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
材料二: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有人认为人类不能战胜疟疾。屠呦呦带领团队经过长期、反复的实验,终于提炼出青蒿素,甚至还自己充当新药试验者,最终拯救了亿万人的生命。
材料三: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哪些想法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套作,不得脱离材料含义范围。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
题目由三则材料组成。材料一引用了《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一句话,意思是(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北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材料二指出,疟疾威胁人类长达数千年,有人认为人类不能战胜疟疾,可是屠呦呦却带领了自己的团队经过长期的努力,甚至亲身试药,最终拯救了亿万人的生命。材料三中,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新时代的青年生逢其时,要勇担使命,施展才华。
三则材料看似关联不大,实际上综合起来就体现“不能”与“不为”的辩证关系,可见本题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从材料一来看,“不能”指的是客观能力上做不到,“不为”指的是主观意愿上不肯做。这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不为”蕴涵着“能为”,选择“不为”实际上体现了人性中“恶”的倾向。“不能”,表达的是一种客观能力的制限。“不为”传达的是人的态度、修养、文明与习惯养成的问题,它的存在与发生,反映了一个社会教化与风尚高下的分野。一个人唯有从小受到良好的道德文明的熏陶与感化,才有可能克服“不为”的现象发生。从材料二来看,人们认为不能战胜的疟疾难题,却最终被屠呦呦带领的团队攻克了。可见,只要不惧艰难,勇于挑战,有时“不能”者亦可以变成“可能”者。这只是要看主观意愿上“为”还是“不为”。材料三中,习近平主席对青年人提出来的希望,亦包含了这样的意思:鼓励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勇于承担新时代赋予的使命,时代给了一个无比广阔的舞台,我们不要以“不能”为借口,而要摒弃“不为”,而努力大有作为。
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谈“不能”与“不为”的辩证关系,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何为“不能”何为“不为”,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
立意:
1.不要因为“不为”而说“不能”。
2.我们应该有所为。
3.勇担重任,将“不能”变成“能”。
4.“不能”是客观限制,“不为”是主观逃避。
范文:
不要因为不为而说不能
不能,即没有做某事的条件和能力。明明知道这件事情不切合自己的实际却偏要去做,去幻想,是所谓不能,就像孟子所说的“挟泰山以超北海”一类,目标无限地超越自己的能力。不为,却是不管有没有能力都不去做,譬如“为长者折枝”,不实践,不努力,何来的“有所作为”呢!
有的人常常会混淆这两个概念,假使你遇到一道数学题,看了三两分钟没有头绪,便扔下笔说;“我不能。”你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吗?你尝试过所有的方法了吗?你求助于他人了吗?没有尽全力,便没有资格说“不能”,充其量只能是“不为”,这些人便以“不能”为借口,来掩饰自己的“不为”。
事实上,只要我依顺事物的客观规律和属性,就没有不能,再加上我们改掉自身陋习,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也就没有了无为。.
古人说的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有人认为铁棒不能磨成一根细针,实际上这种人就是不为的人,只要他们刻苦努力,付诸行动,铁棒就会磨成针。
居里夫人不理会外界对她的嘲笑,埋头苦干,终于发现了新元素——镭。爱迪生不惧失败,敢于行动,在经过上千次失败后发明了历史性的创造一一电灯。
也有人语:“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一种敢于探索,勇于推陈出新的精神。在一些消极悲观者眼中,这一切属于白费力,我们不能改造生活的环境,不能推翻老祖宗的定理。事实上,这些人亦是不为,他们不去探索,不去求知,怎会跟上时代的步伐?美国学者加福佳利用中国火箭的反冲力大胆想象,研究出第一个离开地球表面的火箭,有了他的基础,更多敢于说能的人站了出来,他们研发了载人火箭,绕球卫星,宇宙飞船。这在以前那些顽固派眼里,是根本不可能的,简直是妄想。
哥白尼通过大量观察和实验,提出了与当时已经深入人心的地心说相驳的日心说,这无疑是对权威的一次重大打击,日心说也离正确答案更加靠近。
当然,与客观事物的属性规律相违背时,我们必须要坚决的说一声;“不能”。
前段时间有人宣称开发出一种催化剂,只要有足够的水,就能产生出源源不断的石油。对于这个消息,不用看其结果,我们利用所学知识就能说:“不能”。
有些事物是不能的,也是不为的,因为它违背了客观实际,比如说台独分子闹独立,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要台独,中国人不答应,世界和平人士也不答应,这是不能也不为的。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正处在吸收知识的黄金时节,我们要放开眼光,对于一切正确的符合客观的事物多说我能,而不要因为不为而说不能。