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选自苏轼《留侯论》)
面对屈辱,因为“志”不同,“匹夫”和“豪杰”会有不同的表现:匹夫之勇,逞一时之快意,误人误己;豪杰之勇,谋长远之大局,“志”遂意满。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话的意思是: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普通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出刀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故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第二段话则在适当解释第一段话的同时,给出了价值判断对比:匹夫之小勇,误人误己;豪杰之大勇,能成就长远之大义。
材料并没有要求对这两种观点进行思辨性思考,而是直接指出“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可见,行文过程中应围绕赞成豪杰之大勇出发,指出“小处忍,谋长远”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写作时,可以首先对“豪杰之忍”做出界定:我们这里讲的忍,是一种等待,为图大业等待时机成熟,忍之有道。这种忍,不是性格软弱,忍气吞声、含泪度日之举,而是高明人的一种谋略,是为人处世的上上之策。其次,再进行适当地论述和补充,小忍就是要适时的低头,就是需要我们的人生要有弹性和韧性,低头的避让是为了更坚定的前进,比如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受胯下之辱等都是为了日后的长远发展,而不是逞一时的匹夫之勇。
立意:
1.忍小忿而成大志,方为豪杰。
2.为大义,不计生死,亦为豪杰。
3.志存高远,进退自如,赢得人生精彩。
范文:
孔子曾断言,子路行行如,不得其死然。过刚易折,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古来多少熟语告诫着我们大丈夫,应能屈能伸,方成大事。
在某种程度上,宁折不弯只不过呈现了一个人的豪气,对于现实没有太大意义。反之,能屈能伸是为了更高目标而作片刻牺牲,是有更长远的目光,是另一种不可磨灭的坚定意志。身在寒冬,忍受风雪,是为下一刻的盛放积蓄力量。
就如项羽与刘邦,虽然,司马迁曾夸赞项羽“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李清照也以一首绝句盛赞:“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字字珠玑,传达满腔正气。这些似乎都在指向男子汉应宁折不弯。但是细想,一时血气冲动,抛头颅洒热血做无谓牺牲真的是当时项羽的最好选择吗?生命逝去,江东子弟连希望和盼头也一同消失了,东山再起,再展雄图霸业也就成了一纸空谈。我们不妨先看看韩信和司马迁是如何抉择的:韩信受胯下之辱而愈发上进努力,司马迁隐忍苟活于酷刑后,书就千古史家绝唱。由此观之,若项羽肯重回江东,不要太顾惜自身的颜面,又何恐凑不出一支军队呢?
所以,我认为,江东子弟所期待的是一个越挫越勇、屡败屡战的将领,而不是刚烈决绝自刎江边的莽夫。只有忍一时失利,方可图事业大成。
在历史上,不乏有类似尸谏这种激进的劝谏方式,它意味着大臣对于己见的固执坚守,并希望以宁折不弯的态度以死明志,以期达到警醒统治者的目的。尸谏确实可以在短时间里靠着突发性和震撼性取得反响,但往往牺牲巨大却收效甚微,因为它给出的只是壮烈的结果,而不是妥善解决问题的方式。正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君子能屈能伸,多一些解决问题的方式,为结局争取更多可能,何乐而不为呢?
但大丈夫能屈能伸是建立在一定原则上的,能屈能伸并不等同于懦弱无原则。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并不是要你以此为理由阿谀奉承上司,而是指在重要局势、抉择之时,审时度势,保全实力,谋而后动。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更多的时候,能屈能伸带来的是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成功可能性,这才是豪杰之勇。恨私心有所不尽,所以隐忍苟活而不辞者,可书宏伟篇章,可成煌煌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