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门学习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素材的专题网站!

家国同心-高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主题优秀范文分类汇编

杨老师 分享 时间: 下载word支付: 1.00元 点赞
阅读: 问答
家国同心-高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主题优秀范文分类汇编

微信扫码分享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21年3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建议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后面增添一个“更团结”,四个词在一起的呈现形式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发表演讲,指出面对各种逆流险滩,各国必须握稳舵盘、把准航向,同乘一条船,共同驶向更加美好的彼岸。

回望历史,从个人、家庭,到民族、家国,都难免遭遇“逆流险滩”,但是人们对“美好彼岸”的期盼从未磨灭。展望未来,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和行动创造美好的明天?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身边的事例,以“一起向未来”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主题鲜明,⑧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你我共携手,同心向未来

“一起向未来!”说出了人类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说出了人类对于美好明天的憧憬,说出了中国愿与世界携手同心,奔赴未来的坚定信念。

一起来,前路伊阻,坎坷荆棘,携手才能共进。

“一起”不应只局限在奥运会。中国有句俗话,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这正是“一起”的意义所在。2020年的抗疫胜利,2021年的抗洪胜利,都是我们携手同心的结果。纵观当下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全球性问题:温室效应、洪灾频发、地震连连等。自然灾害,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让我们意识到,人类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面对灾难坎坷,我们必须携手,因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一起”所表达的恰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间接指明了我们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唯有我们一起携手才能共向未来。

向未来,有所希冀,向阳生长,才能迎接明天。

“向未来”是什么?一个简单动作吗?我觉得不止于此,它所体现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不论未来美好与否,我们都要坚定地向着未来而去。同时,它也传递了执着的信心和希望。历数往届残奥会的运动员们身上所闪耀的,也正是向阳生长、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龙猫》里有句台词,“我们大笑着,可怕的东西它就自己跑掉了”。面对未知的未来,世界会并肩同行,心向未来。遇见困难也好,遭遇险阻也罢,我们都应怀着希望和信心向未来走去。

一起向未来,必须同心协力,团结一致。

自从新时代领路人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后,中国人民就一直用行动向世界表明着中国态度。“一起向未来”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谁也阻挡不住的时代大潮,近年的新冠疫情就是很好的例证;中国秉持着“一起向未来”的信念,为周边各国送去援助,同时各国的暖心物资以及相互帮助,才有了疫情的缓和。同学们,“一起向未来”不是一句空落落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更是需要我们每个人践行的持续努力。

如今,我们应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思想,与世界同呼吸,与时代共脉搏,一起向未来。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奥林匹克格言增加了“更团结”这一内容,引发我们思考。1913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批准,将“更快、更高、更强”写入《奥林匹克宪章》,自此奥林匹克格言就一直没有改变过。108年来,该格言已根深蒂固。而如今这则一个多世纪未变的格言有了“更新”,更新的背后一定有其背景,更换有更换的现实意义。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不是要拼个你死我活,大家积极参与,强身健体,锤炼意志,才是最好的目的。更新后的“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四个方面各有侧重,前三个方面是单一的,最后一个“更团结”是综合的,不论哪个运动项目,都需要团结精神。当然,“更团结”绝不仅仅指体育运动,可以由运动会内延展到运动会外来思考。因此,材料二中面对当今的自然灾害、疫情等“逆流险滩”,习总书记才会指出我们唯有“同乘一条船”,才能“一起向未来”。

“回望历史,从个人、家庭,到民族、家国,都难免遭遇‘逆流险滩’,但是人们对‘美好彼岸’的期盼从未磨灭。展望未来,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和行动创造美好的明天”要求考生结合当下,从个人、家庭到民族、家国来谈“一起向未来”。

写作时,可由奥林匹克格言引发对于团结的思考,并进一步分析当下世界格局,呼吁各方放下成见,本着包容、互惠的原则处理问题,用“更团结”的理念建设“地球村”,只有这样才是人类的福祉,地球才有未来。

【参考立意】

(1)携手走向美好的未来。

(2)同舟共济,守望相助。

(3)困难不可怕,携手共摧之。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是灵魂安放的地方,家国是每个人的出处与归依。

五四时期,2000多名留学生,走出国门,寻找救国之路;90年代以来,上千人次维和部队,走出国门,为世界和平做出中国力量;疫情爆发,全国各地医护工作者,走出家门,支援武汉。

建国之初,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等一批科学家,选择归来,为共和国科技事业奠基;2008年“千人计划”以来,无数青年才俊,选择归来,为祖国创新发展付出智慧;十七大以来,无数大学生,回归家乡,建设最美乡村;新时代,大批青年人,回乡创业,助力家乡脱贫。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人生的走出与归来”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携初心送行,归时纷华不染

《围炉夜话》里有这样的一句话:“粗粝能甘,纷华不染。”能甘于生活的粗粝,不染生活的纷华,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历代的出国留学而后归国奋斗者,他们携初心送行,归来时,初心不染纷华。

似乎仍能看见,在归国的轮船上,少年詹天佑向着祖国的方向远眺,他似乎有着强烈的预感,

祖国需要他,而他也必定为祖国创造新的气象;似乎仍能听到,林徽因与梁思成夫妇重新踏上祖国故土时那急切而坚定的脚步,他们知道,他们要赴往祖国需要他们的地方……而现如今,站立在时代的潮头之上,我想,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我们因何远行,又缘何归来?

出国留学在当下似乎是一种潮流,可在熙熙攘攘的热闹与急切中,却鲜少有人思考因何而远行。在我看来,出国留学第一层次的意义在于让自我面向世界,认识世界。当下全球化的趋势使国与国之间的关联更为紧密。青年人,当面向世界。第二层次的意义则归于自身的深造提高,不同的国家有其不同的专长领域。青年人,当立志全面发展自我。而至于最高的意义在于为国家的发展而进行自我提升。当下国家正处于转型发展之际,高层次人才正当国需。青年人当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初心和壮志。源于此,当代青年人请携带初心远行。

远行,是为了更好的回归。在当代,回归祖国实质上意味着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出国留学,意味着与世界的交流,与国际的接轨,于自身,是创新思维的进发,是创新能力的提升。打开当下中国的电台,请认真聆听:国家以“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思路被国家所重视……因此,远行者们,归时请不忘你们那不染纷华的初心。

詹天佑归国的轮船已经远去,林徽因与梁思成的脚步也已远行于昨日的历史。相比昨日,在今日远行者的回归还有全新的内涵——多元发展的机遇。祖国一直在发展,而在今日,我们的祖国正敞开一方沃土,待归来者植根。

远行的脚步没有停下,正在求学路上奋斗的你我,请携起我们的初心远行好吗,归来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初心当不染纷华。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给主题是“人生的走出与回归”。所给三段材料第一段强调国和家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并引出关键词句“家国是出处与归依”。第二段按照时间顺序列举几代人走出国门,或寻找救国之路,或维护世界和平,或赈灾支援,展现中国力量。第三段写杰出人物走出和回归的巨大贡献。是的19世纪80年代,首批官派留学生被召回国,他们发愤图强,为国家带来新气象。20世纪2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到祖国,他们赴汤蹈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一批批留学生冲破重重阻碍,投身新中国建设,创造无数奇迹。20世纪80年代,大量中国青年远赴海外,谋求发展,书写别样人生。21世纪,出现留学生“归国潮”;同时,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作为一名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关于走出和回归一定有很多感触与思考与你的同龄人分享。写作时出了要紧紧围绕“走出”“回归”谈二者关系,前者是为了学习、积淀、打开视野、渊博学识,后者是为了感恩、回报、责任、担当、奉献、爱国等等。另外还可以关涉“人生”“青春”“家乡”“祖国”“忠诚”……

要点:“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大鹏之飞,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千秋伟业,团结为首,团结为先,团结当前。如清华校长施一公所说,20世纪80年代大量中国顶尖人才远赴海外谋生,但在今日留学生归国潮一浪更比一浪高。中国的优秀青年心怀祖国,致力于为国效力,如耶鲁大学村官秦玥飞放弃高薪,回到祖国,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心一意为民谋利,为国效力。每一个中国的新青年都应团结一致,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无论留学与否,归国与否,都永远心怀祖国,为国献力。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该怀揣新理想,不囿于眼界,不安于现状,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一路披荆斩棘,一路欢声笑语,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参考立意】

(1)以血荐轩辕,以梦兴中华。

(2)走出是为了更好地回归;

(3)携志向走出,带初心回归。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个人而至天下,由一点向外扩展,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逻辑与情感。儒学提倡家国同构,即强调家庭和国家在内部构造机理上具有同质性,强调家庭在社会组织中的重要性,促使人们形成爱家、爱乡、爱国的民族心理。从天然亲情开始,中国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仁爱扩至他人、桑梓、邦国,凝练为关爱同胞、经世报国的思想意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内忧外患,家国情怀成为中国人民抗击外敌与建设国家的坚强精神力量。

学校计划请你作为高三学生代表,在2020年最后一次升旗仪式上发言 ,主题是“读懂家国情怀”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优秀范文】

读懂家国情怀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读懂家国情怀”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处在安史之乱中的杜甫,忧虑着处在山东、河南这两个沦陷区的几个弟弟,他们是生还是死呀!颠沛流离中的他,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望着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之情。山河破碎,没有“国”哪有“家”啊!   

读杜甫,我读懂了家国情怀,他告诉我们心中有“家”,更有“国”。他漂泊四川成都,尽管自己处境艰难,茅屋为秋风所破,他仍向苍天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懂得推己及人,希望温暖能普照天下。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能将温暖与幸福惠及芸芸众生,这是一种大胸怀,这是一种大境界。   

小家温暖幸福只能是小家,全民温暖幸福才是大家。有首歌唱得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生活在“家”与“国”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家国情怀。   

读懂“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读懂家国情怀,原来它首先表现为爱国之情。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就在于他心中有汉,心中有国。卫律的威逼利诱,没能让他叛“汉”;李陵的软话攻心,没能让他仇“汉”;单于的漫长折磨,没有让他忘“汉”。朔风凛冽,无法冻硬他的爱国热肠;胡茄幽怨,无法软化他的爱国衷心。饮雪吞毡,就等归汉之日。就要回汉了,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是他的心中没有妻儿吗?不是,只不过,在他心中,“国”远比“家”重要。   

读懂“家国情怀”,原来它又表现为爱民之情。邓小平同志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赤子情怀溢于言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下乡看望一位生病的老大娘,虽素昧平生,却满含热泪地呼之为“娘”,视百姓为父母。   

读懂“家国情怀”,原来它还表现为恪尽兴国之责。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任”,范仲淹也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作为社会中的每一员,都应该为国家的发展献计出力,将个人之梦融入到中国的复兴之梦。   

读懂“家国情怀”,不是要我们抛却小家,忘却亲人,而是要我们推己及人,由“家”到“国”,都捧出一颗爱心来。   

“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家国情怀”!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以前最重要的是审题立意环节,若说写好了作文语文便成功了一半,那么立意确定准确也意味着作文成功了一半。任务驱动型作文包含两部分内容,其一为材料,其二为任务和要求。首先解读所给材料:“《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个人而至天下,由一点向外扩展,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逻辑与情感。儒学提倡家国同构,即强调家庭和国家在内部构造机理上具有同质性,强调家庭在社会组织中的重要性,促使人们形成爱家、爱乡、爱国的民族心理。从天然亲情开始,中国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仁爱扩至他人、桑梓、邦国,凝练为关爱同胞、经世报国的思想意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内忧外患,家国情怀成为中国人民抗击外敌与建设国家的坚强精神力量。”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由《大学》引出中国人特有的逻辑情感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二层由儒家引出“爱家、爱乡、爱国的民族心理”;第三层写中国人共同的情怀为“把仁爱扩至他人、桑梓、邦国,凝练为关爱同胞、经世报国的思想意识”;第四层写近代以来家国情怀的内涵为:中国人民抗击外敌与建设国家的坚强精神力量。四句话四层意思根据求同存异法确定共同指向为“家国情怀”,也可以借助抓关键词法得出此话题。然后看任务和要求:学校计划请你作为高三学生代表,在2020年最后一次升旗仪式上发言 ,主题是“读懂家国情怀”请完成一篇演讲稿。身份“高三学生代表”(面临高考、人生抉择),场合为“升旗仪式”,体裁为演讲或发言稿,主题“读懂家国情怀”。据以上分析确定立意角度即可。

【参考立意】

(1)家国情怀,便是爱家爱国。

(2)勇担责任——爱国爱家。

(3)不爱家何谈爱国?

(4)一颗红心献给伟大的国和温暖的家。

(5)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大中国是我的家。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先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材料二:曾国藩梳理治家方略,形成“尚廉、尚谦、尚劳”的家规,受优秀家风的影响,曾氏后裔人才辈出。

材料三: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读完上述三则材料,你有什么感触?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优秀范文】

家为国摆渡

国如海,家如舟,乘舟泛海,方知海之广阔;国如山,家如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远。让家为国摆渡,一生,花开灿烂。

让家德为国摆渡,纵然客去茶凉,也有满树桂花愿意化为酒香。家德,是青年的尊老爱幼,是长辈的宽容博爱;家德,是家中的和睦相处,是家外的重礼谦让。古有儒家思想的“五常八德”,《颜氏家训》的“重德修身”;还有曾国藩的“勤俭千”;周馥的“重勤俭”、“重和睦”。古往今来,人们借家德这把利刃,斩断不良习气的枷锁,度过他们人生中的光辉岁月,写下一篇篇历史宏章。

让家规为国摆渡,纵使窗蒙灰尘,也有一方阳光、清风邀约花香扑鼻。家规,正其气,树其风。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更何况一个家庭呢。假如一个家庭没有它自己的规矩与原则,那么矛盾随时会激发,那么此时的大家族便成了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少不了勾心斗角与尔虞我诈。无论是对于一个家庭或家族,这无疑都是一个莫大的耻辱。而家规便是对抗这场战争的有利武器,使之瞬间烟消云散。家规是一条铁轨,能将我们的人生引入正确的道路。

让家训为国摆渡,纵使波涛汹涌,也难挡扬起风帆的家风奋然前行。家训,是一个人生活的准则。《颜氏家训》宣言,“古今家训,以此为祖”,颜氏家训就是要让自己的后人过上平安、平静,有德有才的幸福生活。周馥家训让其后辈人才不断涌现,特别是让后人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面对生活中的惊喜,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家训成了照亮我们生活的一盏明灯。

让家书为国摆渡,纵使长期沉潜,也可能会在一朝绽放。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他们用书信架起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桥梁,孩子在其家书的教育下,不断修心养性,不断努力奋斗,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矛盾曾以家书告诫孩子:“人生就如出海,时间越久,越感到其浩瀚无边。家庭的学习风气为你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得越多,你们才会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而不学就便似坐井观天,以为这个世界除自己之外,便是井外的那片天空。”他的后辈听从教导,在学术上都有一定的造诣。有田不种仓禀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家书传承家风,能让一个家庭更加坚定走向远方。

家,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家里的故事,一个国家的历史。司马光教子有方,季吉昌不忘父训,这都是家风的传承,家国的摆渡。

家为我们人生导航,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去接近那样的人,宇宙爆炸除了形成银河系,还给了相同家风的人同样的运气。让家为国摆渡,启航吧,人生!

【审题】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给材料自命题作文。命题者的意图是让考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理解、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题目本身虽较宽泛,易使考生感到大而空,但能给考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写作时只要善于分析材料,就会较好地把握主旨并选材构思。从所给材料中我们可以分析、归纳出观点,考生应围绕如何加强家庭建设及其家庭建设的重要性这个主题行文。在理解材料主旨的基础上,可从以下角度进行

【参考立意】

(1)从大处着笔抓住以上分析中的某一方面命题写一篇议论文,阐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剖析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见解。

(2)从父母的角度来立意写作,可以写成记叙文,记叙生活中父母如何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教育子女的动人故事。

(3)从自身的角度命题,可写议论文,阐述新时代的青年为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根据家庭环境特点,养成自强自主的习惯和品质。也可以进行逆向思维,用寓言、童话,甚至剧本等形式,写一篇因不当的家庭教育导致孩子不良发展的故事,从反向揭示主题。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荀子·王霸》言:“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

材料二:心中常有“国之大者”,就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李大钊为国尽责,走向绞刑架,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抗美援朝志愿军毅然决然跨过鸭绿江,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担;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用行动诠释“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赤子之心;张定宇身患渐冻症,依然奋战抗疫一线,以奔跑的姿势,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作为高三即将毕业的新时代青年,正处于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以上材料给正在追求未来的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与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国字当头,责任当肩

“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每当看到这句话,我顿感肩头有千斤重担。诸位先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自己爱国报国的担当。而对于我们,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的青少年而言,爱国是本分,更是职责。

爱国,报国,强国更是我们新时代青少年的人生追求和责任担当。袁隆平穷其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发,终以造福百代,攻克粮缺困难;黄大年放弃国外高薪,不惧舟车劳顿之苦,为祖国科研事业向前迈了一大步作出卓越贡献。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那么,如何才能担起历史使命,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呢?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深思的问题。

爱国,要怀善心,行善举。中华民族文明远播,底色便是大善。身为时代青年,切勿以爱国之名行抹黑之事。一段视频触动社会神经:一女子在辽宁沈阳乐天玛特超市肆意拆取商品,饮料喝完一半再次放回,零食袋随意扔在超市……相关部门已对其实行相应惩处,执法人员告诉她“爱国也要理性”。是的,爱国不是恶意抵制,而是怀着一颗平等善良的心,用爱对待他人,用善意感化他心,平等合作,和谐相处,展现文明大国风范。

报国,是青山一道风雨共担。而今国家危难当头,我们看到的不是他们胆怯地退缩,我们听到的不是他们痛苦的呻吟。相反,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张张摁满红手印的请战书,贯入我们耳朵的是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宣誓声。他们说,我们有难时,国家挡在我们前头,如今国家有难,换我们为她遮风挡雨。他们,就是我泱泱华夏孕育出来的子孙。艰难见真心,磨炼出意志,不惧死亡,迎难而上就是他们纯纯的报国情。

强国,要破釜沉舟,负重前行。一个国家的发展靠的是科技的进步。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强大离不开科技发展,而科技终归还是靠人力。钱学森,邓稼先,隐姓埋名数十年,只为听那一声象征国家军事强化的巨响;袁隆平,一生刻苦钻研植物种植问题,只要人民不为吃饭问题发愁,再苦再累也值得!一位位先辈奉献自己的青春换取祖国的强大,一件件象征国家正在向前迈进的事件也在频频涌起,在这个发展的时代,我们青少年更应秉承不畏险阻的中国精神,将国家发展之重任担负在肩,负重前行,砥砺奋进。

青少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是沐浴祖国阳光而成长的一代,理应将国家放在当头,将重任担负在肩,充分展现中国朝气蓬勃的新形象。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共两则,第一则材料的意思是,治国是极为重大的事,一定要认真选择立国之道和治国之人担当这样的重任。而第二则材料则对于选择什么样的“立国之道”和“治国之人”做出了回答。此处的“立国之道”,是张定宇的尊重与努力挽救人民的生命,是李大钊的共产主义信念,是黄大年的科技强国和抗美援朝志愿军们的保证祖国完整。而此处的“治国之人”,不管是李大钊、志愿军还是黄大年、张定宇,他们都是心中常有“国之大者”,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人。他们虽身处不同时代、从事不同行业,但都从不同方面心系祖国,并为了祖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试题要求我们思考上述材料中的“国之大者”给正在追求未来的我们的启示,因此,我们可从选择为国贡献的志向和如何报效国家的行动上来思考。首先,我们可针对材料中的一系列榜样,思考我们正处于人生转折点的我们,是否应该学习他们,将“小我”与“大国”结合起来,思考我们应该为国家做些什么、我们应该有何担当。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应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论述我们在具体的人生方向选择上和日常行为上,该做出怎样的改变和努力。

【参考立意】

(1)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2)做一个为国担当的新青年。

(3)铭记时代榜样,继承报国使命。


阅读全文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