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门学习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素材的专题网站!

命题作文题“劝学新说”写作指导及范文欣赏

杨老师 分享 时间: 下载word支付: 1.00元 点赞
阅读: 问答
命题作文题“劝学新说”写作指导及范文欣赏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两千多年前的荀子认识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他用《劝学》阐述了学习意义、应持有的态度和可采取的方法等方面,勉励人们学习;一千多年前的韩愈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风气,他用《师说》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今天在学习中又遇到了新的难题。请你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些问题,以“劝学”新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命题作文题。

材料以《劝学》和《师说》为例,指出古人对学习的认知。根据已学的课文可知,《劝学》主张:学不可以已、积累、坚持、专心。《师说》主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虚心请教。由此可知,古人对于学习的态度,总体上以积极求教求知、持续的积累与坚持学习为主。

综合两则材料可知,本次作文的主题应该是“对学习的认识”。根据任务要求,以“‘劝学’新说”为标题,考生要突出“新说”之意,尽量避开课文中的传统观点,另辟新意。可以联系时代发展,结合遇到的新问题,谈谈如何学习,谈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等;也可以发表自己对学习的看法,如勇于质疑、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从兴趣出发、勇于创新等等均可。本题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切忌单纯泛泛而谈对学习的认识。

【审题指导】

(1)学习要讲求效率,要跟得上时代的脚步。

(2)任何时代,学习都不能急于求成。

(3)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更要有质疑精神。

(4)多种选择面前,兴趣也许是最好的依据。

 

【作文范例】

1.精选语段

(1)学习的态度不可一成不变。“读死书,死读书”不求变通的学习方式成为现当代学生日益扩大的热问题。但这并未得到学生本人重视或家长的及时纠正,逐渐引申带来不积极主动寻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乐于解决问题等“态度”麻烦。用黑塞的话说:“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学习不曾是如此:没有态度的学习,闭门造车式地获取知识,不求变通式地汲取,终是在不断戕害消耗对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学习是精神和知识内涵完善的追求”态度在其中有不可质疑的地位。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对存在的问题抱有不同的态度,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用根本的内心态度改变行为活动,达到“乐学”、“喜学”、“爱学”。

 

(2)学习不可带有侥幸与依赖。电子信息时代到来,技术便携着人们的生活,电子也在改变教育。越来越多的教育平台涌入群众市场,但互联网仍是一把双刃剑,不采用正确的方式利用将祸害无穷。正如当今,越来越多的学生利用手机电子技术应付学习,搜寻网络上的答案完成学业任务,从而带来缺乏自主思考,团队合作等实践性问题。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巧用互联网平台,同时也不可缺少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生活中应积极虚心求学,培养合作探讨精神,进而丰富和扩展我们的学习方式。

 

(3)现在与过去还是有所不同的,我们是否可以全盘吸收呢?我认为不尽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时至今日,我们可以凭借的东西多了许多,但是工具不是万能的。比如非常热门的同声传译,要求便是将至少一门外语练习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果要应聘此类工作,即使手机字典使用的再好也是不可能的,只能凭借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再看看体育项目,能够凭借什么外物,一个普通人,即使穿着再好的装备,也不可能跑得过博尔特,即使踢着再好的足球,也不可能打赢“绝代双骄”,自身实力不够强,无论怎样借,也都没有用处。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知识是一种学问,学习他人是一种美德。向别人学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仁厚的人看到别人的长处,挑剔的人看到别人的短处;谦虚的人学别人的长处修炼自己,自大的人借别人的短处膨胀自己;乐观的人学习别人而激励自己,悲观的人自惭形秽而放纵自己。归根结底,向别人学习的多寡、深浅、得失,取决于个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角度。这一点,向普通人学习如是,向先进典型学习亦如是。

 

(5)现在有些人认为,向先进典型学习,往往学不到高深的知识学问,学不到赚钱的本事,学不到工作的能力,总之没什么好学的。这种话似乎有道理,却实在是没道理。向先进典型学习,可学者多矣!最关键的是要学精神、学品质、学方法。比如,学习焦裕禄,就要学习他勤政为民、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学习牛玉儒,就要学习他廉洁奉公、清正无私的革命本色;学习郑九万,就要学习他“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为民情怀;学习义乌发展经验,就要学习义乌人民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实践的经验。


2.优秀范文

“劝学”新说

在人生的道路上,怀疑就如一颗学问的种子,没有它就决不会开出知识的花,结出智慧的果。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所以我说:书山有路疑为径。

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际的,知识也是无止境的,尤其是在信息多元化、快捷化的当今时代。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就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如果哥白尼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也不会有“日心说”的创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得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的基础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五年,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利。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可是我们有许多青年,他们不善于发现。他们相信,凡是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人说的便是真理,甚至凡是网络上出现的信息都是正确的。他们迷信书本、网络,崇拜前人以及当今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他们对于社会的进步不仅没什么贡献,还可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类的文明就会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必须提倡怀疑精神。

半个多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曾通过《狂人日记》倡导这一种精神。如今,历史的年轮已转过一周又一周,我们也早该拿起反向思维这把钢枪,作为我们向科学进军的武器了。

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句话对我们也同样适用。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要质疑、探疑。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朋友们,书山有路疑为径,勇敢地拿起这把钥匙,去打开科学的大门吧!


阅读全文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