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6高三上·湖南·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罗曼·罗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轼
他们朝我扔白菜,我拿白菜炒盘菜;他们朝我扔鸡蛋,我拿鸡蛋做蛋炒饭;他们朝我扔泥巴,我拿泥巴种荷花;他们朝我扔石头,我拿石头砌小楼。
——2025年网络流行梗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为罗曼·罗兰的名言,深刻揭示了英雄主义的本质:并非回避生活的残酷,而是在洞悉其真相(包括苦难、荒诞与不公)之后,依然选择热爱生活。这种热爱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历经清醒认知后的主动坚守,是从废墟中捡拾星光的勇气。
材料二出自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展现的是对外界纷扰的过滤能力,“何妨吟啸且徐行”则体现了在困境中保持从容气度与精神自由的智慧。这里的“雨”可喻指人生中的挫折、非议或无常,而苏轼的选择不是对抗或逃避,而是以通透的心态将困境转化为精神修行的契机。
材料三是网络流行梗,以生活化的意象构建了巧妙的转化逻辑:将外界的攻击与负面遭遇转化为自我成长的资源。这组意象层层递进,从物质层面的应对升华为精神层面的创造,展现了化被动为主动的生存哲学。
三则材料的内在逻辑并非简单递进,而是相互补充:材料一强调“认知后的热爱”,是精神内核;材料二侧重“困境中的从容”,是实践姿态;材料三突出“转化中的创造”,是行动方法。三者共同指向“如何在不完美的世界中活出生命的力量”这一核心命题。
具体写作时,可以简单引用材料句子,提出观点,面对困境,需以热爱为基、从容为径、转化为法,让困境生花。接着,用史铁生瘫痪后写文传递温暖的例子,论证“认清苦难后仍热爱,是对抗困境的起点”;然后以苏轼被贬黄州仍创作出《赤壁赋》为例,说明“不被困境打乱节奏,从容行动才能稳住方向”;最后举“大衣哥”将网络争议转化为公益行动的事例,体现“把负面转化为价值,是困境突围的关键”。结尾联系当下年轻人“内卷”“焦虑”现状,呼吁以材料中的积极姿态面对压力,强调这种“不逃避、不慌乱、会转化”的态度,就是当代最珍贵的英雄主义。
立意:
1.看清生活真相,依然奔赴热爱。
2.以从容为盾,护精神自由。
3.把“攻击”当素材,让困境成阶梯。
4.做生活的“转化者”,而非“受害者”。
例文:
于荆棘处开花,在风雨中放歌
罗曼·罗兰曾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当生活以苦难为笔、以困境为纸,真正的勇者总能以热爱为墨,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生命华章。
看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是穿透苦难的精神微光。这种热爱不是对现实的盲目粉饰,而是在洞悉人生缺憾后仍选择拥抱生活的勇气。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初到戈壁时面对的是黄沙漫天、物资匮乏的艰苦环境,更要承受与家人分离的孤独。她深知文物保护工作的漫长与艰辛,但还是在大漠中坚守五十余载,用数字化技术让千年壁画“活”起来。这份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执着的热爱,正是英雄主义最动人的注脚。
面对困境从容前行,是笑对风雨的生命姿态。生活中的“穿林打叶声”从未停歇,有人选择仓皇躲避,有人却能以“吟啸且徐行”的从容化解危机。面对我国核潜艇研制零基础、无经验,国外技术封锁严密,甚至连一张完整的核潜艇图纸都没有的困境,黄旭华没有被吓倒,而是带领团队用算盘计算数据,在小岛上日夜钻研,最终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在核潜艇深潜试验时,他不顾个人安危,亲自随艇下潜,用行动诠释了“从容”的真谛。这份从容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在风雨中砥砺前行的智慧与勇气。
将困境转化为财富,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人生智慧。“他们朝我扔白菜,我拿白菜炒盘菜”,这句网络流行梗看似幽默,实则蕴含着将挫折转化为机遇的人生哲学。“脑瘫诗人”余秀华,自幼因脑瘫导致行动不便、说话不清,生活的苦难如“泥巴”“石头”般向她砸来。但她没有沉溺于痛苦,而是拿起笔,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命运的思考融入诗歌。她的诗句质朴而真挚,充满了生命的力量,不仅治愈了自己,也打动了无数读者。余秀华用“炒盘菜”“种荷花”“砌小楼”的智慧,将身体的缺陷与生活的磨难,转化为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从樊锦诗到黄旭华再到余秀华,他们用不同的人生经历诠释着同一种生命态度:在看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在面对困境时从容前行,在遭遇挫折时善于转化。生活从不是一帆风顺的旅程,它既有晴空万里,也有狂风暴雨;既有鲜花掌声,也有荆棘泥泞。但只要我们心怀热爱、从容前行、善用智慧,就能于荆棘处开出最美的花,在风雨中唱响最动人的歌。
上一篇:引语类材料作文题:“致敬英雄,超越梦想”写作指导及范文欣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