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门学习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素材的专题网站!

材料作文:“知其不可而为之”审题立意及范文欣赏

杨老师 分享 时间: 下载word支付: 1元 点赞
阅读: 问答
材料作文:“知其不可而为之”审题立意及范文欣赏

微信扫码分享

2025届高三青桐鸣9月大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孔子周游列国,以宣扬其仁政主张,历经多年未能成功。他说:“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尽管如此,他却并不放弃,被人称为“知其不可而为之”。身处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面对所有问题,都需要知其不可而为之吗?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立意:

①只要所做正确,即使明知不可,也当努力为之;

②既然不能实现,就不必浪费时间,而要及时止损;

③现在“知其不可而为之”,将来其却未必不可;

④有些事应“知其不可而为之”,有些事则应“知其不可而不为”。

【精彩标题】

以量力而行辨别为与不为

知其不可,另寻他路

遇不可,成其可

知难而上,奋发有为

知其不可而为之,勇做时代弄潮儿

知其不可,迎难而上

在不为中蓄力,在为之中发力

知其不可而为之,方能纠错而进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发现错误要改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勇做时代弄潮儿

知其不可,理性为之

虽知其不可,也踊跃尝试

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不为

知其不可为,应量力而行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坚持到底才成之

【优秀范文】

01以量力而行辨别为与不为

吾辈有志,应当付诸行动,但面对明知其不可的志向该如何呢?“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由此可见坚持之重要,而有时做到合理放弃也不失为一种智方。面对这样众说纷云的论题,我认为应该以量力缓达目标,坚持必达目标。

以量力缓达目标,坚持不懈,才能历尽芳华成此景。

“阳看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我们这一代青年人身逢盛世,生其逢时,何不为实现自身志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新中国成立前,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旧中国,早已在清政府的腐败中,在列强的侵略中,在一条条不平等条约中被下达死亡病危痛知书。但有识之士仍不畏艰险,披荆斩棘,在荆刺中开辟出一条花路,用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挽救中国。革命先烈面对旧中国,虽不知未来如何仍为之。

以量力缓达目标,大胆自信,才能放长空得大观。

成功离不开创新,自新又包含着大胆与自信。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通过自己的头脑与能力,多次完成在外人看来不可能的事。新能源汽车特斯拉,火星秘民计划(现已成功发射火箭)、现如今正在研究的人脑对接技术……在外人看来都是疯狂的,可马斯克一步步打破了别人对他的嘲讽与不解。或许马斯克开始也知其不可,但他还是大胆为之,创造奇迹。

以量力缓达目标,合理放弃,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有时,面对超出自身能力几十几百倍的目标,学会放弃,懂得“退缩”又何尝不是-种智慧呢?老子曰”知人者胜,自知者强。”可见,了解自己能力所能企及的高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在这类问题上坚持不懈,钻牛角尖,最后可能落个人财两空,得不偿失的下场。奥本海默得知自己在实验研究方面不擅长后,便转而攻起物理理论,物理理论让奥本海默重新找到自信,最终成为大名鼎鼎的原子弹之父。由此可见,有时放弃会为自己提供一条更宽阔平坦的路,通往更明媚的未来。

吾辈少年郎,晔晔如扶桑。面对知其不可的问题,吾辈应做到以量力之行缓达目标,合理放弃,这样做才能鱼和熊掌兼得。大风泱泱,大潮滂滂,吾辈有志青年以量力辨别为与不为,定能以今日之我,赢得明日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让我辈接过如椽的时代巨笔,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华章。

02知其不可,理性为之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面对楚国的衰败,屈原选择用生命祭奠。古往今来,诸多人杰皆为人生理想奋不顾身,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要不顾自身力量去做认定的事情呢?

不可否认的是,“知不可为而为之”能拓宽个体的界限,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动力。马斯克以把人类送上火星为梦,看似遥不可及,但在经历数十次爆炸,研究成果灰飞烟灭后,终是极大地推动了航天事业的发展。而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勇气与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了个体强大的内驱力。前有鲁迅、陈独秀等文人为解放国民思想呕心沥血,后有戍边战士张开双臂以渺小身躯抵御千百外军。他们或胸怀济世之志,或坚守个体高尚的精神价值。即使黑暗的时代环境压迫,即使个体力量渺小如蚍蜉撼树,就算结局依然明了,他们仍坚持为理想挥洒血泪,这种精神感召让人敬仰赞颂。

然而,有些认定的事是肤浅的。或是浮于物质的丰富或短暂的快感,或是只为个体私欲而无视他人利益。这些认定之事是不值得去做的,往往会让人陷入偏执的境地,不择手段。守财奴葛朗台一生认定了金钱,一毛不拔,全然不顾女儿与妻子的生活,抛弃了亲情友谊等所有人生美好的内涵,至死仍攥着黄金,讽刺至极。这种不顾个体力量的追寻,只能体现精神的贫瘠,视野的狭隘。惟有精神的丰盈才值得以毕生精力追求,这是人生持久满足感的源泉,更深刻厚重的意义。

但就算是崇高的理想,往往在实现过程中也是充满坎坷,不顾自身局限的追逐只会陷入盲目的境地。失去现实基础的理想如水中浮萍、空中楼阁,虚无飘渺,无所依托。尼采有言:“人的情况和树一样,越想升向高处、明亮处,根就愈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处。”我们向往光明,便须向下扎实根基,强化个人的能力、阅历和思想深度,不能让理想变成一时之任性意气,否则理想变空想,便没有任何实现的途径。罔顾时代大背景的追寻也往往会让个体走向幻灭,令人悲哀。

不过对自我有清醒认识,扎根现实并不代表失去硬气,面对人生中微小的阻力便止步不前甚至顺势退缩,因为反抗本身正是一种意义。即使注定无望也坚持反抗的人,他们的命运是属于自己的,正如加缪《西西弗神话》中所阐述的那样。相比于对命运逆来顺受的人来说,

每个为了梦想奋不顾身的人都是幸福的,因为他的人生是自由而充盈的。

因此,“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是对物欲私利的偏执追求,不是不切实际的飞蛾扑火,而是告诉我们在必要的时候,需要一种敢于抗争,为高尚理想孤注一掷的勇气。而在这之前,首先要明晰自我,找到适合自己毕生追寻的对象,选对内修,再为认定之事脚踏实地地前行,忠贞不渝。不要畏惧跌倒,不要害怕失败,因为意义就寓于寻觅的过程中,或许这比最终是否抵达更加重要。


阅读全文

作文大家评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