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家、学者张炜曾说,“大物”的时代尤其需要“大言”。“大物”指的是经济发达,物质丰足;而真正的“大言”则是有底气,有义理,有可供人穿凿的深度,有耐得住咀嚼的意味。
①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庄子)②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范晔)
③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孟子》)④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苏格拉底)
⑤一个强者要有三个基本条件:最野蛮的身体,最文明的头脑和不可征服的精神。(罗家伦)
当今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物”时代,它又需要怎样的“大言”来平衡呢?
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或体验,从上面的“大言”中选一则或有联系的两则作为论述的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陈述你的理由,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
1 题型辨析
这是一道话题+多则名言类材料作文题。这道题以张炜之言,引出话题:“大物”的时代尤其需要“大言”,解释了“大物”与“大言”的意思,随后给出了四则大言,意在引发我们思考:如何以“大言”平衡“大物”的时代?
写作前,要明确话题,理解言意,才能抓住关键,论述立意。
2 题干解读
(1)看清题目要求。
(2)明确话题,抓关键词。
总起句借张炜的名言明确了本次作文的话题:大物时代需要大言的平衡
关键词则是“大物”与“大言”大物,则指经济发达,物质丰足,亦是指我们当前所处的繁荣盛世。大言,则指有底气,有义理,有深度,有意味,大家可以将其简单理解为精神。
大物与大言,是人生追求物质与精神皆需富足的一体两面。大物时代需要大言平衡,意味着我们不应只满足于物质的享受,亦当修精神之养。
(3)审读大言,提取观点
①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意思:通过合理的饮食保护胃部健康,通过多读书增长人的胆识)
此句谈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身体上的进食要适当有度,精神上的进食则要多读书,充实自身,两者相衡,方能收获身体与心灵的健康。结合“大物与大言”可以理解为:大物取之有度,大言(读书)多多益善。
②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意思:人们都只知得到是一种收获,却不知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此句谈论了“取”与“予”的关系。“取”可以理解为是每个人当下对物欲的索求,都想得到,都想占有;但学会给予,助他人所求,成人之乐,他日或许能收获更大、更多的果实。由取到予,便是从大物到大言的精神升华。
③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意思:高尚的人,始终着保持他最善良、本真的心。)
此句讲人心所持,精神信念。赤子之心,在当今的大物时代,最难守亦最难求,不忘初心,坚守本心方可成大事,为大人。
④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此句强调自省对人生的重要性。一个人只有不断自省,认识自己、发掘自身、改进自身,才能不断加深对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才能活出一个充实、有意义的人生。
⑤一个强者要有三个基本条件:最野蛮的身体,最文明的头脑和不可征服的精神。
此句谈对“强者”的认识。于强者,身体是基础、头脑是进步、精神则是必备的信念。
不难发现,名言①②分别从“节食与读书”“取与予”的关系思考大物与大言的关系和侧重。③④则从做人、人生的本质强调大言(有赤子之心、自省之能)的重要性。第⑤句则谈对“强者”的认识,从身体到头脑到精神,结合大物时代的评价标准,正确看待三个条件的整体性和递进关系。
(4)围绕话题,辨清关系。
明确了何为“大物”和“大言”,也懂得了大物的必要性与大言的重要性,我们要围绕话题与现实,辨清两者的关系。考虑关系时,我们可以通过思考“大物”与“大言”的内涵和外延来解读。
比如,大物是身,大言是心;大物是形,大言是神。二者皆持才能成长成人,身心健康、形神合一皆为平衡之道。
比如,大物是物质,大言是精神。物质为本,精神为养,由表及里,相辅相成。
比如,大物是当下,大言是未来。不能耽于眼前之乐,而懈于向远之志。
比如,大物是经济发展,大言是精神文明。联系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阶段,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看到了国家发展的重点由“物质生产”一步步拓宽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五体一位”发展,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从为人处事,到社会发展,大物是根基的建设,大言则是高楼大厦的筑垒。追求物质丰富的同时不忘精神世界的建设,享受物质之欲的同时,不忘修身养性,才可持两者平衡,稳固屹立成一方风景。
3 立意参考
选一则或有所联系的两则,可参考以下立意
(1)②则:“取”之有能,“予”之有德(2)③则:赤子之心,远大之志/赤子之心,光明之路
(3)⑤则:大物固本,大言铸魂(4)③④则:赤子之心,自省之能
(5)①④形神合一,神铸形健
注意:写的时候一定要回答题目的问题:如何以“大言”平衡“大物”的时代?(从怎么做的角度出发去写)
取予有道,大言长存
①“大物’的时代尤其需要‘大言’。”在这个经济发达、物质丰富的“大物”时代,张炜如是评价。当今时代,人类物质生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与之并行的却是愈加强烈的精神空虚、人际冷漠,以及价值观念的困惑与道德观念的迷失。因此,用“大言”的精神之养来抵御物质泛滥带来的冲击,唤醒人们内心的慷慨和强大,显得尤为重要。
②范晔在《后汉书》中写道:“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这句古语是对那些只懂攫取而不懂给予之人的讥讽,在今日依然振聋发聩。人们于社会的摸爬滚打中修习如何在“大物”时代贪婪地索取,但鲜有人明晓“与之为取”的“大言”至理。诚然“取”确为一种为自身谋取利益的能力,是生存于效率至上的快节奏时代中现实主义的考量。但一味地索取,在车水马龙、高楼大厦的包围下,在汲汲于功名、戚戚于富贵的狄德罗效应怪圈中,难免会让予取予求的人们不再有赠人玫瑰的馨香,让人情冷漠带来的心灵荒芜和孤独变得更为刺骨。
③“知取之为取”固然为生存之道,但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只注重私利之人不知,被他们愿之以是的向外之“予”,恰是一种向内的取。溯往史,君可见李时珍踏遍山野,尝遍百草,予世人一册《本草纲目》,取得了流芳百世的医者仁心;君可见孔夫子寻访列国,诲人不倦,予弟子“己欲立而立人”的谆谆教诲,取得了儒家经久不衰的圣哲之风。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灿若星辰的人,他们予的是时间,予的是财富,予的是信仰;取的是个人价值的绽放之美,取的是精神世界的富足丰裕,取的是国泰民安的灯火万家。注真正的“取”在于“予”,这是从“大物”到“大言”的精神升华,更是在灵魂空虚的当下把握人生真谛的生活哲学。
④身处“大物”时代,我们又该如何在取予之间建成“大言”的精神高地? 这需要我们摒弃“他人即地狱”的冷漠与自利,怀揣“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热忱。“予”源自一种深沉持久的文化沉淀,源自对人生意义的不弃追寻。正如叶嘉莹将年华奉献给古典诗词,留下“掬水月在手”的优雅背影;黄文秀将青春奉献给山村,留下脱贫攻坚的硕硕战果。当我们的目光从对物质财富的无尽索取转移到灵魂层面的充盈,当每一粒微尘予出自己的能量,无数的微光将在“大物”的夜空中聚成“大言”精神的浪漫星河。
⑤欣逢盛世,有“大物”之底气筑基,更有“大言”之义理平衡。吾辈青年当从功利主义的泥淖中挣脱而出,拨云见月,在雨露春晖源源不息的献予中,涵养出清风明月的赤子之魂。
上一篇:关于“奋斗与躺平”精彩范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