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门学习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素材的专题网站!

4组人物素材,领略时代风采 (含适用主题+人物概述+素材示例)

杨老师 分享 时间: 下载word支付: 1.00元 点赞
阅读: 问答
4组人物素材,领略时代风采 (含适用主题+人物概述+素材示例)

微信扫码分享

人物素材一:王珮瑜

适用主题:文化创新、文化传播

人物概述:王珮瑜是中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她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梨园界享有盛誉。出生于1978年的王珮瑜自幼便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接受专业的训练。王珮瑜在20世纪90年代初崭露头角,在京剧舞台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素材示例:

1.王珮瑜在20世纪90年代初崭露头角,在京剧舞台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她的嗓音清亮、扮相俊美,被誉为“小孟小冬”,是当今京剧舞台上的杰出代表之一。王珮瑜擅长扮演老生角色,其演绎的《捉放曹》《打龙袍》等剧目深受观众喜爱。

2.除了在京剧表演领域取得成就外,王珮瑜还致力于推广和普及京剧艺术。她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和节目,向公众传播京剧知识和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3.近年来,王珮瑜还涉足影视行业,参与了一些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将京剧元素融入现代传媒中,进一步扩大了京剧的影响范围。王珮瑜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对京剧传承与发展的贡献,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她是当代中国京剧界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人物素材二:宗庆后

适用主题:敬业、实干、创新精神

人物概述:2024年2月25日10:30分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因病医治无效,在杭州逝世,享年79岁。出生于1945年10月的宗庆后,于1987年创立娃哈哈,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是中国著名的商业领袖,热心公益,曾荣获中华慈善奖、中国十大慈善人物等荣誉称号。

 

素材示例:

1.三次问鼎中国首富之位的他,曾被人亲切地称作“布鞋首富”,因为他穿着布鞋奔走半生,始终把“造福百姓,先富带动后富”的企业家精神当作人生信条。宗庆后生前最后一次露面,是在去年年底娃哈哈的2024年全国销售工作会议上。当时没有人能料到那是这位传奇人物最后一次亲临战场、指点江山。对娃哈哈而言,宗庆后的意义如同暗夜里的长明灯。如今灯灭了,但光辉如旧,照耀着往昔,也投射出未来。

2.在宗庆后看来,“个人最伟大的成就,应该是为社会创造了什么”。三年全球新冠疫情,各种不确定性对企业家而言,无疑增加了企业长续经营的难度。“太难,躺平了”对于部分企业家的心态,宗庆后说,“难过难过,难是难了点,但总会过去的。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作为企业家,我们都不能躺平。既然做了企业家,就没有躺平的权力,因为你不是一个人,你的背后少则几个、几十个,多则几百上千上万个员工和员工的家庭,还有客户,还有上下游。而奋斗也许是唯一出路”。

 

人物素材三:朱彦夫

  ——长津湖畔战敌寇 身残志坚书写极限人生

适用主题:忠诚、为民初心、艰苦奋斗

人物概述:朱彦夫,1933年7月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张家泉村,他参加过上百次战斗,三次立功,十次负伤,动过47次手术。退伍后,他拖着残躯带领乡亲建设家园,并将自己的经历体会写成小说,用坚强意志和为民情怀书写着自己的“极限人生”,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曾荣获时代楷模、全国模范伤残军人等荣誉称号。2015年10月12日,荣获2015中国消除贫困感动奖。2015年10月13日,荣获全国敬业献模范称号。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2019年9月25日,朱彦夫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素材示例:

1.朱彦夫在立下卓越功勋以后,拒绝躺在“功劳簿”上,毅然回到家乡造福百姓。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他拖着17斤重的假肢,到田间地头查看生产;为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他带领村民将荒地“赶牛沟”“舍地沟”“腊条沟”变为沃土。经过25年的艰苦奋斗,把昔日没水没电没良田的小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模范村。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应当像朱彦夫前辈那样始终坚守为民初心,常怀忧民、爱民、惠民之心,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用心用情用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2.朱彦夫说:“我死过很多回,但只要不是最后一次死亡,我就还努力!”他因为患心脏病,放下了“锄杆子”,却立马拿起了“笔杆子”。他从未上过学,就一点点“啃字典”;他没有双手,就用残肢抱笔,耗时七载,用掉半吨纸,以惊人毅力完成了长篇小说《极限人生》《男儿无悔》。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学习朱彦夫老前辈那种“只要不是最后一次死亡,我就还努力”的奋斗精神,不懈奋斗、锐意进取,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人物素材四:林俊德

                                ——戈壁滩上的倔强马兰

适用主题:爱国、奉献、奋斗

人物概述:林俊德(1938年3月13日—2012年5月31日),福建永春人,爆炸力学工程技术专家,少将军衔,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试验训练基地研究员。长期从事空中爆炸冲击波、地下爆炸岩体应力波、爆炸地震波、爆炸安全工程技术、强动载实验设备与实验测量技术等研究工作。

素材示例:

1.爱国是一种本分,是一种职责。林俊德说:“愿以此生换罗布泊上空轰鸣!”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林俊德将一生的爱国信念刻进了自己的灵魂。用一辈子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扎根沙漠40余年,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艰难,什么都是“自己动手”。只有25岁的林俊德,当时领到了格外艰巨的任务,担任首颗原子弹冲击波、压力自记仪的研制小组组长。虽然只有几个人的小组,谁也没见过这些技术,在没有任何实验设备的情况下,林俊德带着大家采用钟表的齿轮,发条驱动作动力,研制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在我国历次核试验中发挥着功不可没的重要作用。新时代青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会遇到更多的“娄山关”“腊子口”,会接到更多难啃的“硬骨头”“烫手的山芋”。只有拥有“舍我其谁”的担当,敢于将困难踩在脚下、把责任扛在肩上,敢于迎接更大的挑战,勇做创新开拓的“先行者”,才能完成更艰巨的任务、办成更多的民生实事,这正是时代青年应有的“范儿”。

2.“无我奉献”推崇功名无我,追求的是“奋斗有我,事业有我”“功成不必在我”的“大我”境界。林俊德院士一生都致力核爆炸研究,扎根大漠40载,为国铸“核盾”,把一生都贡献给了祖国,即使在生命弥留之际,也不忘自己手上的工作,把重症病房当“战场”,去世后,要求老伴儿“死后将我埋在马兰”。广大青年干部,要在追“星”之旅中汲取奉献的力量,林俊德院士如同一颗闪耀的星,闪耀在新时代的苍穹之上。作为一名基层青年干部,要以林俊德为标,深刻领会“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背后的深刻内涵,以“便民、为民、利民为出发点”,与群众“近距离”“面对面”“心连心”,切实将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始终怀揣着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争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3.“别人嚼过的馍不香”,林俊德深知这一点,在大漠条件异常艰难的情况下,他仍然没有放弃,特别是对自己仪器实验数据的精确性达到了苛刻的程度。为拿到第一手资料,林俊德和工作组一直生活在没有人烟的戈壁,住着地窝子,吃着窝头,喝着又咸又涩的地表水,艰难地推进着科研攻关。直到1964年10月16日15时,罗布泊一声巨响,蘑菇云腾空而起,林俊德还穿着防护服,无所畏惧地向核爆炸中心开进,义无反顾地逆行,搜寻记录此次爆炸数据的设备。他严谨求实、不断向上的工作作风,为青年干部树立了榜样。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

阅读全文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