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门学习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素材的专题网站!

六组最新热点话题 (含素材解读+适用话题+时评)

杨老师 分享 时间: 下载word支付: 0.5元 点赞
阅读: 问答
六组最新热点话题 (含素材解读+适用话题+时评)

微信扫码分享

热点一:电影《默杀》爆火出圈>>>

【素材解读】近日,由《误杀》导演柯汶利执导的犯罪悬疑新作《默杀》上映,电影通过各种身份反转以及细节象征手法对现实进行了无情地讽刺与批判。面对不公与恶,选择沉默只会让每一个人都沦为凶手,而沉默的代价也终将降临至每个人头上。校园应是青少年学习与进步的园地,而非罪恶和暴力滋生的温床,只有让沉默更少一些,发声更有安全感一些,才能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得到应有的救赎和本该有的幸福。

【适用话题】校园霸凌、亲子关系、未成年人保护等

【热点时评】

沉默的代价终将降临

带刺的玫瑰花圈祭奠谁的生命,鲜血流淌不止又在控诉谁的恶?电影中一位名叫惠君的女孩因校园霸凌被强迫站上天台的高玻璃顶,谁料玻璃破碎酿成高空坠亡的悲剧。但无奈的是,无论是目睹事件发生的人,还是事后面对悲痛的父亲林在福四处求助的公众,都是如此厌烦、冷漠又沉默。面对一个鲜活生命的消逝,真相被钱权与裙带关系强行扭曲,摆设式的摄像头定格的只有法律赤裸的尊严;踩烂在雨地上的寻人启事,也将一位父亲绝望的心撕扯得更加黑暗。

当霸凌者在暗中指引下倒在血锤之下,难道真的就“爽”了吗?以暴力哲学为内核的私力救济行为往往是弱者的最后一搏,试想当以暴制暴成为表达诉求和解决问题的惯用手段,是否说明一个社会法治体系公信力的荡然无存?暴力之下裸露的是一个社会的众生百相,是千疮百孔的公共治理,也是沦丧与破碎的道德底线。此时公众的沉默看似在避免一时更大的恶,实质上已经在酝酿更深的恶。但是我们应该谴责沉默的公众吗?或许最应该被谴责的是沉默背后的整个社会的风气和法治氛围。

随着谜底揭开,身份逆转,受害人成为作恶人,曾经的霸凌者和观望者沦为受害人,可以窥见恶的循环再次启动,沉默的代价如约降临。在电影的结尾部分,新闻记者和一批看客都对林在福的可怖行径破口大骂,殊不知在场的每个人皆是促成这一起恶的凶手。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校园暴力的形式已不限于校园与现实生活,其发生地点隐蔽,呈现形式多样且恶劣,对个人成长造成的影响以及对整个家庭的伤害也更为持久和沉重。若想让沉默者勇敢、受害者发声,需要的是社会各方合力打造的良好舆论环境以及对校园欺凌零容忍的法律氛围。

为治理校园霸凌,2020年,最高检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2021年,强制报告制度被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吸收,上升为法律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压实了校方在治理校园暴力方面的主要责任。随后,面对多起未成年人严重犯罪案件,最高检明确: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犯罪,符合核准追诉条件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见,我国在治理包含校园暴力在内的未成年人侵害行为上的法律机制愈加完善,其惩治力度也不断加大。

校园应是青少年学习与进步的园地,而非罪恶和暴力滋生的温床,只有让沉默更少一些,发声更有安全感一些,才能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得到应有的救赎和本该有的幸福。

冷漠,是霸凌的帮凶;纵容,是施暴者的庇护所。学生遭遇霸凌行为时,若周围的人能够及时施以援助,就可能改写故事的结局。抵制校园欺凌!告诉孩子们,既不要做施暴者,也不要做受害者,对校园欺凌说“不”!愿所有青春都能被温暖对待!

 

热点二:“零糖社交”>>>

【素材解读】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容易在社交中过度依赖他人,从而失去自我。而“零糖社交”鼓励年轻人在社交中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独立性,不过度依赖他人的情绪价值,这有助于他们建立更健康的自我认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零糖”社交者大多更关注自我,因此在生活中更倡导高性价比生活,理性消费、注重养生、健康出行等,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

【适用话题】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回归理性、自我认知等

【热点时评】

年轻人“零糖社交”

继“打招呼障碍”“电话恐惧症”之后,“零糖社交”何以成为年轻人的社交关键词?在笔者看来,至少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节约“社交体力”的客观需要。现代社会,快速的地域流动和高强度的社会生活让很多年轻人倍感压力,导致他们线下“社交体力”严重流失,不愿意在发展建立人际关系时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而“零糖社交”实际上让社交关系变得轻松简单,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从而让有限的“社交体力”发挥最大效用。具体而言,就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去选择社交对象,而不被传统社交中的“地位”“身份”等外在因素束缚。

告别社交焦虑的有效方式。朋友圈凑齐九张图、实时关注点赞人数、针对不同分组定制不同内容……“精装朋友圈”的行为让一些人的“毛坯人生”被社交平台所关注、放大,催生出与他人攀比、对他人评价过分敏感等“社交焦虑”的症状。“零糖社交”通过减少对社交网络的依赖,实施适当“社交斋戒”,让人们有更多时间专注于个人内心世界与生活质量,以真诚和平等为基础建立人际关系,而非在线上维持虚假的“社交繁荣”。

个体意识觉醒呼唤“为己社交”。传统的社交模式往往强调群体意识和群体归属感,而当代年轻人更倾向于建立一种基于自我实现和自我表达的社交关系,希望通过社交活动促进个人成长,而非受限于过度情感依附。从“为他人”到“为自我”,“零糖社交”强调的是建立在自我认知基础上的真实交往,让社交成为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

在社交方式多元化的今天,每个人的社交偏好都不尽相同。有人偏爱浓烈,有人钟情于淡泊;有人喜欢向外探寻,有人青睐向内求索。“零糖”或许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甜度”需求,但它的出现确实为我们探索社交生活方式带来了诸多启示。

“零糖社交”并非“零社交”,保持自我并非“与世隔绝”。“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中的先贤智慧与如今的“零糖社交”在观念上不谋而合,都倡导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一份淡然与真实,不为取悦他人而放弃自我立场。然而,坚守个性和独立,并不代表要遗世独立、远离人群。相反,它鼓励我们在维持个人独立性的基础上,去构建一种真挚且长久的人际关系,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和谐共存。

摆脱社交方式“公式化”,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无论是“零糖社交”,还是前段时间流行的“搭子社交”,都不是解决所有社交问题的“通用答案”。每个人的个性与成长的背景、所处的环境都大不相同,适合每个人的社交方式也并不一致。我们应该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断尝试探索更多可能性,去找到与自身最契合的社交方式。毕竟,社交的本质是连接人与人,以真心换真心。

抓住自身的确定性,不必与流行为伍。如今社会快速发展,可能一个人上一秒还在交“零糖朋友”,下一秒就又在寻求“虚拟陪伴”。所谓的社交趋势就像一阵阵来去无踪的风,盲从跟随并无意义。归根结底,人是万物的尺度,过自己想要的社交生活,就是最好的社交生活。

 

 

热点三:“萝卜快跑”带火无人驾驶>>>

【素材解读】近日,“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等话题引发广泛关注。媒体报道称,“萝卜快跑”在武汉市全无人订单量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单日单车峰值超20单。据悉,“萝卜快跑”在武汉开启服务以来,凭着每6公里仅需支付4元的超低价,订单量一直强劲提升。科技创新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会带来职业转型与适应性挑战。平衡技术进步与社会福祉,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合法性,让无人驾驶行驶在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适用话题】科技创新、科技的利与弊、新事物的产生、新与旧等

【热点时评】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在持续创新与进步的同时也不应忘记,技术的发展终归要服务于人类社会,但这不能以牺牲底层劳动者的生存空间为代价。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的“春风”,不应吹冷司机们的心,唯有全社会正视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技术发展的红利方能惠及每一个人。

——红辣椒评论

无人驾驶到底好不好,这其实涉及人们看待新生事的角度。把无人驾驶、简单驾驶对立起来,认为无人驾驶就是为抢司机饭碗而生的,只是应用于交通出行,那么无人驾驶显然不是很好。但从广义来看,无人驾驶代表的是一个新兴产业,是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和智能控制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无形中推动着多个科技领域发展,那么无人驾驶显然又是好的。

目前人们对于无人驾驶的担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抢司机饭碗的问题,二是公共安全的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每一个都至关重要,必须认真对待。从抢司机饭碗层面来看,新产业对旧产业的挤压确实无法避免,正如当初网约车挤压出租车一般。然而短期来看,无人驾驶受限较多,尚且无法形成商业闭环。长期来看,新产业能够带来新就业,未必就是我进你退的单一局面。当然,如何规避新业态“野蛮生长”,先稳就业再换产业,依旧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红辣椒评论

不管怎么说,无人驾驶新技术的落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我们要积极拥抱科技创新,也要正视创新带来的种种问题,平衡技术进步与社会福,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合法性,让无人驾驶行驶在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热点四:油罐车卸完煤油装食用油>>>

【素材解读】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大于天,不容任何闪失。对于敷衍塞责渎职失职者,唯有严肃追责才能以儆效尤、廓清风气。舆论监督,是社会的良心,是公众的眼睛。它像一把剑,斩断了那些违法乱纪的黑手;也像一面镜子,反射出社会的真实与丑陋。在食品安全这个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上,舆论监督的作用尤为重要。只有及时发现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才能推动相关部门采取行动,从而保障公众利益。

【适用话题】行业监管、食品安全等

【热点时评】

出现这些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企业缺乏诚信意识和责任担当,没有牢守食品安全生产关。食品安全应是食品生产企业的生命线,一旦企业自身放弃警惕意识,没有对产品“高标准、严要求”,最终必然会导致各方面问题的产生。油罐车混用是部分企业缺乏责任心的体现。

第二,市场监管力度不足,企业违法成本太低。相关部门监督不全面,没有对原材料的卫生、资质、质量等问题进行有效监督。惩罚力度不强,导致诸多违法问题没有被及时查处,或者即使被发现由于惩罚过轻,其利润大于所需承担的风险,这使诸多无良企业在利益面前铤而走险。

第三,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缺失,维权意识弱。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缺乏检查商品包装、生产日期等常识性操作,而且还有部分消费者发现买到质量较差的商品时,不会举报等维权方法或为避免麻烦不去举报,不仅没有维护自己的基本权益,还反向助推了一些商家的不良行为。

 

热点五:博物馆点亮夜经济>>>

【素材解读】博物馆不仅是展示传统文化的窗口,也是现代科技应用的试验田。数字化、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让博物馆能够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参观体验。博物馆开放夜场,可以提供更多机会让科技与文化结合,例如举办科普讲座、科技展览、互动体验等活动,将科技元素融入文化教育中,促进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在“博物馆+”的概念下,博物馆不仅是静态的展览空间,更成为集教育、娱乐、社交、研究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体。开展夜间观展活动,为公众提供了不同于日间的新鲜体验。

【适用话题】创新模式、文化传承、文化融合等

【热点时评】

“博物馆+”模式点亮夜经济(节选)

博物馆开放夜场,其实不是简单的延长开放时间,而是服务供给的增加,服务形式的拓宽,是一项系统工程。延长博物馆开放时间,意味着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博物馆的藏品,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国内外游客,都能有更充裕的时间去细细品味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

这不仅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公众文化需求,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深入了解历史变迁,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而且,博物馆不仅是展示传统文化的窗口,也是现代科技应用的试验田。通过数字化、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博物馆能够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参观体验。

博物馆开放夜场,可以提供更多机会让科技与文化结合,例如举办科普讲座、科技展览、互动体验等活动,将科技元素融入文化教育中,促进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在“博物馆+”的概念下,博物馆不仅仅是静态的展览空间,更成为集教育、娱乐、社交、研究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体。延长开放时间,特别是开展夜间观展活动,为公众提供了不同于日间的新鲜体验。

夜幕降临后,博物馆内的灯光与展品、活动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不同于白日的氛围。博物馆可以举办更多样化的夜场活动,如音乐会、戏剧表演、电影放映等,将博物馆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交平台。而夜宿服务则打造了文化沉浸式体验。有些博物馆允许游客在馆内过夜,与展品近距离接触,甚至参与夜间的导览活动。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不仅能够增强观众的记忆点,还能激发他们对文化的深刻思考和情感共鸣。

延长博物馆开放时间,不仅意味着人文效益有了更多展现的机会,还有助于带动夜间经济的发展。博物馆周边的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都将受益,从而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促进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展现出更加充满活力的城市形象。

而将博物馆夜场开放嵌入到北京城市夜间旅游中,还有利于创新发展商业消费产业,探索博物馆文化服务功能与城市消费空间的新结合方式。

事实上,通过“博物馆+”模式,夜间观展、参与夜场活动和享受夜宿服务等,正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当下旅游旺季,博物馆夜场也为游客提供了避暑休闲的新选择。

热点六:北大考古女孩毕业>>>

【素材解读】2020年因高分报考北大“冷门专业”而受到指责和质疑的湖南女孩钟芳蓉,7月3日,作为本科毕业生代表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24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钟芳蓉本科毕业后计划去敦煌工作,时间没有冲刷钟芳蓉对考古的热爱,城市的繁华没有迷惑钟芳蓉的人生方向,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坚持可抵道阻且长!热不热门,从来不是好不好就业,就不就得了好业的必要条件。以热爱为舟,借坚持做筏,“怀抱着好奇与勇气,去探索未知,去实现理想”,每个人都能到达属于自己的彼岸。

【适用话题】追求热爱、自我价值、文化传承等

【热点时评】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钟芳蓉的故事,不只是个人追逐梦想的励志经历,更折射出了社会教育和职业选择的真正内涵。摒弃外界声音干扰,坚持心之所向,钟芳蓉坚定的人生态度,是对社会舆论的有力回击,更是对内卷社会的一次警醒。

诚然,随着社会节奏的加速,功利主义日渐盛行,社会大众不得不面对着一种随时随地威胁着生存的焦虑。因此在职业选择时,人们往往只顾追求就业前景与金钱利益,却忽视了自己最初的热爱与追求。高分足以让钟芳蓉选择一个就业前景更加明朗、更为热门的专业,然而她却做出了一个让大多数人疑惑的决定——报考北大的考古学专业,这个选择或许在外界看来不合时宜,甚至被贴上“冷门”的标签,遭到社会质疑和否定。但是对于钟芳蓉而言,考古学是每日学习的动力,是人生新的启航点,是对历史文化无限的向往与期待,哪怕选择了一条看似无人叫好的路。如今钟芳蓉顺利毕业,也一定能在考古这片广袤天地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从钟芳蓉的选择和态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新时代青年不再单纯以经济利益和就业前景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指标,而是更加关注自身理想与热爱,明确自我的社会定位。无论是斯坦福博士考乡镇公务员,浙大毕业生做网红……在进行人生选择时,我们应该遵循的是自身的幸福和自我的实现,而不应该被所谓的“大众观点”限制。

时间没有冲刷钟芳蓉对考古的热爱,城市的繁华没有迷惑钟芳蓉的人生方向,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坚持可抵道阻且长!热不热门,从来不是好不好就业,就不就得了好业的必要条件。以热爱为舟,借坚持做筏,“怀抱着好奇与勇气,去探索未知,去实现理想”,每个人都能到达属于自己的彼岸。

——澎湃


阅读全文

作文大家评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