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门学习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素材的专题网站!

2023年热点素材:贵州“村超”

杨老师 分享 时间: 下载word支付: 1.00元 点赞
阅读: 问答
2023年热点素材:贵州“村超”

微信扫码分享

一  新闻事件

  “村超”全名为“贵州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自2023513日起,随着贵州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的开幕,每到周末,榕江县城北新区体育馆足球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63日的比赛,更是因为中央电视台原体育播音员韩乔生的到来,达成了5万人现场观看、5000万人在线观看的“壮举”。每场比赛还没开始,民族歌舞先轮番登场。啦啦队们抬着自己做的糯米饭犒劳球员和远道而来的观众。啦啦队里一位94岁的老人尤为引人注目,老人自豪地说:“我高兴了嘛,要来看,口寨村加油!”

自此,被当地人称为“超级星期六”的贵州“村超”火爆全网。

二 新闻背景

“这球绝了!”贵州“村超”,惊艳全网

气氛热烈、球技了得。  近日,继“村BA”之后,贵州的足球比赛“村超”也在网络爆火!

01 “村超”由来

“村超”是由榕江县老百姓自发组织开展的乡村社区体育赛事,由20支当地群众组成的球队参加,参赛球员从事不同职业,有卖鱼卖猪肉的,有开挖掘机打零工的,也有当老师或公务员的……  助威的观众里,有五六岁的孩子,也有六七十岁、穿着民族传统服饰的大爷大妈。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沉浸在足球的欢乐气氛中。每到中场休息或是一场比赛结束,由各个苗村侗寨自发组织的暖场活动便会轮番登场,比拼气势。  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们,表演着蜚声世界的《侗族大歌》《苗族芦笙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在场的数万观众一起互动,将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赛场外,榕江西瓜、榕江卷粉、榕江烧烤……各种特色美食布满县城,各类少数民族盛装随处可见,充满“人间烟火气”。  

据介绍,这场热闹的赛事将持续开展到8月份。为了方便外地游客观赛,榕江“村超”赛程专门设计了“超级星期六足球之夜”。  “开车十几个小时过来”“现场气氛特别好”……来自上海、广东、江西等全国各地的球迷纷纷赶来观赛。 

02“村超”火爆

“村超”虽是2023年才火爆全网的称呼,但榕江县开展足球运动有着悠久的传统,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经过80年的发展,足球在这个黔东南大山深处已经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如今,这里村村都有足球队,有的村还不止一支。全县光标准足球场就有14块,并且全部免费开放。  每到比赛间隙,球员下场休息,当地的孩子们会冲上球场,一起玩着传球、盘带和射门。近年来,榕江县多次承办校园足球比赛,当地校园足球队也在省、州赛事屡获优秀名次。  

 榕江县县长徐勃介绍,榕江38.5万人口中,接近5万人会踢足球、喜欢踢足球。“这个人数,想想都觉得了不起!所以搞足球联赛是榕江本地的比较优势,因为群众参与度高,大家也很认可这样的活动。”  

03“村超”时尚

 2020年,榕江县作为全国最后一批脱贫摘帽的县,开始谋划接续乡村振兴。于是,植根于群众当中生生不息的足球文化,成了榕江最独特的突破点。

 2021年,榕江被评为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县。乡村足球赛、周末足球赛等赛事已经成为这里的日常活动。  如今,榕江人民正在行动起来,用足球将乡村、民族、美食以及夏日狂欢联结起来。他们感受着足球的魅力,也要尽情地向外界展示这种魅力,同时将民族文化、美食文化和农业产业更好地推广出去。 

榕江人证明了,只要群众基础足够扎实,最乡土的也能成为最时尚的。  这个夏天,一起去“超级星期六”,好好“村”一把!

 

三 人物故事

“村超”球员:曾梦想踢职业,但人总要回归生活

走进榕江,村超的字眼随处可见,在出租车的车门上,在饭店的收款码旁,也在酒店前台墙上。一场纯粹的足球运动,让50万余人次来到榕江。

石世毕,一名建筑工人,家住榕江车江二村,是村里足球队的一员,为了参加一年一度的比赛,他从5月就回乡工作了。

30岁的他有20多年踢球史  622日晚,榕江的足球场外聚集了熙熙攘攘的游客。在安检口外,一个身着球衣、脚踩拖鞋、身材瘦高的中年男子扎在人群中。“石队长,是吗?”记者问,他羞涩地笑着点了点头。 

石世毕今年30岁,却是队里的一名老将,有20多年的踢球经历。从记事开始,足球就成了他唯一的娱乐方式。“我记得有一次过年,叔叔参加了村里和其他村的比赛,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足球,很兴奋很激动,想着有一天要是自己也能代表村里出去比赛就好了。”石世毕第一次对足球的印象是在他6岁时去看了叔叔的足球赛。

1965年榕江中学代表队参加全州中学生足球运动会合影至今还在榕江县的荣誉榜上。 在老一辈的影响下,家里石世毕这一辈的孩子都加入了村里的足球运动队。“我的足球是哥哥教的。”石世毕回忆,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他和小伙伴们会把破烂的篮球、足球捡回来用胶带或者针补好后使用。

 榕江有条自北向南流向的都柳江,流经车江二村的河段岸旁成了石世毕孩童时期踢球的地方。因为河流涨潮,河畔旁都是沙子,没人种庄稼,他和小伙伴成了这里的常客。“光着膀子,鞋也不穿,就在河畔旁踢。”石世毕还说,附近学校旁,煤渣堆成的操场也成了他们光顾的地方。  “虽然都是煤渣堆,但光着脚在那儿跑一天都不觉得疼。”石世毕打趣说道,“现在要是再去煤渣堆跑,估计受不了。”  

石世毕,车江二村足球队队员。  当个业余的爱好者也挺好  C罗、梅西、内马尔……石世毕喜欢的球星很多,也曾幻想过成为一名职业球员。不过初中时期的他便放弃了这个梦想。  “喜欢是喜欢,但人总是要回归生活。”石世毕说,做一名球员需要天赋、努力以及还算宽裕的经济条件,但是这些他都没有。在家人的建议下,大学他学习了土木工程类专业,毕业后成为工地上的一名施工人员。闲暇时,石世毕还是喜欢去踢球,大汗淋漓的样子仿佛让他回到小时候那段快乐的时光。  榕江位于贵州的东南部,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的中心地带,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了总人口的83.9%。传统的少数民族习俗,也让村寨之间团结成一根绳。每当有比赛时,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出钱赞助。每次比赛的奖品也设置得很接地气,比如有猪肉、鸡、鹅等。  “当一名业余的球员挺好的。”石世毕说,队里的球员从事的职业多种多样,大家时常组织在一起训练。偶尔还会和隔壁村来一场友谊赛。“我们都是因为喜欢足球才在组织一起的。”石世毕说。

 

 四 主题解读

01 草根成长的潜力

贵州“村超”:不要低估草根足球的成长潜力

“村超”火了,网上的声音也多了。 有人点赞,称看到了中国足球的未来;有人质疑,是否会给“村超”带来过高期望和压力。 对此,新华网有三句话要说。    

第一,“村超”爆火,在于充满十足的乡土味儿和对足球运动真诚的热爱——因为够“草根”,所以才能“火”;希望它能快快乐乐地办下去,能继续自由而欢乐地生长。

第二,“村超”新生,犹带奶味儿——势如初生牛犊,引领基层体育潮流,初生成长阶段,更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第三,“村超”姓村,它不是职业联赛,大可不必用职业体育的标准去衡量品评它,但,千万不要低估草根足球的成长潜力。

02 土味,乡土的气息

这些天,继贵州台江BA”出圈后,与之相隔160公里,仅2小时车程的贵州榕江村超又火爆全网:球场再现倒挂金钩技惊四座,开场三分钟进球全场欢呼,超级星期六吸引数万游客观赛,全网浏览量超60亿。

有人说村超收视超过了中超,知名人士评论村超火出了圈,英国球星迈克尔·欧文录制视频送祝福……

贵州村超热度持续飙升,全明心阵容全网惊艳。谁也不承想,一度传出黎从榕,实在穷的榕江,会凭借一个球走入国际视野。一项如此不专业的赛事究竟是如何爆火?背后到底有什么秘密?

要说秘密,那就是土味——

土味:一场本真的“村”字号赛  615日晌午,榕江县城,气温32℃。  走进“村超”足球场,骄阳映照下“绿茵场”很闪亮,球场中央“三宝”很醒目。  足球场旁,60岁的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由守义左手拿木板,右手持电锯,很快就做出一个木质蜜蜂零部件。作为榕江县乐乡村“名誉村长”,由守义10多天前就在筹划设置农特产展区,原材料就是当地木材、茅草,主要展出当地土特产。 

由守义想让“村超”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土”,把乡土味、乡情味、乡愁味“三乡味道”结合,以求回归乡土气。  的确,简陋的赛场上既没有赞助商,连门票也没有,更没有啥球星。

 每天,来到足球场帮忙施工的黄学枭在六佰塘队司职后卫,是一名退伍军人,而和他一起战斗的队友,要么卖卷粉、开挖掘机,要么在建筑工地干泥水工、开店铺、拉货车。他们,在场上是球员,在场下就是隐入尘烟的普通人,这些白天忙于生计,晚上踢球的“草根”球员,却踢得国人热血沸腾。 

90”后“村超”球员杨宗恒说,踢足球让他真正感受到了运动带来的最本真的快乐。 

 单纯热爱足球的他在距离绿茵场外2公里的地方开了家奶茶店和烧烤店,一闲下来,便要邀上78个过命的兄弟踢球,“妻子也挺支持我,我所有的球鞋都是她买的。”  射手榜上以“8个进球”排第一的董宇恒,白天还在摆摊做卷粉,晚上便穿上球衣踢球,他说:“输赢根本就不重要,主要是快乐:踢输了,听场上姨妈姨婆唱歌跳舞也开心;踢赢了,奖品就是土特产;踢累了就躺在草坪上看天空,很放松。”  董宇恒的话,看似源自人们对文化的传承和热爱,实则反映出“村超”以“土”出圈的乡土气息与民俗特色。 

贵州“村超”是以当地三宝侗寨及其周边村寨为主体组建的20个村队分AB两组,先后踢循环赛和淘汰赛,再于729日踢总决赛。

 513日以来,每逢周五、周六、周日,每天都有三到四场足球比赛进行,从傍晚持续到午夜,上至九旬老妪,下至学龄前儿童,一起敲锣打鼓为球员鼓劲,都能让你感受滚烫的爱。

 每逢开场前,由当地村民自发组织的啦啦队就会排成长龙,带上自家珍藏的好酒、好肉以及土特产绕足球场一周后分发给观众,这犹如一场乡村土特产展示的嘉年华,散发着最纯粹的乡土味道。 

在这里,体育竞赛不再是商业,而是回归其最纯粹的功能——快乐和乡土!

03 热爱,“村超”出圈的“流量密码” 

热爱:“村超”出圈的“流量密码”  为了赶到“超级星期六”观赛,内蒙古小伙狄文科横跨两千公里来到“村超”现场,为球员送上内蒙古牛肉干,他衣服印着的“奔赴热爱”吐露了赛场数万观众的心声。 

617日,第5个“超级星期六”,18:20分。  足球场内,千人啦啦队拎着土特产和熟食花式打call,现场观众欢呼雀跃;  足球场外,美食广场上,夜风遥遥送来人间烟火,游客嗨爽榕江夏夜,醉在星光夜市。 

 自从榕江的“村超”在网上出圈后,球迷从四面八方自驾前来,每逢周六,每场比赛都会吸引数万人观摩。  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散装”比赛,却一次次复刻世界级名场面。

 倒挂金钩、凌空抽射、中圈吊射,还有内马尔的招牌动作彩虹过人、世界波等一次又一次燃起观众激情。  在这个朴实至简的赛场中,我们似乎看到以普通人为主角的欢乐舞台正在徐徐展开。 

“加油,加油……”比赛现场,人山人海传来加油声。  “好球!”此起彼伏的喝彩声里,抒发出人们对足球毫不掩饰的热爱。  比赛从白天持续到凌晨,踢到精彩时段,天空燃起了烟花助兴; 

 球员累了,观众乏了,场内又有民俗歌舞助兴,现代足球与传统文化共舞,演绎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

 最让人热泪盈眶的是,“村超”足球赛事期间,村民自发在比赛现场开展美食宠粉活动,让观众球迷免费试吃榕江牛瘪、羊瘪、卷粉、腌鱼糯米饭等各类特色美食,温暖了观众的胃。  

美食还没品够,歌舞还未尽兴,而当一首歌响起时,又留住了观众的心——  “远方的客人你留下来嘛,这里有你要的感觉,一起来跳舞,一起唱歌,快乐就是这样来的……”  《黔东南的七月》唱得游客不舍离去。  “这样的‘村超’怎能让人不爱?”来自广东的游客张先生说。

04 创新,科技赋能农业发展

 “村超”火爆无疑是一场“有心人”的专注——  突出数字赋能,让手机变成“新农具”,让直播变成“新农活”;  突出文体融合,带来多彩神秘的民族文化,营造乡村足球全民燃爆的氛围;  突出全民参与,让人人都是主角,人人都是巨星,人人都在发光;  突出人才为本,聘任乡村振兴顾问、“名誉村长”“粤黔协作村长”多方助力……  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成为“村超”出圈的真正密码。 

有数据显示,617日“超级星期六”,全网流量已经超60亿,本地媒体赛事直播点击量超过千万。  如今,村民欢、观众乐、经济火……“村超”带来的旅游效应已然显现。 

05  底蕴:一个文化符号背后的历史

 底蕴:一个文化符号背后的历史  78岁的老球员赵光和依然精神矍铄,站在绿茵场旁,他指着一张老照片向记者讲述自己的足球人生。  “这个就是我。”赵光和指着后排左四的头像。照片里,他板寸头、白衬衣、黑短裤,显得很精神。  

照片是1965年,榕江中学代表队参加黔东南州中学生足球运动会斩获冠军的合影,斑驳了的印记述说着那段历史:  1965年,20岁的赵光和踢球时,没有正规足球场,他和同伴们扛起把锄头,在割掉谷桩的稻田里挖个空地,用木桩做门、以石灰画线,一个足球场地就成了。

 “河边滩地、崎岖荒野”也是他练球的场地,在凹凸不平的场地上,他和队员,空闲就踢球,遇节假日就办比赛。赵光和说,这里踢球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由来已久,足球的种子早已深埋在每个人心底。1940年,国立贵州师范学校从贵阳迁入榕江,并在榕江建立了国立贵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开始将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内容。

 这一创举为榕江培养了“第一代”足球兴趣爱好者,为榕江发展和推广足球运动项目播下了“足球运动的种子”。1944年,抗战时期,广西大学迁至榕江,将足球这项运动正式带进榕江广大民众的视野。  据《广西大学在榕江》记载,广西大学在榕江期间,经常开展文化、体育活动,除了每星期举行各种球类比赛外,还开过运动会。

 这里的“各类球类比赛”就包括足球比赛,它开创了榕江足球赛的先例,让足球成为榕江县城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传统项目。 

 大学生们在校园内踢足球,校园外是好奇的当地百姓。球场上的盘球、带球、射门.......使老百姓们渐渐看出了味,看入了迷,随后也就模仿踢了起来。这一踢就“一发不可收拾”,渐渐的地榕江大坝掀起了“足球热”。

 如今,榕江县38.5万人口中,有5万人会踢足球、喜欢踢足球。全县共有三十多支民间足球队,县足协注册的球员超过1000人,县城内有大大小小十多个足球场,定期举办各类足球赛事。

06 发展: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村超”赛场外50米,美食街。 

“老板,来一份卷粉!”  “好嘞!”  在“闫家王牌卷粉”,摊主闫义挺忙得不可开交,每逢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他和妻子便早早来到这里摆摊,“村超”的火爆让他的销售额提升了两倍。  “冰镇杨梅汤咯,不甜不要钱!” 在另一旁,26岁的女孩朱锡琴用一口“榕江话”吆喝着。她是榕江县寨蒿镇易地扶贫搬迁至榕江县城特合小区的搬迁群众,来到县城在这里找到了工作,趁“村超”正火,她利用下班空闲时间摆起了摊,专门卖冰粉和杨梅汤:“杨梅汤5元钱一份,我们坚持不涨价。” 榕江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刘义良告诉记者,我们科学合理规划680余个免费摊位,为观赛群众提供餐饮美食、农特产品、赛事周边销售等服务,带动上千个灵活就业岗位。

 贵州“村超”的火爆出圈,既反映出贵州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量变”,又推进乡村振兴“质变”。

初步统计,5月以来,榕江县夜间消费人数达48万余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306%,环比增长262%  

2020年,榕江县作为全国最后一批脱贫摘帽的县,开始谋划接续乡村振兴,足球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文化窗口:  借助“村超”大看台,榕江西瓜、小香鸡等农特产品,蜡染、刺绣等非遗产品不断走进观众席,借网络走进全国视野,进一步拓宽当地群众的致富门路。  超好吃、超好住、超好行、超好游、超好购、超好玩……“超”字号系列产业的市场价值和产业潜力持续释放,渐渐镌刻在前来体验“村超”场面的游客心里。  “榕江人的激情,看村超吃牛瘪。” “人生就该有追求。”  走在榕江,这样的网红标牌随处可见, 这样的文化“IP”渐入人心。  

“山歌”“美食”“节日”等这些民族特色文化正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数据显示,榕江县已累计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  这个夏天,榕江这座城的激情还在继续!

  媒体时评

讲好独一无二的乡村故事

找到乡村文化振兴的钥匙

无论是“村超”还是“村BA”,都是乡村特有的文化火种。只要找到了独一无二的乡村故事,就找到了打开乡村文化振兴之门的钥匙。

——题记

   “村超”是文化的沉淀,是民间送来的东风  “村超”火了,但要说起这场完全由民间自发组织的赛事的由来,还要追溯到起始于千禧年的“车江三宝侗寨足球联赛”。 杨亚江,车民小学的校长,也是榕江县足球协会副主席、车江三宝侗寨“快乐老男孩”足球队队长。据他介绍,榕江县向来有足球传统,因此早在2000年就诞生了车江足球联赛。此后,比赛一年一度已成为传统。今年春节,车江三宝侗寨举办2023年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由车江8个村的足球队参赛。没想到比赛打得火热,有更多的乡镇队伍跃跃欲试。于是,县足球协会便酝酿将比赛升级为全县赛事,邀请各乡镇(街道)以村(社区)为单位组织参加,“村超”从此应运而生。 “村超”,从球员到裁判,都是名副其实的村民,组队形式也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我今天从贵阳来榕江可不是为了采访报道,而是踢球。”《贵阳晚报》体育记者吴再忠是一位30多岁的“老球员”,作为榕江人,三江乡四格村足球队一声召唤,他便前来应战,至今已踢了四场比赛。

54岁的邹国军是比赛的“主裁”。12岁开始踢球的他,20多岁就当上了裁判。“我平时开店做生意,榕江只要有球赛我就来。”邹国军说,由他执法的比赛每周五、六、日,每天一场。“去年一天还可以搞两场,现在有点跑不动了,好在年轻一代的裁判员已经顶上来了。” 610日这天,球赛还邀请了一支特殊的队伍——1984年黔东南州首届中学生“三好杯”足球赛男、女冠军队。 当年的球员伍飞回忆说,上世纪70年代榕江二小就有足球班,自己上小学一年级时就被选入。“那时学校的足球场还是泥巴地,离我家就几十米,每天都在那训练。” 高家育也是当年冠军队的一员,这次是从重庆专程赶来。作为榕江少年体校培养出来的球员,高家育去重庆上大学后也是校队主力。“不光是我,他当年被叫作‘球场上的小老虎’。”高家育指着旁边的陈勇说,“不谦虚地讲,我俩都是当年榕江县的优秀球员,奔跑的速度、对球的感觉,没话说!”如今,看到家乡的“村超”有着如此高的人气,高家育很是感慨,“这是榕江足球的厚积薄发,像一坛老酒一样酿出来了。有这么多人关注榕江‘村超’,也说明了国人对足球的热爱。” 正如高家育所说,榕江之所以能孕育出“村超”这样的比赛,还要源于榕江人对足球的热爱。

上世纪40年代,广西大学迁入榕江,足球运动也随之传入榕江。大学生们在学校围墙内踢足球、打篮球、打乒乓球,围墙外是好奇张望的当地百姓。上世纪50年代,榕江中学兴起足球运动。1965年,榕江县足球队首次参加黔东南州足球比赛获得冠军。1971年后,足球在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逐渐发展起来。 榕江县政协科教卫体专委会主任石庆伟最近考察了榕江足球的历史,正计划参与榕江足球相关报告文学的撰写。“在榕江县城,每逢足球赛,球场边都是人山人海,而且村民们爱看球,爱戴球员也是有传统的。”石庆伟说,今天的“村超”能引得万人空巷,也得益于榕江浓厚的足球文化。

 “村超”是流量的盛宴,也是经济的“顺风车”  “村超”带火了榕江,也让当地经济搭上了流量的“顺风车”。 2021年,榕江县用好国家“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政策,提出了“让手机变成新农具,让数据变成新农资,让直播变成新农活”的新发展理念。同年11月,贵州·榕江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园创建,积极发展短视频、直播电商、线上营销等核心业务。

据榕江县新媒体专班工作人员全芳介绍,县里成立了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园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各乡镇(街道)组建新媒体服务中心,各村(社区)成立新媒体服务站,形成县乡村三级组织体系。通过持续性的免费培训,把非遗传承人、留守妇女、返乡青年、村干部、易地移民搬迁群众、弱劳动力等群体培养成为“村寨代言人”,打造“乡乡有网络达人直播服务中心、村村有新媒体直播团队、寨寨有村寨代言人”的新媒体人才队伍体系。

目前,全县已有1.2万多个新媒体账号和2200余个本地网络直播营销团队。 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为了配合“村超”赛事,榕江县专门成立了“‘村超’新媒体专班”,全县群众自发拍摄赛事短视频,通过抖音、快手、视频号等自媒体平台宣传。513日开幕赛当天,仅通过榕江县自有的“村寨代言人”和直播营销团队就斩获了500万以上的流量。 引来流量的除了足球赛事本身,还有中场休息时的民族歌舞表演。榕江县有侗、苗、水、瑶等16个少数民族,有侗族大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琵琶歌等1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个“超级星期六”,都会有侗族大歌、芦笙、民族舞蹈、摆王木鼓、少儿体操、齐跳多耶等民俗展演和加油助威活动。

“村超”赛场上炫起的多彩民族风,让线上线下的观众大饱眼福。 “村超”带火的还有榕江经济。每到“超级星期六”,县体育馆周边的空地上就会出现一片由县里统一规划的小吃聚集区,经营户通过流动摊位、后备箱集市等形式在这里售卖,品尝当地小吃、选购由蓝染土布做成的“村超”T恤的游客络绎不绝。

据悉,729日“村超”总决赛后,榕江还将发起全国“村超”邀请赛,榕江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勃已经“喊话”淄博烧烤队、柳州螺蛳粉队……邀请各地球队来榕江与卷粉队一比高下。 “村超”是爆款,更是乡村振兴的原动力。 

各种乡村体育比赛不断火爆出圈,不仅让关注者为之叫好、喝彩,同时也引发了政协委员们的思考:为什么“村BA”“村超”能火?其背后又有着怎样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这种成功能不能推广复制? “真没想到,在祖国南疆的民族地区,居然有如此亮眼的体育比赛项目。”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村超”,让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王树理感慨不已。

王树理说,足球运动带给人们的,绝不仅仅是赛场上的得分,更多的是提升了全体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创造力。要为“村超”点赞!不仅在于它感动了很多人,更是因为它为我国小康社会做了最好的证明和诠释。而“我参与、我幸福、我快乐”的精神,也必将为社会各领域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

王树理表示,体育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工作中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就是要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体育工作质量的根本标准。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长期关注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他认为,当下“村BA”“村超”之所以受到高度关注,直接体现了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如前几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所讲的,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王济光说,人们总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其实世界的优秀文化同样也会浸润、融合到民族的传统中,篮球、足球在中国乡村得到发展,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乡村建设跟上了世界步伐,印证了中华民族和当代中国的包容开放,反映了世界多元文明与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从城市到农村互相浸润、互相融合的趋势。 王济光同时提到,“村BA”“村超”受欢迎,并不仅仅取决于其本身竞技水平的高低,而是在于通过赛事传递出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情感价值,让参与者拥有了精神寄托和情感宣泄的渠道。

同时,在比赛之外,通过民族非遗文化的展示、当地土特产品的销售,甚至乡村旅游的串联,都给参与者带来了愉悦和放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仅是休闲体育和休闲文化的归宿,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题中之义。

“无论是‘村超’还是‘村BA’,都是乡村特有的文化火种。只要找到了独一无二的乡村故事,就找到了打开乡村文化振兴之门的钥匙。”现在很多地方通过体育比赛的形式,在凝聚村民向心力的同时,也反映了当地特色文化,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最终促进了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体育比赛作为一种有力抓手,最终目的还是以此来引领乡村文化振兴。”乡村体育比赛的火爆,依托的是当地自身条件,并不是说各地都要效仿这种模式,而是应该因地制宜。比如通过支持修复村志、家训,建设非遗传承基地、乡村剧团,发掘保护传统民居等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历史传说、剪纸、蜡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民俗文化记忆馆等,都可以讲好乡村文化故事。

 乡村文化是乡村治理的基础,同时也考验着治理者的能力和水平。“长期以来,我们的乡村有很多自发的、源于历史传统的文化亮点,但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规范及发展。”因此,要着力发挥乡村党组织的思想引领主体作用,同时还要围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特”的目标,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品牌,构建城乡文化共同体,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赋能。

贵州“村超”现场迎来藏族球队:以球促交流

作者:袁超

   24日离开榕江时,索南朋措用手机紧紧贴在车窗玻璃上与“村超”球场告别。他怎么也没想到,会有超5万的球迷到场观看他们踢球。   

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榕江县,1600多公里外的“村超”给了他和队友太多的惊喜。   

623日,来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格萨尔王足球队出现在贵州省榕江县“村超”的球场上。这是“村超”现场迎来的首支藏族球队。身着藏族服饰,双手捧着洁白的哈达,走到人群中央,索南朋措和球队的队友们高高举起哈达,现场数万观众齐声高喊:扎西德勒。    果洛州的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高海拔并没有阻碍当地人对足球的热爱和追求。2006年,格萨尔王足球队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成立。在过去的几年中,该球队在青海省的业余联赛中表现出色,曾多次获得冠军,参与到全国性的业余比赛中。   

把兴趣变成热爱,这是索南朋措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在家人支持下,他从小便开始接受训练,成为了第一批加入球队的队员,因其敢于拿球破门的气势被球友们称为:大鹏鸟。索南朋措坦言,他从小学到大学不放过任何一个足球比赛的机会,在球场上相互竞技,从而让自己的球技慢慢成长起来。    

索南朋措打趣道:来榕江踢球倒是觉得很亲切。与榕江“村超”联赛的球员们一样,格萨尔王足球队的队员们也是来自各行各业,警察、乡村干部、医护人员、公务员、教师、学生……同时,两队的球员由藏族、侗族、苗族等多民族同胞组成。“足球不分职业,心里喜欢就踢,各个民族的球员在球场上享受的就是运动快乐。”索南朋措说。   

球场上,格萨尔王足球队与榕江“村超”联队互换礼物后,双方在现场观众的加油呐喊声中展开了实力对决。“从来没有在这么多观众的现场踢球,太有冲劲了!”为了让球员们都能“享受”一次万人聚焦的感觉,索南朋措踢了两节比赛后便到场边换上队里年轻的球员,他希望通过现场的氛围鼓励年轻球员坚定对足球的爱。   

“‘村超’有一种直击心灵的力量,让更多人关注并热爱。”索南朋措介绍,在果洛当地也有很多业余的足球比赛,喜欢踢球的青少年特别多。他认为,在基层举办足球赛事,可以提升当地老百姓对足球的参与热情,更能带动青少年对足球的喜爱。   

对于榕江本地球员王建行来说,这样的交流赛无疑是一次最好的学习机会。赛场上,他时刻保持注意力,观察对手的踢法与配合方式,让他颇为激动的是,在第二节双方互换队员的环节,他能够和格萨尔王足球队的队友并肩作战。“在‘村超’赛场能够接触到各地优秀的球员,不管输赢对我们来说都是球技提升的最好方式。”   

知道贵州“村超”的球场上有民族文化展演环节,格萨尔王足球队球员们顾不上一场球踢下来的疲惫,换上藏袍,走到球场中央,为现场观众展示了果洛草原的藏族民众最喜爱的民间舞蹈——锅庄。期间,他们还打开了果洛的风景图,向观众展示果洛的山水魅力。    

最终,两队以22战成平手。两队球员握手时,球场上空燃起绚丽多彩的烟花。此刻,大家一起相拥,一起为足球而欢呼。前景是烟花,主角是球员,球场边上还有醒目的标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观众张颜掏出手机记录着这美好的瞬间。   

“足球比赛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更加重要的窗口。”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班玛闹吾认为,比赛是大家参加活动的一个载体,更多的目的是通过足球让各民族相互交流、交融、交往,并发挥各自的区域优势,把我们的足球发展好,让民族团结进步的友谊之花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

阅读全文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