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门学习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素材的专题网站!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看法与事实”审题指导及范文

杨老师 分享 时间: 下载word支付: 1.00元 点赞
阅读: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看法与事实”审题指导及范文

微信扫码分享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看法总是要陈旧过时的,而事实永远不会陈旧过时。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少袭;不得湘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一、材料解读

这是一道言论类材料作文题。“看法总是要陈旧过时的,而事实永远不会陈旧过时。”这句话来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艾萨克·辛格的哥哥。这位很早就开始写作、后来又被人们遗忘的作家曾在教导他的弟弟艾萨克·辛格时说:“看法总是要陈旧过时的,而事实永远不会陈旧过时。”这句话内涵深刻,颇富思辨色彩,极耐人寻味。

此处的“事实”若从哲学层面上界定,它是指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看法”则是一个人对“事实”的价值姿态或评判尺度。由于人的处境变异,时运起伏,其心理需求、思想认识、价值立场等也往往大相径庭,这都会影响到他对某一事实的评判,于是“看法总是要陈旧过时”了。“事实”的重要在于事实才能真实体现“看法”,“看法”自身不会证明自己。但如果从终极意义上说,没有“看法”的“事实”,也可能是一堆垃圾。

这道作文题文字简洁,意蕴丰富,给考生写作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它不同于以前限制了写作指向的命题作文,不同于给定情境任务的写作,也不同于带有指向性导引文字的材料作文。它着眼于对考生联想与归纳、分析与综合、实证与推理、批判与发现等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

写作此题,可从理解、挖掘这句话的思想内涵以及展开联想、想象,质疑、探究,思辨、讨论等角度来生发立意。可采用追问法对材料中这句话进行“定点爆破”,诸如:为什么“看法”总是要陈旧过时的,为什么“事实”永远不会陈旧过时?真的就没有不会陈旧过时的“看法”吗?难道“事实”都不会陈旧过时吗?“看法”与“事实”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辩证看待“看法”与“事实”?“看法”与“事实”各自具有怎样的价值或影响,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

二、参考立意

(1)尊重事实,追求真理;              

(2)与时俱进,不墨守成规;

(3)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推陈出新;

(4)学会以“不变”应“变”;

(5)用事实说话,让谬论无处遁形等等。

【优秀范文】

看法与事实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塞纳河,它把我们的一颗心分作两边,左岸柔软,右岸冷硬,左岸感性,右岸理性,左岸是看法,右岸是事实,左岸住着我们的欲望,期盼和挣扎,右岸住着这个世界的规则在我们心里打下的烙印。

事实之于真理更加严峻而难以抗拒,因为大多的事实都不依靠我们的意愿和存在。人们从理想和幻想中得到安慰也蒙受羞辱,好在事实更为长久。尽管它有时让人难堪,但直面事实的民族是成熟的民族,直面真实的人群是坚强的人群。我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将事实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是我们所知世界最直接的反映。

哈珀-李曾说:“去掉那些形容词,剩下的就是事实了。”如果说看法就是事实的修饰,那么我们对此,需要保持冷静甚至警惕,君子慎独,偏信则暗,切勿让看法凌驾于事实之上。1994年南非记者凯文以一张《饥饿的苏丹》获得当年的普利策奖,在那照片上,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死在地上,而秃鹫在不远处虎视眈眈。荣誉过后,对他的斥责谩骂汹涌而来,谴责他是踏在女孩尸体上的卑鄙小人。但事实上女孩的手上带着象征人道主义保护的手环,而凯文也对她伸出援手。可是口水的狂欢下,没有人愿意回归理性的看法,几个月后这位记者痛苦地离开人世。事实的分量比整个世界还重,我们需要明白不是所有的事实离开了看法都是空洞的,因为我们的看法也从来不是事实本身。

但这并不代表看法是可以完全摈弃的。世界不只有复杂的事实,同样包含了人内心真实与直接的体验。不论看法是积极还是消沉,总会与旁人的意见有所不同。若所有人闷声不响,或是人云亦云,这样无非就是将最真实的苦痛以及最炽烈的情感用最庸俗的套语来表达。如果没有看法,我们将处在一个停滞的时空。而一旦看法基于事实,晦暗不明的时刻也有了坚持的信念。此次疫情中,我们接受痛苦和希望并存的事实,也在荒原中举起一把火,善意会拥抱哭泣的灵魂,而罔顾事实的看法则令我们在气愤之后更加珍惜而坚定。

还有一种看法更令我们震撼。15世纪,布鲁诺为日心说毅然赴死,他对科学的坚持让欧洲教廷都为之惶恐。1912年民国初立,孙中山先生在地图上画下心中的建国蓝图,他的梦想或者说是中国人的梦想,得需百年的时间才能初见成效。新冠疫情刚出现时,李文亮等14位吹哨人就已向外界发出预警,提醒身边之人做好防护措施……他们的看法比事实先行一步,逆着众人一致的步伐勇敢地发出不和谐的声音。基于现有情况而对将来的合理看法,分明是黑夜破碎即将倾泻出的红日,是风暴侵袭前的一声雷响,又有谁能说这些看法是无力的?

谎言之中,有勇士挺身而出,无畏的直言与血的印痕中,事实和看法依存而生,相辅相成,空洞被充实,无力变成坚实的力量。

为此,且以深深的谦虚与忍耐去期待一个崭新的豁然贯通的时刻。且用真实架一座桥,让言说者不空谈,让主事者不麻木,让刚烈者不偏激,让脆弱者不沉沦,让书斋知晓江湖事,也求民间参知庙堂言!

我们站在事实与看法的岸上,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事实与看法的对立与统一

《荀子•君道》中曾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自古以来我们对于事实和观念的区分便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处世态度中形成。事实具有客观性的特点,对事实的陈述是可以被验证的;看法与事实不同,是具有主观性的,常用来表达个人的观点、情感体验和主观判断。但是事实与看法并不如油水分离,是断裂分割的。只有以事实作信息的输入,以看法作信息的加工,将二者如水乳交融般有机结合,才不至落入极端理性与极端感性的牢笼中。

通常情况下,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在信息与网络极度发达的时代,很多媒体在利益的唆使下,摒弃客观事实,利用社会事件的热度与人们的同情心,枉下结论、杜撰不实新闻,致使社会事件的恶意发酵。这样的看法空有表面情绪的宣泄,以搏得众人眼球,却毫无指引他人的正确价值,是不切实际的产物。

而没有看法的事实常常也是无力的。从最简单的行文而言,文章注重形神兼备。若一味地追求辞藻的獭祭(堆砌),会造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结果。而在此次抗疫新闻报道中,事实经由记者的阐述使读者在阅读中,既训练了自身的明辨是非的逻辑思考能力,又从共情中产生了共鸣。那一串串从发现病历到病例骤增再到无新增病历的数据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它们不再是冰冷的数字,其意义也不再局限于一堆信息,更拓展到事件背后的情感与价值。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说:“凡事都得需要研究。”与此同时,社会的进步发展也需要我们借古讽今的思考,懂得思考的我们才不至茫然无措,陷入重蹈覆辙的困境。

但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事实与看法也可以独立存在。事实往往是现在的指标,而看法往往是未来的领航。

“事实胜于雄辩”,对于隐含常识与真理的事件,我们无需辩驳,他自屹然伫立在那,无法撼动。恰如最近奔赴一线的抗疫人员,他们不需要外界的议论纷纷,或质疑或赞赏。救死扶伤的高尚精神震撼人心,是正能量的自然体现。

同样,有一些看法或许在当时没有事实的支撑,但时间这块试金石,将会或终会体现它的价值。譬如霍金的理论性物理学、伽利略的摆的等时性......这些近似疯狂的思想家的预言与科学家的发现,可能与当时的事实相悖。我们可以存疑但绝不应全盘否定,应该以宽容与等待的态度对待当前或许空洞的看法,才能给未来一个探寻与验证的机会。

因此,对于鉴别事实的真假需要多角度验证,对于观点则需要批判性地看待。而我们应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立足于理性反思某个看法及相关证据得出判断,对外来的信息不盲从,判断看法的合理性。批判性思维者更需要具有开明和公正的心智,搜寻证据从而掌握全面的信息,愿意考虑不同的思路并思考校正看法。

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曾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之所以为人,乃在于人有理智的判断。让我们把“看法”立基于“事实”,用“看法”赋予“事实”以价值,用“看法”指导“行动”,用“行动”创造新的“事实”。

阅读全文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