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门学习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素材的专题网站!

中专女生姜萍拿下数学竞赛全球第12名引热议

杨老师 分享 时间: 下载word支付: 0.5元 点赞
阅读: 问答
中专女生姜萍拿下数学竞赛全球第12名引热议

微信扫码分享

【新闻呈现】

 6月13日,达摩院公布了阿里巴巴数学竞赛决赛入围名单。今年共有801名人类选手挺进决赛,遍布全球17个国家与地区,平均年龄22岁,主要来自北大、清华、麻省理工、剑桥等知名高校。

闯进全球30名的唯一女性选手姜萍,也是阿里数赛举办以来首位打进决赛的中专在读生,排在她前面的,是清一色来自北京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清华大学等专业级数学高手。

取得第12名的成绩有多优秀呢?有网友盘点,排名第13名刘奔为中科院博士;第15名是江苏高考理科状元;第16名是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差一分满分选手;第17名是福建省高考理科状元……在这次阿里数赛的预赛中,17岁姜萍的成绩超过了不少天之骄子、顶级学霸。    

一所县级中专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数学天才?评论多集中于“姜萍除了具备独特的数学天赋外,也离不开她的伯乐,数学老师王闰秋的悉心指导。”而姜萍的数学教师王老师告诉记者,姜萍一开始是能上四星级高中的,因为一些因素才来到这个学校,姜萍确实也存在数学单科比较突出的情况。姜萍自己在采访中对于来到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原因不曾明说。她提及父母在无锡厂里上班,姐姐去年高中毕业,成绩也不错。她表示,非常喜欢服装设计,同时还能有很多时间钻研数学,这所学校满足了自己的愿望。

姜萍的优秀,也引来了很多高校的橄榄枝。浙江大学苏德矿教授转发姜萍的相关报道,并表示“欢迎来浙大!”@同济大学发博祝贺姜萍:“每一份努力都会有回报。欢迎广大考生报考同济大学,一起来学高数!”

【适用主题】

1.战胜孤独 走向成功

(主题阐说)“凤凰起丹穴,独向梧桐枝。”来到专科学校后,姜萍抽出了大把课余时间跟数学相处。并且,对她来说,服装设计和数学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冲突,反而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在中专里学习高数,姜萍时常会感到孤独。她的追求与周围的环境显得格格不入,但这并没有让她退缩。相反,她更加坚定地走在自己的道路上,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选择。姜萍的故事告诉我们,追求梦想的路上往往充满孤独与困难,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2.兴趣梦想 坚持不弃

(主题阐说)“天然兴趣难摹写,三日无烟不觉饥。”纯净的兴趣是难以摹写的,也是超越世俗的。在姜萍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兴趣的力量如何超越世俗的纷扰,成为驱动个人前行的动力源泉。因为兴趣,姜萍把别人玩耍的时间用到数学上,有时做题能做到晚上一两点钟,一个笔记本记的满满的都是数学。岁月嫣然,时光清浅,姜萍在数学的王国里摘到了属于自己的桂冠。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或许应该更多地关注自己内心的声音,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纯粹兴趣。而这种纯粹的兴趣,也将成为我们超越世俗、追求卓越的强大动力。

3.青春奋斗 逆境成长

(主题阐说)青春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时期,也是奋斗和拼搏的最佳时机。姜萍在青春年华里,选择了与众不同的道路。她没有因为就读于县级中专而自怨自艾,反而利用课余时间钻研数学,让自己的青春开出更加绚丽的花。在阿里巴巴数学竞赛中,与那些来自名校的选手相比,她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将这些逆境视为自己成长的机会,并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姜萍的经历告诉我们:青年只要有梦想、有追求、有奋斗,就一定能够在逆境中成长并实现自己的梦想。    

4.机遇与选择,伯乐与人才

(主题阐说)县级中专,对他人来说,是逆境,对姜萍来说,是机遇,正是这样的环境,她才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数学,也是在这样的环境,她遇到了自己的伯乐王润秋老师。阿里巴巴数学竞赛,对他人来说,是一次比赛,对姜萍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王老师的赏识与鼓励,才让姜萍有了证明自己的机会。机遇与选择、伯乐与人才是相互关联的。我们要善于抓住机遇,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也要珍惜身边的伯乐,他们可能会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重要助力。同时,我们也要努力成为一位优秀的人才,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而奋斗。    

【精彩标题】

1.凤凰起丹穴,独向梧桐枝

2.学会与孤独较量

3.与数学共舞,青春不孤独    

4.遨游数学中,其乐不可言

5.逐数学之光,成青春梦想

6.承受孤独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7.在破落宗门,成绝世天骄

8.伯乐人才,相互成就

9.起点不是终点,努力成就未来

 

【语丝流金】

1.说不定,这是一个能证明自己的机会。(适用话题:机遇 挑战 勇气 成长 积极心态

2.我就想考大学。但是无论未来会怎么样,数学这个兴趣爱好应该一直会持续下去。(适用话题:兴趣 梦想 坚持

3.我觉得数学特别有意思,我喜欢一步一步证明,得到我想证明的东西,因为我喜欢这个过程,它能给我带来快乐。(适用话题:热爱 快乐

4.有时候,遇到不会做的课后习题,我都睡不着,晚上一闭眼就是数字和符号乱转。(适用话题:执着 专注 直面挫折 挑战自我

5.既然苦难选择了你,你可以把背影留给苦难,把笑容交给阳光。——庞众望 (适用话题:逆境 坚强 乐观 积极

6.千里马不能只等伯乐,伯乐也不该只是一个人。(适用话题:伯乐与人才 主动与被动 社会与个体

7.你有权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也能够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适用话题:自主 自由 权利 成长 规划 自信)   

【时评广角】

1.  在姜萍书写的励志故事中,我们看到一个年轻人对热爱的执着与努力,看到“伯乐与千里马”,更看到“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也再次证明了“天赋与努力缺一不可”。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评价更加多元,这也提醒我们要不断优化人才选拔、培养机制,进一步创造条件、激发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让更多有天赋、有热爱、肯努力的“姜萍”早日脱颖而出,让更多“金子”熠熠发光!(来源:央广网)

2.  无论姜萍的决赛成绩如何,都不能否认她在数学方面表现出来的才华。但我并不想用“数学天才少女”来称呼姜萍,也不认为她一定要去从事数学研究,且将来一定会在数学研究上大有建树。鲁迅先生100年前发表了《未有天才之前》的著名演讲,呼吁大家都去做培养天才的泥土:“这一点,是泥土的伟大的地方,也是反有大希望的地方。”毕竟,棒喝或捧杀,都不利于人才的成长,更何况天才乎。(来源:中国教师报)

3.  姜萍的逆袭,让人们关注考试人才选拔的问题。但用姜萍的例子去质疑考试机制,大可不必。她并非不能上高中,只是因为中考有科目发挥不好,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才在普高和中专之间,选择了后者。因此,她没有上高中,并非考试机制的问题。(来源:潇湘晨报)    

4.  姜萍的逆袭,令人感动,也让人反思。有天赋的人,并不少见。但如何让这些人充分展示天赋,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千里马不能只等伯乐,伯乐也不该只是一个人。个体、公众、社会形成对专才的发掘合力,才能让更多姜萍脱颖而出,变成舞台上闪亮的星星!(来源:红网)

5.  姜萍的逆袭故事,给大家展示了一个不被学历设限的精彩人生,也提醒我们:教育应该注重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而不是仅仅追求学历和成绩。人才评价不能“套模板”“一刀切”,不拘一格降人才才会让各行各业涌现出更多领跑者。(来源:河南日报)

6.  姜萍的出色表现,无疑是对“学历决定论”的有力反驳。在传统观念中,名校背景往往被视为通往成功之路的捷径,而中专学历则常常被视为学历层次较低的象征。然而,姜萍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学历并非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真正的才华和努力不会被任何标签所束缚。她以超凡的数学才能,打破了学历壁垒,向世界展示了中专生同样可以拥有专业领域的无限可能。(来源:潮新闻)

 

“天才少女”横空出世带来哪些启示

这两天,“天才少女”的故事被热传:17岁中专生姜萍在一项高手如林的全球数学竞赛中脱颖而出,入围决赛将再次与来自国内外顶尖名校的学子角逐。这一爆冷逆袭的故事堪称传奇,而引发热议的是其带来的诸多启示。    

人生有选择却不能被定义。当初,偏科生姜萍考上普高,却最终选择就读中专,在不少人看来这是难以理解的不明智之举。然而,姜萍用实际行动打破了人们对中专的刻板印象,展示了中专生同样可以拥有无限可能和精彩未来。她在接受采访时说,读中专后自己能安下心来探索数学世界。与其平均用力补短板,不如专心致志拉长板。

“天才少女”有天赋更有天天努力。“天才少女”的光环背后是她几年如一日学习的艰辛。一开始看高等数学,姜萍也会觉得有难度,比如关于画图题,她会尝试把它画到一张纸上,然后一直换思路去解决这个问题。据其老师介绍,课余时间当大部分同学在“放飞自我”时,姜萍却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有时做题到夜里一两点钟。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是唐朝韩愈笔下《马说》《师说》两句脍炙人口的论述,在姜萍的故事中分别得以验证。姜萍成为一匹闯入决赛名单的“黑马”,其导师王闰秋功不可没。这位新晋教师在看到姜萍出类拔萃的数学考试成绩时,慧眼识珠,为她提供辅导,推荐高等数学经典教材,成为她数学探索道路上的引路人。

老师王闰秋本人也曾多次参加这项数学竞赛,今年也没落下,此次竞赛成绩排名125,远远落在学生姜萍的后面。有些评论讥诮老师成绩不如徒弟,何谈辅导。但更多的人看到这一差异的背后,其实是每个人的数学天赋不同这一大变量,正是因为像王闰秋这样师者的引导,才未埋没学生高于老师的天赋,避免“泯然众人矣”的不幸。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是为师者的骄傲。    

不拘一格识别人才。“天才少女”横空出世,还得益于此类不设门槛、不问身份的竞赛机制。作为中国企业独立举办的第一个全球数学大赛,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近年来吸引了几十万人次参与,既有来自顶尖高校的数学教师,例如“北大韦神”韦东奕,也有广大的业余数学研究爱好者,例如来自天津的快递员孙金元。这项赛事被业界认为能有效激发大众的数学热情、推动数学教育和中国数学的发展。

新时代的中国年轻人应该有更多实现梦想的可能。姜萍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进一步优化人才识别机制,让有天赋、肯努力的人才早日出现在公众视野,同时不拘一格地培育、重用,让不同类型人才都能尽展其才,让每一块金子都能闪光发亮! 

阅读全文

作文大家评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