“复兴中国梦的中国青年”,二是写作要求“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第一点就要求考生把握写作者特定的写作身份,也就是说考生的“感悟与思考”理当是“复兴中国梦的中国青年”的“感悟与思考”。

写作时,应当针对空谈、实干展开辩证,指出空谈误人误己,只能带给人虚假的片刻心理满足,并不能带来实际改变,唯有实干才能带来实际的改变与收益。在此基础上,将实干的前提(实践)与梦想(中国梦)的结果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也就是将个人小我与国家大义结合起来,思考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实干,应该怎么实干。

【参考立意】

(1)梦想是干出来的。

(2)空谈误己,实干兴国。

(3)复兴中国梦,唯有脚踏实地。

(4)以实干之我助力复兴中国梦。

(5)青年当脚踏实地。

(6)“说”得好,不如“做”得实。

阅读全文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